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李娜

关键词:子宫肌瘤, 腹腔镜, 传统开腹, 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采取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诊断

    目的 分析CT诊断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给予CT检查,观察CT诊断准确率及CT特征.结果 51例患者中,CT明确诊断为卵巢囊性肿瘤43例,准确率为84.3%.良性与恶性肿瘤患者的CT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CT诊断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时,可综合性分析CT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肖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宫颈钳钳夹宫颈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钳钳夹宫颈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我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病床单双号方法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常规治疗应用于对照组,将宫颈钳钳夹宫颈治疗应用于观察组,分析两种治疗方法 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选择不同止血方法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出血量、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以及止血用时少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出血选择宫颈钳钳夹宫颈治疗方法 可减少止血用时以及出血量.

    作者:胡慧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2012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0例,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疾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方式安全有效.

    作者:谢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意义探究

    目的 研究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用药方案组和单用药方案组,各50例.单用药方案组采用肌注甲氨蝶呤治疗方式;联用药方案组在肌注甲氨蝶呤后口服米非司酮.就两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和1年再孕率进行比较.结果 联用药方案组1年再孕率高于单用药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药方案组患者阴道流血、β-HCG恢复、包块吸收时间均短于单用药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位妊娠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消退,提高1年再孕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积极治疗,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妊高症、宫内窘迫、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血糖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水平,能减少妊娠不良事件,降低产科风险,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率,提高母婴安全系数.

    作者:陈书英;韩秋峪;赵馨;王光慧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与分娩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产后抑郁症发生情况与分娩相关因素的调查.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分娩的15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有122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分娩相关的因素.结果 发现与分娩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评分、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出生缺陷以及产程长短.结论 产后抑郁症是非常危险的疾病,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当早期监测、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心理辅导,从而促进产妇的健康.

    作者:梁祺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克罗米芬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

    目的 研究克罗米芬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月经不调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克罗米芬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使用桃红四物汤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相比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月经不调采用克罗米芬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目的 研究分析基层医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选取2016年1月~6月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诊治结果 进行探索分析.结果 32例完全治愈,20例好转,15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16%.结论 在临床用药后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还需要对基层医院的管理进一步的优化,要严格控制医院的无菌操作,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段建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晚断脐对产妇和新生儿影响的观察和研究

    目的 探讨晚断脐对产妇和新生儿影响的效果观察和研究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产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晚断脐和正常断脐方法 处理,观察两组母婴的影响和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 两组在产妇产后出血量、人工剥离胎盘率,新生儿评分、产后一周Hb、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一周TBiL、达峰时间和病理性黄疸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断脐能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和人工剥离胎盘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和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降低产科风险,是一种理想的处理脐带的方法 .

    作者:丁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目的 探析在妇产科围术期中实施感染预防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妇产科实行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B组实行常规护理,A组实行感染预防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A组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之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预防护理在妇产科围术期中是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何婷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门诊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析门诊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照组31例.其中,对照组应用传统开腹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分别为(31.37±5.47)min、(35.27±14.34)mL、(7.08±4.45)h、(5.07±0.87)天,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分别为(82.09±14.67)min、(87.38±26.69)mL、(31.37±14.67)h、(8.27±2.35)天,两组比较,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周立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

    目的 对应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小剂量米非司酮药物控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总时间、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子宫肌瘤病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药物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改善幅度.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时间较对照组发生明显缩短;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子宫肌瘤病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有子宫肌瘤疾病的患者应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病情实施控制疗效非常明显.

    作者:梁素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及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引起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以及引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即病例组.同时选择顺利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200例作为参照组.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产后出血原因,包括多次孕产、子宫肌瘤、胎盘早剥、抑制剂使用不当、失血等问题;200例产妇,进行5例子宫切除术,不存在死亡病例.结论 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之前,需要谨慎考虑产妇是否存在高位因素,避免产后出血的出现.

    作者:王凤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肌瘤绝经激素治疗的影响研究进展

    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激素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可以对疾病发展进行有效控制,使妇女痛苦减轻,使生活质量提高,但是子宫肌瘤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情况,绝经激素治疗不仅会对子宫肌瘤萎缩产生影响,还容易刺激其生长,所以其治疗缺乏统一方案.因此,本文从雌、孕激素与子宫肌瘤、MHT对子宫肌瘤的影响两个方面探讨了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肌瘤绝经激素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罗元妮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病人心理行为干预分析

    目的 对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 以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全部采用化疗方法 进行治疗.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部采用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和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量表等对患者的情绪以及心理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心理行为情况进行调查得知,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前后的焦虑阳性率都有明显的降低,且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恶性肿瘤围化疗期患者,其采用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作者:张鸣雁;高学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妊娠糖尿病患者与全血微量元素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 研究妊娠糖尿病与全血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探索对妊娠糖尿病在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产科门诊就诊的对象按GDM诊断标准要求以1:3匹配的方法 选择妊娠糖尿病患者27例(GDM组)和正常对照孕妇80例(NC组),分别给予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钙(Ca)、镁(Mg)、铁(Fe)、铅(Pb)、铜(Cu)、锌(Zn)等血微量元素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缺铁血症GDM组高于NC组(P<0.05),Fe、Zn含量值GDM组低于NC组(P<0.05),logistic向前WALD法回归分析Cu、Zn是主要影响因素(x2=30.267,P<0.001).结论 GDM患者普遍存在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其中锌、铜与GDM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妊娠期孕妇应定期检测并采取补充相应微量元素的措施.

    作者:管小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孕前保健对孕妇健康与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孕前保健对孕妇健康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就诊的孕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孕前保健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未接受孕前保健,研究组接受孕前保健,分析两组孕妇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孕妇的妊娠期糖尿病比例、妊娠期高血压比例、胎儿宫内窘迫比例(2.50%、2.50%、2.50%)与对照组孕妇(7.50%、7.50%、10.0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产后出血量、早产或过期妊娠比例、新生儿窒息比例分别为(351.73±2.34)mL、2.50%、0%,与对照组孕妇的(411.52±8.35)mL、10.00%、2.50%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前保健对孕妇的健康与妊娠结局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郝清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针刺血海穴配合艾灸盒温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28例临床观察

    目的 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实施针刺血海穴配以艾灸盒温灸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我院确诊收治的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在月经来潮疼痛时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成年女性服药剂量为0.3 g/次,未成年女性服药剂量为5~10 mg/(kg·次),2次/d,连服3日;治疗组针刺血海穴为主,配合艾灸盒温灸腹部,1次/d,连续治疗10天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血海穴配合艾灸盒温灸应用于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

    作者:王蕊蕊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妊娠并糖尿病50例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后MCP-1、Cys-C与IL-6的变化分析

    目的 研究应用二甲双胍对妊娠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后其MCP-1、Cys-C与IL-6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并已经得到确诊的妊娠并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结果 表明,以MCP-1的变化为例,实验组MCP-1平均水平为(44.78±11.98)ng/mL,对照组为(117.58±26.11)ng/mL.结果 说明二甲双胍的应用对妊娠并糖尿病的治疗有显着效果.结论 二甲双胍的疗效更为确切,能够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和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作用,提高孕妇机体功能对胰岛素的相关敏感性,使其耐糖量得到改善,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张剑平;刘晓娟;董文成;任金蓉;孙立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维生素D与GDM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GD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6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正规产检的非孕前糖尿病孕妇,在其孕15~18周产检时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妊娠24~28周行糖耐量试验,诊断是否为GDM.收集并整理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等信息.结果 1419例孕妇中,GDM患者400例(28.18%),非GDM患者1019例(71.81%);维生素D缺乏者1017例(71.67%),维生素D不足者489例(22.97%).维生素D充足者77例(5.43%).GDM患者维生素D水平[22.84±0.56ng/mL]与非GDM患者[44.50±0.3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维生素D缺乏十分普遍,妊娠早期孕妇低维生素D水平可能增加孕妇孕期发生GDM的风险增加.临床上可通过调节维生素D水平对GDM的发病进行干预.

    作者:张翠军;王芹芹;姚祥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