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方乙方——我与女儿签合同

刘燕

关键词:
摘要: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女儿变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温顺听话,大人说什么她就怎么做.现在,她似乎有了自己的主张,对于大人的发号施令,常常表现出一种不满的情绪,或是以哭泣的方式进行对抗,甚至学会了顶撞和不理睬.对于孩子的这些变化,起初我感到很震惊,很愤怒,也很难过.我辛辛苦苦地工作,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一切从孩子出发,事事为孩子着想,可是到头来孩子却不听你的,这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对焦虑的干预刻不容缓

    焦虑是对威胁、不确定感和失控状况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人们对癌症的焦虑反应是常见的,一定程度内是可以理解的,适度的焦虑可促使病人积极寻求帮助和配合治疗.然而,有些病人的焦虑情绪过于严重,或焦虑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则属于过分的焦虑情绪,是病态的,它会妨碍医生对癌症的正常诊治,比如影响了对治疗方案的确定和实施、干扰了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及预后估计.

    作者:胜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理痛苦——第六大生命体征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癌症报告2014》统计显示,2012年,全球新增1400万癌症病例,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820万人死亡.癌症目前仍是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这不仅是因为癌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因为它所致的疼痛.疼痛被视为肿瘤病人第五大生命体征,它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并且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威胁着肿瘤病人.

    作者:刘嘉寅;刘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如何不被孩子“啃”

    齐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膝下有4个子女,3个孙辈.他喜欢旧式大家庭的生活方式,早些年通过拆迁和调换,他将孩子们的房子都换到自家附近,让孩子们陪他遛鸟、钓鱼、打麻将、尝美食.多年来,通过自身在职时的影响力,将孩子们的工作也逐步调动到舒适轻闲的岗位,有的干脆赋闲在家.

    作者:王一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亲情如阳光

    她出生的时候,母亲大出血而死.不久,父亲另娶,继母把她送给别人收养.6岁时,收养她的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她又被送了回来.继母不肯要她,把她推到门外,父亲对她也是冷着一张脸.她大声哭喊着找妈妈,继母不耐烦地吼:“你妈早就死了,爱上哪儿找上哪儿找去!”她不敢再大声哭,只是缩在角落不停地抽泣.她望着面前的两个陌生人,眼里全是恐惧.

    作者:房宽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理因素与癌症

    自从20世纪70年代佩尔蒂埃(Pelietier)提出“现代人类疾病,一半以上与应激有关”这一观点至今,关于人的应对方式与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人格与心身疾病也有着显著的关联,尤其对癌症病人的研究表明,人格一直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已有的研究还显示,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以及在癌症来临时采用不恰当的应对方式,都容易引发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

    作者:杨智辉;王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解密宝宝的“另类饥饿”

    我们在肚子饿的时候,饥饿感就会出现,这是“物质饥饿”,人类还有另一种饥饿——精神饥饿.宝宝有精神饥饿吗?有的!心理饥饿宝宝的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

    作者: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赶走“职场雾霾”

    参加一次职业培训讲座,培训讲师在他的演讲中与大家分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职场故事.有一个人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的老板一点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反问:“你对那家贸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吗?他们做国际贸易的窍门你完全搞懂了吗?”

    作者:何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真正的投入

    大学毕业后,我与小刘一起应聘到一家大公司.为了迅速立足,我们都想尽一切办法表现自己,期待能得到领导的注意,给将来打下坚实基础.小刘很勤快,也很开朗,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加班,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只要有求于他,即使他做不来也会硬着头皮承揽下来.而我似乎有些木讷,虽然也履行着一名职场新人该尽的义务,但远没有小刘那么积极.只是我每天坚持晚走一个小时,在公司看书看资料,希望在被考察的日子里有一些进步,就算没有被录用,我也有自己的收获,为将来打基础.

    作者:程刚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破窗”里面无智慧

    多年前,我毕业于省城的一所普通大学.为了告别在校园内种下的一段灰色恋情,我放弃了家人为我做的就业安排,固执地去了南方的一座三线城市求发展.由于学历平平,加之毫无人脉,我终在一家规模不大的国有企业谋得一份技术员的差事.单调的劳动,微薄的待遇,加上不佳的心境,使我在短时间内很难彻底投入到工作状态中.

    作者:李玉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理感悟

    作者:于昌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离别成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不知道从古至今的离别诗加起来会是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恐怕诗中的眼泪汇聚起来要有一个太平洋了吧.离别,总是能触动人心底细腻的情感.离别成诗,千丝万缕的离愁与别绪,千回百转的留恋与缠绵,在心里起承转合,织成诗歌的锦缎.所以,古代的送别诗才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或美丽,或忧伤,或悲壮,或豪迈,无不让人动容.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种一朵莲花在心

    河边那一小块池塘里的莲花,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不多的几朵,格外显眼.清晨,阳光洒在荷叶上,洒在莲花上.点点露珠闪着柔和的光,莲花仰着粉红的小脸,贪婪地接受着晨光的沐浴.池塘很小,虽然挨挨挤挤的荷叶绿得茂盛,却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那样铺展开来的壮观,映日的荷花,倒是一点也不逊色于杨万里笔下西湖六月那种别样的红.

    作者:王社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大脑不老“三字诀”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们普遍抱怨记忆力越来越差,丢三落四,“一年不如一年”,“大脑老的速度比年龄增长还快”.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综合归纳出延缓大脑老化的“三字诀”.做计算处理事务和记忆数字是使大脑恢复良好状态的佳途径之一.去超市购物,出门买菜吃饭,每月花销的记账,不妨多用心算、笔算.还可以步行或乘公交车,熟记街道地图.通过查阅地图,算里程,记路线,尽量减少使用导航.

    作者:张汉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关于家庭的“糨糊逻辑”

    作为心理咨询师,对“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谚语恐怕有很多感慨.“清官难断家务事”是中国式的真理,它一般会和另一句话紧密地绑在一起——“难得糊涂”.糊涂哲学不仅盛行于职场,是生存之道,也盛行于家庭生活.中国的家庭,很容易像一锅粥一样搅不清,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许可以将它解释清楚.

    作者:武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老年痴呆病人?如何护理

    “老年痴呆”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老年痴呆病人约2400万,每年新发病例约460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数字将逐年上升.老年痴呆常见的两种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简称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的退行性疾病.

    作者:唐丽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癌症病人急需心理关怀

    癌症与心理的联结,并不是科学发展到今天才出现的.在古希腊,人们用“onkos”来描述癌症,现代肿瘤学的英文“Oncology”便脱胎于此.“onkos”在希腊语中表示一种分量或负载,或者更简单地表示为负担——癌症被喻为身体上承载的一种负担.在希腊的舞台上,“onkos”还被用来描述一种悲剧角色的面具,这种角色的头上往往戴着一个笨重的锥状物,象征着其所承载的沉重、悲情的心理负担.

    作者:赵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上学和肚子疼之间的秘密

    曾经有一只漂亮的小白鼠.有一天,它被放进一个奇怪的箱子里.小白鼠很好奇,在里面活蹦乱跳,不小心,它碰到了一根杠杆,居然跳出来一颗花生.小白鼠很高兴,美美地吃掉这颗花生,然后继续在箱子里“探险”.过了一会儿,又碰到这根杠杆,又跳出一颗花生.这回,小白鼠发现了秘密,它吃完第二颗花生后立刻又去摁了这根杠杆,不出所料,真的又跳出一颗花生来.于是,小白鼠不再对箱子的其他地方感兴趣,每天除了摁杠杆吃花生之外,其他什么也不想干了.

    作者:严嘉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原谅不够好

    必须承认,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总会有各种不美好随时入侵我们的生活.蛰伏了整整一个冬天,计划出行的早春,却遇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让期待已久的踏青计划遭到搁浅;连续多天加班,好不容易可以赖床的周末,楼上却突然一大早响起装修房子的噪音;难得起个早,比平时早半个小时出门,中途却遭遇到地铁故障……这些随时跳出来的不美好,总是出其不意地破坏了我们的心情.

    作者:晓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手机控」的生活

    作者:郝延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无法再次踏入的“青春之路”

    吴芳(化名)是个典型的内蒙古姑娘,与大家想象中的一样,热情大方,性情豪爽,并且能歌善舞.中专毕业后,学习幼师专业的她,自觉中专学历远远不能满足个人发展的需求,就自学考取了大专文凭.大专毕业之后,吴芳在家人及同学的帮助之下,开了一家双语幼儿园,自己做园长的同时,也承担了一部分教学任务,又请了一些老师来任教.不出半年,这所开在小区里的幼儿园渐渐热闹起来.这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吴芳来说,当然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开始.

    作者:张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