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尊重、保护孩子的隐私

周礼

关键词:
摘要: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这些行为可能在很多父母身上都发生过,有些父母常常美其名日“为了孩子好”.父母关注孩子的隐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上的变化,防止孩子早恋或受到其他不可预见的伤害.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并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它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退休医生的花样年华

    她是新疆石河子市的一名退休医生.她,年轻时尚,今年虽已61岁,但在她身上很难看出岁月的痕迹.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她57岁那年,得了晚期乳腺癌.4年后的今天,她不仅完全康复,而且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拥有了自己喜爱的舞台和事业,越活越有朝气和活力,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作者:焦晓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细节决定成败

    公司准备招一名出纳,为此,人事经理让我将招聘信息发布在公司的网站上.没几天,便有人投来了简历.对于所有投来的简历,人事经理让我做了初步筛选,将符合条件的人选简历留给了她.

    作者:付朝旭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突破“色难”方为孝

    历史上有一则传至今日的文案——有一天,清乾隆皇帝在金銮殿批阅奏折困倦了,便出了一则上联——“色难”,要求大学士纪晓岚对下联,纪晓岚略加思索,随口便对出下联——“容易”.当纪晓岚自呜得意之时,乾隆爷却摇头,示意纪晓岚弄错了.纪晓岚解释说,“色难”对“容易”不是很工整吗?此事纪学士也自鸣得意,记入其文集《阅微草堂》中.

    作者:许昌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我的群生活

    前些天,我们销售组的组长建了一个微信群,他把每一个销售组的成员都拉进了群,我暗自神伤,自己的手脚又被微信捆绑了一圈.到公司上班后,我被迫进的工作微信群已经有几个了,比如公司群、部门群、客户群,这些工作群模糊了工作与生活的时空界限,领导要求我们24小时在线,晚上或者双休日,从公司领导到部门领导都可能在微信群里布置工作,至于视频总结会、讨论会总在休息日开,现在连销售组长也要觊觎我们的休息时间.

    作者:余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爱已云淡风轻

    谁都看得出来,他倾力组织同学聚会,全是为了她.他把同学聚会安排在七夕这天,因为这天对他有特殊的意义.那年七夕,他为她写了第一封情书.校园的花树下,他们的爱情也在开花.可三度花开花谢,爱情却没有修成正果.不是谁负了谁,两座城市的距离成了无奈的障碍.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只能说给外人听的秘密

    在这个小区住了五六年了,但熟悉的人并不多.住在1号楼的王宇和我关系不错,以前我们常常彼此串串门,可近一个多月都没见他了,听说他很忙——刚做了爸爸,整天忙着赚奶粉钱.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是内向,还是社交恐惧?

    来访者:小博,男,14岁,初三陪同者:父母父母带小博走进咨询室时,出于职业习惯,我的目光先投向孩子.小博面部僵硬得不见一丝表情,低垂着头和眼皮,迈着莲花小步缓慢走来.这个孩子走路没有声响,因为他的脚根本没离开过地面.

    作者:张愉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尊重、保护孩子的隐私

    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信件、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这些行为可能在很多父母身上都发生过,有些父母常常美其名日“为了孩子好”.父母关注孩子的隐私,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上的变化,防止孩子早恋或受到其他不可预见的伤害.尽管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并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它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作者:周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爱着爱着,就散了

    浏览新闻时,看到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6年前,一位广西女孩给自己在某部队当兵的同学打电话,没想到,总机把电话转错了,一位海南小伙子戏剧性地接到了电话,两人将错就错,聊得非常开心,从此,他们经常通过电话互诉衷肠.不久,男孩退伍回到家乡,女孩继续和他通过电话传递爱恋的思念.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痴呆有先兆

    张老师退休已经6年多了,一直和老伴儿及外孙女一起生活.外孙女还在上小学,学校离家有三站地,所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是张老师必做的事情.除此之外,每天打打麻将也是他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

    作者:鲍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成长意味着分离

    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胎儿在母亲体内,他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的.没有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他仿佛一天也活不下去.

    作者:曾奇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做好午饭,在小桌旁翻看报纸,女儿从书房里奔出来,嘴里直嚷嚷要吃饭.看了看手机,离老公下班还有一刻钟.从冰箱里拿出一小串女儿爱吃的葡萄,轻轻地放在她手上.“宝贝,咱等等爸爸好不好?”女儿眉头微皱了一下,边吃葡萄边又看书去了.

    作者:孙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尊严保护,渗透在治疗中

    精神障碍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感知、情感、思维等精神活动的紊乱或异常,导致病人明显的心理痛苦和社会适应等功能的损害.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针对精神障碍病人的医疗安全管理研究逐渐成为精神卫生研究的热点,这意味着医务人员要给病人提供安全、有尊严、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作者:陈妍;梁伟业;杨甫德;李娟;张宝霞;张佩佩;张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做职场里的看客

    年底,公司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打算提拔一名素质好的业务员做部门主管,我和同事刘楠均在提名之列.可在月初的领导班子表决会上,我却被无辜“差”掉.难过之余,我通过微信的方式联系到家住外省的小姨,坦诚地向她道出了心里的不快.

    作者:孟祥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你不是小乌龟

    女儿五岁了,也许是性格方面的原因,她做起事情来总是慢吞吞的.早上起床穿衣洗漱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去个厕所也要十来分钟,就连喝一杯我给她热好的牛奶也要磨磨蹭蹭地好大一会儿才喝完.

    作者:张君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陆林:关注精神卫生,重视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在中国的宣传主题均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可见它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淡看失败,不荒生命

    一个人,漫无目的,踱步于街头,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今天的行人少了好多,不明白为什么.走着,想着.恍惚间,我看到了一个人,手里拿着浸满汗水的一本本证书,洋溢着憧憬的脸,她走出大学的校门,朝梦想奔去.

    作者:蓝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情是件衣裳

    同事换了一件浅粉色的新套装来上班,衬得脸色不错.她美美地在镜子前转了两圈,说:“换一件衣裳就换了一种心情,姐今天觉得心情大好,全世界都是阳光灿烂的!”换一件衣裳就换了一种心情,可见衣裳能够左右人的心情.心情,又何尝不是人穿着的一件衣裳?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花季少女的孤独世界

    小念是一个20岁的读大二的姑娘,有着1.75米的个子,姣好的面容,殷实的家境,正符合当今网络上流行的热词“白富美”,更是家人手心里的宝.还记得刚刚考上大学那会儿,小念学习很努力,专业课很优秀.对待同学也很热情,乐于助人,大家都很喜欢她.

    作者: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让心灵多一米阳光

    在一个阳光暖得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我迎来了我的一个病人,立马抖擞起精神.初次见,她年纪轻轻却步履蹒跚,本该青春活泼却颇有老态龙钟之态.同往常一样,我们先从家属处初步了解病情,跟我讲述病情的是年过半百的母亲,母亲看似平静却十分心疼地详细为我讲述了女儿病情发展的过程.

    作者:吴元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