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永;王晶;高娟;刘长明;刘春兰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在ICU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的ICU病房选择4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按研究要求设置为两个研究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为20例患者.两组患者进入ICU之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额外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其护理前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不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均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出血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以95.0%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的8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病房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通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而显著缩短患者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贡淑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尿HCG的检测对药流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妇科门诊手术室446例药物流产随访,观察不同时间的尿HCG,宫腔残留物的大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药流后2周内尿HCG转阴的比例占40.6%,在4周内尿HCG转阴的比例占90.1%.药流后需要手术干预后行清宫术9.87%.结论 尿HCG是药物流产后随访中复查应作为首选的监测指标.
作者:杨洁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对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情况进行探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接受PICC治疗的157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PICC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情况.结果 本组新生儿置管时间为(17.5±3.6)d;PICC并发症7例(4.5%),包括静脉炎3例,穿刺点感染2例,穿刺点出血1例,堵管1例,导管移位1例,均得到及时治疗,治愈后出院.结论 在新生儿PICC治疗中,应加强并发症预防护理,提高导管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冯会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18例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余者118例产妇应用护理干预管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会阴Ⅱ度、Ⅱ度裂伤、Ⅲ度裂伤、会阴侧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Ⅰ度、Ⅱ度裂伤发生率及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会阴Ⅲ度裂伤、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初产妇从分娩前、分娩中加强护理干预管理可有效降低其会阴侧切率,提高产妇分娩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初产妇接受优质护理对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117例初产妇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应用产前基础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有效率,SAS和SDS评分.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1%比对照组79.31%高;初产妇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初产妇接受优质护理对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于慧艳;张丽娜;王新文;董英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复方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稽留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使用复方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86±1.2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6.45±11.53)毫升;所有患者宫颈都得到充分软化及有效的宫口扩张,无需扩宫器便可进行清宫术,宫颈软化及扩张有效42例,有效率是100.00%,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2.38%;42例患者均一次清宫成功,一次清宫成功率为100.00%;胚胎自然排出的有39例,自然排出率是92.86%;3例胎盘未自然排出者行清宫术,由于妊娠物堵在宫颈口,且宫口比较松,所以组织物比较容易清除.结论 复方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配合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具有显著效果,不但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而且安全性较高,操作简单,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孙彦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无痛分娩对新生儿近期与远期的影响.方法 以阴道分娩足月单胎妊娠产妇的分娩病例作为研究内容,共计选择200例,其中100组采用了椎管内麻醉无痛分娩,而另外100组是非无痛分娩方式,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分娩的过程中不采取镇痛措施,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并检测脐动脉血pH,针对200组新生儿进行随机访问.当新生儿的年龄到7岁的时候就对其采取行为量表总评分,对比两组的评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无痛分娩的新生儿的行为量表评分为192.67±13.53.结论 无痛分娩不论是近期还是远期,对新生儿都无明显影响,在临床上较为适用.
作者:钱晨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实际临床效果,诊疗方案.方法 选取入院治疗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5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B超测试方法,结合实验检测,对患者的病理进行诊断分析.经过确诊后,对患者给予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及时终止妊娠.结果 患者发病后一周,临床上有不同的临床症状问题,全部患者均有黄疸加重的状况.实验检测分析,细胞数量逐步增加,血小板量逐步减少,患者的肝脏、肾脏的功能水平,凝血功能机制都出现异常现象.通过B超检测,确定脂肪肝的基本特点,通过CT判断确定患者的肝脏均匀一致性,密度逐步降低.患者需要给予有效的积极对症治疗方法,给予24小时范围内的妊娠终止处理.其中有5例患者死亡,其患者的发病时间、妊娠时间大于两周的,共挽救胎儿42个.其中有男婴存货22例,女婴存货23例,5例死婴.围产儿的死亡率为10%.新生儿出生后逐步转好.结论 妊娠晚期的脂肪肝患者,一旦发现妊娠期的急性脂肪肝问题,需要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对于发现问题的情况,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终止妊娠的处理,逐步改善患者与围产儿的有效预后效果.
作者:裴换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在进行宫腔镜电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对患者使用孕激素补充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宫腔镜电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术的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5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两组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宫腔镜电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对照组的患者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不采取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术后的第5d给予黄体酮胶囊予以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患者在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6个月的时候子宫内膜厚度、以及月经量的变化.在患者术后出院后的6个月进行回访,记录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在术后的3、6个月的月经量方面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也是观察组明显薄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为4%、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4%,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宫腔镜电切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对患者使用孕激素补充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在术后的复发率,较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新慧;张蓓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医灌肠疗法对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效果的研究.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医院妇科接受诊治的9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在治疗14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10(IL-2、IL-10)的水平变化,同时统计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①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CRP(6.48±1.93)ng/L、TNF-α(28.97±4.25)pg/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92±1.14)ng/L、(51.27±5.36)pg/L,而IL-2(4.71±0.13)ng/mL、IL-10(28.75±3.92)ng/mL水平则高于对照组(3.95±0.47)ng/mL、(17.32±3.04)ng/mL(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P<0.05).结论 中医保留灌肠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清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优势.
作者:孙敏霞;费嘉鸿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应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3月接诊的130例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5例,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经阴道超声联合腹部超声检查,对参照组患者给予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评价均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诊断中应用经阴道联合腹部超声检查,不仅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还可以改善对患者子宫动脉血流情况评价,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刘攀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30例孕妇,随机平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每组各65例.单一组孕妇产前采用超声检查,联合组孕妇产前采用超声联合胎心监护检查.比较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结果以及新生儿评分情况.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诊断符合正常新生儿评分并接近10分以及诊断不符合新生儿评分≤4分的概率均明显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产前使用超声联合胎心监护检查,能够大大提高对胎儿窘迫症分析的正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亓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激素治疗对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益贞女金片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激素进行补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采用激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其生存质量可以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内节育器致月经失调的效果.方法 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6年8月~2017年4月的患者,各7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中选择了不同的方案,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方法,观察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存在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明显,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内节育器导致月经不调症状,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缓解患者月经不调的现象,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许安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产前检查在妊娠晚期胎盘早剥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126例妊娠晚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经产前检查后,观察胎盘早剥的检出结果,并通过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和防治产后出血等方法予以治疗.结果 经产前诊断后,在126例产妇中,检出胎盘早剥39例,与产后随访结果的符合率为92.86%(39/42).在42例妊娠晚期胎盘早剥产妇当中,经治疗后,42例产妇均成功分娩,其中40例新生儿健康状况良好,2例死亡.结论 通过产前检查,妊娠晚期胎盘早剥能够得到早期、准确的诊断,便于及时进行治疗,为母婴健康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作者:张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100例剖腹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对研究组进行整体护理,可有效缩短卧床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通过对产妇进行整体护理可以避免并发症,确保手术的效果,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
作者:李晓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联合阿仑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仑磷酸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3个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41例中,显效25例(占60.98%),有效14例(占34.14%),无效2例(占4.88%),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41例中,显效17例(占41.46%),有效15例(占36.59%),无效9例(占21.95%),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比较,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化三醇联合阿仑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庆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滴虫性阴道炎的护理对策及发病因素.方法 本文选取2015年6月份至2016年8月份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患者379例,对患者进行经阴道分泌物涂片镜诊断及调查问卷.结果 月经时间、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不良习惯是引发滴虫性阴道炎发生的主要因素;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痊愈概率为93.02%,改善概率为6.98%,在半年内未出现病情复发情况,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结论 将心理护理、卫生护理、生活习惯干预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滴虫性阴道炎疾病治疗中,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卫生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规范用药,了解健康知识.要做好滴虫性阴道炎的预防及治疗,通过正确的护理提升疾病治疗效果,降低疾病发生概率,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郑腾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实验组进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62.32±6.43)与(142.43±2.44)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手术时间为(49.20±7.43)min显著少于对照组时间为(65.21±11.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疗效较为理想,可提高术后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宋海玉;赵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自然分娩产后阴道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产妇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对分娩后阴道出血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阴道出血率6.67%(6例),对照组产后阴道出血率22.22%(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产程、产后2 h和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211.37±52.69)mL、(78.48±12.41)mL和(137.91±19.66)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1.95±61.87)mL、(146.58±22.75)mL和(251.04±26.8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明显降低自然分娩产后阴道出血率和出血量,临床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冯彩凤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