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慧;马维娅;吴士文
目的 探讨甾体皂苷TS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SA 15 mg/kg、30 mg/kg、60 mg/kg给药组,安宫牛黄丸400 mg/kg组以及假手术组.于造模后3~14 d给药,术后3 d、7 d、10 d、14 d观察横木行走功能和揭除胶布的潜伏期,观察皮层运动感觉区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周围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AS 30 mg/kg、60 mg/kg给药组能够增强脑缺血大鼠横木行走的能力(P<0.05),缩短揭除胶布的潜伏期(P<0.05),减轻皮层运动感觉区的神经细胞损伤,升高梗死周围区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的数目.结论 TSA可加快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了大脑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的新生.
作者:李红艳;孙建宁;马百平;从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具,按照En-necking对骨盆肿瘤Ⅱ型切除标准行髋臼周围切除,采用双排腓骨移植附加钢板(Plates)、椎弓根棒(PR组)、侧棒(LR)、骶髂棒(SIR)4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模拟双足站立位,施加0~500 N垂直分级载荷,CCD采集骨盆图像.基于Image J软件采用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对重建后的骨盆进行检测,并与正常骨盆相同载荷下位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双足站立位,垂直载荷下4种重建工况骨盆以健侧股骨头为支点在冠状面向患侧产生线性下移及旋转运动.500 N载荷下,LR及Plates重建骨盆S1椎体垂直位移及冠状面上的旋转角度没有发生突变,其冠状面旋转及轴向稳定与完整骨盆没有明显差异;而SIR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及对称性严重破坏.结论 生理载荷下,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Plates及LR重建具有与完整骨盆近似的轴向及旋转稳定力学性能.
作者:游木荣;俞光荣;贾永伟;荆志振;李兵;陈博;丁祖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1康复医学发展现状1.1 康复医学,方兴未艾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加拿大、澳大利亚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作者:乔志恒;郭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时,在围手术期对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将行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后路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不应用.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总输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不会增加胸腰段后路手术的出血量,以其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的.
作者:王立功;张桂欣;陈先;刘兰泽;卢占斌;孙来卿;张军军;安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急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和急性心源性脑栓塞(ACCE)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5例ATCI患者、30例ACCE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样本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TCI组和ACCE组CD62P均无升高(F=1.12,F=1.59,均P>0.05);ATCI组和ACCE组间CD62P表达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F=1.12,P>0.05).结论 CD62P虽然是一种血小板活化标志物,但不论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还急性心源性脑栓塞发病过程中,表达并无明显升高.
作者:蒙绪卿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康复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手段十分重要.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的必要性,及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优点.
作者:刘曦;郭声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3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图结果以及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进行了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7~10 d,患者均出现了四肢肌肉力弱及腱反射低下,14 d后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者2例.肌电图结果示四肢多条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减慢,部分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神经活检可见有髓神经纤维减少和轴索再生现象;肌肉活检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及肌病样改变.结论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是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电生理和神经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预防本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姚生;冯立群;戚晓昆;雷霞;袁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Charcot-Marie-Tooth病(CMT)周嗣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重复异常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电生理特点.方法 61例CMT患者,14例为有家族史的先证者,47例为散发患者,PCR-双酶切方法检测周围髓鞘蛋白22(PMP22)基因重复异常片断,详细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查体、部分患者行腰穿和腓肠神经病理检查.结果 检出PMP22基因重复异常患者41例,主要临床特点为以双足背屈力弱为主的双下肢无力,伴双侧小腿为主的四肢远端萎缩,80%伴上肢远端肌萎缩,97%踝反射减弱或消失,68%伴有深浅感觉障碍,少数脑脊液蛋白增高,神经电生理和腓肠神经病理提示为脱髓鞘伴有轴索变性.结论 PMP22基因重复异常的CMT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以下肢远端肌萎缩和肌无力为主,伴有感觉异常;周围神经髓鞘和轴索均有病变.
作者:叶静;翟红珍;廖张原;李存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α1-微球蛋白(α1-MG)之间的关系.方法 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尿MAU、尿β2-MG以及尿α1-MG,同时计算脉压(PP)与脉压指数(PPI),根据脉压、脉压指数比较肾损害指标.结果 PP>65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MAU、β2-MG及α1-MG水平高于PP≤65 mmHg的高血压患者(P<0.05);PPI>0.5的高血压患者尿MAU、尿β2-MG与尿α1-MG高于PPI≤0.5的高血压患者(P<0.05).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P及PPI均大于未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加重.
作者:张盛霞;赵东太;宋晓冬;沈卫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平山病临床、电生理与颈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颈MRI和骨骼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和结论 患者均为男性,青春期发病,单/双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以颈7-胸1支配区为中心呈神经源性异常.颈MRI示3例下颈髓轻度萎缩,屈颈位12例程度不等下颈髓受压扁平、前移,硬膜囊后间隙增宽,硬膜外新月形或条状高信号,部分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4例,新月形信号影有强化.肱二头肌活检3例,组化染色病理分析1例示轻度神经源性异常,2例正常.
作者:邸军;李娜;李秋香;赵哲;沈宏锐;崔建岭;胡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运用情况,研究影响其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88例行主动脉球囊反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总生存率为54.5%,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干预下的生存率为59.9%,伴心源性休克或其他高危因素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31.6%和72.5%.IABP在保守治疗中的使用时间较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室壁运动异常在各自亚组中的危险相关性(OR值)均较高(P<0.05).冠脉病变类型、肾功能、心功能、上机前平均动脉压可以影响IABP脱机时间.结论 IABP可以安全地在急性心肌梗死高危因素患者中使用,但死亡率仍然较高,且使用时间受冠脉病变类型,肾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杨俊杰;刘宏斌;丁胜华;李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轻度认知障碍是正常老化过程与老年性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它向阿尔茨海默病转化的风险很高.神经影像学在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评价、早期诊断、预测向阿尔茨海默病转化的风险及检测治疗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常城;李文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MND)的腓肠神经活检病理改变.方法 对22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进行腓肠神经活检,并采集横断面病理图像,进行定量形态学分析.结果 腓肠神经可见有髓纤维密度减低,以大纤维减少为主,薄髓纤维增多.结论 MND患者的感觉神经病理形态学存在异常.
作者:徐敏;李存江;宋珏娴;卢岩;王敏;刘璐;笪宇威;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病,流涎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种常见症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减少肌萎缩侧索硬化球麻痹患者流涎的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冉敏;苏慧;吴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2008年4月15日~5月15日,我们应德国柏林创伤与康复中心(UKB)邀请,赴德国考察学习,参观UKB医院相关部门、德国工商同业工会总部、奥托博克总公司、Greifswald大学及附属创伤医院,并在UKB的脊柱脊髓外科进行观摩学习.UKB位于东柏林,是工伤保险定点医院,主要接收意外事故所受伤害的患者和其他紧急患者.UKB以其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快速的应急反应系统以及先进的专业技术设备而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创伤与康复中心.
作者:王方永;李建军;洪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例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与CSF变化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均以脑神经Ⅶ、Ⅸ、Ⅹ受损为首发症状,男性患者为女性的4倍,发病年龄以18~55岁年龄段为主(8/10例),感染的前驱症状少见,膝腱及跟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4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脊神经根刺激症状.病程中有4例患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均在发病3周内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异常率分别为81.25%及94.44%.与治疗前Hughes评分(4.00±0.82)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2周后Hughes评分为(2.25±0.96)(P=0.012),治疗后4周为(0.50±1.00)(P=0.000).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多组脑神经受损,特别是累及双侧脑神经Ⅶ、Ⅸ、Ⅹ的患者,应考虑GBS的可能;早期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IVIG可作为治疗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GBS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庆松;李从阳;郁可;王俊;肖莉;王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采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8例ACS患者,其中93例患者在出院时单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245例患者在出院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其中127例患者6~12月后停用氯吡格雷(二联1年组),其余118例患者继续长期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二联2年组).平均随访24个月,观察各组出院后1年、2年时一级终点(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和出血(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对各组临床资料,首次治疗前,1年时及2年时血小板、血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出院后1年时和2年时,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二联1年组和二联2年组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和一级联合终点降低(均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联1年组与二联2年组比较,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发生率和联合终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出血、次要出血、轻微出血,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长期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有进一步降低ACS患者2年时心血管死亡率趋势,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
作者:敖强国;张丽萍;李健;王磊;盛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运动时吸氧与不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肺功能Ⅱ~Ⅳ级的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2组,吸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分别于运动康复开始前及结束后1周内完成St.George呼吸困难问卷、基础肺功能测定、6 min步行距离测定(6MWD)、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及下肢疲劳度评分(Borg Scale,BS).结果 肺康复训练后,吸氧组的大氧耗量与对照组相比上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运动时给COPD患者补充供氧可以改善运动耐力,提高肺康复效果.
作者:赵红梅;孟申;张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耳聋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新生儿严重听力损害的发生率约为1‰,其中约60%的耳聋患者是遗传性的.因此,重视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作者:李红辉;赵恒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