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内节育器放置后不良反应分析及影响因素探究

马红薇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 影响因素, 不良反应, 放置
摘要:目的 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对女性的影响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方法 择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我站妇科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对象进行回顾研究.对86例因放置宫内节育器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归类不良反应类型并对各不良反应类型的临床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患者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阴道出现异常出血、节育器移位、节育器脱落、以及不规律疼痛等是宫内节育器放置后常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痛经、月经量、带环时间、剖宫产史以及置环位置等是宫内节育环放置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予重视.结论 影响宫内节育器放置后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于置环时注意置环位置、了解患者痛经情况以及放置后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和减少置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乙烯雌酚片联合妇康片治疗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乙烯雌酚片联合妇康片治疗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调患者90例.将其进行单双编号分组,其中对照组为单编号,共45例,观察组45例为双编号.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妇康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乙烯雌酚片+妇康片联合治疗.对比两组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调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5.56%(43/4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2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乙烯雌酚片+妇康片联合治疗青春期女性月经不调的疗效更为可观,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曹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紫杉醇腹腔灌注化疗应用在晚期卵巢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了解晚期卵巢癌专业救治中展开紫杉醇腹腔灌注化学治疗疗法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筛选77例卵巢癌患者于2014年04月~2016年07月入住我院的晚期患者,参照不同化疗疗法的差异分组:展开全身静脉化学治疗疗法的38例属甲组,而展开紫杉醇腹腔灌注化学治疗疗法的39例属乙组,通过统计两组化疗质量,并作比较.结果 甲组38例有效率50.00%,乙组39例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卵巢癌患者病情已达到晚期阶段时,通过展开腹腔灌注化学治疗疗法,同时合理用药紫杉醇,可充分改善病情,推荐选用.

    作者:赵凤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纠正子宫内膜薄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性的临床技术应用

    子宫内膜厚度与妊娠率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1],子宫内膜变薄影响孕卵着床是目前生殖科常见的问题.子宫内膜变薄病因复杂,常见的有人工流产史、宫腔感染史、药物影响、内分泌疾病等.评价子宫内膜厚度标准目前尚不统一,但诸多研究证实孕卵着床时子宫内膜厚度小于6 mm时宫腔不良妊娠率很高,因此生殖专家开始从分子生物与生理、解剖形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增加子宫内膜的方法,改善薄型子宫内膜子宫容受性差的难题,提高良好的妊娠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荣华;刘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生产后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3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0例和实验组190例.对照组产妇使用宫缩素治疗;实验组产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将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产后2 h、24 h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 显示,护理后实验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产妇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有效地降低产后2 h、24 h出血量并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吴珊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研究进展

    子宫内膜息肉是炎性子宫内膜局部血管和结缔组织增生形成息肉状赘生物突入宫腔内所引起的病变,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诸多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局部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失衡和细胞增殖凋亡异常密切相关.子宫内膜患者常会并发阴道出血、贫血、继发感染、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存在恶变的风险.患者年龄、绝经、宫颈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服用他莫昔芬药物等是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因此,应对引起子宫内膜息肉的高危因素提高警惕,积极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赵小辉;张红艳;杜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于2015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其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许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生殖预后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生殖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因宫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分析宫腔镜对患者预后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宫腔镜治疗后,手术平均时间为(20.36±3.45)min,术中出血量为(31.05±5.69)mL,仅1例1.67%患者出现并发症,但经相关治疗后,已好转出院.同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宫腔镜治疗后,妊娠率为100.00%,子宫粘膜下肌瘤经宫腔镜治疗后,妊娠率为92.31%,子宫纵隔经宫腔镜治疗后,妊娠率为50.00%,宫腔黏连经宫腔镜治疗后,妊娠率为52.38%,由此说明整体效果仍为显著.结论 对宫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能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日后妊娠率.

    作者:彭欢欢;许珍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Candidal vaginitis,CV)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CV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硝酸咪康唑栓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给予洁阴洗剂,硝酸咪康唑栓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硝酸咪康唑栓.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硝酸咪康唑栓组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硝酸咪康唑栓治疗CV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陆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腔镜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宫腔镜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6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开腹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的天数以及子宫恢复正常的天数进行记录并作出比较.结果 通过两组对照指标得出,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25.6±4.1)d,对照组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31.1±5.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子宫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14.9±2.2)d,对照组患者子宫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19.0±1.6)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手术治疗,通过宫腔镜治疗子宫瘢痕处妊娠,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切口的愈合速度,降低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提升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更加良好.

    作者:梁玉萍;蒲维琴;胡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宫颈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探析

    目的 分析并总结宫颈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探讨不同治疗方法 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妇科宫颈癌术后复发患者90例的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宫颈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根据复发患者的特点分别采用盆腔清扫术、放疗联合化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的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其预后效果.结果 临床分期、术前及术后SCC-Ag≥1.5 ug、肿瘤间质浸润;组织分化、病灶类型、淋巴转移及淋巴结间隙浸润与宫颈癌复发有关;初次治疗的患者多在2年内复发,不同治疗方法 所取得的1年、2年、5年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术后对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严密随诊,目前尚无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手段,对宫颈癌患者应当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作者:李秀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产前优质护理对妊高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产前优质护理对妊高征患者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一科入院治疗的妊高征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产前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妊娠结局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剖宫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活动、总体精神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优质护理可以降低妊高征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作者:胡寒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疤痕子宫妊娠与非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结局及风险对比

    目的 探究疤痕子宫妊娠与非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结局及风险,对比两种分娩引发的并发症,减少因社会要素引起的剖宫产.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125例的疤痕子宫妊娠(实验组),与同期接诊的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对照组)及两组相关要素进行回顾探析.结果 痕子宫妊娠分娩主要是剖宫产,社会要素仍是引起剖宫产的主要原因,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胎儿受压迫、生产异常、脐带绕颈情况要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剖宫产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恶露维持时间、子宫破裂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疤痕子宫妊娠分娩的风险要显著高于非疤痕子宫妊娠,临床中应当对无临床医学指征剖宫产实施严格把控.

    作者:刘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在我院住院的220例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0例产妇中,171例产妇再次行剖宫产,其中有剖宫产指征者59例,无明确剖宫产指征要求手术者112例,49例产妇行阴道试产,其中39例试产成功,10例中转剖宫产,阴道试产分娩成功率为79.59%,与随机抽取我院同期76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者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天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无明确剖宫产指征要求手术者的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组,产褥病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阴道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行阴道分娩成功率较高,孕期加强宣教,在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症,有紧急剖宫产条件的医院,应提高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同时大限度保证母婴生命安全.

    作者:蒋荣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唐尚友教授治疗便秘经验举隅

    便秘是一种发病率为20%左右且在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疾病之一,长期便秘可造成精神以及老年心血管等方面的不适,如焦虑、头晕、头痛、对老年人伴有高血压病患者往往会造成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该病亦不可小视,应及时治疗.作者师从唐尚友教授,深知唐教授对便秘这一疾病有较清楚的认识、准确的诊断以及独特的治疗方法 .其诊断、用药对便秘的临床有着深刻的启发,本文重点从唐教授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予以论述.

    作者:黄炜;马小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试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案例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试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级护理专业的两个班作为研究对象,A班48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B班共48人,采用案例教学法,比较两班学生对教学方法 的评价.结果 A班学生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等方面均优于B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产科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加深学生记忆,有效的掌握学习知识,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值得在教学活动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祝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孕期女性的营养状况及健康调查

    目的 为了深入调查女性在怀孕期间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孕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的女性72人,根据这些孕妇的城乡居住状况将其分成两组,A组与B组,A组为城市孕妇,B组为农村孕妇,每组共有孕妇36人,对比两组孕妇营养摄入量与健康状况.结果 通过调查,B组中孕妇蔬菜与米饭的摄入量高于A组,但A组中孕妇奶制品、水果、面食、肉类的摄入量高于B组;B组中孕妇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E、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于A组,A组中孕妇维生素B2与维生素A摄入量高于B组;A组中孕妇的体检次数、孕检合格率、糖尿病发生率、孕中期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城乡孕妇的营养状况与健康状况均存在较大差距,应提高对城乡孕妇营养和健康的检测力度.

    作者:何晓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治疗胎盘残留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治疗胎盘残留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15胎盘残留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这15例患者实施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进行治疗,对这15例胎盘残留患者经相关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6例患者完全排除体内残留胎盘组织,2个疗程结束后,7例患者完全排除体内残留胎盘组织,3个疗程结束后,1例患者完全排除体内残留胎盘组织,4个疗程结束后,1例患者完全排除体内残留胎盘组织.10例患者出血较经期量减少,2例出血无明显变化,患者产后42 d~3个月内恢复正常月经情况.结论 胎盘残留患者经米非司酮联合生化汤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残留胎盘的排出,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十分有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素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将40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20例/组.一组患者单一实施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效果较单一使用二甲双胍更优越.

    作者:金耀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激素治疗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激素治疗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PCSD)中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1例,对照组行保守治疗,研究组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经期时长、憩室直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经期时长及憩室直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经期时长、憩室直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SD应用激素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具推广价值.

    作者:唐祖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预见性运动护理对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

    目的 探究预见性运动护理对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产二科入院治疗的妊高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行预见性运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肢血流量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量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产后两个时间点的下肢血流量峰值速度和平均血流量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运动护理可对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起到预防作用.

    作者:孙冬冬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