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护理干预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谢丽娜;郝艳民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子宫肌瘤, 中医护理, 疗效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宫颈癌的护理观察.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择于2016年4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子宫肌瘤患者7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37例和(上述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组)观察组3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ESR、CRP等免疫系统功能进行比较,同时行B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肌瘤的缩小程度进行比较,且对其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ESR、CRP等免疫系统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ESR、CRP等免疫系统功能及子宫肌瘤缩小程度各项数据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5.69±3.26d、36例/94.736%、37例/97.36%)优于对照组(8.04±3.41d、33例/89.18%、32例/86.48%),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给予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CRP等免疫系统功能,同时缩短其治疗时间,提高了其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内服在治疗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内服在治疗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择于2018年2月~2018年8月之间就诊住院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69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84例和(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内服治疗护理组)观察组8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肿块消失程度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其治疗前后泌乳素及孕酮水平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泌乳素及孕酮水平等情况治疗前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泌乳素及孕酮水平等情况、肿块消失程度及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在采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乳腺增生患者中药内服联合相应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泌乳素及孕酮水平等情况,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从而起到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艳芳;刘艳芹;杨倩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大剂量(20 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剂量(10mg/d)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血液中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大剂量的米非司酮,临床上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患者的肿瘤体积、激素水平等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说明其更适于临床实际应用.

    作者:范开慧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价值及对特异度的分析

    目的 研究在诊断可疑甲状腺癌结节中采取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特异度和价值的影响作用.方法 本文对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可疑甲状腺癌结节患者涉及的数据采取回顾性分析处理,均开展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处理,分析手术病理结果以及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的情况.结果 48例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手术病理检查发现甲状腺癌占据比例是62.50%,非甲状腺癌患者占据比例是37.50%;经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发现甲状腺癌占据比例是58.33%,非甲状腺癌患者占据比例是41.67%,灵敏度90.00%、特异度94.44%、准确率91.67%.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用于可疑甲状腺癌结节诊断中可提升准确率,值得借鉴.

    作者:朱雪梅;张爱华;王晶晶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在县级妇幼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在县级妇幼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间100名早期妊娠于我院妇科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0名患者均于数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其中使用超声检测者50例(试验组),未使用超声检测者50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漏吸、子宫穿孔、宫内组织残留、宫颈粘连)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 试验组在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县级妇幼院妇科门诊人工流产术过程中添加超声引导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短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痛苦.

    作者:朱定泰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综合护理在提高妇科体检人群满意度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提高妇科体检人群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8月来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妇科体检的女性内选择1836例实施研究,以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划分为观察组(n=918)和对照组(n=918).体检过程中,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综合护理.结果 体检时间,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体检依从性,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礼仪、沟通能力、主动服务、健康宣教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妇科体检中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体检者的体检依从性,从而提高体检效率,使体检者获得更加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张丹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灸盒灸治疗清宫术后子宫收缩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并分析灸盒灸治疗清宫术后子宫收缩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入住我院进行清宫术治疗后出现子宫收缩痛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加灸盒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疼痛感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血量与对照组患者大致相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100.0%(50/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58.0%(29/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灸盒灸用于治疗清宫术后子宫收缩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且安全性较高,不会造成患者出血异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俞传江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改良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收治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病情分为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分别采用改良宫颈锥切术、冷刀椎切术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等术中观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椎体高度并未出现严重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宫颈粘连、HPV感染率等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切缘阳性均未出现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予以改良宫颈锥切术进行疾病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优化手术过程,降低并发症,有推广价值.

    作者:罗庚秋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孕期营养状况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孕期营养状况与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联系,为高龄产妇妊娠前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大化缓解妊娠对产妇带来的身体损伤,给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因产检和生产而到我院检查的146例高龄产妇作为对象,通过分析产妇孕晚期在增重角度和营养角度的差异,总结其对产妇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 产妇孕期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B1、Ca和Fe等多种物质的摄入,发现NBW类型较LBW类型显著提高(P<0.05),且LGB类型高于NBW类型(P<0.05).能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的摄取中,GDM类型显著高于非GDM类型(P<0.05),但在孕期增重角度却表现出了相反的效果.蛋白质和Ca的摄入量中,非产后出血类型高于产后出血,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膳食营养和稳定的孕期体重有利于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改善.

    作者:于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羊水细胞培养污染危害及避免污染的策略

    目的 分析羊水细胞培养污染的处理方法和避免污染的措施.方法 分析导致羊水细胞污染的原因,并采用以下措施处理:及时更换已经污染的培养液,根据细菌染色结果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处理,总结失误原因并规范操作方法,避免污染的再次发生.结果 本次研究共成功收获179例,仅有1例由于细菌污染挽救失败,培养成功率为99.44%;本次培养收获时间为(9.2±0.6)d.结论 羊水细胞培养污染会导致培养失败,实验室需建立规范的操作制度,有序进行培养,及时处理被污染的羊水培养细胞标本能够降低污染损失.

    作者:马涔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 在优生优育中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应用意义进行探析.方法 选取我中心的200例夫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实施奇偶数法分组模式),对照组的100例夫妇进行常规的检查,观察组的100例夫妇进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并将2组的胎儿缺陷发生率、优生优育知识掌握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优生优育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优生优育中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应用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实施,其可提高孕妇对于优生优育的知识掌握率,还可降低胎儿缺陷的发生率.

    作者:王莉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诊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以产前检查、分娩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100例为实验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先兆子痫患者以及妊娠期高血压叠加先兆子痫患者.另选同期100例体检孕妇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二组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提高.结论 检测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浓度能够有效地帮助评估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作者:胡国敏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醋酸亮丙瑞林联合反加替勃龙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采取醋酸亮丙瑞林和反加替勃龙联合治疗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本文数据验证目标即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入的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随机法实施对比,每组收入患者均为26例,参照组行醋酸亮丙瑞林单独治疗,试验组行醋酸亮丙瑞林和反加替勃龙联合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E2水平、LH水平、FSH水平、临床有效统计值与参照组实施计算,P<0.05,统计学展现计算分析意义.结论 将醋酸亮丙瑞林和反加替勃龙联合治疗应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呈现显著作用.

    作者:翟振远;刘国红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的临床治疗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究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院就诊的18例胎膜早破合并早产产妇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中保胎失败的产妇有6例,占比33.33%,保胎成功的产妇为12例,占比66.67%,导致产妇出现胎膜早破的因素主要有羊水过多、妊高症、宫颈炎、臀位、引产、阴道炎、胎头高浮、双胎、流产史、性交等,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宫颈炎以及阴道炎.结论 影响产妇胎膜早破的因素有很多种,针对胎膜早破合并早产产妇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相适合的治疗措施延长孕周,适时终止妊娠,确保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阿日孜古丽·乌斯曼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会阴正中切开术与会阴侧切术用于阴道助产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会阴正中切开术与会阴侧切术用于阴道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就诊的46例阴道分娩的产妇,均就诊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将其中行会阴正中切开术的23例设为观察组,与另外的23例行会阴侧切术的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同时观察产妇切口愈合及感染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I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感染率、裂开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 会阴正中切开能明显减少分娩出血量,切口愈合快,感染率低,促进产妇尽快出院,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周丽敏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中药联合针刺在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合并针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患者9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49例和(中药联合针刺配合中医护理组)观察组49例.采用VFS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治疗前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46例/93.87%、48例/97.95%)优于对照组(42例/85.71%、43例/87.75%),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中药联合针刺配合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燕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国产短效曲普瑞林在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子宫肌瘤患者术前采用国产短效曲普瑞林药物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采用奇偶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42例.其中,对照组直接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实验组术前给予国产短效曲普瑞林药物,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实验组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感染、发热、尿潴留、腹胀及阴道红肿等总并发症发病率(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38.1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术前采用国产短效曲普瑞林药物进行治疗,其临床结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时间较快,其血液生化指标有所改善,术后并发症较少,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杜照敏;刘金霞;刘丽丽;王静;仇秋明;王一依;刘雪梅;王雁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子宫肌瘤不同时期的性激素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 探究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内膜不同时期相关激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01-2017.12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各组中子宫内膜分泌期与增生期比例1:1,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性激素的水平差异.结果 整体上研究组患者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及孕酮表达水平分别为78.36±18.25 pg/mL、28.84±10.29 mIU/mL、29.05±15.76 ng/mL、41.66±8.90 mIU/mL、6.65±2.21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34±12.26pg/mL、15.81±6.33mIU/mL、10.15±5.64 ng/mL、8.98±2.92 mIU/mL、0.45±0.19 ng/mL(P均<0.05);子宫肌瘤患者不同内膜时期比较分析显示除促卵泡生成素外,其他激素在分泌期均显著高于增生期(P均<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分泌期黄体生成素及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辅助临床对肌瘤的诊断及肌瘤治疗效果的评估.

    作者:刘瑞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诊刮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n=30)对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结果 观察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想比较低,P<0.05.结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可保证疗效,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国花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统计学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40.1±2.1)分、(43.6±3.1)分、94.4%,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质量持续改进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王静思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本单位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集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5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组均分2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康复,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加用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参照组的临床康复总有效率对比,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康复后盆底肌收缩时间对比,显著短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满意度对比,显著低于实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治疗法可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于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王美记;李艳华;张传印 刊期: 2018年第36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