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爸爱根雕

刘昌宇

关键词:
摘要:在咱家,属老爸的爱好多.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在众多的爱好中,根雕是老爸的爱.自六年前从单位退休后,他立马就投入到根雕艺术的探索中.短短几年时间,老爸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了近百件作品.虽算不上高产,但质量却毫不含糊.用老爸自己的话说,人老了,有一份精神追求,是一件挺美的事情.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父亲的“健康存折”

    父亲是个老中医,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一直都很健康,父亲说他能有今天的好身体,是得益于他的那本“健康存折”.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父亲退休多年,一直保留着上班时的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赖床.除此之外,父亲的饮食讲究粗细搭配,每餐只吃八分饱,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保证了各个脏器的正常运转,让父亲神清气爽,身康体健.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仲夏之绿

    也许你不曾注意,夏天其实是顺着雨脚来的.几场雨后,叶子像众多的鸟喙,泼辣辣,啄向四周;绿色,像小孩儿手下的绿蜡笔,一点也不知节制地涂抹,一天不见,竟涂染得遍野都是.盛夏的空间,绿色膨胀,眼见得拥挤了.一种安静的喧闹,到处荡漾.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离不开父母的高才生

    18岁的苏雨前不久考上了当地一所重点大学.若是换成同龄人,恐怕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因为18岁之后的年轻人都期盼着可以远离父母的管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拼.但苏雨却是个特例,恰恰相反,她更喜欢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做一个处处有人照顾的小公主.

    作者: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教育格言水墨画

    作者:吕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有“忍”伴随,幸福安康

    退休那年,与老伴至江苏如皋探亲,特地去拜访了一位102岁的远房亲戚.我很想从他身上学到点儿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与延年益寿之道,于是,虚心请教,谁知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从书房内请出文房四宝,挥毫泼墨,书写了一个斗大的“忍”字,然后虔诚地赠与我,临别前再三叮嘱,回家慢慢省悟.

    作者:钱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在瑞士随礼

    我们在瑞士做了月余商务洽谈,考察了伯尔尼、苏黎世、卢塞恩等城市的多家企业.在苏黎世与一家企业洽谈时,恰赶上他们举办成立50周年庆典,我们也接到邀请.晚上回到住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参加庆典的事儿,如依照国内惯例,祝贺企业庆典一般要送上一份礼金,在瑞士应送什么呢?我们请来翻译拿主意,翻译说不需要送礼物,如非要送,带一束鲜花就足够了.只送一束花,我们觉得未免显得太小气、寒酸,后决定送一尊从国内带来的仿唐三彩陶马.

    作者:周文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服药前,先看看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其命名是相对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而言的,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及其他精神疾患的精神病性症状.

    作者:李安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的专业称呼,不同的执业范围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是指经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从业资格考试认可的,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包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范围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见问题,比如婚恋家庭纠纷、升学就业、职场人际、个人发展以及教育等问题,心理咨询师不需要具备临床医学或神经医学的专业背景.

    作者:吴坎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丧偶善调理,回归正常态

    俗话说:“少是夫妻老来伴”.对于老年夫妻来讲,哪个不希望能相濡以沫走到老?然而现实生活往往不遂人愿,一方先于一方而去的现象比比皆是.风雨同舟几十年的老年伴侣,一方突然去世,注定会给另一方心理上带来创伤,使之产生忧郁、痛苦、焦虑和压抑情绪,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居丧综合征”.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孙学礼:症状背后的“心理成分”

    医学临床的各个学科都会面临病人的各种躯体症状,按照常规的思维模式,症状背后存在相应的病理基础,因此,它们就变成提示各种躯体病理改变的线索,也成为诊断及治疗的基本依据.症状与系统并非一一对应医学将躯体症状按系统进行了分类,比如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这样便于医生循着症状的线索进行分诊,对相应系统进行检查并规划治疗方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爸爱根雕

    在咱家,属老爸的爱好多.琴棋书画可谓样样精通,在众多的爱好中,根雕是老爸的爱.自六年前从单位退休后,他立马就投入到根雕艺术的探索中.短短几年时间,老爸通过自己的努力,创作了近百件作品.虽算不上高产,但质量却毫不含糊.用老爸自己的话说,人老了,有一份精神追求,是一件挺美的事情.

    作者:刘昌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与症状有关的那些词

    共病共病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障碍)同时存在的一种现象,各个疾病或障碍均符合各自的诊断标准,有时也称为同病、合病等.在一些情况下,“共病”与“并发症”有时难以区别.比如慢性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共病诊断,但也可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在精神病学、心理学及心理咨询领域,共病的现象同样常见,比如焦虑症和抑郁症共病,有报道,53.7%的焦虑障碍患者共病抑郁,而抑郁症共病焦虑障碍也达到58%.这种高共病率甚至让人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之感.

    作者:张艳华;李清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八岁『理财家』

    又到暑假.我和妻子忙活起来.女儿八岁了,我们精心规划了一个日程表:某日去培训班补习功课,某日去音乐班学习小提琴,某日去书法班学习书法,某日去美术班学习画画,某日去围棋班学习围棋……

    作者:陈延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给期待一点空间

    每天晚上,我都会抽空看看班级家长群的聊天记录,这是我了解家长意见和需求的一个途径.今天晚餐后打开QQ,就看到这个群里几百条对话记录,热闹极了.原来,颖妈这几天和颖在僵持中.今天她实在忍不住了,就在群里诉苦,结果引发共鸣,大家一边给颖妈出主意,一边诉说自己和孩子之间的类似故事.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同性恋属于心理疾病吗?

    其实,历史中的中西方国家,都有过推崇同性爱的时期.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因为战争关系,国家为了提升团队的战斗气势,曾鼓励和推崇同性之爱,并认为这是非常神圣的.中国古代也有大户人家养男宠惯例,很多朝代的皇帝也有断袖之爱的故事.这些有史考证的故事,比比皆是.之后相当长的时期,同性恋被界定为病态和违背自然的,并有非常多的国家视同性恋为犯罪,一旦发现就会遭受刑法甚至死刑的惩罚.而现在,死刑和刑罚在很多国家依然存在.

    作者:李春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散步,走出晚年一片新天地

    退休之后,有前辈说,人老了,健康第一.健康不难,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就是吃得清淡一些,迈开腿就是经常走动.管住嘴好办,我不贪吃.迈开腿之于我,有点难,因为我不喜欢走动.为了健康,得改变自己,于是我就散步,至今已有五六年了.

    作者:青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宽以待人难

    中国有句古话:“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此话常用来进言他人,抑或自警.然而仔细揣摩这句话,却有另外一番味道.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容易以自己的处世标准来要求别人,很难做到宽以待人.也就是说,越是对自己苛刻的人,可能越是会挑剔别人.

    作者:王永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心身并护,共抗肿瘤

    [病人自述]我拿起笔写下我生病的过程,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到更多的人.和所有的年轻朋友一样,我原本无忧无虑地感受着青春带给我的快乐,那是阳光、向上、活力,而这一切在2012年11月被突如其来的病痛粉碎了.我开始感觉到后腰部位疼痛,当时我误认为是长年健身肌肉拉伤,也因工作繁忙,没有去医院检查.

    作者:林汉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放宽你的视野

    大学毕业后,我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公司崭露头角,成为骨干员工.可不如意的是,公司经营出现了严重困难,效益显著下滑,作为一名骨干,我深深地为公司着急,可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作者:程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四开”应对“老年闭气症”

    前几天,社区内的刘大爷因病再次住进了医院.刘大爷的老伴和儿女们边侍奉边发愁:愁的不是刘大爷得的病,而是刘大爷的病因—刘大爷自打退休后,经常和街坊邻居、家中亲人生“闲气”,隔三岔五便因为生活中、家庭里的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而气得吹胡子瞪眼,寝食难安.时间一长,人便被“无名火”气倒了.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