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囊卵巢综合症病因学研究进展

刘慎霞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症, 病因学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症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本文主要研究了近年来中、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治疗的进展,分析其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试论儿少卫生学科研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实际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对于少儿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就需要我国更加深入地研究对儿少卫生学。由于我国的儿少卫生学已经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的理论基础已经较为扎实,应用前景也十分的广阔。但是由于这些儿少卫生学的知识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就需要对儿少卫生学科研面向学校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作出讨论。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乙肝疫苗98例预防接种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98例乙肝疫苗预防的接种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接种全程乙肝疫苗的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此同时,采取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液,对其乙肝疫苗免疫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结果98例乙肝疫苗预防对象中,通过EILSA方法对乙肝的五项发现进行检查,得到的结果是:95例抗-HBs的阳性,主要占全部患者的96.93%,3例抗-HBs的阴性,占全部患者的3.06%。结论经过调查得到,本地区接种乙肝疫苗的效果非常的显著。

    作者:田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55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过程中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彻底清除病灶,恢复鼻窦鼻腔通气引流是关键,经临床实践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刘平;罗华;蒋光万;王中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ICU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护理进展

    目的:分析运用防范感染措施及导管护理措施控制静脉插管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间本院ICU病房的患者174例,对174例患者实施插管感染预防措施和病房导管护理,分析实施预防措施和导管护理的效果。结果174例ICU患者接受预防护理后,有14例患者受到细菌感染,感染概率为8.04%。结论在ICU病房中,运用插管感染预防以导管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控制静脉插管感染情况,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应普及插管感染预防方案和导管护理模式。

    作者:陈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高危孕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高危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高危孕妇护理干预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9月~2013年09月收治的112例异常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这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患者5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定期随访或治疗,不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胎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危孕妇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妊娠以及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自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一种简易而有效的除锈法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如何有效进行手术器械除锈。方法止血钳,持物钳,刮匙,艾力斯各200把,均等分为2组,A组采用我院除锈法,B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对照。结果:A组各手术器械平均合格率达98.2%,B组各手术器械平均合格率为87.2%,A组除锈效果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本院除锈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秀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榆社县以“村医”为责任人的农村高血压管理新模式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心血管疾病之一,患者血压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引起严重的心、脑以及肾等器官的并发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严重时,还将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控制。本文根据榆社县医疗水平、医疗设备以及医疗人员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以“村医”为责任人的农村高血压管理新模式,即通过培训“村医”、明确职责、双向转诊以及全民参与、监督等方式,并相应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管理活动,有效落实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工作,从而加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以及治疗率等,为榆社县的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治疗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作者:韩建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对肛肠术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对肛肠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利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8月收治的153例行肛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此154例行肛肠术患者在术后行不同护理方式,实验组77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而对照组同样为77例,只单纯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统计两组行肛肠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行肛肠术患者的护理效果,行不同护理方式后的康复情况。结果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实验组行肛肠术患者的疼痛率为16.89%,常规护理对照组行肛肠术患者的疼痛率为31.17%,实验组行肛肠术患者的疼痛率显著好于对照组行肛肠术患者的疼痛率,两组患者间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行肛肠术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好于对照组行肛肠术患者,两组患者间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微波理疗对肛肠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在肛肠患者术后康复中具有更加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降低行肛肠术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玉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对先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7月接收的62例先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行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术治疗,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选患者均通过一次手术置放成功,封堵手术后恢复良好,超声检查显示心脏未出现分流,肺动脉平均压降至(45.4±9.5)mm Hg,肺动脉收缩压降至(72.5±8.4)mm Hg,且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于术后7~12 d出院,2例患者表现出肺不张,3例出现气胸,仅有1例患者表现出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手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封堵器脱落栓塞、动静脉血管痊、机械性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结论动脉导管未闭超声下介入封堵治疗先心病具有创伤小、封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优于该种治疗方式的价格相对较贵,限制了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使用。

    作者:任安立;范艳芳;董晓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合并肾脏非特异性感染18例诊治分析

    目的:18例糖尿病合并肾脏非特异性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住院的肾脏非特异性感染18例患者的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表现:18例患者平均糖尿病病程为11年(2~30年),合并感染至入院病程平均20天(2天~3月)。18例患者均有发热表现(2例38.5,余均39OC以上)。入院的主要症状及体征有腰部疼痛或肾区叩击痛10例(55%),寒战、高热13例(72%),恶心、呕吐5例(27%),尿频、尿急及血尿6例(33%)。合并症:合并上尿路结石2例(非梗阻性)。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11例患者尿常规检查见白细胞。14例行尿细菌培养,10例阳性,大肠埃希菌7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血细菌培养4例,2例阳性,为大肠埃希菌。影像学检查:1例行CT平扫,17例行CT平扫并增强检查,1例发现肾包块,CT增强发现肾脓肿5例。结论对于局限于肾皮质内小于5cm的脓肿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于较大的脓肿,在积极对症治疗同时应及时有外科医师行穿刺或切开引流等外科治疗。

    作者:董坤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方补阳还五汤对5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的预后影响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中风恢复期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气虚血瘀症的中风恢复期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服补阳还五汤2周,但两组的黄芪用量不一样,分别观察对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的维持和改善,与服药前作对比,同时对比血压、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服中药补阳还五汤两周后,大剂量黄芪组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各项指标维持较理想,1年内的中风复发率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4%和36%;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症患者预后与黄芪的用量有关。

    作者:李发荣;丰东蒙;周慧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与心理护理对策

    乙肝患者不仅要遭受身体上的痛苦,由于乙肝的传染性又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痛苦,有些乙肝患者在这双重病痛的折磨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临床治疗乙肝患者时,心理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分析针对乙肝患者的心理障碍所表现出现的症状,然后据此提出相应心理护理对策,从而尽快恢复乙肝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郭丽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琥乙红霉素对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琥乙红霉素联合使用对于糖尿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60例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80例,在降血压、降血糖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降压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辛伐他汀联合琥乙红霉素进行治疗。治疗20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尿白蛋白(Pro)、肾小球滤过率(GFR)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观察组对肾脏保护效果更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琥乙红霉素对于糖尿病肾脏具有很好的保护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王洪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X线及MRI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X线及MRI对诊断早期髌骨软化症的价值。方法对35例经临床证实的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回顾分析其X线和MRI表现,寻找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证据。结果 MRI无阳性表现4例,有软骨改变及轻微软骨下骨质改变的31例,诊断准确率88.57%; X线表现正常的12例,髌骨后缘轻微骨质改变的23例,诊断准确率65.71%;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对于早期髌骨软化症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

    作者:张太娟;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对于胃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研究并探讨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对于胃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经过3周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治疗后对疼痛程度和溃疡大小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为70.00%,其中试验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间用药安全性比较,发现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胡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颅内引流管道脱出危险性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颅内引流管道脱出危险性,提高护理安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品管圈活动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月本院科收治的术后带有引流管患者,针对管道可能脱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管道脱出危险的发生率。结果管道危险改善前发生率为25%,并设定改善后目标值为7.532%。结论利用QCC管理模式,集思广益,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Ⅱ型糖尿病药物常规治疗与强化治疗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究分析常规药物治疗和强化治疗对Ⅱ型糖尿病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5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都给予相同的常规教育、运动量和饮食,并且同时给予相同的二甲双胍片和注射相同的甘精胰岛素。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变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可知,实验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并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强化治疗的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要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适合临床的广泛推广。

    作者:孟建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触诊阴性肿块术前超声在诊断和定位切除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触诊(Breast Palpation,BP)的阴性肿块在切除术前的超声技术的诊断、定位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共临床触诊86名患者的104乳腺肿块(阴性),在切除前行二维高频多普勒彩超成像(简称2D-UCDI),并通过分析影像资料作出诊断及术前定位,在手术过程中取切样肿块病理学证实。然后通过计算得到2D-UCDI的诊断灵敏度(SPL)、阳性/阴性预测值(PPV/NPV)、特异度(SPE)和符合率(CR)等值来判断术前2D-UCDI诊断和定位的准确性并总结良恶性肿块的图像表现特征。结果病理证实良恶性肿块分别有85个和19个共104个,术前2D-UCDI定位并切除肿块共101个,切除准确率为97.1%,同时计算得SPL、SPE、PPV、NPV及CR值水平较高。2D-UCDI影像中良恶性肿块的纵横比、回声状况、有无微钙化等直接特征明显不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D-UCDI对于提升诊断和定位切除的准确性及肿块的良恶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的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加强药房药品数量和效期管理的措施。方法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对我院药房药品数量以及效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院中加强了对药品验收程序、药物应用以及药物库存的管理后,使得我院药房管理更加有效。结论要想提升药房药品数量以及效期管理,就应当不断完善药品的调配、储存以及动态管理。

    作者:苏巧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的疗效。方法选取MAS患儿2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HFOV治疗,观察组给予HFOV联合PS治疗。观察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肺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OI)从24.80±5.97降至7.99±2.28,同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为(83.65±10.15)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73.80±8.52)mm 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CO2,氧合指数(OI),氧体积分数(FiO2)分别为(38.81±2.58)mm Hg,(7.99±2.28),(0.38±0.0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的疗效显著。

    作者:吕璐;蒋天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