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宽以待人难

王永清

关键词:
摘要:中国有句古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此话常用来进言他人,抑或自警.然而仔细揣摩这句话,却有另外一番味道.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容易以自己的处世标准来要求别人,很难做到宽以待人.也就是说,越是对自己苛刻的人,可能越是会挑剔别人.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表白

    夏天是个有趣的季节,傍晚时分随便在附近的公园散步,总有我喜闻乐见的人和事.流浪歌手会在这个多情的夜晚出来弹唱,怀抱着一把旧吉他,以低沉的嗓音歌唱黑夜;在一个角落里,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深情朗诵一首首动人的诗篇,那些燃烧的文字,仿佛叶落归根一般,飘落在这夏季的夜晚.这样的诗意浪漫是不是很美?可是更美的还在后面.

    作者:青衫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与症状有关的那些词

    共病共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障碍)同时存在的一种现象,各个疾病或障碍均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有时也称为同病、合病等.在一些情况下,“共病”与“并发症”有时难以区别.比如慢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共病诊断,但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在精神病学、心理学及心理咨询领域,共病的现象同样常见,比如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有报道,53.7%的焦虑障碍患者共病抑郁,而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也达到58%.这种高共病率甚至让人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之感.

    作者:张艳华;李清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脚踏实地干出成绩

    小亮毕业后,进入一家民营企业做市场推广工作.他所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满脑子新观念、新理论.当初,这家民企的老总也是看好他学院派的出身,希望给企业注入新活力.试用期间,对国际上新的做法、新的理念,小亮讲得头头是道,同事们也觉得小亮知道得很多.但几次接触后就发现,小亮的本事,似乎就在嘴上.

    作者:章四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爸爱根雕

    在咱家,属老爸的爱好多.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在众多的爱好中,根雕是老爸的爱.自六年前从单位退休后,他立马就投入到根雕艺术的探索中.短短几年时间,老爸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了近百件作品.虽算不上高产,但质量却毫不含糊.用老爸自己的话说,人老了,有一份精神追求,是一件挺美的事情.

    作者:刘昌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有“忍”伴随,幸福安康

    退休那年,与老伴至江苏如皋探亲,特地去拜访了一位102岁的远房亲戚.我很想从他身上学到点儿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与延年益寿之道,于是,虚心请教,谁知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从书房内请出文房四宝,挥毫泼墨,书写了一个斗大的“忍”字,然后虔诚地赠与我,临别前再三叮嘱,回家慢慢省悟.

    作者:钱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半生缘

    说不清,这是怎样的缘,让我遇见你.在这萧萧秋日,原本一泓湖水一样的心地,又沸腾起喧闹的情感,尽管外表依然端肃沉静.昏昏的天空,雾气四下蒸腾,空旷的马路,我与你并行.记不住说了什么,更多的是沉默,沉默是好的语言.没有什么情意的表白,那美丽的明眸,胜过万语千言.

    作者:王自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做“虎妈”

    在超市购物,看到一位妈妈指着八九岁的女儿,严厉地吼道:“把糖果放回去!”女儿紧紧抱着一盒糖果,不愿意放回去.妈妈提高了声调,恼怒道:“你放不放回去?”女儿一边后退一边摇头.

    作者:付小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给期待一点空间

    每天晚上,我都会抽空看看班级家长群的聊天记录,这是我了解家长意见和需求的一个途径.今天晚餐后打开QQ,就看到这个群里几百条对话记录,热闹极了.原来,颖妈这几天和颖在僵持中.今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在群里诉苦,结果引发共鸣,大家一边给颖妈出主意,一边诉说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类似故事.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为别人开一扇窗

    A 早起,看《新闻早八点》,忽然被一则新闻怔住了:一妇女带孩子坐公交,孩子要吐,妇女央求旁边戴墨镜的小伙子把窗户打开,但是他却哼着音乐,置若罔闻.一个站着的小伙子帮妇女说戴墨镜的小伙子,而戴墨镜的小伙子突然发飙,站着的小伙子三两下就把他撂倒了.多小的一件事,就因为一扇窗,被人打落两颗门牙,还被众人指责.有什么必要呢?为别人开一扇窗,不也在为自己开一扇窗吗?

    作者:章中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仲夏之绿

    也许你不曾注意,夏天其实是顺着雨脚来的.几场雨后,叶子像众多的鸟喙,泼辣辣,啄向四周;绿色,像小孩儿手下的绿蜡笔,一点也不知节制地涂抹,一天不见,竟涂染得遍野都是.盛夏的空间,绿色膨胀,眼见得拥挤了.一种安静的喧闹,到处荡漾.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难忘童年

    上世纪50年代,我出生在京城德胜门外的一个城乡结合部,我的家就在昔日辉煌的元大都遗址,即当时被我们称为土城的脚下.从狭窄的三环路向北,一条小河将一片居民区分为两半.那时候,家家户户孩子都很多,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甚至十几个,家长们连给孩子起名字都嫌麻烦,直接叫数字,比如:刘十、田十一、周十二等.

    作者:海慧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网络里的“江湖”

    一直觉得,“宏”这字适用于男孩名字.网上文友宏,却是个脾气大大咧咧、地地道道的女生,正义感颇强,在朋友圈里素有“小侠女”之称.前几日QQ聊天,她说正在帮一个网上刚认识的朋友.几日后询问结果,她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我笑道:“不是被人忽悠了,就是被‘过河拆桥’了!”

    作者:沈长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同性恋属于心理疾病吗?

    其实,历史中的中西方国家,都有过推崇同性爱的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因为战争关系,国家为了提升团队的战斗气势,曾鼓励和推崇同性之爱,并认为这是非常神圣的.中国古代也有大户人家养男宠惯例,很多朝代的皇帝也有断袖之爱的故事.这些有史考证的故事,比比皆是.之后相当长的时期,同性恋被界定为病态和违背自然的,并有非常多的国家视同性恋为犯罪,一旦发现就会遭受刑法甚至死刑的惩罚.而现在,死刑和刑罚在很多国家依然存在.

    作者:李春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夫妻交流,请勿“对牛弹琴”

    夫妻之间,免不了就柴米油盐或生活、工作上的琐事做些交流和沟通.可常常,有些夫妻不交流还相安无事,一交流往往出现生闷气、惹“麻烦”等影响夫妻情感的事件来.可见,如果交流的方法不对,就会出现“对牛弹琴”的现象,并导致夫妻之间的矛盾.

    作者:袁跃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孙学礼:症状背后的“心理成分”

    医学临床的各个学科都会面临病人的各种躯体症状,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症状背后存在相应的病理基础,因此,它们就变成提示各种躯体病理改变的线索,也成为诊断及治疗的基本依据.症状与系统并非一一对应医学将躯体症状按系统进行了分类,比如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这样便于医生循着症状的线索进行分诊,对相应系统进行检查并规划治疗方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在瑞士随礼

    我们在瑞士做了月余商务洽谈,考察了伯尔尼、苏黎世、卢塞恩等城市的多家企业.在苏黎世与一家企业洽谈时,恰赶上他们举办成立50周年庆典,我们也接到邀请.晚上回到住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参加庆典的事儿,如依照国内惯例,祝贺企业庆典一般要送上一份礼金,在瑞士应送什么呢?我们请来翻译拿主意,翻译说不需要送礼物,如非要送,带一束鲜花就足够了.只送一束花,我们觉得未免显得太小气、寒酸,后决定送一尊从国内带来的仿唐三彩陶马.

    作者:周文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学学蚂蚁

    一个外企高级主管给我讲述了一段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小时候,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辈子受穷的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看到父母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他暗暗发誓,好好读书,走出这片黄土地.

    作者:胡茂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四开”应对“老年闭气症”

    前几天,社区内的刘大爷因病再次住进了医院.刘大爷的老伴和儿女们边侍奉边发愁:愁的不是刘大爷得的病,而是刘大爷的病因—刘大爷自打退休后,经常和街坊邻居、家中亲人生“闲气”,隔三岔五便因为生活中、家庭里的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而气得吹胡子瞪眼,寝食难安.时间一长,人便被“无名火”气倒了.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教育格言水墨画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启动感恩正能量

    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回馈与珍惜.生命短暂,生命中曾经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上天安排让我们彼此共同学习的.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他磨炼你的心智;感恩曾扯你后腿的人,因为他让你更坚强;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藐视你的人,因为他唤醒了你的自尊;感恩批评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引导你更独立;感恩曾经协助过你的人,因为他让你知道人间有爱.感谢所有在生命中曾经出现的人,因为每个人的出现,都为生命增添色彩.只要懂得感恩,一切将如此完美.

    作者:王东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