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手法辅助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马杏磊

关键词:宫颈癌, 中医治疗, 护理, 膀胱功能, 并发症,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手法辅助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18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抽取93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及数字表达法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和(中药内服配合护理干预组)观察组,例数分别为46例、47例.对两组患者残余尿量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同时对其发生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且对治疗前后的自我照顾能力、行动能力等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自我照顾能力、行动能力等生活质量数据比较两组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发生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自我照顾能力、行动能力等生活质量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给予对症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减少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由此提高了其治疗效果,改善了行动能力等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肯定,值得临床上借鉴与实施.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诊刮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就常规治疗(对照组,n=30)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n=30)对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结果 观察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想比较低,P<0.05.结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刮术后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可保证疗效,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国花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持续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持续性宫颈炎患者,对照组给予干扰素a-2b凝胶治疗,观察组给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并减少不良反应,以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周琴丽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中选取86例进行统计学数据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均为43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展开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护理总满意度分别是(39.2±1.1)分、(40.1±1.2)分、93.1%,与对照组患者的(48.3±1.2)分、(49.3±1.4)分、74.4%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剖宫产产妇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效果显著.

    作者:张林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价值及对特异度的分析

    目的 研究在诊断可疑甲状腺癌结节中采取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特异度和价值的影响作用.方法 本文对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可疑甲状腺癌结节患者涉及的数据采取回顾性分析处理,均开展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处理,分析手术病理结果以及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的情况.结果 48例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手术病理检查发现甲状腺癌占据比例是62.50%,非甲状腺癌患者占据比例是37.50%;经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发现甲状腺癌占据比例是58.33%,非甲状腺癌患者占据比例是41.67%,灵敏度90.00%、特异度94.44%、准确率91.67%.结论 将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用于可疑甲状腺癌结节诊断中可提升准确率,值得借鉴.

    作者:朱雪梅;张爱华;王晶晶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活血化瘀法辅助治疗脑出血合并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分析

    目的 探究对于脑出血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对患者临床疗效和诊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01-2017.12时间段内选择至我院就诊的48例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的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内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内则在相同的基础上辅助中医活血化瘀治疗,比较组间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中显示对照组内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整体有效率为75.0%,观察组内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整体有效率为91.7%(P=0.025);满意度评价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95.6±3.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中医的活血化瘀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亦有利于子宫肌瘤的调养,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诊疗满意度.

    作者:刘艳芹;杨倩;刘艳芳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宫腔镜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的患者38例,选取时间2015年1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1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2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4.83±3.51)分、抑郁评分为(45.52±4.57)分,与对照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4.74%,与对照组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后,可降低子宫肌瘤患者并发症几率,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且其心理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查丽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不同药物配伍联合无痛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不同药物配伍联合无痛清宫术术治疗稽留流产的效果.方法 选入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稽留流产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清宫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戊酸雌二醇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清宫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中位清宫次数指标.结果 经过调查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中位清宫次数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 在稽留流产实际治疗的过程中,戊酸雌二醇片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联合无痛清宫术治疗法,能够减少出血量以及清宫次数,提升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曹景云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中药联合针刺在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合并针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分析.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患者98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49例和(中药联合针刺配合中医护理组)观察组49例.采用VFS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治疗前相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吞咽功能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46例/93.87%、48例/97.95%)优于对照组(42例/85.71%、43例/87.75%),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合并子宫肌瘤后吞咽障碍患者中药联合针刺配合中医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了其临床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燕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孕期营养状况对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孕期营养状况与高龄产妇妊娠结局的联系,为高龄产妇妊娠前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大化缓解妊娠对产妇带来的身体损伤,给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因产检和生产而到我院检查的146例高龄产妇作为对象,通过分析产妇孕晚期在增重角度和营养角度的差异,总结其对产妇妊娠结果的影响.结果 产妇孕期对能量、蛋白质、维生素B1、Ca和Fe等多种物质的摄入,发现NBW类型较LBW类型显著提高(P<0.05),且LGB类型高于NBW类型(P<0.05).能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物质的摄取中,GDM类型显著高于非GDM类型(P<0.05),但在孕期增重角度却表现出了相反的效果.蛋白质和Ca的摄入量中,非产后出血类型高于产后出血,具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的膳食营养和稳定的孕期体重有利于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改善.

    作者:于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多囊卵巢综合症孕妇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糖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症孕妇孕期D-二聚体、C反应蛋白、血糖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多囊卵巢高综合症孕妇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正常孕妇66例设为对照组.在孕早期、中期与晚期对两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与血糖水平进行检验并比较分析.结果 经观察发现,两组孕期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趋势,两组孕早期与中期增幅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但两组孕晚期增幅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两组孕期血糖水平虽均呈提升趋势,但两组孕期血糖水平较接近,无显著差异存在(P>0.05).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随孕周的增加,D-二聚体、C反应蛋与血糖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临床应予以孕妇以上指标水平高度关注,通过严密监测做好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准备.

    作者:朱志英;丁旭锋;马年娣;史卿菁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宫颈癌的护理观察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宫颈癌的护理观察.方法 该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6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住院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宫颈癌的患者47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23例和(上述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组)观察组24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于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各项数据评分数据无差异(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各项数据评分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有差异(P<0.05);在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22例/91.66%、23例/95.83%)优于对照组(17例/73.91%、18例/78.26%),组间比有差异(P<0.05).结论 给予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宫颈癌患者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其临床疗效,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郝艳民;谢丽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两组患者术后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GR)、C反应白蛋白(CRP).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WBC计数、NGR以及CR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卵巢良性肿瘤的治疗中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能够有效降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值得在临床过程中广泛应用.

    作者:王英波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的应用及CRP水平分析

    目的 研究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的应用及CRP水平.方法 本次选择对象为盆腔炎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直至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50例盆腔炎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治疗;康妇炎胶囊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以及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盆腔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盆腔炎患者治疗后CRP水平(3.21±1.02),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妇炎胶囊治疗盆腔炎疗效显著,同时对降低患者CRP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研究.

    作者:解群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住的共41子宫脱垂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POP-Q分度及PFDI-20评分、PFIQ-7评分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为(28.67±4.5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7.49±5.18)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4.91±1.05)d.与术前相比较,末次随访时患者POP-Q分度及PFDI-20、PFIQ-7评分情况获得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

    作者:韦芳秀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接受大剂量(20 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剂量(10mg/d)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血液中的激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较于大剂量的米非司酮,临床上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时,患者的肿瘤体积、激素水平等指标改善更为明显,说明其更适于临床实际应用.

    作者:范开慧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的子宫肌瘤体积、FSH、LH、E2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不仅临床效果较好,能缩小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降低雌激素水平,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秀良;黄玮;阮婷婷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在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特定时段内接诊的64例卵巢囊肿患者展开研究,分为2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的为对照组,观察组开展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比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复发生率仅为6.2%,对照组高达25.0%,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古丽布斯坦·吐尔洪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在诊治宫颈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 探究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在诊治宫颈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30例进行研究分析,全部患者均进行阴道镜活检,同时,行LEEP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诊断结果想符合,诊断符合率为73.33%;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96±1.22)ml,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68±1.25)min,治疗后6个月后随访,患者的27例患者的宫颈光滑,占比为90.00%,3例患者少许柱状上皮外翻,占比为10.00%.结论 阴道镜活检与LEEP术在诊治宫颈病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的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能够有效降低的患者的复发率,并对诊断宫颈病变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赵小英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子宫肌瘤不同时期的性激素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相关性研究分析

    目的 探究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内膜不同时期相关激素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01-2017.12就诊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各组中子宫内膜分泌期与增生期比例1:1,采用化学发光法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性激素的水平差异.结果 整体上研究组患者的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促卵泡生成素及孕酮表达水平分别为78.36±18.25 pg/mL、28.84±10.29 mIU/mL、29.05±15.76 ng/mL、41.66±8.90 mIU/mL、6.65±2.21 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0.34±12.26pg/mL、15.81±6.33mIU/mL、10.15±5.64 ng/mL、8.98±2.92 mIU/mL、0.45±0.19 ng/mL(P均<0.05);子宫肌瘤患者不同内膜时期比较分析显示除促卵泡生成素外,其他激素在分泌期均显著高于增生期(P均<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内膜分泌期黄体生成素及催乳素水平显著升高,有助于辅助临床对肌瘤的诊断及肌瘤治疗效果的评估.

    作者:刘瑞娜 刊期: 2018年第36期

  • 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二次肿瘤减灭术在复发性卵巢癌预后进行相关统计,分析与之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且在我院规范治疗后复发行二次肿瘤减灭术的卵巢癌患者,共计23例患者,详细统计分析了各例患者年龄、初次手术是否为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第一次术后病理类型、是否为铂敏感复发、两次手术间隔时间、复发时CA125数值、及其生存期,将上述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例患者,16例患者初次手术治疗为不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13例患者术后病理为浆液性癌,16例为铂敏感复发,7例患者两次手术间隔时间为1年左右,截止到2017年12月,观察的23例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14例患者在二次肿瘤减灭术1年内再次复发.结论 是否为铂敏感复发及第一次术后病理类型对于二次肿瘤减灭术实施的临床预后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丽梅 刊期: 2018年第36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