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斤哥”戒酒,为啥越戒越糊涂?

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关键词:
摘要:小李医生那天值班,突然听到门外传来焦急的声音,“医生,快来啊”!凭着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职业敏感性,小李医生立刻冲出诊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身体消瘦,满头大汗,神色紧张,双手一直在身上乱抓,似乎在找什么东西,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语“虫子,虫子”,手里的动作就是停不下来.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冬之三味

    淡,冬之第一味淡远,淡定,淡泊,淡然.冬是水墨心意,隐去了浓,浓的颜色、喜好和情怀.一年里水流花静,唯有冬,是黑白记忆,肃穆清寒,天地朗阔.寒气弥漫开来,四季分明的人生,总会到达这个清苍苍、老树昏鸦的地界儿.

    作者:米丽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酒精成瘾”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把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称为病人.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传统,关于酒的荣耀、酒的作用、酒的故事可谓汗牛充栋.中国有差不多5亿人喝酒,统计数据显示,只有少数人会终变成酒精成瘾者.打个比方,空气中有很多感冒病毒,可是只有体质差的人,才会因此得感冒.酒瘾就像这个感冒病毒,心理适应能力不强和有人格缺陷的人,更加容易被这个病毒击倒,从而染上酒精成瘾这个病.也有国外的一些机构研究表明,环境和遗传也是导致酒精成瘾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胎”狂想曲

    全面二孩政策来了:真的?假的?2015年10月29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晚,一个爆炸性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刷屏:我们都可以生二胎了!期待已久的普遍二孩政策解冻!在乡镇基层干了多年计生工作的我将信将疑:又是假新闻!这些人,想娃想疯了吧?

    作者:唐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戒酒小组,为什么这么神奇?

    1李先生喝酒20余年,每天1斤左右的白酒.李先生经常性醉酒,醉酒后就骂人,如果是在家中喝醉,就骂家里人,如果是在外面喝醉,就骂同事、朋友,久而久之,再也没有人和他来往了.于是,李先生就觉得同事们都“挤对”他,因此不去工作了,但是每天会按照上班的时间出门去喝酒,晚上很晚才回来,回来时已经醉酒很严重了,家里人害怕他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强行将其送到医院进行戒酒治疗.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二斤哥”戒酒,为啥越戒越糊涂?

    小李医生那天值班,突然听到门外传来焦急的声音,“医生,快来啊”!凭着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的职业敏感性,小李医生立刻冲出诊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位40岁左右的男性,身体消瘦,满头大汗,神色紧张,双手一直在身上乱抓,似乎在找什么东西,口中不停地喃喃自语“虫子,虫子”,手里的动作就是停不下来.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聊聊朋友间借钱

    有时我闭目细想:如果我去向朋友借钱,有几个人能保证把钱借给我?反之,我会把钱借给哪几个朋友?这不得不说是个敏感话题,因此,常让我纠结.直到去年,我真碰上了这样的事儿.

    作者:周铁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每个年轻人都有颗“攀比”的心

    网上看到一条微博:一位打工妈妈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好几个月,给上大学的儿子买了一双打折的名牌鞋.妈妈可能没有想到,儿子的贫困生助学金被取消了,理由是买得起名牌鞋,家里应该不会贫困.

    作者:张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过年,过去的年

    儿时,家在北方,一进腊月就闻到了年味.这是一年里母亲忙碌的时候.腊月间,父亲买回布料.母亲白天要上班,衣服就连夜缝制,要保证除夕夜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外衣一律是新的,棉衣可就不能了,但要拆洗.天冷,拆洗的衣服不干,就在锅上烙干再缝.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亲情年检本

    年末,我去车管所办完私家车年检手续后顺便去了母亲家,母亲看完我的汽车年检本后说:“我编的亲情年检本就在书桌上,你看看.”“亲情还要年检?”我惊讶地问.“汽车在行驶了一段时间后,需要修理工对汽车的部件进行检查,过度磨损的零件要换掉,存在的隐患要清除,这样才能保证汽车日后开得顺畅.

    作者:何礼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相障碍要发作?这些症状要牢记!

    双相障碍,也称“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以情绪问题为核心表现的一类精神疾病.所谓“双相”,是相对于“单相抑郁”而言,这类疾病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因此,过去也称“躁郁症”.因为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只要有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

    作者:姜涛;董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忍住一份甜

    喜欢甜品,尤其喜欢糖果,但每次见了,总要忍一会儿再吃.这个习惯,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那年,我好像五六岁的样子.一天,母亲赶集回来,从兜里掏出一袋糖果递给姐姐,让她和我平分.姐姐把糖果倒在圆桌中央,然后我们就开始你一颗我一颗地拿起来,一边数着,一颗、两颗、三颗……我数到11的时候,桌上还剩下一颗.是姐姐先拿的,如果她拿走剩下的这颗,她就比我多了一颗.当然,我也不能接连拿两颗.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人体的疼痛开关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疼痛,有的与疾病有关,有的与生活习惯有关.其实,我们的身体上就有许多“止痛开关”,除了吃药止痛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按压等方式,将疼痛感“关掉”.

    作者:李训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与母亲同框

    女儿出生后不久,为了留住她成长道路上的印记,也为了记录我和女儿的母女情,我专门买了一部拍照手机和一个自拍杆.每次带女儿出去玩,我总是把自拍杆装在随身携带的包中,于是,我的手机里留下了很多我和女儿在一起的精彩瞬间.遇到特别满意的合影照片,我还会洗出来放进精美的相框里,以便在闲暇时欣赏.

    作者:黄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把假期还给孩子

    寒假还没开始呢,我所在的一个同城QQ群里,就有几位妈妈不约而同地来问我对孩子的寒假是怎么安排的.当时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没什么安排啊,既然已经放假,就让孩子好好地玩,过一个快乐的假期啊.依然记得那时,我的意思刚刚表露,有一位妈妈立即发了个不可思议的表情,然后用一种自感高瞻远瞩洋洋自得的口吻说,她早已为孩子报好了一个假期补习班,而且也对闲暇时间作了很好的规划.

    作者:管洪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们真需要那么多社交工具吗

    网络上有个段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删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检视一下我们的手机、电脑终端,里边除了常用的社交软件,你还安装了几种即时通讯工具?当信息提示音此起彼伏时,打了鸡血似的你,手指头或鼠标不由自主地翻查信息来源,让自己时刻保持着与外界看似紧密的联系.不时有人感叹社交工具里面的联系人越来越多,可聊的人却越来越少!

    作者:阳锡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体检恐惧:现代版的南辕北辙

    近,学校正在为将要录取的研究生新生进行体检,让人没想到的是,其中一位新生小林竟然找了“枪手”——托一位朋友冒充他进行体检.事情被发现后,小林显得格外紧张,但同时又好像很忧愁,有些难言之隐.

    作者:李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给心灵穿上鞋子

    那年,我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出学校大门.当我逐渐熟悉了各项业务后,便开始像机器一样,每天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尤其下班后,同事有的打牌,有的搓麻,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八卦唠嗑.这些都不是我喜欢的,于是,我就躲在屋子里看大学语文.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秘”的伙伴

    东林五岁时,父母离异.东林跟着爷爷奶奶在家干点儿农活,父亲靠到大城市打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因为没有母亲,父亲也几个月才回来一次,每次也就住几天.东林总是被村里的孩子们嘲笑,说他没爹没妈,叫他“野孩子”.

    作者:唐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酒姥爷”:被酒瘾贻误的一生

    他是我们医院的一位老病号,因为喝酒成瘾,成了医院的“常客”.他孑然一身,但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小孩都特别喜爱,经常买些零食点心和小玩意儿,因此,我们都亲切地戏称他为“酒姥爷”.“酒姥爷”虽然不到50岁,但是看起来和60多岁的老爷子差不多.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强迫症到底能不能治好?

    张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近两年总觉得家里不干净,沾染了晦气,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洗衣服、打扫卫生,并且要求下班回家的丈夫、女儿进门先换衣服、换鞋、洗澡,把“脏”衣服规整到一个角落,收拾妥当才能开始做饭.丈夫和女儿苦不堪言,张女士也常常责怪自己太较真,怎么就不能随便一点,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作者:王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