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凤婵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与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联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实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患者以美沙拉嗪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布别为92.0%、68.0%,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4,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为(7.93±1.82) mg/L,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94,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为(7.12±0.91)分,肠镜积分为(3.04±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82、6.231,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积分、肠镜积分分别为(2.83±2.32)分、(3.36±2.52)分,(1.79±0.85)分、(2.43±0.82)分,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3、5.093,5.591、6.294,P< 0.05).结论 美沙拉嗪与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能够帮助患者早期康复,C反应蛋白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作者:周爱玲;单际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取的川崎病患儿87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再加强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家属治疗知识、并发症预防知识和预后康复知识掌握的例数是44例、41例、44例,均高于对照组的31例、30例、30例(P<0.01).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数、CRP水平、退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9.15±1.48)× 109/L、(30.48±3.27)μg,/ml、(3.61±0.42)d、(7.17±1.02)d,均低于对照组的(11.03±1.96)×109/L、(36.02±3.42)μg/ml、(4.48±0.68)d、(8.36±1.53)d(P<0.01).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达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7% (P<0.01).结论 在川崎病患儿中,集束化护理可使家属加深认识川崎病,有效控制病情,家属满意度高.
作者:张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研究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方法 将2014年1至12月本社区的手足口病管理分为两个阶段,1至6月为第一阶段,对幼儿、家长、幼儿园、小学等进行常规预防教育,观察手足口病的发病率;7至12月为第二阶段,实施加强预防教育,并采取预防措施.结果 第二阶段的手足口病发病率为1.17%,明显低于第一阶段的2.28%,P<0.05.结论 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避免手足口病的恶化和控制大面积的流行.
作者:邓敏怡;梁达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切口妊娠超声诊断声像图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9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9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阴道超声诊断,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并根据诊断结果对其中45例胚囊型患者实施甲氨蝶呤联合超声引导下孕囊抽吸术,另45例混合包块型患者仅实施甲氨蝶呤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其胚囊大小[(12.5±2.7)mm]、血HCG水平[(112.9±35.7) n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7.2±3.4)mm、(141.2±51.5)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超声检查能够为剖宫产切口妊娠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证据,其中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胚胎发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桂花;李培玉;王聪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开腹宫颈癌术后感染病原菌、感染部位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减少术后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科收治的504例开腹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开腹宫颈癌术后感染的种类、部位及危险因素.结果 入选的504例开腹宫颈癌患者术后103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0.4%.其中,感染部位主要位于阴道残端(29.13%)及腹壁切口(23.30%);感染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0.60%)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0.39%);开腹宫颈癌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年龄、宫颈癌分期、合并糖尿病、导尿次数≥2次、留置导尿管时间> 14d、引流管放置时间>7d关系密切(P<0.05).结论 开腹宫颈癌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应根据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一旦发生感染应按照感染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靖;白惠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的疗效.方法 收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40例,行前瞻性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射频消融术,实验组则应用超声引导行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类型结节体积变化情况、不同类型结节治疗效果情况与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囊性为主[(1.72±0.49) vs.(2.68±0.51)]、实性为主[(1.65±0.45) vs.(2.59±0.48)]与囊实混合类型[(1.59±0.41)vs.(2.42±0.43)]体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囊性为主(100.00%)、实性为主(90.00%)与囊实混合(95.24%)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76.14%、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FT3[(5.42±0.55)vs.(5.35±0.61)]、FT4[(16.65±1.87)vs.(16.49±1.88)]与TSH水平[(1.99±0.78)vs.(2.01±0.73)]分别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结节治疗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性.
作者:赵延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比较初产妇分娩中会阴侧切与自然裂伤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04例初产妇,根据临床情况将两组产妇分为会阴侧切组(52例)和自然裂伤组(52例),产后42 d返院评估产妇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障碍、会阴伤口疼痛、盆底肌力、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排尿困难、压力性尿失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生活障碍和会阴伤口疼痛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 d,会阴侧切组肌力正常率为84.61%(44/52),自然裂伤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63.46%(33/52),会阴侧切组明显低于自然裂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个月,会阴侧切组盆底肌力正常率为51.92%(27/52),自然裂伤组为59.61%(31/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IQOL评分为(78.2±15.3),SLQQ评分为(86.4±16.5),自然裂伤组IQOL评分为(81.5±14.2),SLQQ评分为(89.0±12.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组产妇测试时肌电位为(2.74±3.51)μV,自然裂伤组产妇测试时肌电位为(2.91±3.62) μV,会阴侧切0、Ⅰ、Ⅱ、Ⅲ级肌力产妇为22、12、3和1例,自然裂伤组0、Ⅰ、Ⅱ、Ⅲ级肌力产妇为24、14、4和1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分娩中实施会阴侧切虽然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出现更为严重的会阴裂伤,但会阴侧切口对盆底功能影响较大,产后极易出现性生活障碍和会阴伤口疼痛,因避免常规性会阴切口,掌握会阴切开指征,做好术前充分评估,从而保护盆底肌功能.
作者:董凤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切口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8月本院诊治的80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口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P<0.05);实验组治疗满意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74.39±12.24)min、术后愈合时间为(32.35±6.32)周,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98.35±11.62) min、术后愈合时间为(39.46±6.36)周](P<0.05).结论 胫骨Pilon骨折患者采用切口复位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手术时间较短,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专项教育在改进手术室护理效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手术室针对护士开展专项教育以控制质量,并定期监测及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实施专项教育前后手术室工作质量、手术工作效率、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士专项教育后,手术室的术前药物准备、术前台面清洁、术后整理工作、药品摆放情况、物品摆放情况、器械清洗合格率及仪器完好率等各项护理工作质量均显著提高(P<0.01),但术前探视、术前器械准备、术中在位情况等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专项教育前,手术等待时间平均为(54.6±15.4)min,实施后手术等待时间平均为(39.7±12.7)min.与实施专项教育前相比,实施后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施前医生满意度评分为(71.7±6.5)分,患者为(70.2±7.5)分,实施后医生满意度评分为(96.4±8.3)分,患者为(98.8±8.7)分,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结论 实施专项教育可显著改进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增加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王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终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临终晚期癌症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生活质量评价结果、疼痛程度、年龄、性别、医疗费用支付情况、社会支持、疾病情况等,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 若患者存在化疗、疼痛、无社会支持、自费医疗、高龄、复发及转移等情况,则其QLQ-C30量表均较低,提示上述各项均属于临终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对比结果P< 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临终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
作者:卢红梅;霍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下肢自体植皮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需行下肢自体植皮术患者,行前瞻性研究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后植皮,实验组则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植皮,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与感染类型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首次植皮成功率为(88.73±3.6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78.48±3.28)%,创面修复时间为(7.12±1.07)d、住院时间为(16.17±2.06)d,术后白细胞水平为(8.25±1.34)×109/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10.28±1.44)d、(20.83±2.62)d、(12.74± 1.81)×109/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植皮边缘坏死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3.4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自体植皮术中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性.
作者:赵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用于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等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具有相似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但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减轻创伤、促进肠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牟云川;黄世华;翟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38例,根据家属及患者意愿分为两组:76例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为腹腔镜组,62例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为开腹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21%、1.32%,均显著低于开腹组的53.23%、12.90% (P<0.05);术后7d,腹腔镜组的PCT及CRP显著低于开腹组,而PA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EORTC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98例,随机将其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综合护理组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97.96% vs.81.63%,95.92%vs.73.47%,P<0.05).综合护理组疼痛、身体功能、睡眠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溃疡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胡美保;胡细白;周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出院前实施母婴同室个体化照护指导对早产儿家居护理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30例准备出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为家长提供健康教育和出院宣教手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计划,早产儿出院前实施母婴同室3~5天,予个体化照护指导,效果满意时出院,出院后1周内随访及定期门诊随诊.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出院后3个月内患病率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早产儿纠正胎龄3、6、12月时分别测身长、头围、体重,并对照中国9城市0~3岁儿童生长百分位数曲线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出院前实施母婴同室个体化照护指导,能促进早产儿体格的生长发育并改善远期的生存质量,是值得推荐的早产儿出院指导模式.
作者:陈倪;邱丽娜;林娜;陈小玲;林安田;廖楚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急诊接收的危重症患者74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中采用护理程序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81.1%,观察组为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在接收到危重症患者的时候,在管理器呼吸道的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模式,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永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在全肺切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60例全肺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疼痛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全肺切除患者实行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疼痛程度,辅助患者病情尽快康复.
作者:楚晓飞;刘东英;周秀芳;孙爱英;路婕;李小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67例腹股沟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组)55例、B组(TEP治疗组)56例和C组(TAPP治疗组)56例,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3组手术时间[(55.25±8.23) min vs.(54.35±8.19)min vs.(53.59±8.36)min]、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30.33±4.16)h vs.(32.18±3.98)h vs.(31.22±3.77)h]、住院时间[(5.66±1.38)d vs.(5.58±1.41)d vs.(5.77±1.57)d)]、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64% vs.3.57% vs.3.57%)、术后ld的疼痛情况[(4.11±1.51) vs.(4.13±1.62)vs.(4.22±1.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35±1.19) vs.(2.37±1.21) vs.(3.27±1.24)]及术后6个月[(1.57±0.97)vs.(1.56±0.92)vs.(2.21±1.01)]B组及C组疼痛情况均优于A组(P<0.05).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TEP、TAP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可行的术式,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治疗.
作者:吴明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经拔牙后即刻种植修复的1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共植入33枚种植体,上颌14枚,下颌19枚,术后伤口一期愈合,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根尖部周围骨组织无明显间隙,术后6个月种植体与周围骨质完全结合,无明显透射影及骨吸收.上颌2枚种植体于术后6个月松动并去除,余下31枚种植体稳固,无种植体周围炎症发生,临时修复体美观,功能及牙龈形态良好.冠修复后31颗种植体颈部边缘垂直骨吸收均< 0.612 mm,种植成功率93.9%.结论 在术前完善牙周治疗,选择合适种植体以及合理应用骨引导技术基础上,慢性牙周炎患者即刻种植修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韩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青年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况与个性特征,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对80例青年CP患者(观察组)和同期随机选择的50名健康男青年(对照组),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艾森克成人量表(EPQ)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焦虑抑郁状态与个性特征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SAS分值及SDS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8.135、6.861,P<0.01),EPQ内外向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3.579,P<0.01),神经质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4.990,P<0.01);两组精神质维度及可靠性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6、1.018,P>0.05).结论 青年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其个性内向也不稳定,临床治疗时应重视心理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石召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