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研究参黄透白汤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

张钧芳

关键词:参黄透白汤, 肛周瘙痒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 探究参黄透白汤治疗肛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肛周瘙痒症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高锰酸钾外洗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参黄透白汤熏洗治疗,连续治疗20d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8.2%,高于对照组8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1.16±0.27)分,低于对照组(3.34±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7.3%,明显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黄透白汤治疗肛周瘙痒症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瘙痒症状,降低复发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新生儿食道闭锁纠治术的影响

    目的 分析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胸腔镜下新生儿食道闭锁纠治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接受胸腔镜治疗的50例新生儿食道闭锁患儿,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分别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采用胸腔镜治疗新生儿食道闭锁息儿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路红梅;宋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介绍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及要点,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以来,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48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路径过度迂曲取栓未成功外,另46例患者均进行了支架取栓.取栓后经血管造影显示40例(83.33%)患者的脑血管实现再通,治疗1周后34例(70.83%)患者运动及言语功能改善明显,6例(12.50%)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危重,临床疗效不明显.曾有l例术后第2d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经治疗后治愈出院,本组病例整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运用机械取栓治疗和配合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如严密观察病情,尽快做好术前准备,取栓后予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预防颅内出血、脑过度灌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取栓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崔静舒;何小青;郭巧容;卢清朗;郭倪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主要生化指标的比较

    目的 研究男性、女性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各项生化指标的结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各1 000名进行研究,均接受生化各项指标水平测定,比较不同性别人群的测定结果.结果 健康组男性各项生化指标(TC和HDL-C除外)均高于健康组女性(均P< 0.05);亚健康组男性各项生化指标(TC、HDL-C和LDL-C除外)均高于亚健康组女性(均P< 0.05).亚健康组男性FPG、TG、TC、LDL-C、ALT、AST、GGT、UA分别为(6.34±0.82)mmol/L,、(3.40±1.96)mmol/L、(5.13±1.02)mmol/L、(3.36±2.35)mmol/L、(20.15±3.26)U/L、(21.18±3.18)U/L、(25.31±1.19) U/L、(310.15±22.82)μmol/L,均高于健康组男性[分别为(4.93±0.50) mmol/L、(1.10±0.32) mmol/L、(4.70±0.75) mmol/L、(2.73±0.54) mmol/L、(34.75±4.18) U/L、(25.96±2.27)U/L、(46.52±3.30) U/L、(382.05±16.42)μmol/L],均P=0.0000;亚健康组女性各项生化指标(Cr和HDL-C除外)均高于健康组女性(均P<0.05).结论 男性、女性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检测结果对于健康状况判断的准确性,应该按照不同性别、不同人群设定参考区间,不能完全依从厂商或者指南中的参考区间.

    作者:叶晓云;袁婷;黄树通;陈聪;梁金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术治疗牙周炎效果分析

    目的 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术治疗牙周炎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76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畸术治疗,对两组牙周指标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菌斑指数、探诊出血、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平均附着丧失指标分别为(1.17±0.15)、(47.36±2.20)ml、(1.90±0.16)、(4.04±0.23) mm、(4.62±0.1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术治疗牙周炎效果明显,患者牙周恢复较好.

    作者:蒋蔚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脂肪乳与10%葡萄糖同时滴注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20%脂肪乳与10%葡萄糖利用连接管混合同一静脉通道滴注对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防治静脉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常规专用静脉通道输注20%脂肪乳250ml作为对照组,选择具有同样血管条件的80例患者,专用静脉通道输注20%脂肪乳250 ml与10%葡萄糖250ml利用连接管混合同一静脉通道滴注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静脉炎的患病率.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6,P<0.01);并且与年龄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1,P< 0.05).实验组不同年龄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8,P>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20%脂肪乳与10%葡萄糖利用连接管混合同一静脉通道滴注,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

    作者:汤玉群;刘华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脾多肽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脾多肽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科室门诊收治的144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CO2激光治疗,观察组脾多肽联合CO2激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另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结果 观察组治愈57例(79.2%),复发15例(20.8%),而对照组治愈40例(55.6%),复发32例(44.4%),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28、4.267,P=0.003、0.039).治疗前,144例尖锐湿疣患者CD3+计数、CD4+计数、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 0.05),CD8+计数较正常组高(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CD3+计数、CD4+计数、CD4+/CD8+比值升高,CD8+计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计数、CD4+计数、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脾多肽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周真;石婧;刁友涛;李晓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SCT与TTE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2例PAPV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MSCT及TTE的诊断准确率、异位肺静脉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合并其他畸形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本组42例均经手术证实,MSCT诊断准确率95.2%(40/42),TTE诊断准确率85.7%(3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现共合并其他畸形118处,MSCT检出率89.8%(106/118),TTE检出率78.8%(93/118),两者检出率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新生几年龄段,尤其是对大血管畸形的检出MSCT明显优于TTE(P<0.05).结论 TTE检查经济方便,适用于PAPVC的首选筛查;MSCT可准确直观显示PAPVC的异位静脉及其他畸形,但对心内细致结构如瓣膜病变的检出不及TTE.当临床疑PAPVC伴大血管畸形及确诊年幼患儿时,应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检查方式.

    作者:姜微;刘海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应用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中应用的疗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 Online、Springer、CNKI、万方和维普,搜集有关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个临床研究,共有1 727例患者,椎体数2 546.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周、1月、3月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中骨水泥渗漏平均发生率21%,术后平均生活明显改善率为8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能够早期和长期缓解因脊柱转移瘤引起的难治性疼痛,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生活质量.

    作者:肖红卫;李剑锋;王素伟;王建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在临床化学项目分析质量上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允许总误差(TEa)导出的西格玛(σ)度量在评价临床化学分析项目质量上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5种不同的TEa作为质量目标,2017年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结果作为偏倚及2017年室内质控数据累积的变异系数(CV)作为不精密度来计算2个批次的σ值,评估不同质量标准的σ度量在临床化学项目分析质量上的差异;并计算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为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改进提供方案.结果 由澳大利亚室间质评标准和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当的”质量规范得出的σ值相对较低,σ≥6的比例为10%~35%;德国RiliBAK标准和美国CLIA'88标准得出了较高的σ值,σ≥6的比例为50%~80%;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得出的σ值相对适中,σ≥6的比例为35%;ALB、UREA、CREA、Ca、PHOS、TG及LDH需要在精密度方面实施改进措施,TP和GLU则需同时对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质量改进.结论 6σ理论能够对检验项目的性能进行合理评估,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杨伏猛;刘倩;李艳;朱文俊;孙瑾;姚丽;赵长新;梁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复杂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53眼)及观察组50例(55眼).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8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视力LogMAR BCVA为(0.64±0.09),低于对照组(0.9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9.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与改良内界膜覆盖术结合应用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疗效确切,促进裂孔闭合,改善患者视力,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李玉军;刘苏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疗的SCI患者44例,给予情志护理、按摩、运动与作业康复护理干预,同时辅助传统中药与电针疗法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前后脊髓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3个月后,患者ASIA分级B级、C级、D级比例明显降低,而E级比例明显上升,为84.09%(P<0.05);患者功能独立性测量(FIM)、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及生活质量指标(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均P< 0.05);护理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护理SCI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沈昳忞;姜宇;荣晓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目的 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剖官产产妇11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给予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联合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喂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联合组喂养舒适率、喂养自信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增强喂养舒适度,减少母乳喂养并发症,丰富喂养知识,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技能,促进纯母乳喂养行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出院计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出院计划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对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另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评估,并制定出院计划,出院后以1个月为干预周期,按计划内容进行轮番干预,共6个月.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护能力、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自护能力、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31.56±5.62)分、(20.75±2.37)分、(25.33±2.42)分、(51.65±6.53)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9.49±3.19)分、(73.01±3.47)分、(83.79±4.15)分、(81.48±5.22)分、(84.36±4.34)分、(81.84±3.65)分、(84.22±3.19)分、(87.84±3.4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再入院率为30.88%,LVEF为(57.84±4.2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出院计划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自护能力及预后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严琳;朱锋;任玉娇;冯秋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Galen静脉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感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非喷射性,无视物旋转,无复视、黑噱及意识障碍,无言语笨拙,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四肢麻木、抽搐及肢体活动不灵,无头痛、发热,无胸痛、咯血,在家未予特殊处理,症状无改善,遂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行头颅CT示:脑出血破人蛛网膜下腔、脑室,转入本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差,食欲不振,大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发现“高血压病”1年,未服药治疗,血压未系统监测.

    作者:张洪胜;韩志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带教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评价

    目的 剖析护理带教中引入SBAR沟通模式对护患沟通能力及双向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来本院实习的41例护生作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带教;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来本院实习的40例护生作为研究组,在传统护理带教模式中实施SBAR沟通模式.比较两组带教老师和被调研患者的基线数据资料;两组护生均接受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满意度问卷测评.结果 两组带教老师和被调研患者的基线数据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研究组护生沟通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被调查患者的满意度(126例,95.5%)高于对照组(109例,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护理带教模式中,能提高师生双向满意度及护患沟通能力,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杰;胡雪萍;王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AQP4-Ab和细胞因子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血清中水通道蛋白抗体(AQP4-Ab)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本院眼科的77例NMOSD患者及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清AQP4-Ab的表达及细胞因子(IL-25、IL-31、IL-1β)的含量,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结果 NMOSD中AQP4-Ab的阳性率为66.23%(51/77),NMOSD首发症状与AQP4-Ab的表达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QP4-Ab阳性组女性所占比例、视神经损害发生率86.27%、74.51%,均明显高于AQP4-Ab阴性组61.54%、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AQP4-Ab阳性组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4.65±1.51)分,明显高于AQP4抗体阴性组(3.23±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MOSD患者血清IL-25、IL-31分别为(30.95±1.86) pg/ml、(106.05±3.8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1.60±3.23) pg/ml、(74.30±2.90)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血清中IL-25与IL-31的水平呈正相关(r=0.847,P=0.000).结论 NMOSD中AQP4-Ab阳性的患者病情较重,IL-25、IL-31在NMOSD患者血清中水平明显增高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许璨;王丽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拉贝洛尔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拉贝洛尔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EOSP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拉贝洛尔,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参注射液,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体质量(NW)、胎盘质量(PW)、妊娠延长时间,对比治疗前后症状改善[24h尿蛋白定量(24hUP)、平均动脉压(MAP)、24h尿量(24 hUV)、收缩压(SBP)]、血清纤溶指标[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血细胞比容(HCT)]、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24 hUP、MAP、SBP水平较低,24 hUV水平较高(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血清PAI-1、DD、HCT水平较低,t-PA水平较高(均P<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NO水平较高,TNF-α、ET-1、IL-6水平较低(均P< 0.05).实验组妊娠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NW、PW高于对照组(均P< 0.05).实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EOSP患者采用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调节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高翠玲;王素梅;张继;丁颖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风险预见性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风险预见性干预对其病情康复及护理工作的影响,为后续的优质诊疗积累循证数据.方法 通过电脑作为遴选媒介,将符合纳入要求,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2例调研对象命名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将符合纳入要求,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调研对象命名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预见性干预,于患者术前、术后实施风险测评,并进行照护安全级别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数、急诊手术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1周末的护理满意度和出院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1.3±2.1)d,短于对照组的(16.7±2.8)d;研究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比例为40.5%,高于对照组的19.1%;研究组急诊手术例数所占比例为35.7%,高于对照组的16.7%;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3.3%;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5.2%;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风险预见性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能促进其病情康复,且能提高护理工作成效.

    作者:皮丽喆;吕晶;苗增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以改善该类患者妊娠结局.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孕检并住院分娩的493例孕妇为观察对象,将其中229例未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作为试验A组、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38例孕妇作为试验B组,同时将226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详细记录、统计、分析本研究49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认真记录并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试验A组、试验B组与对照组剖宫产、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B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A组及对照组.493例孕妇中有3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感染发生率为7.70%.吸烟史、饮酒史、HBsAg、ALT、GGT等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率影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吸烟史、饮酒史、HBsAg、ALT、GGT等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故患者应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合理适宜的饮食、适当适量的运动及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及抗病毒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刘子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妊娠期生殖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与早产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生殖道支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早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产科住院的92例早产患者为早产组,随机选取在本院同期分娩的100例正常妊娠孕妇为对照组,采用抗原检测技术及支原体培养法对两组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Uu、Ct检查,分析Uu、Ct感染对早产的影响.结果 早产组支原体感染率为58.7%,衣原体及支原体复合感染率为13.0%,衣原体感染率为19.6%,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产组中胎膜早破、剖宫产率、低体质量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u、Ct感染是部分早产的原因,Ct及Uu混合感染可以增加早产的发生,应加强对孕期妇女生殖道Uu、Ct筛查并及时治疗.

    作者:徐晓楠;黄燕媚;钟碧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