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凤兰
该研究确定对内外线索的敏感,对行为结果的控制,以及社会适应这三个效标,用359名被试,通过分析新自我监控量表与三类效标的相关,来检验新自我监控量表的聚敛效度.结果发现:新自我监控量表中高自我监控子量表和他人导向子量表,与效标的相关与研究假设完全相符;自我导向子量表与效标的相关与研究假设还有差距;结果说明新自我监控量表中高自我监控子量表和他人导向子量表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自我导向子量表聚敛效度还存在缺陷.
作者:肖崇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9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研究薄层CT扫描对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CT扫描时采用层厚2mm,层间距2mm,对临床诊断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24例病人进行视神经和视神经管扫描.结果:CT扫描发现视神经管骨折15例,视神经周围血肿3例,同侧蝶窦积血11例,同侧筛窦积血18例,视神经肿胀8例.结论: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CT表现为视神经管骨折、骨折的间接征象和视神经损伤的本身征象.
作者:杜继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肱骨中下1/3骨折临床上多采取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不连发生率较高.自1996年6月-2003年7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植骨的方法治疗肱骨中下1/3骨折术后骨不连29例,现对其中随访完整的21例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真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降低开胸手术后肺部感染发病率.方法:对326例开胸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合并肺部感染的38例,发病率11.7%,死亡6例,死亡率15.7%.年龄≥60岁,有吸烟史,应用呼吸机≥8小时的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结论:加强雾化后有效地咳嗽、叩背、排痰,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引流通畅是预防肺部感染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徐振平;宋玲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手术方式、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7例LC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C术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为胆管损伤5例,胆漏13例,腹腔出血3例,膈下或肝下脓肿2例,剑突下穿刺孔感染3例,胆囊管残端炎1例.结论:降低LC术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掌握好LC的适应症,术中正确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
作者:李安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对11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经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随机分为三组,开始剂量:非洛地平组5 mg,依那普利组10 mg,联合组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各5 mg.如1周后血压未降至150/90 mmHg,则剂量增加,非洛地平组大剂量每日10mg,依那普利组20mg,联合组非洛地平和依那普利各10mg.均为每日上午8时顿服,联合组两药间隔半小时,治疗8周.结果:三组降压效果显著,非洛地平组收缩压(SBP)平均下24mmHg,舒张压(DBP)平均下降14 mmHg;依那普利组SBP平均下降23 mmHg,DBP平均下降13 mmHg,联合组SBP平均下降31 mmHg,DBP平均下降19 mmHg.三组治疗前后自身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纯用药两组间比较降压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联合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比较安全、疗效显著.
作者:张耀灵;陈德敏;张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近年来我们选择严重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重症患者30例,经手术,静脉用药结合鼻饲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拴旺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鼻衄的病因及治疗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老年鼻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期高血压和鼻腔病变以及多年烟酒史是老年鼻衄的主要病因.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忌烟酒,合理饮食及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减少老年鼻衄的发生.
作者:张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672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进行LC术治疗,总结其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结果:采用LC术治疗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患者创伤少、腹腔粘连少、术后恢复快,尤其是术后疤痕小,符合美容要求.结论:通过加强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注重对患者的健康及饮食指导,有助于减少患者LC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陈媛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改变阴宫手术术前的消毒流程,科学的论证阴道消毒方法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将我院收治的120名阴宫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名患者采用聚维酮碘消毒,对照组60名患者采用传统冲洗消毒的方法,通过细菌培养的方式,对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前后进行采样,对不同时间段的手术部位的细菌杀灭率以及术后感染率作比较.结果:两种消毒方法经比较,P>0.05消毒效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感染率的比较,实验组术后感染率为1.7%,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6.67%,实验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784 P<0.0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采用聚维酮碘的消毒方法优于传统消毒方法,更适用于阴道手术术前的消毒,具临床可行性.
作者:刘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心肌梗死临床的影响.方法:对1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前是否有心绞痛分为两组.结果:IP组小面积梗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IP组Ko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和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其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缩小梗死面积,维护梗死后心功能,降低梗死后泵衰竭发生率及住院率.
作者:陈履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通过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中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方法:按新的Re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通过胃镜进行分析.结果:RE内镜下以Ⅰ~Ⅱ级为主,临床表现反酸、烧心为主,胸骨后疼痛次之.结论:内镜结合临床表现可快速准确诊断RE.
作者:张兴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35岁,孕4产1流2,于2008年2月28日因孕49天来我院行人工流产,B超提示宫内早孕.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等,无痛经,末次月经2008年1月9日.10年前顺产一女婴健康,一年前曾行人工流产.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患者中的大多数通过诊治后能很快康复,但也有个别患者因为误诊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不但导致精神和经济都受到一定的打击或损害,甚至失去了健康和生命.笔者通过个人切身经历,从而概括出应如何避免误诊,提供了一个颇有价值的参考案例.
作者:骆相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支气管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分别静脉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7~15天.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俩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啰音、发热和咳痰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痰热清对发热、祛痰症状的缓解较双黄连明显.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退热、祛痰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确切.
作者:冯磊;郝锋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据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每年宫颈癌的新病例数已达13万以上,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趋于年轻化,这与生殖道感染密切相关,这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社区恰是妇女铺盖面大而集中、包含各类型女性的群体所在.
作者:王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CD2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CD2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2例,随访0.5~8年,平均48个月,72例均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正侧位片,其中27例术前、末次随访均行CT检查.结果:I.X线评价:术后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复位分别为6.55mm、2.69mm、25.7度,随访时矫正的丢失为2.29mm、1.74mm、2.6度.2.神经系统:有神经部分损伤的患者按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有部分恢复.3.腰痛末次随访按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0分23例,2分29例,3分15例,6分5例,8分4例,10分1例,56分1例,57分1例,80分1例,87分2例.4.发生钉棒松动1例,棒断裂1例,螺钉松动2例,螺钉断裂1例.结论:CD2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够很好的恢复椎体的高度、生理弧度及神经功能.
作者:朱小建;朱建炜;成红兵;张震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增殖旺盛的正常组织细胞也有损伤,因此在出现抗肿瘤的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在肿瘤化疗中,护理对正确掌握化疗药物给药途径,预防和减轻病人的各种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的效果,同时确保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自身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玉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方法:优化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强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联系.结果:优化改进的实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
作者:梅进;任雅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颅术治疗复发性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方法、适应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2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56例经两次或两次以上钻孔引流而复发的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而行开颅术治疗的病人,并观察其术后的疗效.结果:所有病例硬脑膜下积液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症状明显减轻,三月后复查积液消失.结论:对于久治不愈的复发性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的病人,如临床症状明显,时间达三周以上者及时采取开颅术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黄东兴;谢植远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