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夫妻依恋,“互吐真言”很关键

郭冬仙

关键词:夫妻关系, 依恋关系, 信任, 婚姻, 信誉度, 破坏性, 专家, 银行, 透支, 损害, 基础
摘要:婚姻专家研究发现,谎言对婚姻的破坏性很大,而且撒谎高手更易怀疑别人撒谎.亲密的依恋关系必须以真诚和信任做基础,这就像银行一样,信任透支只会导致个人信誉度从此低下,说什么都像在撒谎,即使是善意谎言也同样会损害夫妻关系.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个案管理团队:整合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顾名思义是针对个体开展管理和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设计,是一个需要患者参与的协助过程.个案管理是指以病人为中心的协调服务,是一种全面的、连续的、综合性的和灵活性的服务,即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从医院、社区到家庭的连续性(高境界是无缝衔接)服务,其目的在于避免多种社区服务的相互脱节,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以满足病人的多种需求.个案管理模式的共同目标是“帮助病人生存,改善他们对社区的适应”.

    作者:闫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回国后发现与父亲有代沟,怎么办?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19岁的高二的学生,在国外读书已经两年了,这次放假回国,总感觉和父亲的争吵越来越多,总觉得父亲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不顾及我的感受.比如:那几天,约好了时间他开车送我去找朋友玩儿,他竟然迟到了半个小时,其间我打电话他还不接,见面后一个劲儿地说只是先接了个别人的电话,为什么别人的事情都比我的事情重要?

    作者:彭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4个绝招,让爱走进患者心里——记北京市西城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模式

    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一次,林阿姨在上班途中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的惨剧后,她就不愿意出门了,一出门就想起种种血腥的场面,心慌、头晕、呕吐.家里人起初对于她的这种行为特别理解,认为时间一长,精神刺激慢慢淡化,也就自己康复了.

    作者:郑迩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再坚持一下

    那一年我18岁,只身—人来到省城打工,并很快在一家小作坊落了脚当学徒.为了能多挣点钱,我晚上下班的时候到工地再找一些零活干.一天晚上,工地老板找到我,说有点急活,要把60扇窗户背到各个楼层,晚上必须干完,明天早上7点—上班,他们就要到这里安装,工钱是500元,但不能有损坏,如损坏,扣一半的钱.这可是意外惊喜,我初步计算了—下,高楼层是11楼,低是3楼,应该在下半夜两点前能干完.

    作者:程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控制情绪——你的地盘你做主吗?

    人类进化到今天,依然在情绪的面前跌跌撞撞,狼狈不堪,从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动干戈,到今天的大学生因为鸡毛般的小事恶语相向,甚或激烈互斗,严重者甚至投毒或杀人.这些都表明,在情绪面前,人类还很幼稚.

    作者:安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企业EAP服务:留住员工“出走”的心

    现代企业:靠什么留住员工?现代企业发展与什么有关?有人说是管理者,有人说是人才,也有人说是市场.在这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却容易被忽视,这便是职工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史佩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李铁人”的困惑

    来心理门诊看病,是单位领导派了同事小高硬“押”着老李来的.所以,老李满心的不情愿全都写在脸上了,一路上对小高不理不睬,进了诊室对医生的问话也爱搭不理的.老李姓李没错儿,但一点儿都不老,今年虚岁才31,只是长相老成,遗传的秃顶,平时喜欢皱着眉、板着脸,不苟言笑而已.

    作者:英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爱情与事业,让我左右为难

    122岁的英子和23岁的胜强来广州已经3年了,两人被同一家大型电子电器厂招工选上.刚开始,英子在成品车间做女工,胜强则在物流部做发货员.进厂前,他们已经恋爱了一年,因为不满足家乡县城的小天地而南下闯荡,打算拼搏个三五年就返乡结婚盖房,过过悠闲的小日子.

    作者:李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瓷娃娃”的“练胆”游

    五岁女儿的胆小,着实让全家人发愁.为了帮助女儿“练胆”,清明假期,我带着她去附近的姥山岛旅游.湖边有大人带着儿童在捡贝壳,五彩斑斓的贝壳—下子吸引了女儿的注意力,她看得全神贯注.我看出了她的意思,既想去捡,可又害怕.我拉着女儿的手道:“咱们捡起贝壳,回家养在玻璃瓶里,好吗?”

    作者:马嫒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童学习困难,家长可以怎么做?

    什么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其一般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抗拒写作业等,常出现某一门功课的成绩好,而另一门成绩差的偏科现象,还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厌学、同伴关系不良等.

    作者:韩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际交往中,为何常感到自己被忽视?

    人际交往,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满足人们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人际需要被满足的人,容易成功、自信,生活富有情趣,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现象渐渐浮现于很多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被人忽视感.

    作者: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些善意无须解释

    多数时候,对于别人表达善意的举动,你会怎么回应?这样的举动,多数是出于关心.但是,又不见得是你真正需要的.比如,你正要出门,碰上了邻居.对方发现你的鞋带有点松,于是,好心提醒你,先绑好鞋带,再出门.

    作者:郭华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些爱,云淡风轻

    转眼又是晚秋时候,走上街,去看看将要远走的秋.河边,柳树枝影依旧婆娑.一阵风吹来,几许落叶簌簌.树那么深情地挽留,那些叶儿兀自飘向远方,风中的舞蹈是它们后的心语.河水依旧无波无澜,在温润柔和的日光里,澄澈而透明.

    作者:王举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些精神分裂症非“疯狂”

    33岁的董先生,是一名保安.前些年,董先生逐渐变得孤僻、少语,常在家中上网打游戏,累了就睡,有时连续几天都不与家人讲一句话.家人帮他联系工作,他做一两个月就辞掉,问其原因,他也不愿意讲.而且,一旦父母与其讲话,董先生就称,父母当年离婚,让他很没有面子.在父母离婚八九年后,董先生再次反复提到父母离婚的事情,称父母离婚造成家庭的不完整,对他影响很大;他的父母也真的以为是当年离婚的事件对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总觉得愧对儿子.

    作者:陆家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戾气太重,请勿开口

    今天下班回家,刚上公交车就听到司机跟一个乘客在吵架,边吵边开车,一车的人都笼罩在他们对骂的戾气当中.谁对谁错暂且搁在一旁,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好多人都充满戾气,而且有的行业更甚,就比如公交车司机.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锻造心理韧性:幸福生活的秘诀

    笔者近几年一直参与一项不良生活经历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的研究.在我们评估的人群中,不少人曾经经受过各种不幸的生活事件,如童年失去亲人、遭受虐待、遭受暴力侵犯或强奸,或者参与战争、目睹战友阵亡等.我们发现,这些不幸生活事件往往增加日后出现各种精神障碍的风险,包括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滥用等.

    作者:汤宜朗;毛佩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水墨哲理漫画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做一个点灯的人

    去年底,我认识了一个网友.我们聊生活,聊写作,一时间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她是学美术的,在一家画廊工作,有不错的收入和前途.有一次她跟我说,她想写点文字,让我帮她指点看看,不多久,她就从微信里传了一篇文章给我.

    作者:刘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欢乐颂》主人公气质类型分析

    要说前段时间火的剧集,非《欢乐颂2》莫属.它紧贴当下社会生活现实,反映80、90年轻一代的职场、情感生活,话题涉及海归、富二代、创业、职场小白、原生家庭,这些都是我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亲民又走心.尤其是五个女孩的个性气质,刻画得入木三分.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给中伤自己的人以拥抱

    师范毕业那年,我刚满20岁,被分配到市实验小学教五年级,长我五岁的梅姐担任我们的年级组长.工作不到一年,我便凭借超强的业务能力和敢为人先的实干精神,赢得全校同行的一致好评.由于我所带的班级学习成绩在县里取得了名次,间接为学校赢得了生源,所以年过五句的老校长对我格外器重,人前人后常夸我的好.出乎预料的是,在年底的评优选先大会上,排名一直遥遥领先的我,却在后的“民主测评”环节中,以极大的劣势败给了梅姐.

    作者:橘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