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卵巢早衰是一种妇科的常见疾病,也是不孕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关于对卵巢早衰的治疗目前主要停留在激素维持治疗的阶段,尚无根治该病的方法.拥有可再生功能的干细胞目前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卵巢早衰临床前的实验研究,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家族的重要分支,有望成为卵巢早衰治疗的重要材料.本文基于总结近年来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卵巢早衰方面的临床前研究成果,提出其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希望对卵巢早衰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孙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中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住费用、天数、健康知识评分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住院费用、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和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中,可以减轻患者经费,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和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0年3月~2016年11月妇科收治的114例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76)和传统手术组(n=3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皮下胀气、恶心呕吐).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剔除术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的有效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较传统开放手术更有优势.
作者:兰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42例剖宫产手术后疤痕处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表现症状,分析其病症的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在医院通过诊断治疗的2015年~2016年收治的42例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对医院以往收集的这42例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疤痕部位妊娠的病例资料进行全方面的分析,发现这些患者在初次进行诊断的时候有28例患者出现了误诊的情况,7例患者进行子宫病灶的切除修复手术后,子宫被成功的保留了下来,7例患者在进行人工流产的时候阴道部位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其中有5例患者在加用甲氨蝶吟化的治疗后,得到恢复,另外2例患者进行了子宫全切除手术.结论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手术以后,子宫部位疤痕处的妊娠症状表现不明显[1],所以会拖延至中期或晚期,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患者一旦在有过剖宫产史并再次怀孕的状况下,需要在早期就进行积极的检查,争取在病灶的萌芽阶段合理的运用多种治疗的方式将其清除,为患者保留生育能力.
作者:付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免疫治疗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2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进行免疫治疗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坏死率及CD3、CD4、CD8及NK细胞比率进行测定,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20例患者中成功妊娠283例88.44%,足月分娩237例74.06%,妊娠到12周以前再次流产11例3.44%,其它患者在妊娠期中.治疗后患者的CD3、CD4及NK细胞比率显著下降,CD8以及淋巴细胞坏死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应用免疫治疗疗法,疗效显著,妊娠成功率较高,有效降低了NK细胞的比率,有利于患者妊娠成功.
作者:唐雄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临床上细菌性阴道合并妇科感染常见的类型,分析临床治疗的方案及效果.方法 特选取我院收治的细菌性阴道并合并妇科感染疾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检查,统计常见的感染疾病类型和病原菌类型,给予患者甲硝唑口服和维生素C药物外用治疗,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程度.结果 常见感染病原菌主要有酵母菌属、滴虫、支原体和衣原体,常见的妇科疾病感染类型主要有盆腔炎、附件炎或是子宫内膜炎三种,经过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总有效率为89.29%.结论 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多合并妇科感染疾病,应该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甲硝唑和维生素C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作为治疗细菌性阴道病合并妇科感染疾病的手首选药物.
作者:毕井祝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加减当归芍药散对肝郁脾虚型痛经的临床研究.方法 对53例门诊痛经患者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水煎400 mL,1剂/d,2次/d.14 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PGF2αPGE2值、副反应情况来评估当归芍药散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服用加减当归芍药散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57%,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GF2αPGE2值变化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减当归芍药散对肝郁脾虚型痛经疗效肯定,可以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吴亚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对1例妊娠合并鲁登巴赫综合征患者进行剖宫产,行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做好围产期的病情观察,加强围产期各项护理.患者顺利剖宫产,分娩一男婴.终母婴安全出院.
作者:王惠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评估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65例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于2015年8月~2016年6月入院救治的病例,以不同手术疗法为依据分组:33例A组行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32例B组行腹腔镜下子宫高位骶韧带悬吊术,对2组临床疗效展开比对.结果 A组总有效率96.97%,比B组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手术指标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以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救治女性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效果较显著.
作者:郭楠楠;朱前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代谢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及风险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以无心血管及内分泌合并症患者为对照组,以糖耐量异常或者空腹血糖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分娩前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耐量、BMI、LDL-C、收缩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甘油三酯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孕中期BMI差异不明显,而观察组分娩前BMI、BMI增长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身体质量与各项代谢指标异常的人数均多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互为因果,早期妊娠期糖尿病可以利用代谢综合征指标紊乱来识别,有利于及时予以预防,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作者:周博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紫杉醇与卡铂化疗联合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妇科收治的54例卵巢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5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7例),观察组(27例).对照组给予卡铂治疗,观察组给予卡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88.46%、对照组60.81%,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5.38%、对照组42.30%,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可提高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字母排序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36例,分别给予单纯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①联合组排卵率、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联合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炔雌醇环丙孕酮基础上,给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可促进患者排卵,有效提高妊娠率,且联合用药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星 刊期: 2016年第19期
阴道炎症是临床上妇科患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疾病位置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对疾病难于启齿,导致病情的迁延及恶化,故而必须通过及时有效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治疗手段相辅相成才能取得佳的医疗效果.本文对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的临床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对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患者妊娠结局、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84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分为护理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全面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生活质量评分(GQOLI-74)、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护理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增加了母婴生产风险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孙美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CHG抗菌透明敷料用于PICC穿刺点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7例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使用CHG抗菌透明敷料固定.每周进行导管维护更换敷料一次.结果 17例PICC穿刺点感染的患者使用CHG敷料一周后16例患者痊愈,1例使用2周后对该敷料过敏停止使用.总的治愈率为94.1%.结论 PICC穿刺点感染应用CHG抗菌透明敷料可有效促进感染伤口的愈合,减少换药的频率,减轻护理时数,提高导管留置的安全性.
作者:甘淑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总结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在诊断产前胎儿畸形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全年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Ⅱ级超声系统筛查胎儿畸形,观察组采用Ⅲ级超声系统筛查,对比两组筛查结果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在18-27周的畸形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检出率为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超声阳性检出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筛查Ⅲ级系统可有效筛查27周以前的胎儿畸形,准确率虽不能达到100%,但整体检出率较高,漏诊率低,可大大提高产前诊断质量,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夏邑县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评分及希望水平评分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及希望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玖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68例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产科治疗的68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且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寒战、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利于产后出血量的减少,降低产后出血几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谭晓严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子宫内膜癌患者130例,随机从中选择65例为实验组,其余6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未经护理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减小,且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术后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术后恢复好,临床上值得应用.
作者:杨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32例/组.对照组予以安宫黄体酮治疗,实验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比较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P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艳杰 刊期: 2016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