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俊
河边那一小块池塘里的莲花,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不多的几朵,格外显眼.清晨,阳光洒在荷叶上,洒在莲花上.点点露珠闪着柔和的光,莲花仰着粉红的小脸,贪婪地接受着晨光的沐浴.池塘很小,虽然挨挨挤挤的荷叶绿得茂盛,却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那样铺展开来的壮观,映日的荷花,倒是一点也不逊色于杨万里笔下西湖六月那种别样的红.
作者:王社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多年前,我毕业于省城的一所普通大学.为了告别在校园内种下的一段灰色恋情,我放弃了家人为我做的就业安排,固执地去了南方的一座三线城市求发展.由于学历平平,加之毫无人脉,我终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国有企业谋得一份技术员的差事.单调的劳动,微薄的待遇,加上不佳的心境,使我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投入到工作状态中.
作者:李玉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A面子,又称脸面,或面目.鲁迅认为这个词是“中国精神的纲领”,因为面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往往是身份、社会地位的体现,是自我价值的认可,所以无论帝王贵胄,还是布衣平民,都有一种面子情结.记得小时候,80年代初,农村大多还是黑白电视机,可我叔父家的电视却是“彩色”的.当时彩电还是稀罕物,不仅货源少,而且价格贵得吓人,一般家庭都买不起.
作者:乔兆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64岁的老王因尿毒症再次住院了.这次住院和三个月前明显不一样,他少语、少动,不吃、不喝,对医生护士的关心问候没有任何反应,对家人的体贴照顾也无动于衷.大家都不太明白出了什么状况,直到有一天,爆发了更为惊心动魄的一幕:早餐过后,老王突然下床拿起桌上的水果刀挥舞不停,口中还喃喃自语,说有人要害他等等,吓坏了女儿和同屋的病友.
作者:卜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莉莉是一位职业女性,年龄虽然不算大,可患胃病的历史却不短了.她先后到各级医院的消化科就诊,服用过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和消化科药物,但病情还是不见好转.就诊过的医院越多,听得越多,莉莉的思想压力越大.时间久了,就出现了情绪低落、睡眠不好、烦躁等症状.无奈之下,她只好前来心理门诊寻求帮助.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医生认真检查后,诊断莉莉所患的是胃溃疡伴有抑郁,建议她服用一些抗抑郁药物.
作者:陈福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大学毕业后,我与小刘一起应聘到一家大公司.为了迅速立足,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表现自己,期待能得到领导的注意,给将来打下坚实基础.小刘很勤快,也很开朗,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加班,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只要有求于他,即使他做不来也会硬着头皮承揽下来.而我似乎有些木讷,虽然也履行着一名职场新人该尽的义务,但远没有小刘那么积极.只是我每天坚持晚走一个小时,在公司看书看资料,希望在被考察的日子里有一些进步,就算没有被录用,我也有自己的收获,为将来打基础.
作者:程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曾经有一只漂亮的小白鼠.有一天,它被放进一个奇怪的箱子里.小白鼠很好奇,在里面活蹦乱跳,不小心,它碰到了一根杠杆,居然跳出来一颗花生.小白鼠很高兴,美美地吃掉这颗花生,然后继续在箱子里“探险”.过了一会儿,又碰到这根杠杆,又跳出一颗花生.这回,小白鼠发现了秘密,它吃完第二颗花生后立刻又去摁了这根杠杆,不出所料,真的又跳出一颗花生来.于是,小白鼠不再对箱子的其他地方感兴趣,每天除了摁杠杆吃花生之外,其他什么也不想干了.
作者:严嘉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普遍抱怨记忆力越来越差,丢三落四,“一年不如一年”,“大脑老的速度比年龄增长还快”.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综合归纳出延缓大脑老化的“三字诀”.做计算处理事务和记忆数字是使大脑恢复良好状态的佳途径之一.去超市购物,出门买菜吃饭,每月花销的记账,不妨多用心算、笔算.还可以步行或乘公交车,熟记街道地图.通过查阅地图,算里程,记路线,尽量减少使用导航.
作者:张汉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一步一个脚印,定下小心愿66岁的王先生,慈祥、开朗、健谈.2006年1 2月,他被确诊患了“小细胞肺癌”.从那以后,王先生开始了化疗一放疗一再化疗一再放疗的治疗之路,一直与癌症打着持久战.几年间他频繁住院,但始终坚强、乐观.2008年5月,王先生出现了第二处骨转移,在与医生交谈时,他说:“我别无他求,我只想治疗后能看到8月8日奥运会在北京开幕!”2008年12月,王先生又出现了第三处骨转移,他对医生说:“作为武汉人,我想亲眼见到长江隧道通车!”
作者:周晓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刘墉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书法家.他字崇如,号石庵,享年85岁,是古代文人中的寿星.刘墉为官忠君爱民、正直不阿,深得百姓喜爱;在养生方面,他也有独到之处,值得当代人借鉴.A刘墉善于用脑,才华出众,智慧超群.他自幼好学,年轻时就熟读诗书,博古通今.科考时他高中头名,乾隆宣他上殿面试,朝中的文武大臣见他身材矮小,又驼背,均有讥讽之意.乾隆让他以自身为题,咏诗一首.
作者:艾里香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曾经参加一个作协组织的笔会.很荣幸在笔会上遇见了一位特别知名的期刊写手,他的作品遍地开花,随手拿起—本杂志就能看到他的名字.我从心底佩服他在写作上的成就,那样高质量的高产是我做梦都想实现的理想.熟悉之后,我向他请教了我在写作上的疑惑.当时围在一起的人很多,我好不容易才找到机会无限崇拜地问道:“您能写出那么多文章,还要上班,您是怎么合理安排好写作时间的?”听到我的问题,他笑笑回答:“我不用安排时间啊!”我还想再问,其他文友已在抢着问问题了.
作者:孟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吴芳(化名)是个典型的内蒙古姑娘,与大家想象中的一样,热情大方,性情豪爽,并且能歌善舞.中专毕业后,学习幼师专业的她,自觉中专学历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就自学考取了大专文凭.大专毕业之后,吴芳在家人及同学的帮助之下,开了一家双语幼儿园,自己做园长的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教学任务,又请了一些老师来任教.不出半年,这所开在小区里的幼儿园渐渐热闹起来.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吴芳来说,当然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始.
作者:张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必须承认,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总会有各种不美好随时入侵我们的生活.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计划出行的早春,却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期待已久的踏青计划遭到搁浅;连续多天加班,好不容易可以赖床的周末,楼上却突然一大早响起装修房子的噪音;难得起个早,比平时早半个小时出门,中途却遭遇到地铁故障……这些随时跳出来的不美好,总是出其不意地破坏了我们的心情.
作者:晓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据说,友谊和婚姻一样,也是有七年之痒的.我们身边的朋友,每隔几年就会换一批.旧友去了,新朋来了,就像新陈代谢一样.仔细想想,这种说法真的挺有道理.我们小时候的那些玩伴,如今还有几个陪在你的身边?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还有几个与你经常联系?很多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生活像一趟列车,我们总要经历一个个驿站,每一站都有一些人下车,同时也会有一些人上车,与我们同行.
作者:王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周末回家,外婆坐在小巷的树荫下,跟几个老人聊天.她们手里,都摇着一把小小的扇子,有竹子的,有鸡毛的,似摇非摇,轻握手中,看起来悠闲自在,无比惬意.不由得想起小时候,乡下没有电,村里人纳凉,全靠一把扇子.我怕热,用凉水冲过澡,躺下没多久,就会出一身汗,嚷着睡不着,母亲就丢一把竹扇过来.可能那时年龄小,大大的竹扇,挥不了几下,就感觉有些沉重,手也变得酸软无力,往往瞌睡还没来,扇子却“啪”一下掉了.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偶然翻出老公曾给我写过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我愿永远做你的解忧草,默默为你排忧解难.”当时我们正在恋爱时期,觉得这句话不过是每对恋人都会说的甜言蜜语罢了.相濡以沫十几年之后,再品味这句话,忽然心动——他真的做到了.
作者:王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她出生的时候,母亲大出血而死.不久,父亲另娶,继母把她送给别人收养.6岁时,收养她的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她又被送了回来.继母不肯要她,把她推到门外,父亲对她也是冷着一张脸.她大声哭喊着找妈妈,继母不耐烦地吼:“你妈早就死了,爱上哪儿找上哪儿找去!”她不敢再大声哭,只是缩在角落不停地抽泣.她望着面前的两个陌生人,眼里全是恐惧.
作者:房宽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成语“食不甘味”形容一个人遇到事情忧虑不安,以至于吃东西也分辨不出食物的鲜美味道来.成语虽然简单四个字,其中却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医学道理——精神心理因素,足以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战国策·楚策》记述了楚威王在听到苏秦与其“连横”事秦、不如“合纵”抗秦的游说之后对苏秦说的一段话中,就提到自己在秦国的威胁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淮南子·泰族训》、《旧唐书·李靖传》、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唐代白居易《初授拾遗献书》等多种典籍中,也有“食不甘味”、“食不知味”的记述.这表明,至少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清楚地体会到精神心理因素对味觉的抑制作用.
作者:颜大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父亲接触股市,完全是因为我.那年股市是大“牛市”,随便买哪只股都能赚.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听单位的同事经常谈起炒股赚钱,心里痒痒的,也去开了个账户,从家里拿了一万块.真如同事所说,没过多久我就赚到钱了.可后面却连着几次失策,我由赚到赔.
作者:孟月 刊期: 2015年第07期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女儿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温顺听话,大人说什么她就怎么做.现在,她似乎有了自己的主张,对于大人的发号施令,常常表现出一种不满的情绪,或是以哭泣的方式进行对抗,甚至学会了顶撞和不理睬.对于孩子的这些变化,起初我感到很震惊,很愤怒,也很难过.我辛辛苦苦地工作,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一切从孩子出发,事事为孩子着想,可是到头来孩子却不听你的,这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作者:刘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