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张映国;刘扬;陈胜津;丁锐荣

关键词:鼻内镜, 制作骨窗, 造口术, 泪囊炎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8例(82眼),在制作骨窗做了相应的改进,有效保护了泪囊.结果 68例(8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后随访6 ~ 42个月,治愈68眼,好转8眼,无效6眼,总有效率为92.7%.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简捷、有效的方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小乳腺癌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小乳腺癌(直径< 20 m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45例直径< 20 mm且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乳腺肿块术前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指标包括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针尖样钙化、后方回声、纵/横比,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检测肿块的血供情况,观察血管数量、形态及分布,频谱多普勒测量血流的大流速及阻力指数.结果 45例小乳腺癌二维超声显示内部均为低回声,形态欠规则33例,形态尚规则或呈片状共有12例,内见针尖样钙化20例,后方有声衰减17例,纵/横比≥1有16例;彩色及能量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穿人性不规则血流21例,内部或周边点条状血流11例,13例未见血流显示,阻力指数> 0.70以上有23例.结论 高频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配合穿刺活检术及病理检查有利于小乳腺癌的诊断,能使患者得到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伟萍;陈乐;赖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对照观察

    目的 观察比较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44例和普通胃镜组42例.无痛组先后缓慢静注芬太尼0.5~1 mg/kg、丙泊芬1.5 mg/kg,等患者进入意识镇静后插入胃镜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体动(肢体活动或皱眉等)则加用丙泊酚0.5~1 mg/kg至体动消失.普通组予以盐酸利多卡因胶10ml局部麻醉,等咽喉部有麻木感后插入胃镜操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恶心、呕吐、呛咳、出血、穿孔、咽炎、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各项指标.结果 无痛组成功取出43例(成功率97.7%),1例因异物较尖锐、刺入食管壁较深,有穿孔刺入主动脉的危险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普通组成功取出41例(成功率97.6%),1例因异物大而不规则、边缘较锐利、胃内停留时间长(6 d),炎症反应很明显,有大出血的可能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无痛组术中不良反应:呛咳3例,出血1例;普通组术中不良反应:恶心42例,呕吐40例,呛咳38例,出血20例.无痛组术后并发症:吸人性肺炎1例,咽喉炎3例;普通组术后并发症:吸人性肺炎9例,咽喉炎11例.结论 经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较普通胃镜痛苦及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研究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效果优21例(47.73%)、良20例(45.45%)、差3例(6.82%),效果优良率93.18%;对照组效果优5例(11.36%)、良28例(63.64%)、差11例(25%),效果优良率75%,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给予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显著帮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庆云;魏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与莫西沙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差异

    目的 探讨分析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与莫西沙星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8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70例为哌拉西林,静脉滴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剩余70例为莫西沙星,静脉滴注配合后期口服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莫西沙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明显大于哌拉西林组的68.57%,而哌拉西林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为(3.77±1.03)d短于莫西沙星组的(5.21±1.48)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莫西沙星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上疗效优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且费用适当,在把握好患者适应与禁忌症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林恒;谢成姬;招伟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需求调查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需求调查表”调查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各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需求.结果 患者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为发病原因,其次依次为饮食注意事项、用药知识、治疗方法、护理知识、并发症的防治、体位休息指导;在疾病相关内容方面,患者想了解的内容依次为术后疼痛问题、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及过程、手术费用.个别交谈是患者所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占63.28%;绝大多数病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出院随访及对其家属进行宣教.结论 及时了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各方面的需求,可以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日、尽量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临床疗效、提升病人满意度,使患者大限度的获益.

    作者:蒋劲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00例分析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全身性损害,与说明书提示基本相符.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 45岁患者高于年龄<45岁患者(P<0.05).结论 医师和药师在遵守使用说明的前提下,仍需密切注意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大龄男性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吴诗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后外侧入路固定踝关节骨折的体会

    目的 探讨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22例.对所有骨折均采用后外侧跟腱-腓骨间入路行切开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合并内踝骨折的采用踝关节内侧入路固定,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内植物稳定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 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 经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操作简便,显露清晰,固定确实,可直接地精确复位关节面,并且可以可以同一切口完成外踝及后踝骨块的内固定,临床效果优良.

    作者:张志文;武明鑫;刘志彬;陈锐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至2012年于我院接受LC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苏醒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气腹建立与结束后、手术结束后及拔管后实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波动幅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拔管后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5例.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安全可靠,血压波动小,术后不适感少,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德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新型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型健康教育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的111例和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的114例的筛查早产儿视网膜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Ⅱ组患者给予新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的随访率.结果 Ⅱ组患儿经过新型的健康教育,随访率明显优于Ⅰ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进行新型健康教育,患者的随访率提高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冼倩红;李婉嫦;叶晓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240例病例按中心分层方法产生随机数,根据用药情况分为3组:P组,丙泊酚-生理盐水组;F组,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布托啡诺组.监测三组的HR、MAP、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并对术中镇痛效果评级、术后宫缩痛进行VAS评分.结果 和P组比较,F、B组患者HR、MAP下降低于P组(P<0.05),其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术中效果较好、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P<0.05);与F组比较,B组SpO2高于F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分别给予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安全稳定、疗效显著.

    作者:滕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发生肾功能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肾功能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我院2009-2012年间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的患者按心脏停搏时间分为A组(≤10 min)和B组(>10 min),对两组患者复苏后肾功能情况进行观察,测定血肌酐(Ccr)、尿素氮(BUN)等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BUN、Scr水平在复苏后即刻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苏后3d内两组患者血BUN、Scr、尿RBC计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2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两组尿蛋白阳性率呈逐渐下降趋势.A组BUN、Scr升高程度和峰值、尿RBC计数、尿蛋白率等始终低显著于B组(P<0.05).结论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多存在肾功能损伤,且心脏停搏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严重.

    作者:曾正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重指数与初诊2型糖尿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血脂、血压、抵抗指数及并发症患病率.结果 肥胖组的TC、TG、LDL和UA均大于正常组,而HDL低于正常组,两组在以上几个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视网膜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神经病变和肾脏病变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其中两组在冠心病、高血压和肾脏病变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代谢紊乱和并发慢性并发症,故对肥胖的患者要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延缓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芦悦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05至2010年某院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住院患者统计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05至2010年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并发症构成情况,为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防治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 收集我院2005至2010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数据,采用ICD-10的编码原则筛选病种,选取编码范围在E11.0~11.6的患者,应用Excel软件和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算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种的构成比.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主要集中在50 ~ 70岁年龄段,男女之比为0.84:1,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患者;并发症的发病前四名依次为2型糖尿病伴有神经的并发症29.7%、2型糖尿病伴有肾的并发症28%、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循环并发症15.1%和2型糖尿病伴有眼的并发症14.4%.结论 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长期严格的规范化的“综合性的防治”,能够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下降,延缓并发症病变进程,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满仙;申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曼月乐)在子宫内膜增生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殖症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100例子宫内膜增殖症患者(排除宫内节育器放置禁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放置曼月乐环,对照组应用孕激素治疗,术后随诊监测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期的月经量及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殖症,能够有效减少月经量,缩小子宫内膜厚度,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王晓晖;胡文娟;周景俭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诊断为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抗菌、抗病毒等,并辅以异丙托嗅胺、特步他林、布地奈德联合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予普通头罩吸氧,氧流量为5 ~8 L/min;治疗组予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7.06,P<0.05);两组在喘憋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24 h后治疗组在呼吸频率改善及血气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一种主要手段,能较快改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肺通气功能,缓解症状,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

    作者:利丹;曾春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影响

    目的 观察探讨不同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总结其临床经验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98例,按照《妇产科学》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标准,分为妊娠期高血压有34例,轻度子痫前期有36例,重度子痫前期有28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重度组患者胎盘早剥、产后出血、胎儿窘迫、剖宫产、早产、新生儿窒息、低体质量儿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结论 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有不同的影响,其中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性大,但临床实践表明,对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给予剖宫产终止妊娠,能够大限度地减少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母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玉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抚触、舒适护理、魔术贴眼罩在蓝光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抚触、舒适护理、魔术贴眼罩在蓝光治疗(简称光疗)中的应用对新生儿黄疸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光疗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光疗时行常规治疗护理和母乳喂养,对照组不予任何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光疗中予以新生儿抚触、舒适护理和魔术贴眼罩.结果 观察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1),增加护理效果满意度(P<0.01),每天血清总胆红素下降显著(P<0.05).结论 抚触、舒适护理、魔术贴眼罩在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光疗中患儿的适应性,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是安全有效的退黄方法.

    作者:钟明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8例(82眼),在制作骨窗做了相应的改进,有效保护了泪囊.结果 68例(8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后随访6 ~ 42个月,治愈68眼,好转8眼,无效6眼,总有效率为92.7%.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简捷、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映国;刘扬;陈胜津;丁锐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婴儿的左室扭转变化

    目的 利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探讨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45例,正常对照组新生儿45例.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新生儿心脏结构,测量左心室壁厚度,采集胸骨旁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3个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计算新生儿左心室扭转角度.结果 观察组室间隔舒张厚度(0.45±0.06)cm,对照组(0.34±0.05)cm;观察组左室后壁舒张厚度(0.45±0.17)cm,对照组(0.31±0.02)cm.观察组左室内膜旋转峰值为(-4.713±2.049)°,对照组为(-3.744±1.854)°;观察组左室平面旋转峰值为(-2.351±1.429)°,对照组为(-1.413 ±0.918)°;观察组左室外膜旋转峰值为(-1.457±1.135)°,对照组为(-0.916±0.808)°;观察组左室跨壁扭转峰值为(-3.209±1.326)°,对照组为(-2.886±1.481)°.观察组左心室扭转角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新生儿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检测包括新生儿在内左心功能早期改变的良好手段.

    作者:周怀远;廖伟强;陈莞春;段学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