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超声对小儿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

莫娟;孙真真;胡蓉

关键词:高频超声, 小儿胆道闭锁, 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对小儿胆道闭锁(B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42例临床疑诊BA患儿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2例患儿中,高频超声准确诊断30例BA患者中的28例,12例非BA患儿均未被误诊.BA的超声表现主要为肝门区三角形或条索样纤维斑块;胆囊异常,表现为无胆囊、胆囊形态僵硬呈串珠样改变、胆囊区小囊腔形成、肝外胆管囊状扩张等.肝脾增大,肝动脉扩张,流速增快,RI增高,表现为高速低阻血流频谱等;BA以“TC”征为阳性标准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为92.9%,以肝右动脉内径>1.5 mm为阳性标准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5.0%、准确性为88.0%,以胆囊形态异常为阳性标准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100.0%、准确性为95.2%.结论 高频超声可通过判断肝门区形态、血流变化及胆囊异常、收缩功能的变化,准确判断BA早期的直接及间接影像特征,诊断BA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对患者神经毒性物质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76例进行观察,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2次/d;研究组给予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评分、HDS评分、血清β-内咖肽、血氨及炎症因子水平(IL-6、CRP、IL-10、TNF-α)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HDS评分、血清β-内咖肽、血氨、IL-6、CRP、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MMSE、HDS评分分别为(24.56±3.48)分、(22.83±3.1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β-内咖肽、血氨、IL-6、CRP、IL-10、TNF-α水平分别为(45.72±9.64) pg/ml、(96.48±15.52) μmol/L、(13.47±3.54) ng/L、(15.68±3.97) mg/L、(10.88±4.21) ng/L、(13.08±4.43)n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醒神颗粒联合纳洛酮可有效降低肝性脑病患者血清β-内咖肽、血氨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焦克德;于丽秋;陈小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本院就诊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4例,按是否合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进展组(n=37例)和非进展组(n=187),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糖尿病、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吞咽障碍、昏迷、心源性脑梗死是诱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诱发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较多,溶栓前加强相关检查,同时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从而缓解病情进展.

    作者:秦保健;李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风险预见性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目的 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实施风险预见性干预对其病情康复及护理工作的影响,为后续的优质诊疗积累循证数据.方法 通过电脑作为遴选媒介,将符合纳入要求,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2例调研对象命名为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将符合纳入要求,于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2例调研对象命名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风险预见性干预,于患者术前、术后实施风险测评,并进行照护安全级别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例数、急诊手术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第1周末的护理满意度和出院前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1.3±2.1)d,短于对照组的(16.7±2.8)d;研究组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比例为40.5%,高于对照组的19.1%;研究组急诊手术例数所占比例为35.7%,高于对照组的16.7%;研究组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3.3%;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6.7%,低于对照组的45.2%;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风险预见性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能促进其病情康复,且能提高护理工作成效.

    作者:皮丽喆;吕晶;苗增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脾多肽联合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脾多肽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科室门诊收治的144例尖锐湿疣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CO2激光治疗,观察组脾多肽联合CO2激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另选择5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结果 观察组治愈57例(79.2%),复发15例(20.8%),而对照组治愈40例(55.6%),复发32例(44.4%),两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128、4.267,P=0.003、0.039).治疗前,144例尖锐湿疣患者CD3+计数、CD4+计数、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均P< 0.05),CD8+计数较正常组高(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CD3+计数、CD4+计数、CD4+/CD8+比值升高,CD8+计数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计数、CD4+计数、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CD8+计数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脾多肽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可能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周真;石婧;刁友涛;李晓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65 μm甘氨酸喷砂对固定正畸患者卫生维护的临床评价

    目的 评价65 μm甘氨酸喷砂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维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于本院口腔科就诊的固定矫治患者32例,采用左右半口自身对照.实验组在固定矫治治疗的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定期采用65μm的甘氨酸喷砂,平时采用常规刷牙法;对照组仅平时采用常规刷牙法.矫治后每阶段喷砂前1周进行口腔卫生检查和牙菌斑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正畸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菌斑染色指数为(1.48±0.34),牙龈指数为(0.15±0.02),对照组分别为(1.52±0.36)、(0.15±0.0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畸治疗12个月后,实验组菌斑染色指数为(1.54±0.34),牙龈指数为(0.15±0.06),对照组分别为(1.54±0.34)、(0.18±0.07),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正畸治疗18个月后,实验组菌斑染色指数为(1.39±0.36),牙龈指数为(0.15±0.01),对照组分别为(1.94±0.24)、(0.20±0.1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甘氨酸喷砂能够减少菌斑附着,维持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可作为正畸治疗常规开展项目.

    作者:朱房勇;高宇峰;陈玉华;周静艳;许艳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期综合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诊疗的SCI患者44例,给予情志护理、按摩、运动与作业康复护理干预,同时辅助传统中药与电针疗法的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前后脊髓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3个月后,患者ASIA分级B级、C级、D级比例明显降低,而E级比例明显上升,为84.09%(P<0.05);患者功能独立性测量(FIM)、Barthel指数、Berg平衡量表(BBS)及生活质量指标(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均P< 0.05);护理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09%.结论 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护理SCI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躯干平衡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作者:沈昳忞;姜宇;荣晓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联合中药与薄式腹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目的 探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DME患者90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只眼.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眼底激光光凝+口服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BCVA、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及黄斑视网膜体积、FFA检查黄斑区荧光渗漏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BCVA为(0.57±0.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0±0.10);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网膜体积分别为(242.20±104.00)μm、(8.90±1.36) mm3,均低于对照组的(290.85±105.60)μm、(10.56±1.88) mm3;AngⅡ、VEGF、ANGPT-3水平分另为(4.00±0.76)μg/L、(90.5±15.8) μg/L、(4.23±0.62) 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0.98) μg/L、(135.0±24.3)μg/L、(5.45±0.89)mg/L;Ang Ⅰ、ANGPT-4分别为(14.80±2.90) μg/L、(7.76±1.78)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54±2.02) μg/L、(6.20±1.12) mg/L;中医各项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近期临床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中药+腹针治疗DME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渗漏,稳定视功能,安全性较高.

    作者:侯定善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近期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及近期预后影响.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慢性乙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再此基础上患者口服拉米夫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恩替卡韦,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分析其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干预后,观察组ALT、AST、TBIL、ALB、PTA分别为(42.12±22.19)U/L、(79.29±49.87)U/L、(27.86±33.07)μmol/L、(44.54±6.23) g/L、(66.90±22.0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HBV-DNA转阴率分别为(14.23±3.29)%、91.03%,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服用恩替卡韦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伟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术治疗牙周炎效果分析

    目的 联用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术治疗牙周炎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治疗的76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牙周组织再生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正畸术治疗,对两组牙周指标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菌斑指数、探诊出血、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平均附着丧失指标分别为(1.17±0.15)、(47.36±2.20)ml、(1.90±0.16)、(4.04±0.23) mm、(4.62±0.1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术治疗牙周炎效果明显,患者牙周恢复较好.

    作者:蒋蔚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性黄斑变性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986例,筛查AMD患者,统计AMD的发病率,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手术史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D的危险因素.结果 986例老年人中检出AMD患者141例,总发病率为14.30%;60~69岁、70~79岁和80~89岁人群AMD的发病率分别为8.72%、18.72%、24.27%;单因素分析显示,AMD组和非AMD组的性别、BMI、文化程度、远视、白内障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长期吸烟、长期嗜酒、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77;95%CI:1.051-1.805]、长期吸烟[OR:2.158;95%CI:1.061-4.386]、长期嗜酒[OR:2.303;95%CI:1.144-4.635]、高血压[OR:1.687;95%CI:1.116-2.551]、糖尿病[OR:1.369;95%CI:1.008-1.858]是AM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MD与年龄、长期吸烟、长期嗜酒、高血压、糖尿病有关,临床可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措施.

    作者:佟甜;姜艳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在临床化学项目分析质量上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允许总误差(TEa)导出的西格玛(σ)度量在评价临床化学分析项目质量上的重要性.方法 应用5种不同的TEa作为质量目标,2017年卫生部临检中心室间质评的结果作为偏倚及2017年室内质控数据累积的变异系数(CV)作为不精密度来计算2个批次的σ值,评估不同质量标准的σ度量在临床化学项目分析质量上的差异;并计算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为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改进提供方案.结果 由澳大利亚室间质评标准和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当的”质量规范得出的σ值相对较低,σ≥6的比例为10%~35%;德国RiliBAK标准和美国CLIA'88标准得出了较高的σ值,σ≥6的比例为50%~80%;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得出的σ值相对适中,σ≥6的比例为35%;ALB、UREA、CREA、Ca、PHOS、TG及LDH需要在精密度方面实施改进措施,TP和GLU则需同时对精密度和正确度进行质量改进.结论 6σ理论能够对检验项目的性能进行合理评估,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杨伏猛;刘倩;李艳;朱文俊;孙瑾;姚丽;赵长新;梁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操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康复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行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起搏器术后康复操进行康复训练.于术后第7d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住院时间;对比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肩关节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 术后7d肩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治疗组患者为12%,对照组为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NRS评分为(2.76±1.31)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69±1.45)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率(96%)高于对照组患者(8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52±1.12)d,短于对照组患者的(8.23±1.23)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率(96%)高于对照组(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锻炼依从性(94%)高于对照组(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早期进行起搏器术后康复操锻炼,能够使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肩关节疼痛的发生率减少,疼痛评分降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和依从性,提高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黄慧;陈美容;黄健怡;李爱荣;王志红;王蔚;李健民;何玉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复杂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53眼)及观察组50例(55眼).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裂孔闭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8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视力LogMAR BCVA为(0.64±0.09),低于对照组(0.9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9.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与改良内界膜覆盖术结合应用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疗效确切,促进裂孔闭合,改善患者视力,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王伟;李玉军;刘苏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奥马哈系统护理对肝癌患者胃肠功能、HAMD及WHOQOL-100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肝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HAMD及WHOQOL-100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HAMD评分及WHOQOL-100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5.31±7.63)h、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49.32±7.20)h、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为(64.24±6.62)h,明显快于对照组[分别为(36.36±5.23)h、(58.21±6.96)h、(80.93±8.98)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时HAMD评分观察组为(24.36±5.23)分、对照组为(25.02±4.93)分,出院时的HAMD评分观察组为(6.74±3.55)分、对照组为(11.14±2.51)分,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出院时相比,观察组的HAMD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住院时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信仰领域的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信仰领域的评分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肝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虹;许小平;戴途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介绍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及要点,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6年以来,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结果 48例患者中除2例因术中路径过度迂曲取栓未成功外,另46例患者均进行了支架取栓.取栓后经血管造影显示40例(83.33%)患者的脑血管实现再通,治疗1周后34例(70.83%)患者运动及言语功能改善明显,6例(12.50%)患者由于病情较为危重,临床疗效不明显.曾有l例术后第2d并发脑过度灌注综合征,经治疗后治愈出院,本组病例整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运用机械取栓治疗和配合围手术期的规范护理,如严密观察病情,尽快做好术前准备,取栓后予合适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预防颅内出血、脑过度灌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减少取栓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崔静舒;何小青;郭巧容;卢清朗;郭倪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

    目的 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剖官产产妇11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5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联合组给予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联合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喂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联合组喂养舒适率、喂养自信率、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以增强喂养舒适度,减少母乳喂养并发症,丰富喂养知识,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技能,促进纯母乳喂养行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0%脂肪乳与10%葡萄糖同时滴注对老年肺结核患者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20%脂肪乳与10%葡萄糖利用连接管混合同一静脉通道滴注对静脉炎的效果,为临床防治静脉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常规专用静脉通道输注20%脂肪乳250ml作为对照组,选择具有同样血管条件的80例患者,专用静脉通道输注20%脂肪乳250 ml与10%葡萄糖250ml利用连接管混合同一静脉通道滴注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静脉炎的患病率.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6,P<0.01);并且与年龄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1,P< 0.05).实验组不同年龄间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68,P>0.05).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20%脂肪乳与10%葡萄糖利用连接管混合同一静脉通道滴注,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

    作者:汤玉群;刘华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刮片细胞学检查联合血清LTB4、IgE检测在乳头湿疹中的诊断价值研究及其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刮片细胞学检查联合血清LTB4、IgE检测在乳头湿疹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0例乳头湿疹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乳头湿疹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刮片细胞学法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检测患者血中LTB4、IgE水平,并行平行和系列联合诊断分析.结果 观察组LTB4、Ig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47±0.11) ng/ml比(0.24±0.08) ng/ml、(1.34±0.21) mg/L比(0.57±0.11) mg/L,均P<0.05];采用刮片细胞学检查为乳头湿疹阳性48例,LTB4阳性52例,IgE阳性51例,平行联合诊断阳性为61例,系列联合诊断的阳性为36例;采用平行联合诊断灵敏度96.00%,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均P< 0.05);系列联合诊断的特异度98.00%,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均P< 0.05);平行及系列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5及0.91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均P< 0.05);采用刮片细胞学对患者进行检查时,湿疹患者样本中可见明显病毒包涵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采用刮片细胞学检查联合LTB4、IgE检测对乳头湿疹进行诊断时其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高、准确率高的优点,且ROC曲线下面积较高,可有效鉴别诊断乳头湿疹.

    作者:田洪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现状分析

    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式主要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影响了药物应用的依从性.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有着数千年的临床应用经验,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总结了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现状.

    作者:李群;刘焕军;刘会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性别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主要生化指标的比较

    目的 研究男性、女性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各项生化指标的结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各1 000名进行研究,均接受生化各项指标水平测定,比较不同性别人群的测定结果.结果 健康组男性各项生化指标(TC和HDL-C除外)均高于健康组女性(均P< 0.05);亚健康组男性各项生化指标(TC、HDL-C和LDL-C除外)均高于亚健康组女性(均P< 0.05).亚健康组男性FPG、TG、TC、LDL-C、ALT、AST、GGT、UA分别为(6.34±0.82)mmol/L,、(3.40±1.96)mmol/L、(5.13±1.02)mmol/L、(3.36±2.35)mmol/L、(20.15±3.26)U/L、(21.18±3.18)U/L、(25.31±1.19) U/L、(310.15±22.82)μmol/L,均高于健康组男性[分别为(4.93±0.50) mmol/L、(1.10±0.32) mmol/L、(4.70±0.75) mmol/L、(2.73±0.54) mmol/L、(34.75±4.18) U/L、(25.96±2.27)U/L、(46.52±3.30) U/L、(382.05±16.42)μmol/L],均P=0.0000;亚健康组女性各项生化指标(Cr和HDL-C除外)均高于健康组女性(均P<0.05).结论 男性、女性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检测结果对于健康状况判断的准确性,应该按照不同性别、不同人群设定参考区间,不能完全依从厂商或者指南中的参考区间.

    作者:叶晓云;袁婷;黄树通;陈聪;梁金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