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是内向,还是社交恐惧?

张愉悦

关键词:
摘要:来访者:小博,男,14岁,初三陪同者:父母父母带小博走进咨询室时,出于职业习惯,我的目光先投向孩子.小博面部僵硬得不见一丝表情,低垂着头和眼皮,迈着莲花小步缓慢走来.这个孩子走路没有声响,因为他的脚根本没离开过地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当压力来临时

    网球名将李娜在她的自传《独自上场》中写道,她曾不止一次地怀疑自己是否有打球的能力,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失败者,自己根本就是走错了路……她说出了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个现象——当我们面临严峻的生活事件,感到极度的压力时,常常会有一些负性的自动想法出现,会极度地怀疑自己,会情绪低落,甚至会消沉绝望.

    作者:成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爱已云淡风轻

    谁都看得出来,他倾力组织同学聚会,全是为了她.他把同学聚会安排在七夕这天,因为这天对他有特殊的意义.那年七夕,他为她写了第一封情书.校园的花树下,他们的爱情也在开花.可三度花开花谢,爱情却没有修成正果.不是谁负了谁,两座城市的距离成了无奈的障碍.

    作者:马亚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对老年夫妻诠释爱情

    在公司附近有个卖拉面的小摊,是一对老年夫妻经营的,老板掌灶司厨,老板娘端面收碗.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生活的担子重,也许是生意还不错,总之在我的印象中,他们夫妻总是分工合作,平素极少交谈,给人一种“淡如水”的感觉.

    作者:王贞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只能说给外人听的秘密

    在这个小区住了五六年了,但熟悉的人并不多.住在1号楼的王宇和我关系不错,以前我们常常彼此串串门,可近一个多月都没见他了,听说他很忙——刚做了爸爸,整天忙着赚奶粉钱.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痴呆有先兆

    张老师退休已经6年多了,一直和老伴儿及外孙女一起生活.外孙女还在上小学,学校离家有三站地,所以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是张老师必做的事情.除此之外,每天打打麻将也是他喜欢的休闲娱乐活动.

    作者:鲍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是内向,还是社交恐惧?

    来访者:小博,男,14岁,初三陪同者:父母父母带小博走进咨询室时,出于职业习惯,我的目光先投向孩子.小博面部僵硬得不见一丝表情,低垂着头和眼皮,迈着莲花小步缓慢走来.这个孩子走路没有声响,因为他的脚根本没离开过地面.

    作者:张愉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温馨的士

    我喜欢乘坐“的士”,每次出行都是“的士”相伴.朋友劝我,一个单身弱女子还是小心为好,这年头好人坏人没刻在额头上.然而,累积的经验让我相信,对这些辛勤的服务者而言,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十分不公平.害群者固然应该受到谴责,但大多数好人更应该给予尊重.

    作者:骆昌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花朵也需要水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大公司,做了一名前台柜员.在学校,他一直是学霸,工作自然不肯认输.他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练记账,学业务,不久便成了单位的“神手”,多次代表单位参加市里举行的各种业务知识和技能比赛,并连连夺冠.

    作者:化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淡看失败,不荒生命

    一个人,漫无目的,踱步于街头,内心一直不能平静,今天的行人少了好多,不明白为什么.走着,想着.恍惚间,我看到了一个人,手里拿着浸满汗水的一本本证书,洋溢着憧憬的脸,她走出大学的校门,朝梦想奔去.

    作者:蓝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尊重无处不在

    1在一次学术研讨会议上,某精神专科医院的医务人员介绍该院在治疗精神障碍用药方面的进展时,对病人的情况进行了特殊的处理.尽管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已经对精神障碍进行了科学的引导,但传统的观念仍然影响着大众,相当一部分人对精神障碍患者持歧视的态度.

    作者:陈妍;梁伟业;杨甫德;李娟;张宝霞;张佩佩;张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自律才能自由

    那天,闲来无事,我把梳妆台的几个抽屉清理了一下,发现有些化妆品过期了,有眼霜、精华液、隔离霜,竟然还有几张一年前的面膜.看着这不算便宜的化妆品被我闲置,直到过期,有些心疼.

    作者:纪亚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让心灵多一米阳光

    在一个阳光暖得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我迎来了我的一个病人,立马抖擞起精神.初次见,她年纪轻轻却步履蹒跚,本该青春活泼却颇有老态龙钟之态.同往常一样,我们先从家属处初步了解病情,跟我讲述病情的是年过半百的母亲,母亲看似平静却十分心疼地详细为我讲述了女儿病情发展的过程.

    作者:吴元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花季少女的孤独世界

    小念是一个20岁的读大二的姑娘,有着1.75米的个子,姣好的面容,殷实的家境,正符合当今网络上流行的热词“白富美”,更是家人手心里的宝.还记得刚刚考上大学那会儿,小念学习很努力,专业课很优秀.对待同学也很热情,乐于助人,大家都很喜欢她.

    作者: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陆林:关注精神卫生,重视心理治疗

    精神卫生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具有重大影响.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在中国的宣传主题均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可见它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成长意味着分离

    从心理发展上看,自我界限是逐渐形成的.胎儿在母亲体内,他感觉到他和母亲是一体的,母亲就是他,他就是母亲的一部分.出生以后,虽然在肉体上与母亲已经分开,但在心理上仍然是连在一起的.没有母亲或母亲的替代者,他仿佛一天也活不下去.

    作者:曾奇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鼹鼠的快乐

    大学毕业后,他考进一家机关单位,做了一名公务员,工作稳定清闲,收入也不错.接着,便和心仪的女友步入婚姻殿堂.第二年,有了宝宝后,日子更是过得优哉游哉.可是,一次同学聚会,却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和快乐.

    作者:化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胆小鬼先生

    我的好友燕子,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她千挑万选,终嫁得如意郎君王某,因为此人眼睛高度近视,酷爱读书,知识十分渊博,我们为了表示对文艺女青年燕子的尊重,都称她的书呆子老公为王先生.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搜集素材——危机干预热线的根基

    心理危机干预热线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那些有自杀危险的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以缓解乃至打消其自杀冲动.有些来电者一上来就直接说出自杀想法,而有些则顾左右而言他,不细问的话不会说出其自杀冲动.无论前者也罢,后者也罢,我们都需要详细评估来电者的自杀危险性,才能让电话危机干预切中关键问题,帮助其走出想自杀的泥潭.

    作者:李献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爱着爱着,就散了

    浏览新闻时,看到一个很凄美的爱情故事:6年前,一位广西女孩给自己在某部队当兵的同学打电话,没想到,总机把电话转错了,一位海南小伙子戏剧性地接到了电话,两人将错就错,聊得非常开心,从此,他们经常通过电话互诉衷肠.不久,男孩退伍回到家乡,女孩继续和他通过电话传递爱恋的思念.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流”来了,烦恼就走了

    《庄子·养生篇》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庖丁解牛”.故事中有一位姓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宰牛十分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灵活自如、游刃有余,不会碰到一点障碍,可谓连贯流畅,一气呵成,还很有节奏感.

    作者:王薇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