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与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辽宁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刘强

关键词:
摘要:2018年4月21日-22日,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辽宁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心理学会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专业委员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承办,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协办.会议主题为“脑与认知科学的新时代”,旨在展示当前我国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探寻心理学基础研究领域的新趋势.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妈妈, 你为什么这么爱抱怨?

    抱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为.只是,当这个爱抱怨的人是自己天天见面的妈妈,这个时候你会如何应对呢?记 得晓冬第一次走进咨询室的情形,看到她清瘦的身材和短发给人感觉特别干练,而一身得体的黑色套装让她看起来充满理性和坚定.

    作者:邢全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吐不完的郁闷

    初次见A先生,是消化科请心理科会诊.看到A先生的第一眼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枯瘦如柴,皮包骨,满脸皱纹,40多岁的年纪看起来像60多岁的老头,一开口说话,一口腐蚀样的牙齿,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是一个“晚期癌症患者”吧.他的主治医师简单地向我介绍了一下他的情况,该患者经常因“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入院,每次入院经对症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后就出院,但不久后又会来住院,患者经常酗酒,并伴经常呕吐.我再次向他的主治医师求证,确定其没有“癌症”.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警惕:爱发脾气的孩子可能患有抑郁症

    彤彤今年12岁,近6个月常常因琐事发脾气,不听话,情绪暴躁,总是说“我不开心,不想说话,我感觉我想从屋顶跳下去”;学校老师形容她是“麻烦不断和不开心的独行者”.过去她的成绩优异,是名积极进取、上进的学生.

    作者:戚艳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认知连续体技术:让你从悲观绝望中走出来

    一个月前,母亲为女儿整理房间时发现女儿的床单下藏着几张她和一个男生比较亲密的合影.一看照片,母亲知道这个男生是女 儿班上的学习委员.母亲的直觉告诉她,女儿和这个男生恋爱了,“小小年纪不好好学习谈什么朋友”,她感到十分生气.

    作者:郭召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等待花开满

    凡来尘往,立春之后,草木随阳气的升腾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慢条斯理从冰雪包裹的睡梦里慢慢苏醒.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各种花蕾含在青枝里躲猫猫,反正冬天生长的蜡梅、水仙、山茶还在盛放,它们正好耍个小性子,迟迟不露身姿.

    作者:潘姝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相见不欢

    第三章(接上期)钱慧美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过去,她也曾经和那么一两个男人,在邻镇被树林掩映着的河水中,试探性地嬉戏过.那时她真如碧玉一般,她承认在夏天的傍晚,看到河水中映出的自己娇媚的倒影,差一点就爱上了自己.事实上,对于旁边陪伴她的男人是谁,她并不怎么关注,她只是享受那种被人瞩目的感觉,就像一块宝石,被人收藏在高处,并日日膜拜一般.至于后来她这样的石头,没有被人雕琢出来,却一不小心,因为自己的一个过失,而坠入了世俗的烟火凡尘之中,那是后话.她不想回忆,一回忆就觉得头疼,尽管,此刻看到米兰暧昧的情侣泳衣,她不得不想起过往.

    作者:安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精神分析的薪火传递者——梅兰妮·克莱茵

    克莱茵被许多学者公认为是精神分析史上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之开拓具启发性、具创意的思想家之一,亦是儿童精神分析之先驱.然而,克莱茵在专业上的执着,包括她大胆假设、论说当时精神分析尚未触及的儿童精神病理,并致力于区分心理世界的真实与幻想,以及她对揭开心理世界真理的执着和对严谨的分析技巧的坚持,皆使她在开拓精神分析理论之路上备感孤单.

    作者:林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毒品离我们并不远——听精神科医师解读笑气成瘾

    吸毒者令人扼腕叹息,贩毒者让人深恶痛绝,毒品问题自然意味着违法犯罪.我国刑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017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比例下降,滥用新型毒品人员比例上升,吸毒人员覆盖各个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程度、各个职业人群的特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新型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大喜过望的陷阱

    高先生在一家国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两年前,因工作出色升迁到了一个新的部门.虽说是好事,但他却感到工作压力大.部门里的几个老同志对他这个新领导也不太当回事,召集开会时常常迟到,让他觉得人际关系也不太好相处.一想到领导对他的期望很高,他就开始担心工作做不好,为此晚上常常睡不着,睡着了做梦也是工作上的事情.没多久,心情变得低落,总是提不起精神,每天都是逼着自己起床,又硬着头皮上班,进了单位也是低着头,然后就躲在办公室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工作时,感觉脑子像生了锈,注意力也无法集中,工作效率很低;以前喜欢的钓鱼也变得索然无味,不上班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不出来,甚至,他想到了结束生命.

    作者:阿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漂亮的女人不是花

    Q 老师您好:我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该到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公司里有几位很漂亮的白领,其中一个跟我在一个办公室,我们很谈得来,但她的面貌跟其他女孩子相比,似乎稍逊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我总感觉隔壁科室里一个女同事相当年轻漂亮,特别爱打扮,她也会有意无意地跟我接触,后来我从她嘴里得知她刚刚离婚,听同事讲她外面的男朋友很多,我们之间未必合得来,可我把公司里几个漂亮的拿来比一比,总觉得她是身边女孩子中有吸引力的一位,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吹散产后抑郁的阴霾

    晓雯在一个月前刚刚做了母亲,儿子健康漂亮,一家人都无比幸福,本该尽享初为人母的快乐,但晓雯却一直愁眉不展,不仅对孩子视若无睹,连吃饭睡觉都无法保证.诊室里晓雯的母亲将她昨晚写下的遗书递给医生,遗书里的每个字都流露着绝望和自责,如果不是母亲收拾房间看到遗书家人还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诊室里的晓雯面色苍白,双眼空洞,身边家人关切的目光似乎都无法唤起她的注意,身后嘈杂的就诊人群,身旁母亲和丈夫焦急的落泪,这一切似乎都与她无关.医生询问晓雯时,她露出礼貌性的笑容,但眼神里流露出的都是绝望:“医生你帮不了我什么,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抚养孩子,我看着他那么小甚至都不敢抱他,我的存在就是一种拖累;我一个月内得了两次乳腺炎,我很痛苦,我知道这些是每个妈妈都可能经历的,但是我就是感到绝望,我觉得我撑不下去了”;“我不需要治疗,药物只会让我变傻”.晓雯排斥与医生的深入沟通,只是急于离开诊室.

    作者:周晶晶;潘伟刚;杨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团体咨询: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核心能力

    一群人围成圈坐在一起,经过一次或多次的人际互动,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产生了积极的改变,更自信、更适应、更健康、更有方向、更充满希望,这就是被称为“神奇圆圈”的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是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的,香港地区译成“小组辅导”,台湾地区译成“团体咨商”.团体咨询是一门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专业助人知识、理论与技术,指在团体的情境下,经由人际互动,促使成员通过观察、学习、体验,分享、反馈,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作者:樊富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委会2018学术年会暨人格与获得感高峰论坛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

    2018年4月28日-29日,由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承办的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河南师范大学召开.校党委书记、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国祥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侯玉波,河南省心理学会秘书长李永鑫,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胡金生、王振宏、夏凌翔等二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作者:熊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难以言表的“起夜”

    尿频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如果一个人说他经常尿频、起夜,我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不是得了泌尿系统感染.但是如果反复检查都没有问题,仍旧长期尿频、起夜,甚至严重影响睡眠,痛苦不堪,那就要考虑是不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作者:赵素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年轻人,和焦虑说再见

    前不久休假回老家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高中同桌.同桌面容姣好,身材高挑,在当年也算是班花一样的存在.这次见她,面色灰暗,眼圈微肿,气色大不如前,看起来像是经常熬夜.略微寒暄几句后我问她:“你近是不是睡眠不太好”

    作者:尚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爱妈妈,也爱爸爸

    那天替儿子收拾文具,却发现他的写字台上有一张黄色的纸条,我翻过纸条一看,儿子在上面写了三排字,第一排写的是我的名字,第二排写的是“我爱妈妈”,第三排写的是“我不爱爸爸”.看了那张纸条,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我当他心肝宝贝似地抚养,他却如此对我,真是养了一只白眼儿狼.

    作者:颜士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辗过17岁青春的单车

    17岁那年,我上高一.青葱年少的我,心里偷偷地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叫安琪的女生.知了聒噪的夏天,校园池塘边的大树下,安琪身着一袭白色长裙坐在树下看书,那样子又文静又纯美,让我着迷.我家和安琪家住在同一方向,每天放学路上,我们在一起走.一路上,我和安琪有说有笑,一边走一边谈论着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或某一位老师的轶闻.那时,我觉得能和安琪一起走路、一起说话,是一件非常快乐和幸福的事.

    作者:佟才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对毒品的错误认知,让很多人走上不归路

    近些年,我发现很多人对毒品的认知往往过于主观或片面,甚至存在严重误区,导致他们放松对毒品的警惕,不经意间就走向吸毒毁家之路.有鉴于此,本人希望通过分析解读几个常见的吸毒误区,让更多人正确认识毒品,拒绝毒品.1 意志力强大的人吸毒不会上瘾人们总喜欢高估自己的意志力,低估外界的诱惑力.很多吸毒者跟我讲述自己踏入毒坛的理由,都是认为意志力强大,偶尔吸一两次毒品不会上瘾,却没想到无一例外沦为毒品的奴隶.

    作者:陈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 钗头凤”中陆游的那个“错”

    对于言情的宋词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去慢慢品味,感觉可能也会不同.虽然白天的工作直到此时方才结束,身心有所疲惫,希冀这首钗头凤的忏悔能帮我释放多年来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悔意吧!我没有考证过陆游的家世,所以仅知道他有一个严厉的妈妈.

    作者:郑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溜冰”后 意想不到的“恐怖”

    李某,男性,32岁,由家属伴随进入诊室,患者进入诊室后表现紧张.家属报告患者近3日突然出现紧张、害怕,怀疑有人害他,不敢出门等现象.今日在来医院的过程中,患者在车中更是害怕,并要求家人走逆行车道.在家属汇报病史的时候,患者环顾四周,坐立不安,在医生一再解释诊室很安全,没有陌生人,而且有保安把守时,患者才开始回答医生的问题.经询问得知,患者突然听到有人说要杀他,在路上总是有人在跟踪他,所以才会要求家里人走在马路的逆行道.

    作者:盛利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