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芹;赵大伟;李宏军;刘晖;陈枫
患者女,15岁,主因“右侧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5年”入院.颅底CT平扫:右侧额骨及右侧前颅窝底骨质膨胀性扩大、变薄,伴骨分隔,病变呈不规则低密度,CT值约16 HU,边界清楚,累及筛窦、右侧额窦及蝶窦,其内可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右侧眼眶受压变形,上壁及内壁骨质变薄,右侧眼外肌、视神经及眼球受压向下移位(图1).颅底MRI:右侧额骨、前中颅窝及颅外可见团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图2A),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图2B),边界尚清,边缘可见环形低信号包膜,直径约7 cm,累及右侧上颌窦、筛窦、蝶窦、鞍区及颞极;增强扫描可见明显环形强化,其内多分隔壁强化(图2C).
作者:单艺;王佩佩;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30年来,介入放射学技术迅猛发展,由于具备传统治疗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与其他新技术一样,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也遇到很多挑战.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和技术推广,是促进妇产科介入放射学发展并终造福广大女性患者的关键.
作者:金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近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已成为公认的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选择性卵巢动脉栓塞术(OAE)在技术上安全有效,UAE联合OAE治疗与单纯UAE治疗比较,在绝经的发病率、绝经样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无差异.但目前还需进一步明确OAE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血清标志物及卵巢血管的影响.本文对卵巢动脉的解剖、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OAE后卵巢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金龙;段峰;王茂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正常志愿者肝脏二维(2D)和三维(3D)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ESWAN)序列的R2*值稳定性以及幅度图、相位图图像质量.方法 对17名健康志愿者前瞻行上腹部双回波T1W、脂肪抑制T2W、2D ESWAN及3DESWAN序列扫描,并平均间隔20.76天进行第2次扫描.由2名观察者分别使用包全肝右叶下段和在肝右叶下段放置3个ROI求均值的两种方法测量两ESWAN序列的R2*值,并对幅度图、相位图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观察者间R2*值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2名观察者对2D和3D ESWAN序列R2*值测量一致性良好(ICC值>0.95).两种方法测量的2D和3D ESWAN R2*值间无差异(P均>0.05,ICC均>0.98).两次扫描2D ESWAN的R2*值和3D ESWAN的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97).2名观察者对两序列幅度图和相位图的评分一致性很好(Kappa值均>0.75),2D、3D ESWAN幅度图及相位图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2D和3D ESWAN序列均能得到稳定的肝脏R2*值和高质量的幅度图、相位图,但3D ESWAN适用于诊断肝脏弥漫性病变;2D ESWAN更适用于诊断肝脏局限性病变.
作者:李烨;刘爱连;宋清伟;田士峰;陈丽华;陈安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采用卵巢静脉栓塞术治疗盆腔淤血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慢性盆腔疼痛(CPP)拟诊盆腔淤血综合征(PCS)的患者36例,对确诊为PCS的患者以弹簧栓子及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栓塞双侧卵巢静脉.术后随访12~52个月,评价应用卵巢静脉栓塞治疗PCS的技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例患者确诊为PCS.对28例患者均成功栓塞双侧卵巢静脉,技术成功率为100%.栓塞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28).患者术中平均累积剂量为(80.7±23.7)mGy,平均剂量面积乘积为(1677.7±570.9) cGy·cm2.术后12个月,57.14%(16/28)的患者盆腔疼痛完全缓解,17.86%(5/28)的患者疼痛部分缓解,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7.04±0.64)降至术后的2.04±2.87(P<0.001),术后12个月的总体临床有效率为75.00% (21/28).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疼痛症状复发,复发时间分别为栓塞后8、13、14及16个月.结论 采用卵巢静脉栓塞术治疗PCS安全、有效.
作者:金龙;苏天昊;肖国文;陈广;张宝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肉瘤的CT、MR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子宫腺肉瘤的CT、MR表现.10例接受CT检查,其中7例接受增强CT检查;13例接受MR检查,其中9例接受增强MR检查.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16/21,76.19%)位于子宫体,3例(3/21,14.29%)位于宫颈管,1例(1/21,4.76%)同时位于子宫及宫颈管;1例(1/21,4.76%)位于盆腔.平扫CT示9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影,1例以稍低密度影为主.MR平扫均表现为混杂信号.接受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除3例呈轻度或中等度不均匀强化外,余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行增强CT及MRI扫描,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可提高子宫腺肉瘤的诊断率,但病理学检查仍为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作者:刘强;张成军;石文达;潘诗农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辐照仿组织体模过程中沸腾气泡和空化气泡的演变及其对损伤的影响.方法 以聚焦超声辐照仿组织体模30 s.采用连接在体视显微镜上的高速摄影机实时监控辐照过程中的气泡活动和损伤演变,同时进行被动空化检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重复8次实验.结果 在沸腾气泡产生前,未见宽带噪声增加,损伤同时向声源方向和远离声源方向呈“雪茄”状线性增长;毫米级沸腾气泡瞬时产生后,迅速破裂成大量微米级气泡,而后宽带噪声出现阶跃性增强并持续至辐照结束,同时损伤范围快速增大并向声源方向发展,形状由“雪茄”状变为“蝌蚪”状;沸腾气泡完全破裂时间[(9.79±1.86)s]与3~7 MHz宽带噪声出现阶跃性增强的时间[(9.75±2.84)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毫米级沸腾气泡破裂成大量微米级气泡后为空化提供了空化核,也成为损伤向声源方向前移、范围快速非线性增大及损伤形状由“雪茄”状变为“蝌蚪”状的原因.
作者:李成海;王静;李非;王琦;李发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Riedel甲状腺炎(RT)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13例RT患者行超声、CT平扫、CT增强及MR平扫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超声表现为甲状腺局限性肿大伴不均质低回声结节11例,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12例,无钙化、彩色血流患者.CT平扫表现为甲状腺内等、略高密度结节灶11例,密度均匀减低的弥漫性甲状腺肿大2例.CT增强示甲状腺结节强化程度弱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MR平扫示甲状腺呈T1WI、T2WI低信号的结节样肿大.结论 RT临床常表现为质硬的无痛性肿块,易累及周围组织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RT影像学表现尤其是MRI特点较典型,有助于RT的诊断.
作者:刘学军;张鹏;于风霞;王建红;冯卫华;徐文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经皮无水乙醇(PEI)+碘油注射联合HIFU治疗“HIFU-难治型“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75例单发子宫肌瘤患者按照治疗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PEI+碘油联合HIFU治疗,对照组采用HIFU治疗,将两组分为T2WI高信号亚组、后壁亚组、T2WI高信号亚组十后壁亚组,分析“HIFU-难治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消融率、肌瘤1个月体积缩小率和单位体积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及对照组T2WI高信号亚组消融率、单位体积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及对照组后壁亚组消融率、肌瘤1个月体积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T2WI高信号十后壁亚组消融率、肌瘤1个月体积缩小率、单位体积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21%(32/38)、70.27%(26/37;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T2WI高信号十后壁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4/14)、66.67%(6/9,P<0.05),但均为轻度.结论 PEI可提高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可作为治疗“HIFU-难治型”子宫肌瘤的一种辅助手段,但需注意并发症的防控.
作者:祝宝让;李静;盖绿华;谢桥生;刘滢;周洁敏;杨武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的局部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3例妇科恶性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转移癌患者进行CT引导下RFA治疗,包括肝脏转移8例、腹膜后转移1例、盆腔转移3例、颈根部淋巴结转移合并盆腔转移1例.结果 经RFA治疗,完全缓解2例(2/13,15.38%);部分缓解7例(7/13,53.85%);病情平稳2例(2/13,15.38%);疾病进展2例(2/13,15.38%).肿瘤缓解率67.23%(9/13).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发热1例,恶心、呕吐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腰大肌穿刺路径血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A治疗妇科恶性肿瘤转移性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王勤;李斌;石海峰;杨宁;张洪芝;王客非;孙革利;李玉梅;金征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患者男,26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腰背部放射痛,门诊以“副脾下包膜血肿”收入院.患者曾于9岁时因外伤后脾破裂接受脾切除术.体检:腹软,腹部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5.56×1012/L,血红蛋白165 g/L.超声检查:左上腹等回声团块,考虑副脾可能性大;团块侧探及低回声液性暗区,宽处1.8 cm,考虑渗出(图1).腹部CT:脾脏切除术后,脾窝区见—软组织团块影,周围可见低密度液性阴影(图2),考虑副脾破裂.
作者:邓桃芳;陈龙;梁爽;王中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对比研究相变纳米液滴-包裹相变温度29℃的全氟戊烷的脂质纳米液滴(L-PFP)和微米级微泡(SonoVue)增强HIFU在体模中的消融效果.方法 分别将0.3 ml的生理盐水、L-PFP和SonoVue各自加入到100 ml的蛋清体模中,制成对照组、L-PFP组、SonoVue组.然后在B超引导下进行HIFU定点辐照,声功率100 W、辐照时间10 s、辐照深度14 mm.比较3组辐照前后凝固性坏死的体积和能效因子(EEF).结果 辐照后即刻,B超图像上3组的靶区均出现强回声,L-PFP组强回声范围大;HIFU在体模中形成的凝固性坏死体积为L-PFP组>SonoV ue组>对照组(P<0.05);3组的EEF为对照组>SonoVue组>LPFP组(P<0.05).HIFU辐照过程中L-PFP组的开始温升速度和高温度均大于SonoVue组.结论 与微米级微泡相比,相变脂质纳米液滴的对HIFU辐照的增效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李兴;李非;易良波;王琦;李发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和病理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嗜酸性肝脓肿的资料,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8例行CT增强扫描,表现为3种强化方式: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分隔状强化3例;动脉期病变边缘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蜂窝状强化4例;动脉期病变表现为连续的环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密度1例.MR检查2例,平扫病灶均呈T1WI等、T2WI高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MR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呈蜂窝状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强化.结论 了解嗜酸性肝脓肿的影像表现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雪芹;赵大伟;李宏军;刘晖;陈枫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评估经皮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治疗儿童和青少年肾动脉狭窄的短期及长期疗效.方法 分析34例接受PTA及支架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肾动脉狭窄患者,并分为肌纤维发育不良(FMD,n=17)和大动脉炎(TA,n=17)两组,术后短期(围手术期<30天)、3、6、12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隔1年随访.记录介入治疗前及随访期血压,采用限定每日剂量(DDD)比较介入治疗前后药物剂量变化,比较介入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34例患者(40支病变肾动脉)接受PTA,手术成功率为90.00%(36/40).随访中位时间30.0个月.随访期间血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患者术后短期DDD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1年、3年、5年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平均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总体获益率(治愈十改善)分别为89.54%、66.89%、61.53%.随访期间FMD组的总体治愈率高于TA组.结论 采用PTA及支架治疗儿童和青少年RAS安全可靠,且短期及长期临床获益良好.PTA治疗对于FMD患者获益程度大于TA患者.
作者:张楠;宋莉;王健;王超;吕永兴;张玉香;佟小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乳腺癌作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确诊断乳腺癌并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对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作为超声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已用于诊断乳腺癌以及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等.本文对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及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史俊妮;陈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CEUS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与病理结果不符的40例肝脏病变的CEUS特征,分析其误诊原因.结果 40例CEUS误诊病例中,14例病理诊断为肝细胞性肝癌(HCC),其中4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误诊为血管瘤,4例误诊为肝硬化结节,1例误诊为肝脓肿,2例误诊为良性病变,其中1例肝转移性腺癌,误诊为炎性病灶;1例胆管细胞癌误诊为良性病变.24例病理诊断为良性病灶,其中21例CEUS误诊为恶性肿瘤,3例误诊为其他良性病变.结论 加深对肝脏病变病理、组织形态特点的理解,仔细观察CEUS图像特征,紧密结合临床,可提高CEUS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包中涛;李海英;叶真;黄秀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肾出血的DSA影像学表现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PCNL术后肾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患者12例,经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2例患者中,单纯假性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伴对比剂外溢2例,选用明胶海绵、真丝线段、聚乙烯醇微粒和微弹簧圈等栓塞材料成功进行栓塞,随访6个月均未发现再出血.2例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1例血清肌酐略升高,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逐渐好转.结论 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PCNL术后肾出血;栓塞治疗迅速、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可大限度保护肾功能,是PCNL术后肾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侯振国;路延平;张孟增;赵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腔内栓塞治疗盆腔淤积综合征(PCS)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21例PCS患者行血管腔内栓塞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PCS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未出现弹簧圈移位、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术前、术后VAS分别为8.3±0.8、4.1±0.9(t=20.684,P<0.001).结论 血管腔内栓塞治疗PCS安全、有效、微创,但远期疗效仍需随访.
作者:郭平凡;陈宏宇;蔡方刚;戴贻权;庄晖;詹腾辉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