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杰;刘丽旭;公维军;杨宇琦;毕晓辉;崔丽华;杨凌雨;山磊;胡雪艳
中医康复学的核心理念是以形气神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保存和提升人体内在的整体生命力为核心,通过激活自我康复能力来达到克服功能障碍的目的 。以人体生命力为本,各种功能表现为其用,指导中西医结合康复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分化的建设工作。
作者:余瑾;刘春龙;谢芹;曹喜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目前本院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受伤原因和残疾程度现状,探讨相关因素对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致残程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法收集影响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因素,然后从受伤原因、是否昏迷、受伤部位保护、运送工具、急救时间、急救医院等级以及首次脊柱脊髓手术时间等方面,设计《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致残程度相关影响因素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员,对2010年10月~2011年3月在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260例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访谈调查。结果 260例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07例(41.2%),坠落伤69例(26.5%),砸伤60例(23.1%),体育伤6例(2.3%),其他18例(6.9%);脊髓损伤程度与损伤水平为:完全性截瘫41.15%,完全性四肢瘫25.38%,不完全性四肢瘫18.08%,不完全性截瘫15.39%。受伤原因在损伤程度和损伤水平各自两个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损伤水平在不完全与完全损伤程度两个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否昏迷、运送过程中对受伤部位的保护、二次运送在不完全与完全损伤程度两个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现场保护情况、运送工具、急救时间、急救医院等级以及首次脊柱脊髓手术时间在不完全与完全损伤程度两个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影响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的因素可能既与受伤原因直接有关,也与伤后不能对受伤脊柱脊髓进行有效保护、早期二次运送救治比率高有关。
作者:李建军;邬盈盈;刘松怀;高峰;周红俊;杜良杰;杨明亮;唐小慧;郑红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检验Tetrax测试系统在老年人平衡功能测试中的重测信度。方法 对22名符合入选条件的老年人(66~84岁),应用Tetrax测试系统测定受试者睁眼自然站立状态下的稳定性指数、姿势摆动频谱和体重分布状态。1周后同一时间南同一测试者重复测试1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两次测试的重测信度。结果 平衡功能测试的各个指标ICCs=0.797~0.882(P<0.01)。结论 Tetrax平衡测试系统用于老年人平衡功能评估时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
作者:张丽;黎春华;瓮长水;王秋华;陈蔚;彭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脑外伤早期中药介入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49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颅脑外伤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方法上加用中药。在治疗前后均使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治疗组LOTCA各项指标和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除“物品分类”外,其余各项指标也较治疗前改善(P<0.05)。除“视运动组织”大项及“地点定向”小项外,治疗组治疗后其余各项指标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药和常规康复方法结合,对脑外伤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汪春;郭知学;李鸥;朱巧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斑蝥酸钠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化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 6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1)采用5-氟尿嘧啶加顺铂化疗(FP方案),观察组(n=31)在FP方案的同时加用斑蝥酸钠注射液20ml静脉点滴。根据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根据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KPS)评价生活质量,采用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评价骨髓毒性反应。结果 治疗6周后,观察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恶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程度低干对照组(P<0.05)。结论 斑蝥酸钠有助于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可减少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及其与中医证候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中文版、韦氏记忆量表中延迟故事回忆、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DR),对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门诊和海运仓社区的居民129例进行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筛选出aMCI患者、认知正常者(NCS)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参照MCI中医证候辨证草案对3组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结果 aMCI组中痰浊证和热毒内盛证发生率低于AD组(P<0.05)。aMCI组的痰浊证评分高于NCS组,低于AD组(P<0.05),气血亏虚证评分明显低于AD组(P<0.01)。aMCI组患者肾精亏虚证评分与画钟试验、空间定向力得分呈负相关(P<0.05);气血亏虚证评分与MMSE总分、时间定向力、即刻回忆、语言执行力呈负相关(P<0.05);痰浊证评分与注意计算力负相关(P<0.05);热毒内盛评分与时间定向力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肾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浊证、热毒内盛证与部分认知功能水平呈负相关性。
作者:房立岩;田金洲;时晶;孙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康复是广大残疾人有别于其他弱势群体的迫切、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基础,而社区康复是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只有实现“康复在社区,服务在家庭”,才能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作者:吴弦光;陈迪;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基层,社区康复是依据全面康复的理念,实现“人人享有康复”的重要举措。残疾人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残疾的康复需求与服务形成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时,应以全面康复为理念,采用社区康复的方法,将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规范整合为模块化、结构化发展战略,并使之达到新的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进而走上更加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研究探讨广西柳南区整体推进“人人享有康复”的实践方案。
作者:邓敏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在3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际社区康复不断根据时代发展调整理念以适应残疾人需求,2010年《社区康复指南》作为社区康复的新理念指导世界各国残疾人的工作。我国社区康复与国际社区康复提倡的理念差距较大,中国社区康复既要跟上国际先进理念,也要结合国情发展中国特色的社区康复。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社区康复的发展及新的社区康复内容,阐述了权利与参与如何体现在中国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在此基础上,以国际助残越西项目为例,详细阐述国际助残项目是如何通过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整合资源,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和社会融合。
作者:刘林;郭悠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浆内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与足跖肿胀度的相关性。方法 6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空白组、模型组做捆绑处理,足三里组、关元组、委中组分别于捆绑后电针单穴,隔天1次。32 d后断头取血,测量各组足跖肿胀度及血浆内白细胞介素(IL)-1、IL-2、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P<0.05),足三里组、关元组、委中组大鼠足跖关节肿胀度较电针治疗前改善(P<0.05);模型组血浆IL-1、IL-2、TNF-α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足三里组、关元组、委中组血浆IL-1、IL-2、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委中组与足三里组、关元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血浆IL-10含量低下空白组(P<0.05);足三里组、关元组、委中组血浆IL-10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委中组与足三里组、关元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足跖肿胀度与IL-1、IL-2、TNF-α呈正相关(r=0.881~0.912,P<0.01);IL-1、IL-2、TNF-α之间呈正相关(P<0.01);IL-10与跖围、IL-1、IL-2、TNF-α呈负相关(r=-0.519~-0.293,P<0.05)。结论 电针能够改善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足跖肿胀度,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浆IL-10含量,降低IL-1、IL-2、TNF-α含量,达到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艾坤;武丹;常小荣;刘密;刘梨;刘美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管理模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1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训练组(n=50)。对照组患者每月随访1次;训练组患者参加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在入组前及训练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同步测定并比较;用自设问卷,于入组前和训练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形式同步评定并比较。结果 人组前两组患者SDSS、幸福感、自尊程度、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形式无差异(P>0.05),训练结束后训练组以上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社区-医院康复管理模式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他们的总体幸福感和自尊心,同时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药物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周玉英;张紫娟;王学庆;王妙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于治疗前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后两组疗效均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可加强吞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疗效。
作者:代欣;王培福;李继来;杜继臣;杨乐琪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统计北京市2010年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分析相关因素对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自制问卷对全市106家助产机构2010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进行调查,并结合2010年新生儿听力筛查上报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2010年全市106家已开展听力筛查的助产机构共筛查新生儿159888人,听力筛查初筛率91.99%,初筛未通过率10.32%;复筛率72.30%,复筛未通过率13.27%;两步筛查后需转诊率0.99%。本市户籍新生儿的初筛率和复筛率较外地户籍新生儿高,城区助产机构的初筛率和复筛率较远郊区县助产机构高。不同助产机构的地区分布、筛查仪器的品牌和类型、筛查场地、初筛次数及筛查人员职称结构和在岗稳定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初筛未通过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城区助产机构高于远郊区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高于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床旁筛查高于独立房间内筛查,住院期间仅接受1次初筛高于重复筛查。结论 2010年北京市本市户籍听力筛查质量指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初筛率,重点应放在外地户籍和农村地区的筛查管理上。规范筛查仪器、筛查人员资质、筛查环境和筛查技术要求,有助于将筛查质量指标维持在合理化区间。
作者:张晚霞;袁雪;陈雪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半侧空间忽略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0例,并对治疗组进行为期2周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半侧卒间忽略评估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半侧卒间忽略程度较对照组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重度异常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程度明显改善。
作者:何静杰;刘丽旭;公维军;杨宇琦;毕晓辉;崔丽华;杨凌雨;山磊;胡雪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08年中国残联/嘉道理慈善基金会社区康复合作项目(Ⅱ)在吉林安图县等8个相对贫困的农业县实施。本文从国家进行的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培育活动的优势与局限、国内外对残疾观认识的变化、国际社区康复新的动向,以及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基层残联状况等诸方面,就如何设计和实施社区康复项目进行论述与探讨。
作者:付克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本研究分析了当代残疾康复的理念和理论架构,构建了以国际公约、决议和政策、国内法律和政策以及操作性工具3个层次的康复理论体系;运用包容性发展,分析探讨了当代社区康复的体系和特点;就发展康复事业、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服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作者:邱卓英;李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研究骶髓下脊髓损伤患者尿动力学特点,随访泌尿系康复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骶髓下脊髓损伤患者169例影像尿动力检查结果和泌尿系管理方法,观察其泌尿系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9例(76.33%)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其中46例(27.22%)表现为膀胱顺应性增加,12例(7.10%)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21例(12.43%)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膀胱顺应性下降,其中5例(2.96%)出现膀胱输尿管返流。根据尿动力检查结果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2年随访治疗效果满意,无特殊并发症。结论 骶髓下脊髓损伤患者大多表现为逼尿肌无反射,膀胱顺应性增加。根据尿动力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综合康复治疗手段,能有效保护上尿路功能,预防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吴娟;廖利民;李丹;付光;李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SDD)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Open-Field法评分相近的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18 d不同的应激。应激18 d后,再进行72 h快眼动睡眠剥夺造模。针刺组每天在应激前l h进行针刺,连续21 d。21 d后,计算行为得分,取大鼠海马检测5-HT1A受体、5-HT2A受体mRNA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大鼠的自主活动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明显下降,5-HT2A受体mRNA表达明显上升(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海马5-HT1A受体mRNA表达上升、5-HT2A受体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调整5-HT受体间不平衡而发挥治疗SDD效应。
作者:甄君;范建中;姚晓黎;舒晓春;杨艳杰;孔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个性及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对智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瑞文标准推理能力测验(SPM)、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症状自测量表(SCL-90)对6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及60名健康者进行评测,并分析年龄、病程、发作情况等因素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的影响。结果 难治性癫痫患者的SPM总分及IQ值均较对照组低(P<0.05);存在智力缺陷的占51.4%,高于对照组1.7%(P<0.05);难治性癫痫患者EPQ各量表得分、个性分型分布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难治性癫痫患者SCL-90的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用药种数、SCL-90得分均与癫痫患者智力状况相关(P<0.05)。结论 多数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智力明显受损,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起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用药种数是难治性癫痫患者智力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尹昱;李卫泊;闫桂芳;李文玲;杜亚丽;王秀芬;赵文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A型肉毒毒素(BTX-A)阻滞术缓解脑瘫患儿痉挛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接受BTX-A阻滞术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和修改的Ashworth量表(MAS)评分确定BTX-A剂量。A组每天进行康复训练2 h以上,B组进行康复训练2 h以下或无训练。1年后评定其粗大运动功能(GMFM)。结果 A、B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术前的MAS、GMFM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肉毒毒素作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GMFM均较术前提高(P<0.05)。A组GMFM分数提高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 BTX-A阻滞术后有肯定的长期疗效。阻滞术后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提高。
作者:刘建军;纪树荣;吴卫红;张雁;曾凡勇;李南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