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剑;梁英
目的 对A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性能进行评价,评估其是否能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方法 对仪器的精密度、携带污染、阳性检出符合率、干扰试验及162份临床尿液标本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参数与人工镜检法结果比对五大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 中、低值批内精密度,红细胞分别为:6.44%、9.94%;白细胞分别为:5.76%、9.98%;上皮细胞分别为:10.16%、16.71%;红细胞的批间精密度中、低值分别为9.02%、9.98%;红细胞、白细胞和上皮细胞阳性检出符合率均为98%;红细胞、白细胞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1%、0.01%;干扰试验:草酸钙结晶不干扰仪器红细胞的检测结果;162份临床尿液标本采用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进行仪器与人工镜检法结果比较,红细胞:U=16.77,P<0.05;白细胞:U=21.37,P<0.05;上皮细胞:U=19.17,P<0.05;管型:U=13.97,P<0.05,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AVE-766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快.
作者:张志英;戴燕;李冬;万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造血系统和非造血系统疾病叶酸减少患者的血细胞分析参数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41例叶酸减少患者分为造血系统和非造血系统疾病2组,观察其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数(PLT),并与120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叶酸减少患者中,除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外,其余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非造血系统疾病组RBC,Hb、MCH参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相对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造血系统疾病组,除MCH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M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参数均有较为明显的不同程度变化.结论血细胞分析中的红细胞相关参数,特别是对MCV值和RDW值的观察,对叶酸减少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訚璠;吴松;谢思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各参数的影响.方法 对3例红细胞冷凝集病人的血常规标本,分别在常温和经过37℃水浴后用XE-2100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观察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红细胞冷凝集可导致WBC、RBC、HCT假性降低,MCH、MCHC、RDW、PLT结果假性升高,对Hb、MCV、MPV和分类结果影响不大.结论 冷凝集素对血细胞分析仪结果有影响,对怀疑红细胞冷凝集的标本,必须经过37℃水浴后进行重新检测才能报告结果.
作者:沙超敏;兰亚婷;刘军;乐家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iR-143对HepG2细胞脂类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待细胞密度达75%左右,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积聚情况;采用miR-143 mimics和Negative control(NC mimics)转染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3的表达水平,评价miR-143转染效率;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miR-143过表达HepG2细胞内脂质积聚情况;脂蛋白脂肪酶-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4-氨基安替比林和酚(GPO-PAP)法检测HepG2细胞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结果0.25mmol/L FFA可导致HepG2细胞内TG明显积聚,且呈时间依赖性;miR-143过表达可以显著抑制高FFA状态下HepG2内TG的积聚.结论miR-143可能参与了肥胖状态下肝脏细胞脂类代谢的调节.
作者:张乃键;赵超;赵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肌力训练配合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法联合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Lyshom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判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值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 针刀配合肌力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刀治疗,是目前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张利剑;梁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四片联检,即外周血涂片(简称血片)细胞学检查、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骨髓组织印片(简称骨髓印片)细胞学检查和骨髓组织切片(简称骨髓切片)病理学检查,在同一实验室通常由同一个检验医师或病理医师以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为主进行的一种互补的连贯性检查与诊断.四片联检是完整的骨髓检查,但四片中每一片都有着各自的长处和不足,首先需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
作者:卢兴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梅毒螺旋体(TP)是梅毒(syphilis)的病原体.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导致全世界每年增加约1200万梅毒新发病例,是严重影响全球民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梅毒患病率不断上升且有不断蔓延的趋势.因此,重视对梅毒的病原学及其免疫感染机制的研究,为梅毒的临床诊断及其防治拓展新的思路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远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探讨miR-17-5p对自噬相关基因ULK1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细胞自噬的影响,为更深入研究miR-17-5p调控细胞自噬机制建立理论依据.方法 构建pSicoR-miR-17-5p过表达重组质粒,包装miR-17-5p过表达慢病毒,构建ULK1及其突变体ULK1-mut的pmiR-report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17-5p对ULK1的靶向关系,利用Western blot检测ULK1与LC3B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成功构建pSicoR-miR-17-5p过表达重组质粒并且成功将ULK1及其突变体ULK1-mut的3′-UTR插入到pmiR-report载体中;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表明转染miR-17-5p及ULK1-3′-UTR,miR-17-5p过表达组相比对照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1.9倍(P<0.05),说明miR-17-5p对ULK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而转染miR-17-5p及mut-ULK1-3′-UTR之后检测显示相对荧光强度并没有降低,说明miR-17-5p是靶向作用于ULK1,并对其进行负调控;Western blot显示miR-17-5p抑制ULK1蛋白的表达,并且抑制LC3II/I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17-5p直接靶向作用于自噬相关基因ULK1,并且对其负调控,抑制细胞自噬的发生.
作者:汤建中;张涛;丁淑琴;张爱君;刘学英;徐广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4年4月28日,人民军医出版社在北京组织召幵了第二次系列电子期刊工作会议.人民军医出版社系列电子期刊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和解放军第307医院、地坛医院等承办单位领导,以及《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等6种电子期刊的主编、编辑部主任和编辑共28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人民军医出版社李勇副社长主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896年Ashworth首次提出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概念,在一例因癌症死亡的患者的外周血中,发现了类似的肿瘤细胞[1].随着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部分细胞可以通过分泌一种抑制黏附因子表达的物质,增加其运动能力并使之与肿瘤母体脱离.这些脱落的肿瘤细胞再分泌一种蛋白溶解酶,以破坏周边宿主结缔组织并进入脉管系统.诊疗操作也可使肿瘤细胞扩散进入外周血循环[2].
作者:褚佩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自然杀伤T(NKT)细胞是一群细胞表面既有T细胞受体(TCR)又有NK细胞受体的淋巴细胞亚群.限制性识别CD1d呈递糖脂类抗原,活化后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在HBV感染引起的肝损伤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参与其疾病的进展,近年来NKT细胞在HBV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因此,本文就NKT细胞的特征及其在HBV患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孙婷;邓明凤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