李艳梅
目的:对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讨子宫肌瘤行腹腔镜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在子宫体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再进行剔除手术;对照组使用腹腔镜下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用缩宫素。对两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吸收热等做出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联合垂体后叶素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性高,止血效果良好,更具可行性。
作者:江小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期妇女心功能与孕龄的相关性。方法我院用超声心动图对1040例正常孕妇心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在妊娠各组中,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容量、心率、主动脉血流速度不同程度的比对照组增加,总外周阻力(TPR)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通过1040例正常孕妇左室收缩功能评估结果分析,我们认为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测定评估方法,用此法对正常孕妇进行产前心功能评估,对了解妊娠期心功能的生理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凤霞;胡桂婕;许春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不同药物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的疗效。方法将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妊娠,B组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对比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A组流产总有效率较B组明显提高,宫缩发动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疗效较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相比,其疗效更为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梅雪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64例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予以急救护理流程,观察患者护理后心理评分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SAS、HAMA、SDS、HAMD分别为(37.82±6.14)分、(35.27±3.37)分、(39.24±6.50)分、(34.18±3.13)分;本组患者中无1例死亡,其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6例(9.37%),胎盘剥离的面积为1/3~2/3,予以子宫全切术6例(9.37%),新生儿窒息5例(7.81%),死亡1例(1.56%)。结论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及母婴不良结局,从而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研究了解子宫肌瘤患者适合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的程度,并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电话咨询等了解其病情,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资料,借助MRI检查和机载超声模拟定位等,对患者适合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有意向进行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的77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终接受了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在选择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中,有3例患者不适合进行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原因有肠道推挤难度较大、TZ高信号等。结论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适合超声监控超声消融治疗,虽然该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可靠性较高,对患者的安全有一定的保障,但是多数患者不愿意进行该治疗。
作者:郑威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乳核消饮方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乳核消饮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乳核消饮方加减治疗,疗效明显,但需做好辩证施护,这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作者:高炜;徐媺;徐艳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患者进行急症子宫切除术后的疗效,对此类方法进行有效分析,探究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也对如何减少此类手术进行有效的总结。方法结合有关资料,对本科室收治的实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患者的手术效果与诱发因素。结果致使患者不得不进行子宫切除的原因大部分为患者本身的宫缩乏力和胎盘植入不同。患者进行手术后恢复效果较好,但术后存在并发症情况较多。结论产妇生产过程中因多种突发因素导致子宫被切除,此类解决方法能有效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此类手术有很高的推广意义,应对此类方法进行有效地研究总结,对此种治疗手段进行改进。
作者:孙杰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实施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实施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中实施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SHP-2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70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癌组)、50例宫颈上皮内肿瘤患者(CIN组)及20例宫颈正常患者(正常组),取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宫颈组织中SHP-2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SHP-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SHP-2的表达明显高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正常组SHP-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正常组的感染率为15.0%,在CIN组的感染率为74.0%,在宫颈癌组的感染率为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证实HPV感染和SH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31,P<0.05)。结论 SHP-2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高表达,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在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与SHP-2的表达存在相关性。
作者:孟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围术期佳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时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从而促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
作者:秦亚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对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血清胱抑素C(Cys-C)检测对诊断其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5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我院收治的健康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孕妇的尿酸(UA)水平、Cys-C水平、尿液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检测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Cys-C水平、UA水平及尿液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早产、胎盘剥离、产后出血及胎儿窘迫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C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方炼砂;唐娟;江碧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切口疤痕妊娠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与子宫切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HCG转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疤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导乐镇痛分娩仪对产妇产程进展、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11月收入院的孕妇,入选标准:宫内孕足月,无阴道分娩禁忌症,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年龄21~34岁,孕周37~41周,两组均无区别,镇痛知情选择同意后作为试验组,实施镇痛,就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对。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产程时间、疼痛评分、剖宫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导乐镇痛分娩仪可明显减轻孕妇临产后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降低了剖宫产率,增加了顺利经阴道分娩的几率,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武富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经阴道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4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所手术方式均分至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A组与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B组。对比分析A、B两组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肌瘤平均直径、平均住院时间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B组患者的住院费用、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经阴道剔除术的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阴道剔除术相比,二者各有优劣,应据患者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作者:张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诊断高龄孕妇新生儿染色体疾病的疗效。方法将孕妇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250例和对照组249例,治疗组采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检查,对照组采取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QF-PCR)检查。观察两组产妇的诊断准确率并统计两种诊断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治疗组诊断准确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高龄孕妇在行孕期筛查时发现胎儿在宫内发育异常,采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进一步检查,可对胎儿是否患有染色体病进行安全、可靠地检测,做出准确的产前诊断,给孕妇及家属提供有效的信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扬;晓燕;焦红燕;周翠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母婴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过期妊娠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羊水过少的18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羊水量正常的180例产妇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对围生儿以及自身造成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出现死亡的分别为68例(37.78%)、56例(31.11%)、11例(6.11%);而对照组分别为50例(27.78%)、43例(23.89%)、4例(2.22%)。同时观察组产妇在分娩时对自身产生的不利影响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如果产妇的羊水指标AFI已低于5 cm,需要加强对产妇的监护,并立即终止妊娠,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胎儿的窘迫、围生儿的窒息以及死亡率。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疗效,寻求妇科内分泌失调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疗效。结果在两组患者的治疗中,观察组的疗效和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内分泌失调的临床症状,从而起到促进妇科内分泌失调患者早日康复的作用,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作者:高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宫内放置节育器所引起的主要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安放宫内节育器的3336例患者进行并发症情况的观察,并探讨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结果通过对3336例安放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发生并发症患者有523例。其中,阴道出血281例(53.73%),下腹疼痛165例(31.55%),节育器脱落26例(4.97%),带环受孕(异位)38例(7.27%),感染10例(1.91%),子宫穿孔3例(0.57%),其中2例为哺乳期,1例为疤痕子宫。结论为有效的减少或者避免安放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医师应该不断的提升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技术水平,严格掌握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同时还应该指导带器妇女注意清洁卫生,避免过度劳累,并定期更换节育器等,进而有效保证女性的身心健康。
作者:谭以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妇产科手术泌尿道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积极的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方法。结果输尿管损伤18例,膀胱损伤7例;有效治疗后,18例输尿管损伤患者均顺利、有效恢复,无1例由于肾功能受损或者治疗失败将肾脏切除;7例膀胱损伤患者中,6例均为Ⅰ期修复,愈合情况良好,另外1例应用阴道修补术治疗失败,三个月后转为开腹二次修补术治疗成功。结论输尿管损伤为妇产科手术的常见损伤,为有效降低泌尿道损伤,要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并严格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作者:高歌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