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
目的:探讨凉血润肤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9例行凉血润肤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28/6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6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凉血润肤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英;曹克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中风恢复期的预后影响;方法通过对50例气虚血瘀症的中风恢复期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给服补阳还五汤2周,但两组的黄芪用量不一样,分别观察对患者的运动、语言、认知、日常生活能力的维持和改善,与服药前作对比,同时对比血压、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服中药补阳还五汤两周后,大剂量黄芪组生活能力明显改善,各项指标维持较理想,1年内的中风复发率治疗组和观察组分别为24%和36%;结论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症患者预后与黄芪的用量有关。
作者:李发荣;丰东蒙;周慧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莎仁托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高危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高危孕妇护理干预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9月~2013年09月收治的112例异常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这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患者5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定期随访或治疗,不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胎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危孕妇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妊娠以及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自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掌握陆良县2009~2013年居民食用碘盐状况,为进一步加强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云南省碘盐监测实施方案>规定的抽样的方法,每年对居民户进行一次随机抽样监测,2009~2013年共抽取1615份居民户食用碘盐,采用GB/T13052.7-1999《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碘离子的测定》中直接滴定法进行定量测定,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居民户碘盐合格率为97.76%,碘盐均值在29.63~36.51mg/kg,碘盐中位数32.27mg/kg,非碘盐率为0.43%,碘盐覆盖率为99.57%,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34%,2009~2013年合格碘盐食用率有下降趋势,碘含量X<5mg/kg的非碘盐7份,占0.43%;碘含量5≤X<20 mg/kg 24份,占1.49%;碘含量X>50 mg/kg12份,占0.74%。结论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仍需持续加强。
作者:钱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进行探析。方法以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同时将观察组中的50例患者根据发病天数分为为C组和D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及C组与D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80%,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组、D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2%,C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D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不仅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同时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联合治疗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池英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的疗效。方法选取MAS患儿2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HFOV治疗,观察组给予HFOV联合PS治疗。观察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肺氧合功能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氧合指数(OI)从24.80±5.97降至7.99±2.28,同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为(83.65±10.15)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73.80±8.52)mm 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PaCO2,氧合指数(OI),氧体积分数(FiO2)分别为(38.81±2.58)mm Hg,(7.99±2.28),(0.38±0.0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2.8%,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症的疗效显著。
作者:吕璐;蒋天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对于胃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比经过3周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治疗后对疼痛程度和溃疡大小进行比较,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为70.00%,其中试验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2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间用药安全性比较,发现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为明显,整体过程安全可靠,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胡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所面临的重要疾病之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一威胁所带来的影响也越发明显。科学合理的运动、健康的膳食以及恰当的激素或药物的干预是当今应对该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徐义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例鼻咽部低分化癌患者,男,54岁。入院后因怀疑肺部感染静脉滴注头孢噻肟钠2 g,使用5 min左右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口吐白沫、小便失禁,立即停止给药。辅查血分析:WBC 7.97×109, NEUR80.24%,RBC 1.03×1012/L,HGB 47 g/L,CRP 76.11 mg/L,HS-CRP>10 mg/L,电解质钠氯偏低,凝血功能:PT 18.6 Sec,FIB 6.1g/L,D2>40 mg/L。降钙素1.51 ng/ml,小便常规:颜色褐色浑浊,RBC 497.4/ul WBCUF 28.20/ul。生化检验:TBIL34.2 umol/L,DBIL18.3 umol/L,IBIL15.9 umol/L。Coombs试验阳性。怀疑为急性溶血性贫血,停头孢噻肟钠予以激素、水化、碱化尿液、输血治疗。3 d后查体唇色较前红润、皮肤黄疸较前减轻,巩膜无黄染,精神状态较前好转,小便尿色较前明显变淡。1周后生化检验示TBIL、DBIL、IBIL正常。RBC、HGB、HCT逐渐升高。
作者:梁鹦;孟祥林;刘佳;唐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次数。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经过上述综合方式精心护理后,危险行为发生的次数明显降低,35例患者共出现10次危险行为,对照组35例患者共发生20次危险行为,观察组患者发生危险行为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发生危险行为的次数。
作者:蔡洁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发生院内获得性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治疗与防治院内感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我院接诊的ICU患者所出现的重症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4例患者中,有74例患者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发生率高达60%。其中,有40例患者经过治疗得到好转,有30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达到40.5%。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对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ICU医生在临床中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管理,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从而促进临床效果。
作者:孙锦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运用防范感染措施及导管护理措施控制静脉插管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间本院ICU病房的患者174例,对174例患者实施插管感染预防措施和病房导管护理,分析实施预防措施和导管护理的效果。结果174例ICU患者接受预防护理后,有14例患者受到细菌感染,感染概率为8.04%。结论在ICU病房中,运用插管感染预防以导管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控制静脉插管感染情况,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应普及插管感染预防方案和导管护理模式。
作者:陈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进一步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治疗,针对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10~2013年10期间收治的80例行剖宫产且术中出血患者,针对患者在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患者采取药物、止血、子宫切除等多种治疗方式,总结患者术中出血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切口撕裂、子宫肌瘤等,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均脱离生命危险。结论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过程中,应及时分析患者出血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风险,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桑明;陶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透灸五脏俞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取双侧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针刺的同时采用艾灸透灸40分钟,每日一次,每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58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8%。结论针刺配合透灸五脏俞治疗失眠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在乳腺肿瘤微钙化探查中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乳腺肿瘤患者105例,共108个病灶,分别采取常规高频超声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分析两种方法对乳腺肿瘤微钙化的探查能力。结果采用萤火虫成像技术检出恶性乳腺肿瘤微钙化71个,采用常规高频超声检出恶性乳腺肿瘤微钙化62个,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萤火虫成像技术更有利于分辨微钙化的形态分布。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相对于常规高频超声能够更加有效的探查出乳腺肿瘤微钙化,更有利于分辨微钙化灶的形态分布,排除部分常规高频超声显示的可疑钙化,值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安庆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无菌巾包覆三通接头对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超过24 h、年龄>14岁的非感染性疾病并留置右锁骨下静脉导管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随机分干预组、对照组;两组均采取医护人员培训教育、严格执行手卫生、置管采用大无菌屏障、消毒剂消毒皮肤3次自然干燥后穿刺或注射等综合预防措施,干预组在实施综合预防措施基础上予以无菌巾包覆三通接头,统计并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结果进入研究的ICU住院患者826例,干预组CRBSI发生率为2.8/1000 d,对照组发生率7.6/1000 d(x2=4.7367,P<0.05)。结论无菌巾包覆三通接头能有效减少CRBSI的发生。
作者:曾燕;卞意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采用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联合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比较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投掷的方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每组49例患者。给与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胶体果胶铋的方法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治疗组的愈合率(95.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愈合率(65.31%);治疗组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65.31%)明显高于对照组(24.4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果胶铋在消化性溃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建议广泛使用。
作者:方大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2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护理。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配合及个性化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王艳萍;王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对策,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护理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者98例,经过预防和治疗高热惊厥的护理以及常规基础护理。结果与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的护理干预工作可以发挥很好的效果,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值得进一步研究分析。
作者:徐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