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胱抑素C与ABO血型相关性研究

隋建超;荣晓锋;秦浩;谭新颖;朱明莉;潘秀刚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性脑病, 胱抑素C, ABO血型
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肝性脑病(肝性脑病组)血清胱抑素C(CysC)与ABO血型相关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ABO/RhD血型定型检测试剂卡对2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进行ABO血型鉴定,采用PCR扩增仪测定患者HBV DNA载量,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CysC水平,采用Child-Pugh分级评价患者肝功能,并与2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肝性脑病组A型血比例为35.09%,高于对照组的2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B型、O型、AB型比例分别为21.05%、22.81%、17.54%,而对照组分别为28.18%、27.27%、2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AB血型患者Child-Pugh分级,C级比例为52.50%,高于A型、B型、O型(分别为25.00%、20.83%、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组患者中A血型患者HBV DNA载量为(1856.43±221.52)IU/ml,高于B型、O型、AB型[分别为(389.22±78.56)IU/ml、(412.58±70.25)IU/ml、(404.26±68.55)IU/ml],而A型、AB型患者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5.263±0.752)mg/L、(5.201±0.812)mg/L,高于B型及O型[分别为(0.782±0.028)mg/L、(5.201±0.812)mg/L]。结论 A型血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更容易并发肝性脑病,AB血型患者肝硬化病情较其他血型严重,血清CysC水平升高可能是这两种血型病情较重的原因,因此临床应加强对A型、AB型人群乙型肝炎防治。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氨溴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及炎性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氨溴索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肺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气管肺炎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支气管肺炎治疗的同时使用氨溴索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5天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和疾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5天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等方面相关指标也均低于对照组,且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可有效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肺功能,并且降低血清炎性反应。

    作者:贤清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用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疗效研究

    目的:深入探究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18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按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剔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治疗手段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观察组仅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3.33%;而采取常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剔除术的对照组无效人数达26例,其总有效率仅为71.11%,两种治疗手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患者共计26例患者出现低热、肠胃不适以及子宫穿孔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达28.89%,观察组患者仅5例患者出现肠胃不适和低热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5.56%,两组对比,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出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上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值得重视。

    作者:郝淑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改良LIFT术和常规 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改良LIFT术(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常规LIFT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86例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接受改良LIFT 术(A组)与常规LIFT术(B组)42例和44例。通过比较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评估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所有随访患者于术后第3个月均测定肛门直肠压力和进行盆底肌电图检查以评估肛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26个月,平均(8.73±7.15)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治愈率为88.10%,明显高于B组治愈率6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肛门直肠压力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内、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MUP 平均时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LIFT术较常规LIFT术明显提高治愈率,是治疗单纯性经括约肌型肛瘘的有效术式。

    作者:李冬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小儿肠套叠的B超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儿肠套叠(ITS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小儿肠套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98例行B超及X线平片检查并经手术或灌肠确诊的ITST,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观察组49例给予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B超诊断正确98例,符合率100.00%;观察组的复位成功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两组复位失败共13例占13.27%(13/98),后均行手术治疗成功;而观察组复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0%(P<0.05),两组患儿均积极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结论 B超诊断ITST准确性高、方法简便、迅速、无创伤、安全、疗效好、无辐射。B超不仅可作为诊断肠套叠的方法,而且可在实时超声图像的监视下进行复位,且复位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朱映红;卜秋强;林淑莲;浦征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右美托咪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脱机后镇静作用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脱机后应用右美托咪啶镇静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成功撤机>12 h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6例,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0μg/kg,维持剂量0.2~0.7μg(kg·h),保持患者Ramsay镇静深度评分3~4分,给药0 min、30 min、1 h、3 h、6 h对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进行监测。结果患者在给药30 min、1 h、3 h、6 h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下降(P<0.05),PCO2无明显改变(P>0.05),患者脱机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6 h后显著地高于0 min时(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AECOPD患者撤机后镇静未产生明显呼吸抑制,血压和心率轻度降低,二氧化碳无潴留。

    作者:李远华;戚应静;吴苏华;赖志君;谢树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甲鱼保健液的制备研究

    目的:研究一种甲鱼保健液制备方法。方法采取低温冻融提取技术,使甲鱼组织细胞内冰粒形成引起溶胀,造成细胞膜破裂,细胞内蛋白质、核酸及生物活性物质释放到溶液中,通过离心收集、过滤除菌制备甲鱼冻融提取液,配伍黄芪、淫羊藿提取液,甜菊糖调味。结果甲鱼保健液组方为甲鱼冻融提取液(10 g/dl)、黄芪提取液(50 g/dl)、淫羊藿提取液(50 g/dl)、甜菊糖溶液(90 g/dl)按8∶1∶1∶0.07比例构成。结论将滋肝肾之阴的甲鱼与益气健脾的黄芪和补肾壮阳的淫羊藿有机地配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强身健体保健品。

    作者:史世娟;王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的诊断为脑梗塞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后是否发生死亡分为31例死亡组和239例非死亡组。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血压、尿酸指标。结果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年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男性比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积极干预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三联疗法对老年Hp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联疗法对老年Hp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17(IL-10、-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幽门螺杆菌(Hp)胃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IL-10、-17及TGF-β1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0、-17及TGF-β1水平(62.82±7.28)ng/L、(812.61±84.28)ng/L、(71.94±6.85)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9.17±9.81)ng/L、(1224.28±97.52)ng/L、(114.67±8.94) ng/L](P<0.05);Hp阳性患者的血清IL-10、-17及TGF-β1水平[(91.17±10.27)ng/L、(1102.82±158.36) ng/L、(104.02±10.39)ng/L]均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56.32±8.17)ng/L、(765.52±89.94)ng/L、(64.58±7.94) ng/L](P<0.05)。结论三联疗法能够有效降低老年Hp胃炎患者血清IL-10、-17及 TGF-β1,从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卢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以期为消毒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6800件手术器械的消毒使用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进行管理,对比实施管理前后效果,分析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对于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促进作用。结果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手术器械消毒的管理情况明显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前后效果分析实施之后,促进效果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质量追溯时间明显得到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条形码信息追溯系统之后能够有效提升相关的工作效率,同时准确达到对手术器械的质量追溯,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作者:李雪峰;蔡伟英;朱岸清;温冬娣;张志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膝关节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膝关节损伤患者关节镜术后中药熏洗治疗的应用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骨科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0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实施了关节镜手术治疗。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药熏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32,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降低膝关节液中IL-1含量,且观察组疗效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5),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胀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给予患者中药熏洗治疗及功能性锻炼及护理,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有效的减少膝关节损伤的并发症,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梅;胡焕婵;刘日新;刘万新;董小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社工介入工休会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工介入工休会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将2012年7至12月参加工休会的186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至6月我科有社工介入工休会的参会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出院前均对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及关爱患者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服务态度满意度评价结果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χ2=22.6,P<0.05);满意、不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2、χ2=2.24, P均>0.05);关爱患者方面的满意度评价结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χ2=4.88、χ2=21.21, P<0.05);不满意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社工介入工休会增强了医护患之间相互沟通、理解;解决了患者因疾病引起的各种有关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医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晓方;庄永秀;伍星;宋艳芳;陈长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2009年至2013年就诊的115例老年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应用锁定钢板;对照组57例应用动力髋螺钉,手术后通过至少6个月的观察和随访并进行Sanders髋关节等级评分,比较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6%(56/58),对照组78.9%(51/57),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张忠盛;范忠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对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室患者1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6例)与观察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感染率分别为12.8%、3.3%,住院时间分别为23.7天、20.3天,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χ2=5.570,t=2.109,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满意度分别为91.8%、100.0%,两组比较,χ2=11.355,P<0.005。结论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可以减少手术室感染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吴志华;李松;林茴;易旦冰;杨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筛查的研究

    目的:为进一步制定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防治措施,探讨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敏感生化指标,以及生化指标对围产期母儿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和高要市人民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和分娩的孕前健康、无合并症的2054例孕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把通过血糖筛查确诊的194例妊娠期糖尿病,按大于或小于35岁依次分为高龄GDM组(113例)和适龄GDM组(81例),其余1860例非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按大于或小于35岁依次为高龄非GDM组(864例)和适龄非GDM组(996例),对四组孕妇采用OLYMPUS A 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以及总结比较母儿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高龄GDM组的FBG 、Hcy 、h-sCRP 、UA水平以及发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的比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GDM组的FBG 、Hcy 、h-sCRP 、UA水平以及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比率高于两个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非GDM组的FBG、Hcy、h-sCRP、UA水平稍高于适龄非GDM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非GDM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比率高于适龄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FBG、Hcy、h-sCRP、UA水平随之孕龄而升高,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与孕龄增加而突显。

    作者:何建芳;何莲珠;刘惠;孔凤珍;陈金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小组护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疼痛小组护理模式于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于汕头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组,进行疼痛护理小组护理研究,回顾性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于该科进行同样治疗,按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12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控制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验证两种护理模式的优劣。结果癌痛规范化治疗疗效对照组和研究组第3天分别为:控制良好29.51%、68.55%;控制不佳70.49%、31.45%;第10天分别为:控制良好71.31%、93.55%;控制不佳28.69%、6.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对照组和研究组第3天分别为(82.38±5.23)、(86.55±6.21),第10天分别为(88.42±4.52)、(97.68±3.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32、10.58;P<0.01);结论小组模式研究组的癌痛控制效果优于管床责任制对照组,患者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疼痛护理小组护理模式能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控制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赵文卿;李珂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帕瑞昔布不同给药方式对开腹术后镇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A)不同给药方式在开腹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腹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S组)、多次给药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S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12 h、24 h静注生理盐水10 ml;M组在相应时间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术后所有患者接受PCA治疗。观察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0~12 h、12~24 h、24~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Ramsay评分、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消耗量显著低于S组和C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M组早于S组和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钠多次给药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明确,芬太尼消耗量降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作者:张颉驰;马珏;李红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静脉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引产镇痛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静脉自控镇痛(PCI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引产中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在我院需行引产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引产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PCIA组与PCEA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引产术处理。PCIA组在引产患者宫口开大1~2 cm时,给予静脉输液,安装自控镇痛泵,实施静脉镇痛。药物配方:舒芬达尼100μg+地佐辛20 mg+右美托咪定200μg加生理盐水配成100 ml镇痛药液。负荷量5 ml,持续输注5 ml/h,单次剂量3 ml/次,锁定时间30 min。PCEA组按硬膜外麻醉操作规程进行,镇痛药液经硬膜外导管注入,镇痛药液:罗哌卡因150 mg+舒芬太尼100μg+右美托咪定200μg+生理盐水至100 ml,自控镇痛泵设置与PCIA组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泵药前及泵药后BP、HP、RR、SPO2的变化,给予镇痛、镇静评分及各组患者用药后并发症发生率、产程进行情况等。结果 PCIA组和PCEA组宫缩时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较对照组比较疼痛强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PCIA组Ramsay评分较PCEA组高(P<0.05), PCIA组副作用发生率为31.67%,高于PCEA组的26.67%(P>0.05)。结论静脉镇痛用于引产术镇痛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镇痛无差异,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方便有效。

    作者:郭彬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腹部B超和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48例异位妊娠疑似患者,分别采用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法,参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就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率、误诊率和漏诊率进行对比,判定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法的优劣。结果相比于术后病理,腹部B超检查法的诊断率为90.78%,误诊率为0.71%,漏诊率为1.42%;阴道B超检查法的诊断率为98.56%,误诊率为0.71%,漏诊率为0,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B超检查法的敏感性为93.81%,显著低于阴道B超检查法的100.00%,阴道B超检查法更有优势,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中,阴道B超检查法的准确性更好,诊断率更高,是一种可以临床推广的、快速安全的诊断方法。

    作者:殷素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钙含量(2.52±0.28)显著高于对照组(2.2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3.64%)及病死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5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有利于减轻患者胰腺损伤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手术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仲云;郭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而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持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32%(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低于对照组21.05%,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能实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但需要强调必要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风险,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久丽;刘新军;姚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