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黄素磷酸钠联合干扰素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CRP、IL-10及TNF-α的影响

刘晓玲;秦庆员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 核黄素磷酸钠, 干扰素, CRP, IL-10, TNF-α
摘要:目的 探讨核黄素磷酸钠与干扰素联合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使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使用干扰素雾化吸人联合核黄素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连续用药1周后,评估并对比两组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各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于人院时、治疗结束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疱疹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78±0.31)d、(1.39±0.34)d、(5.41 ±0.74)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CRP、TNF-α、IL-10水平分别为(4.51±0.79)ng/ml、(12.39±4.34) ng/L、(23.12±6.11) 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患儿炎症反应明显减轻,不良反应减少,联合用药安全有效,应用价值高.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放射性肠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在患者出现症状当日,对照组给予思密达3 g、维生素B12 7.5 mg、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两组均治疗28 d.治疗前后,评价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卡氏评分(KPS)、症状积分,包括便血、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性状及频率改变.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82.17±5.2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20±5.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便血、里急后重、大便性状及频率、累计积分分别为(0.53±0.16)分、(0.30±0.04)分、(0.37±0.04)分、(0.33±0.04)分、(1.53±0.1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何亮;崔建霞;韩璞琦;赵秀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持续质量管理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 调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2015至2017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情况,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通过对本科室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感染例数的监测,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性的改进,对比实施PDCA前后CRBSI发生率.结果 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2年后,感染率从13.19%降至3.45%,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CRBSI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宇;曾德望;苏彩虹;李红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疗的SCI患者44例,给予情志护理、按摩、运动与作业康复护理干预,同时辅助传统中药与电针疗法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前后脊髓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3个月后,患者ASIA分级B级、C级、D级比例明显降低,而E级比例明显上升,为84.09%(P<0.05);患者功能独立性测量(FIM)、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及生活质量指标(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均P< 0.05);护理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护理SCI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沈昳忞;姜宇;荣晓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用于治疗中老年重症顽固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用于治疗中老年重症顽固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20例中老年重症顽固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实验组选择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45/60),实验组为95.0%(57/60) (P<0.05);实验组三凹征、气促、肺部啰音、发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应用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治疗中老年重症顽固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江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郑州地区小儿肥胖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郑州市少年儿童小儿肥胖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青少年生活质量调查表对随机抽样的1 466名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测试,按照国家标准对受调查的学生身体状况进行小儿肥胖症判定,根据调查表对调查对象生存质量状况进行评分,与非小儿肥胖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小儿肥胖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结果 郑州地区小儿肥胖症患者约占全地区青少年的15.0%;小儿肥胖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指标除学校功能、伙伴关系3个条目与非小儿肥胖症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外,其余8个条目指标均低于非小儿肥胖症学生(均P<0.05).其中小儿肥胖症女生在心理健康、自尊、抑郁忧虑3个条目均低于小儿肥胖症男生(均P< 0.05).结论 小儿肥胖症学生生活质量普遍低于非小儿肥胖症学生,应加强对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做好早期预防.同时,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心理干预,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倡导多元审美观.

    作者:王丹;杨玲玲;李静;罗路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目的 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剖官产产妇11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给予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联合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喂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联合组喂养舒适率、喂养自信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增强喂养舒适度,减少母乳喂养并发症,丰富喂养知识,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技能,促进纯母乳喂养行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操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起搏器术后康复操进行康复训练.于术后第7d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住院时间;对比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肩关节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 术后7d肩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为12%,对照组为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NRS评分为(2.76±1.3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9±1.4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96%)高于对照组患者(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52±1.12)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23±1.2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96%)高于对照组(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锻炼依从性(94%)高于对照组(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进行起搏器术后康复操锻炼,能够使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疼痛的发生率减少,疼痛评分降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和依从性,提高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黄慧;陈美容;黄健怡;李爱荣;王志红;王蔚;李健民;何玉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AQP4-Ab和细胞因子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血清中水通道蛋白抗体(AQP4-Ab)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眼科的77例NMOSD患者及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QP4-Ab的表达及细胞因子(IL-25、IL-31、IL-1β)的含量,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结果 NMOSD中AQP4-Ab的阳性率为66.23%(51/77),NMOSD首发症状与AQP4-Ab的表达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QP4-Ab阳性组女性所占比例、视神经损害发生率86.27%、74.51%,均明显高于AQP4-Ab阴性组61.54%、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QP4-Ab阳性组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4.65±1.51)分,明显高于AQP4抗体阴性组(3.23±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MOSD患者血清IL-25、IL-31分别为(30.95±1.86) pg/ml、(106.05±3.8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1.60±3.23) pg/ml、(74.30±2.90)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血清中IL-25与IL-31的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00).结论 NMOSD中AQP4-Ab阳性的患者病情较重,IL-25、IL-31在NMOSD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增高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许璨;王丽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新生儿食道闭锁纠治术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新生儿食道闭锁纠治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治疗的50例新生儿食道闭锁患儿,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分别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采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食道闭锁息儿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路红梅;宋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应用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中应用的疗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Springer、CNKI、万方和维普,搜集有关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个临床研究,共有1 727例患者,椎体数2 546.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1月、3月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骨水泥渗漏平均发生率21%,术后平均生活明显改善率为8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早期和长期缓解因脊柱转移瘤引起的难治性疼痛,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生活质量.

    作者:肖红卫;李剑锋;王素伟;王建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妊娠期生殖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与早产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92例早产患者为早产组,随机选取在本院同期分娩的10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抗原检测技术及支原体培养法对两组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Uu、Ct检查,分析Uu、Ct感染对早产的影响.结果 早产组支原体感染率为58.7%,衣原体及支原体复合感染率为13.0%,衣原体感染率为19.6%,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组中胎膜早破、剖宫产率、低体质量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u、Ct感染是部分早产的原因,Ct及Uu混合感染可以增加早产的发生,应加强对孕期妇女生殖道Uu、Ct筛查并及时治疗.

    作者:徐晓楠;黄燕媚;钟碧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带教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 剖析护理带教中引入SBAR沟通模式对护患沟通能力及双向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来本院实习的41例护生作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带教;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来本院实习的40例护生作为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和被调研患者的基线数据资料;两组护生均接受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满意度问卷测评.结果 两组带教老师和被调研患者的基线数据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护生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被调查患者的满意度(126例,95.5%)高于对照组(109例,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护理带教模式中,能提高师生双向满意度及护患沟通能力,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杰;胡雪萍;王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地氯雷他定联合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2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两组均进行内窥镜鼻窦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评分、血清TIgE、ECP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6%,高于对照组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及TIgE、ECP、TNF-α、IL-6、IL-8、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中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联合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上疗效良好,不但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减轻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明德;沈丽丽;王英;许晓丹;岳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近期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慢性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再此基础上患者口服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分析其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干预后,观察组ALT、AST、TBIL、ALB、PTA分别为(42.12±22.19)U/L、(79.29±49.87)U/L、(27.86±33.07)μmol/L、(44.54±6.23) g/L、(66.90±22.0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4.23±3.29)%、91.0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服用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伟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中药与薄式腹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目的 探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DME患者9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只眼.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眼底激光光凝+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BCVA、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视网膜体积、FFA检查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BCVA为(0.57±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0±0.10);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网膜体积分别为(242.20±104.00)μm、(8.90±1.36) mm3,均低于对照组的(290.85±105.60)μm、(10.56±1.88) mm3;AngⅡ、VEGF、ANGPT-3水平分另为(4.00±0.76)μg/L、(90.5±15.8) μg/L、(4.23±0.62) 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0.98) μg/L、(135.0±24.3)μg/L、(5.45±0.89)mg/L;Ang Ⅰ、ANGPT-4分别为(14.80±2.90) μg/L、(7.76±1.78)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4±2.02) μg/L、(6.20±1.12) mg/L;中医各项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DME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渗漏,稳定视功能,安全性较高.

    作者:侯定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鼻腔冲洗结合治疗性游戏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鼻腔冲洗结合治疗性游戏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期间住院的9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鼻腔冲洗处理,其中观察组在鼻腔冲洗前辅以有针对性的治疗性游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总体治疗效果与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的数据差异不大,但观察组接受鼻腔冲洗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56.3%比18.8%、20.8%比43.7%、66.7%比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鼻腔冲洗辅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明显,结合治疗性游戏可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冯冬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风险预见性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风险预见性干预对其病情康复及护理工作的影响,为后续的优质诊疗积累循证数据.方法 通过电脑作为遴选媒介,将符合纳入要求,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2例调研对象命名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将符合纳入要求,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调研对象命名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预见性干预,于患者术前、术后实施风险测评,并进行照护安全级别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数、急诊手术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1周末的护理满意度和出院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1.3±2.1)d,短于对照组的(16.7±2.8)d;研究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比例为40.5%,高于对照组的19.1%;研究组急诊手术例数所占比例为35.7%,高于对照组的16.7%;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3.3%;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5.2%;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风险预见性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能促进其病情康复,且能提高护理工作成效.

    作者:皮丽喆;吕晶;苗增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现状分析

    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式主要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影响了药物应用的依从性.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着数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总结了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现状.

    作者:李群;刘焕军;刘会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保存液复合硫化氢对大鼠供体肺冷缺血期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供体肺保存液中加入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大鼠供体肺冷缺血期肺组织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LPD组和硫氢化钠(NaHS)组.NaHS组即在低钾右旋糖酐液(LPD液)中加入NaHS,并根据不同剂量(20 mmol/L和40 mmol/L)进一步分为NaHS20组和NaHS40组.对照组大鼠处死后用LPD液行肺灌注后即取标本保存待检,后3组大鼠放血处死后分别用相应的液体行肺灌注后行低温保存肺脏2h.测定肺组织匀浆中H2S含量、H2S生成酶胱硫醚-γ-裂解酶(CSE),观察肺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测定肺组织中GRP78及PERK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D组肺组织中H2S含量及CSE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NaHS组H2S含量及CSE活性显著升高(P< 0.05),不同剂量NaH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PD组及NaHS组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与LPD组相比,NaHS组凋亡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NaHS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LPD组及NaHS组肺组织GRP78及PER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 0.05);与LPD组相比,NaHS组GRP78及PER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NaH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存液中复合H2S可显著增加肺组织中H2S含量及CSE活性,降低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及PERK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

    作者:吴海玲;张凌宇;郑如洁;陈鹭;林群;雷立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6例进行观察,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2次/d;研究组给予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HDS评分、血清β-内咖肽、血氨及炎症因子水平(IL-6、CRP、IL-10、TNF-α)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HDS评分、血清β-内咖肽、血氨、IL-6、CRP、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HDS评分分别为(24.56±3.48)分、(22.83±3.1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β-内咖肽、血氨、IL-6、CRP、IL-10、TNF-α水平分别为(45.72±9.64) pg/ml、(96.48±15.52) μmol/L、(13.47±3.54) ng/L、(15.68±3.97) mg/L、(10.88±4.21) ng/L、(13.08±4.43)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可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清β-内咖肽、血氨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焦克德;于丽秋;陈小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