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别离时,请温柔些

苏尘惜

关键词:电影院, 眼眶, 聚会, 初恋, 边缘
摘要:一群朋友聚会,大家看完《爱乐之城》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小谭红了眼眶,他尽量站在一众人的边缘,不想被人发现他哭过.那时大家都明白他的尴尬,没人打扰他,后来在吃晚饭的时候,忽然有人问:“小谭,刚才看见你哭,是不是想起初恋了?”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戾气太重,请勿开口

    今天下班回家,刚上公交车就听到司机跟一个乘客在吵架,边吵边开车,一车的人都笼罩在他们对骂的戾气当中.谁对谁错暂且搁在一旁,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社会里好多人都充满戾气,而且有的行业更甚,就比如公交车司机.

    作者:刘志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横平竖直方块字

    晚秋,海边广场上的游人已经少了很多,广场上有一个写大字的老人和几个写大字的孩子很吸引游人的眼球,成为广场上的一景.写大字的老人,头发苍白,想来年纪也不轻了,远远地看着,气势还是有的,手执一杆大毛笔,在身旁的小水桶里,饱蘸清水,书写大字,驾轻就熟,神态安详,精神矍铄,从容自然,有条不紊.起笔、落笔、回锋、收笔,所有的意念全在字里行间,起承转合,行云流水;龙飞凤舞,遒劲有力;棱角分明,圆润贯通.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4个绝招,让爱走进患者心里——记北京市西城区精神卫生防治管理模式

    故事还得从10年前说起:一次,林阿姨在上班途中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的惨剧后,她就不愿意出门了,一出门就想起种种血腥的场面,心慌、头晕、呕吐.家里人起初对于她的这种行为特别理解,认为时间一长,精神刺激慢慢淡化,也就自己康复了.

    作者:郑迩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常挪的树不会长得太茂盛

    表弟毕业于北方一所名校,初到京城一家大公司上班.工作不是特别累,薪水也比较高,福利也不差,按理说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毫无工作经验的小伙子来说,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可是,一年之后,表弟果断地辞职了.问及辞职的原因,他振振有词地说:“老板整天阴沉着脸,大家在他面前战战兢兢的,工作虽然不累人,但是环境沉闷,令我很压抑.”

    作者:周建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当了一回“算命先生”

    一次,受邀为一个小团体做有关员工心理健康的活动,开场前,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我费了不少心思.话说为什么要刻意活跃一下气氛呢?因为主办方之所以举办这样的讲座,也是应景,是因为单位的工作计划中列着这一项,听讲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制度约束来的——类似于“请各部门自己确保听课人数,否则和负责人工作指标挂钩”云云.

    作者:薛青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锻造心理韧性:幸福生活的秘诀

    笔者近几年一直参与一项不良生活经历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的研究.在我们评估的人群中,不少人曾经经受过各种不幸的生活事件,如童年失去亲人、遭受虐待、遭受暴力侵犯或强奸,或者参与战争、目睹战友阵亡等.我们发现,这些不幸生活事件往往增加日后出现各种精神障碍的风险,包括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药物滥用等.

    作者:汤宜朗;毛佩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回国后发现与父亲有代沟,怎么办?

    Q老师您好!我是一名19岁的高二的学生,在国外读书已经两年了,这次放假回国,总感觉和父亲的争吵越来越多,总觉得父亲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一直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不顾及我的感受.比如:那几天,约好了时间他开车送我去找朋友玩儿,他竟然迟到了半个小时,其间我打电话他还不接,见面后一个劲儿地说只是先接了个别人的电话,为什么别人的事情都比我的事情重要?

    作者:彭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企业EAP服务:留住员工“出走”的心

    现代企业:靠什么留住员工?现代企业发展与什么有关?有人说是管理者,有人说是人才,也有人说是市场.在这诸多因素中,有一个因素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却容易被忽视,这便是职工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史佩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人际交往中,为何常感到自己被忽视?

    人际交往,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满足人们的人际需要,包括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人际需要被满足的人,容易成功、自信,生活富有情趣,自我认知能力较强.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种现象渐渐浮现于很多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被人忽视感.

    作者: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些善意无须解释

    多数时候,对于别人表达善意的举动,你会怎么回应?这样的举动,多数是出于关心.但是,又不见得是你真正需要的.比如,你正要出门,碰上了邻居.对方发现你的鞋带有点松,于是,好心提醒你,先绑好鞋带,再出门.

    作者:郭华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再坚持一下

    那一年我18岁,只身—人来到省城打工,并很快在一家小作坊落了脚当学徒.为了能多挣点钱,我晚上下班的时候到工地再找一些零活干.一天晚上,工地老板找到我,说有点急活,要把60扇窗户背到各个楼层,晚上必须干完,明天早上7点—上班,他们就要到这里安装,工钱是500元,但不能有损坏,如损坏,扣一半的钱.这可是意外惊喜,我初步计算了—下,高楼层是11楼,低是3楼,应该在下半夜两点前能干完.

    作者:程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做个『糊涂』女人

    结婚十余载,我和老公之间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矛盾冲突,就连激烈的争吵也很少.曾有不少同事和朋友问起我经营婚姻的秘方,我总是笑答,糊涂一点吧!有人说,当聪明男人遇到聪明女人,结果等于战争;当“糊涂”男人遇上聪明女人,结果等于绯闻;当聪明男人遇上“糊涂”女人,结果就是结婚.夫妻之间生活在一起,总会有些争端,总会有些磕磕碰碰,如果针尖对麦芒,只会让矛盾升级,但如果其中一方糊涂一点,宽容一点,则云淡风轻,阳光灿烂.

    作者:周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砥砺前行中的精神卫生工作

    精神卫生工作的现状大有改善自《精神卫生法》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精神卫生立法工作也得到有效推动.至2016年底,全国超过90%的地市已建立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或部门协调机制.

    作者: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别离时,请温柔些

    一群朋友聚会,大家看完《爱乐之城》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小谭红了眼眶,他尽量站在一众人的边缘,不想被人发现他哭过.那时大家都明白他的尴尬,没人打扰他,后来在吃晚饭的时候,忽然有人问:“小谭,刚才看见你哭,是不是想起初恋了?”

    作者:苏尘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瓷娃娃”的“练胆”游

    五岁女儿的胆小,着实让全家人发愁.为了帮助女儿“练胆”,清明假期,我带着她去附近的姥山岛旅游.湖边有大人带着儿童在捡贝壳,五彩斑斓的贝壳—下子吸引了女儿的注意力,她看得全神贯注.我看出了她的意思,既想去捡,可又害怕.我拉着女儿的手道:“咱们捡起贝壳,回家养在玻璃瓶里,好吗?”

    作者:马嫒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有些精神分裂症非“疯狂”

    33岁的董先生,是一名保安.前些年,董先生逐渐变得孤僻、少语,常在家中上网打游戏,累了就睡,有时连续几天都不与家人讲一句话.家人帮他联系工作,他做一两个月就辞掉,问其原因,他也不愿意讲.而且,一旦父母与其讲话,董先生就称,父母当年离婚,让他很没有面子.在父母离婚八九年后,董先生再次反复提到父母离婚的事情,称父母离婚造成家庭的不完整,对他影响很大;他的父母也真的以为是当年离婚的事件对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总觉得愧对儿子.

    作者:陆家仕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儿童学习困难,家长可以怎么做?

    什么是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一种学习技能的发育障碍,指智力基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学业成绩明显落后的一类综合征.其一般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抗拒写作业等,常出现某一门功课的成绩好,而另一门成绩差的偏科现象,还有些孩子会表现出厌学、同伴关系不良等.

    作者:韩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年龄不是资本

    单位里搞活动,将我这个年近60的人列入“老年组”,一时感慨不已.老年,仍是志在千里的年龄,但也是个有几分尴尬的年龄,在青年面前,你可以有一副过来人的深沉,但在一些长者面前,却得把尾巴夹紧—点;青年看你,或许已经嗅到了暮气,长者看你,还觉得你嫩得出水.因此,人到老年,瞻前顾后,未必就—定洒脱.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精神康复:给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折翼天使:精神康复对你有多重要?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到凡间的天使,给无数家庭送来欢乐和幸福.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当得知孩子被确诊罹患精神疾病的那一刻,就如眼睁睁地看着可爱的天使失去了飞翔的翅膀,父母内心的无助和崩溃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崔永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给爱情带来危机的小小过错

    小过错之一:让他时刻注意你危机境况:女人往往很注重服饰、发型,甚至指甲等的改变,男人却会对此熟视无睹.当你改变了发型或其他时,他却没在意,于是你觉得他对你不够重视.失落感会使你刻意提醒他,黏着他,于是你一天往他办公室打几次电话,令他不胜其扰、烦你不已……

    作者:刘树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