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利;步跃萍
目的 为中药白癜灵治疗白癜风的临床作用提供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568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外搽兼内服药组和纯外搽药组,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对其426例患者采用白癜灵外搽兼内服中药进行治疗,另142例白癜风患者采用纯中药白癜灵外搽进行治疗.结果 外搽兼内服药组痊愈率为57.75%,总有效率98.13%,纯中药白癜灵外搽组痊愈率为52.11%,总有效率95.77%,差异不大.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药白癜灵治疗白癜风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夏先斗;杨富荣;李云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本文对102例大月份人工流产钳刮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单用米索前列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宫颈口松弛,钳刮术前无须扩宫颈,胚胎组织大多已排在宫颈内口,手术无困难,子宫收缩好,90.2%出血量≤ml.无人流综合症发生.
作者:李爱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术后呼吸道护理,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总结41例颅脑疾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过程.结果 护理过程中2例发生肺部感染,占4.88%,其中绿脓杆菌和肺炎链球茵感染各1例.结论 正确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可减少气管切开的并发症,提高颅脑疾病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崔雁玲;张继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广泛应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该手术具有术野清晰、创伤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病死率低等优点,现将该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如下:
作者:周秀丽;王德钦;李永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本文研究了微波治疗卵巢囊肿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对微波治疗98例卵巢囊肿的前后的效果分析.结果 超声图像透声清晰,囊肿内含水量多的卵巢,微波对其有转好的治疗效果,而合并出血的囊肿,微波治疗难以使其吸收.结论 微波对卵巢囊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晓华;宫志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精神病人往往表现出严重的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甚至丧失自控能力,他们中大多数否认患病,缺乏自知力,拒绝治疗与护理,有时甚至由于幻觉、妄想的影响,对自身、他人及社会造成伤害.因此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院护理部科学地分析r存在的影响因素,从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为提高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采用精心导入和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适时激励、竞赛抢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格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张兰红;张绪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黄连素是一种常用的抗感染植物药制荆,近年来发现其具有治疗消化道溃疡、慢性胆囊炎、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皮肤病及防癌等新用途.黄连素药源广,不仅廉价,服用方便,而且副作用少,老药新用,颇具治疗价值.
作者:姜秀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痛风病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疼痛,甚至强硬变形,或拌四肢关节肿痛,舌苔淡薄微腻,脉象弦细带涩.主要病因是外感风寒湿邪,病久邪气痹阻络脉,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或者南痰浊积聚形成痰浊瘀血.因此,风湿痰瘀痹阻络脉足本病关键.
作者:于洪江;武国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脑梗死死亡率排在心肌梗死和癌症之后,位居第三位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根据目前医学界所认同的方案给药,脑梗死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从1995年治疗成功的个案开始,至今已有很多陆续的报道肯定了这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脑梗死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75%的脑梗死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它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脑梗死溶栓治疗就是为早期再通闭塞动脉,恢复血供,尽量挽救神经功能.随着神经病学和溶栓剂的研究和发展,溶栓治疗已经成为降低梗死面积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特别对中、重度神经障碍的病人疗效尤为显著.
作者:王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 对16例(12眼)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6例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3~54岁,平均(24.32±3.05)岁.均为局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有患者均具有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表现.9眼(75%)伴有特征性的后囊膜下白内障.9眼(75%)停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后眼压降至正常,2眼(16.67%)用抗青光眼药物后眼压得以控制,1眼(8.33%)经停用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及采取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不良,手术治疗.结论 长期滥用药物是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重要原因.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用药时间、视盘和视功能损害程度及眼压的控制程度采取相应措施并特别强调合理用药.
作者:周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一、术前准备1、向病人做好术前卫生宣教,告知风险和得益.让病人及家属对介入治疗有较清楚的了解.
作者:晁秀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1 对象和方法1.1 例选择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全部符合第四届伞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1],经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腩梗塞.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8-78岁之间,平均为(63±3)岁.梗塞部位:腩叶梗塞5例,腑干梗塞6例,小脑梗塞4例,基底节梗塞45例.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梗塞部位,肾功,梗塞面积大小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5),有可比性.
作者:周勇;刘娜;周典贵;伍丽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有关基因的深入了解对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重大疾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将在不远的将来代替传统的诊治方法,为患者带来福音.基因技术的发展是口腔医学的研究的巨大推动力量.
作者:岳建荣;孙颖;刘殿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提升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 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实践工作中,制定和落实<负责护士管理办法>,全面加强负责护士管理,促进各项工作到位,并对强化负责护士管理前后2年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统计和分析.结果 强化负责护士管理后,病人满意度,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实施干预前后2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负责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强化负责护士管理能促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夏雪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心静脉置管术白上世纪40年代应用以来,目前已是危重病症临护治疗基本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监测中心静脉压、维持血容量、血液透析及肠外营养等.然而,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罱管术中并发症仍时有发生,个别病例甚至因此而死亡.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皮中心静脉导置穿刺术1476例,分析严重并发症发生原因,为预防和减少严重并发症制定对策.
作者:卜林明;何丽;李罡;苏国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为来影响或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当一个健康人转变为病人,由于病痛的折磨会产牛各种各样的病理心坪活动,有些病人则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的心理活动过程,但他们的非语言行为确实传达了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所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主动使用非语言交流手段才能准确掌握病人的心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现将非语言交流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乃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导尿技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为常用的操作技术,外科病人术前、泌尿科患者等常需留置导尿管,以往行导尿术后,病人大多有尿道刺激症状和疼痛不适感.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改进,我科自2006年至今改用2%的丁卡因胶浆在留置尿管前先行尿道表面麻醉,以减轻病人的刺激症状和预防医源性损伤.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作者:温凤琴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进入颈椎横突孔位置变异的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15-80岁,平均46岁,使用美国GE-Vivid 3Pro型电脑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动态观察椎动脉的起始及入横突孔位置、血管走行、内径、内膜、计算血流量.结果 椎动脉进入横突孔位置变异40例,双侧变异8例(16条),仅左侧变异14例(14条),右侧变异18例(18条).左侧椎动脉入C55例,C47例,C32例,右侧入岛9例,匕9例,双侧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中:左侧入C54例,C44例,右侧入C53例,C42例,C33例.40列椎动脉入横突孔位置变异合并椎动脉缺如1例,起源处解剖变异l例,内径和血流量减少14例.结论 椎动脉进入颈椎横突孔位置变异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颈段椎动脉较椎骨段的椎动脉的位置明显前移,呈一条状弯曲的无回声区,走行在该段椎体强回声之前,再向后向上进入上一颈椎横突孔.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显示血流速度加快.如同时合并有先天性的椎动脉发育不全(缺如、起源异常、内径狭窄)、或颈椎病、动脉硬化等,常导致脑部血管供血不足而产生临床症状及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定量评估椎动脉血流量,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作者:郑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剖官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已成为许多医院的常规,对其效果近年来存在争论.有人认为术前、中、后应用都能降低感染率.卞度宏认为,术后给药已失去预防的意义,应予废止[1].目前提倡术前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但这方面临床报告不多.我们对71例剖宫产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组),随机抽取同期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00例作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以期埘两种用药方法的效果作出评价.
作者:王润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