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酒精成瘾”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关键词:
摘要: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把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称为病人.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传统,关于酒的荣耀、酒的作用、酒的故事可谓汗牛充栋.中国有差不多5亿人喝酒,统计数据显示,只有少数人会终变成酒精成瘾者.打个比方,空气中有很多感冒病毒,可是只有体质差的人,才会因此得感冒.酒瘾就像这个感冒病毒,心理适应能力不强和有人格缺陷的人,更加容易被这个病毒击倒,从而染上酒精成瘾这个病.也有国外的一些机构研究表明,环境和遗传也是导致酒精成瘾的重要因素.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我以读书娱晚年

    早上,坐在书桌旁,不知什么时候,窗外的阳光已偷偷爬了进来,躺在我的床边;风儿也悄悄依在窗框,轻轻拉动窗帘.喔!又是一个新的日子,我的生命又多了一天,却也是少了一天.我在想,时光把童年带走了;眨眼间,少年、中年,又被它静静地送走,不管怎样,都无法寻找回来.

    作者:陶诗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酒精成瘾”真的无药可救了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把一个喜欢喝酒的人称为病人.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酒文化传统,关于酒的荣耀、酒的作用、酒的故事可谓汗牛充栋.中国有差不多5亿人喝酒,统计数据显示,只有少数人会终变成酒精成瘾者.打个比方,空气中有很多感冒病毒,可是只有体质差的人,才会因此得感冒.酒瘾就像这个感冒病毒,心理适应能力不强和有人格缺陷的人,更加容易被这个病毒击倒,从而染上酒精成瘾这个病.也有国外的一些机构研究表明,环境和遗传也是导致酒精成瘾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好邻居,帮出来

    刚进办公室门,就听到张姐在唠叨,“你说现在这邻居为啥这么生分呢?一个单元住着,见了面连个招呼都不打,昨天晚上,我在外面晾的衣服忘记收了,也没人提醒一下,结果下雨又淋了,还得重洗,唉!”快人快语的小张说:“好邻居是帮出来的,大家互相帮助才好嘛!”我偷偷乐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张姐不喜欢帮助别人,可想而知,邻居也不敢贸然帮助她.

    作者:赵向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等我老了,会更好看

    父亲90岁生日时,儿孙们专程来给老爷子祝寿.几十号人围着老爷子照了一张全家福.大家指着照片说:“老爷子,您照得真好看!”父亲看着照片,似乎并不满意,只听他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等我老了,会更好看.”

    作者:李良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强迫症患者:别把想象当现实

    小丽是一名大二女生,平时性格比较内向温和.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就特别爱干净,每天出门都要随身携带消毒巾或者消毒洗手液,用来擦手、擦手机、擦钱包;上课之前也要把手擦几遍才能开始翻书听课;乘公交车的时候,扶手尽量不扶,因为觉得上面有很多细菌.在中学的时候,这些症状不是很明显,但同学们都知道她爱干净.上了大学之后,小丽发觉自己越来越怕脏了,同宿舍的同学有时候会说她干净得有些过了.可是,小丽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她特别羡慕其他同学那么洒脱,而自己却因为怕脏畏首畏尾.

    作者:韩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戒酒小组,为什么这么神奇?

    1李先生喝酒20余年,每天1斤左右的白酒.李先生经常性醉酒,醉酒后就骂人,如果是在家中喝醉,就骂家里人,如果是在外面喝醉,就骂同事、朋友,久而久之,再也没有人和他来往了.于是,李先生就觉得同事们都“挤对”他,因此不去工作了,但是每天会按照上班的时间出门去喝酒,晚上很晚才回来,回来时已经醉酒很严重了,家里人害怕他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强行将其送到医院进行戒酒治疗.

    作者:李忻蓉;郑迩遐;盛利霞;刘钰;庞良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一双纤手为你做

    结婚的时候,他为我选戒指,戴无名指太松,戴中指正合适,他说,“紧一下吧.”我阻止了售货员.对他说:“还可以冒充未婚女青年.”把中指钻进戒指,我笑,看他“恼”.婚后,从未在家做过家务的我总是依赖他,大件他洗,饭菜他做,我看着,他做着,一次表姐看到我家这景象,禁不住提醒我:“可不要让你婆婆知道哦!给你做牛做马的,人家娘知道了,不知道多心疼呢!”话传到我妈那,妈劝我劝我再劝我:“你要学着烧饭给他吃,给人做媳妇要有个媳妇的样子!”

    作者:秦湄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百岁老人的“快乐大餐”

    第一道菜阅读孙老年轻时读过私塾和“完小”,所以识文断字.他家中有数百册藏书,儿孙晚辈们来看他时,他要的礼物不是鸡鸭鱼肉滋补品,而是各种各样的书籍!有时他还自己“点菜”——列出书目,让晚辈们去买.每年年初,孙老还让晚辈们给他订些报刊.一个农村老人能有这般“见识”,很不一般!经常阅读,使孙老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既扩充了知识面,又活跃了思维,同时还提高了自己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的能力.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过年,过去的年

    儿时,家在北方,一进腊月就闻到了年味.这是一年里母亲忙碌的时候.腊月间,父亲买回布料.母亲白天要上班,衣服就连夜缝制,要保证除夕夜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外衣一律是新的,棉衣可就不能了,但要拆洗.天冷,拆洗的衣服不干,就在锅上烙干再缝.

    作者:王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热』生活

    很多人的生活冷清得很,这冷清,指的是心灵层面.认识一个人,先得将人家的底细摸个一清二楚,确定对自己有用了,这才有了后来所谓的交朋友;谈一场恋爱,恨不得将对方的情况调查得滴水不漏,这才决定要不要继续走下去……这样的感情,表面再热络,也掩盖不住背后的清冷与算计.

    作者:郭华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与母亲同框

    女儿出生后不久,为了留住她成长道路上的印记,也为了记录我和女儿的母女情,我专门买了一部拍照手机和一个自拍杆.每次带女儿出去玩,我总是把自拍杆装在随身携带的包中,于是,我的手机里留下了很多我和女儿在一起的精彩瞬间.遇到特别满意的合影照片,我还会洗出来放进精美的相框里,以便在闲暇时欣赏.

    作者:黄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频繁跳槽不可取

    中国有句俗语“人挪活,树挪死”,意思是说,人如果换个环境或是地方就能活得更好,而树如果挪动地方就可能会死掉.我们先不谈树挪动地方是否真的会死掉,但人换个地方就会活得更好吗?我看未必.比如一个人习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因为某种原因换了环境,他就能生活得更好吗?由于心情、地域风俗及生活习惯等原因,或许不如在家乡过得舒适、快乐.

    作者:尹成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给心灵穿上鞋子

    那年,我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出学校大门.当我逐渐熟悉了各项业务后,便开始像机器一样,每天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工作.尤其下班后,同事有的打牌,有的搓麻,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八卦唠嗑.这些都不是我喜欢的,于是,我就躲在屋子里看大学语文.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亲情年检本

    年末,我去车管所办完私家车年检手续后顺便去了母亲家,母亲看完我的汽车年检本后说:“我编的亲情年检本就在书桌上,你看看.”“亲情还要年检?”我惊讶地问.“汽车在行驶了一段时间后,需要修理工对汽车的部件进行检查,过度磨损的零件要换掉,存在的隐患要清除,这样才能保证汽车日后开得顺畅.

    作者:何礼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幸福是比出来的

    现在人喜欢攀比,比着比着,就比出了烦恼,比出了忧愁.看到自己的没有别人的好,心里就愤愤不平、纠结痛苦,这还有什么幸福可言呢?人生在世,我们有什么必要去和他人比呢?多看看自己拥有的,坦然面对自己没有的,就能知足常乐,心生幸福.

    作者:章中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岳父的“花样晚年”

    岳父岳母退休后,跟我们住在一起.岳父70多岁了,精力充沛,很少去医院.他“高寿”的秘诀是,热爱生活,变出花样使自己动起来,积极地当好各种角色,那些疾病和烦恼就不会沾边.

    作者:刘卫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们真需要那么多社交工具吗

    网络上有个段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卸其QQ,删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检视一下我们的手机、电脑终端,里边除了常用的社交软件,你还安装了几种即时通讯工具?当信息提示音此起彼伏时,打了鸡血似的你,手指头或鼠标不由自主地翻查信息来源,让自己时刻保持着与外界看似紧密的联系.不时有人感叹社交工具里面的联系人越来越多,可聊的人却越来越少!

    作者:阳锡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忍住一份甜

    喜欢甜品,尤其喜欢糖果,但每次见了,总要忍一会儿再吃.这个习惯,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那年,我好像五六岁的样子.一天,母亲赶集回来,从兜里掏出一袋糖果递给姐姐,让她和我平分.姐姐把糖果倒在圆桌中央,然后我们就开始你一颗我一颗地拿起来,一边数着,一颗、两颗、三颗……我数到11的时候,桌上还剩下一颗.是姐姐先拿的,如果她拿走剩下的这颗,她就比我多了一颗.当然,我也不能接连拿两颗.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储存善良

    父亲一生仁厚,对人对事总是怀有一颗慈悲之心.去年上半年,我们买的大房子装修好后,就把在老家县城的父母接来享清福.两老的感情甚好,每次出门时总是形影不离,他们一起买菜,逛市场,在公园里赏美景.

    作者:刘兵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强迫症到底能不能治好?

    张女士是一位家庭主妇,近两年总觉得家里不干净,沾染了晦气,每天要花三四个小时洗衣服、打扫卫生,并且要求下班回家的丈夫、女儿进门先换衣服、换鞋、洗澡,把“脏”衣服规整到一个角落,收拾妥当才能开始做饭.丈夫和女儿苦不堪言,张女士也常常责怪自己太较真,怎么就不能随便一点,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作者:王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