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稿约

关键词:中国, 康复理论, 实践
摘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脑白质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脑白质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38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后脑MRI分析脑白质损害程度及脑内软化灶,并用多功能超声检查颈部及股部血管斑块、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 脑白质病变与年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总动脉内一中膜厚度成正相关,与颈总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成负相关,而与后循环的血流无关.结论 脑白质病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某些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慢性脑缺血有关,脑白质损害与前循环损害有关,而与后循环损害无关.

    作者:张爱娟;郭玉峰;钟池;宋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聋病易感基因筛查

    耳聋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新生儿严重听力损害的发生率约为1‰,其中约60%的耳聋患者是遗传性的.因此,重视新生儿聋病基因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简介.

    作者:李红辉;赵恒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流涎的综合治疗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病,流涎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种常见症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减少肌萎缩侧索硬化球麻痹患者流涎的方法进行总结.

    作者:冉敏;苏慧;吴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肥胖指数与日常计步运动量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日常步行运动量与肥胖指数的关系.方法 随机调查健康体检者125例,测量体重、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通过计步器测萤日常步行(计步)运动量,分析日常运动量与上述肥胖指数的关系.结果 男性日常步行运动量与体重(r=-0.397,P<0.01)、BMI(r=-0.499,P<0.01)、腰围(r=-0.490,P<0.01)和腰臀比(r=-0.478,P<0.01)明显负相关,女性日常步行运动量与体重(=r-0.342,P<0.01)、BMI(r=-0.249,P<0.05)、臀围(r=-0.303,P<0.05)负相关.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日常步行运动量分别为(11491±6100)步/d、(9314±5722)步/d、(6141±2985)步/d.结论 日常步行运动量与肥胖指数密切相关.

    作者:雒生杰;孟申;张焱;李寿霖;杨祖福;刘杰;陈思远;林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2例平山病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平山病临床、电生理与颈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平山病的临床、电生理、颈MRI和骨骼肌活检病理资料.结果和结论 患者均为男性,青春期发病,单/双侧上肢远端无力伴肌萎缩,无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肌电图以颈7-胸1支配区为中心呈神经源性异常.颈MRI示3例下颈髓轻度萎缩,屈颈位12例程度不等下颈髓受压扁平、前移,硬膜囊后间隙增宽,硬膜外新月形或条状高信号,部分可见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4例,新月形信号影有强化.肱二头肌活检3例,组化染色病理分析1例示轻度神经源性异常,2例正常.

    作者:邸军;李娜;李秋香;赵哲;沈宏锐;崔建岭;胡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以需求为导向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康复治疗专业课程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高职康复教育应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及岗位需求为导向,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选择课程内容,实施课程评价.

    作者:范秀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

    目的 分析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0例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GBS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测与CSF变化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均以脑神经Ⅶ、Ⅸ、Ⅹ受损为首发症状,男性患者为女性的4倍,发病年龄以18~55岁年龄段为主(8/10例),感染的前驱症状少见,膝腱及跟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4例患者存在明显的脊神经根刺激症状.病程中有4例患者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所有患者的脑脊液均在发病3周内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F波异常率分别为81.25%及94.44%.与治疗前Hughes评分(4.00±0.82)相比,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2周后Hughes评分为(2.25±0.96)(P=0.012),治疗后4周为(0.50±1.00)(P=0.000).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的多组脑神经受损,特别是累及双侧脑神经Ⅶ、Ⅸ、Ⅹ的患者,应考虑GBS的可能;早期脑脊液及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IVIG可作为治疗以多组脑神经受损为首发症状的GBS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庆松;李从阳;郁可;王俊;肖莉;王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甾体皂苷TS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甾体皂苷TS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恢复早期运动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SA 15 mg/kg、30 mg/kg、60 mg/kg给药组,安宫牛黄丸400 mg/kg组以及假手术组.于造模后3~14 d给药,术后3 d、7 d、10 d、14 d观察横木行走功能和揭除胶布的潜伏期,观察皮层运动感觉区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梗死周围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TAS 30 mg/kg、60 mg/kg给药组能够增强脑缺血大鼠横木行走的能力(P<0.05),缩短揭除胶布的潜伏期(P<0.05),减轻皮层运动感觉区的神经细胞损伤,升高梗死周围区VEGF的表达以及微血管的数目.结论 TSA可加快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其可能的机制是促进了大脑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的新生.

    作者:李红艳;孙建宁;马百平;从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薄型胼胝体的电生理和磁共振成像

    目的 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伴薄型胼胝体(HSP-TCC)的特点.方法 对3例HSP-TCC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头颅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分析其遗传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以双下肢僵硬及行走困难起病,表现为双下肢痉挛无力,合并智力下降.2例神经电生理提示双下肢肌肉神经源性受损,1例电生理提示周围神经受损.智能检测均提示智力缺损.头颅MRI均显示胼胝体变薄,发育不良.目前对HSP-TCC进行了很多基因研究,其中一个遗传位点位于染色体15q13-15区域,但研究也发现一些HSP-TCC家族的发病与该遗传位点并无关系.结论 HSP-TCC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复杂型HSP,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提示胼胝体发育不良,电生理可提示神经源性受损.

    作者:崔芳;黄旭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康复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康复疗效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的康复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脑卒中患者分为模式一组(35例)、模式二组(40例),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同时各组按照各自的康复教育模式进行康复教育.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并在治疗后统计常见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FIM评分皆增加(P<0.05);治疗后模式二组FIM值比模式一组增加更多(P<0.05).治疗后模式二组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偏瘫侧手足肿胀、肌肉萎缩等发生率比模式一组减低(P<0.05).结论 改进康复教育模式可以提高脑卒中的康复疗效.

    作者:吕政;李春磊;张春梅;高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德国学习见闻及体会

    2008年4月15日~5月15日,我们应德国柏林创伤与康复中心(UKB)邀请,赴德国考察学习,参观UKB医院相关部门、德国工商同业工会总部、奥托博克总公司、Greifswald大学及附属创伤医院,并在UKB的脊柱脊髓外科进行观摩学习.UKB位于东柏林,是工伤保险定点医院,主要接收意外事故所受伤害的患者和其他紧急患者.UKB以其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快速的应急反应系统以及先进的专业技术设备而成为德国乃至欧洲的创伤与康复中心.

    作者:王方永;李建军;洪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脉压、脉压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早期的关系

    目的 探讨脉压、脉压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与尿α1-微球蛋白(α1-MG)之间的关系.方法 9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检测尿MAU、尿β2-MG以及尿α1-MG,同时计算脉压(PP)与脉压指数(PPI),根据脉压、脉压指数比较肾损害指标.结果 PP>65 mmHg(1 mmHg=0.133 kPa)的高血压患者MAU、β2-MG及α1-MG水平高于PP≤65 mmHg的高血压患者(P<0.05);PPI>0.5的高血压患者尿MAU、尿β2-MG与尿α1-MG高于PPI≤0.5的高血压患者(P<0.05).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P及PPI均大于未出现肾损伤的患者(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PP和PPI的增大而出现肾损害加重.

    作者:张盛霞;赵东太;宋晓冬;沈卫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运动中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运动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运动时吸氧与不吸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肺功能Ⅱ~Ⅳ级的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2组,吸氧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患者分别于运动康复开始前及结束后1周内完成St.George呼吸困难问卷、基础肺功能测定、6 min步行距离测定(6MWD)、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及下肢疲劳度评分(Borg Scale,BS).结果 肺康复训练后,吸氧组的大氧耗量与对照组相比上升(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运动时给COPD患者补充供氧可以改善运动耐力,提高肺康复效果.

    作者:赵红梅;孟申;张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于肌电传感器的下肢残肢康复训练模式识别的研究

    目的 提出一种面向下肢截肢患者,可实现等长和等张训练的下肢残肢康复训练识别的新方法.方法 使用表面肌电传感器采集并分析10例小腿截肢者在康复训练中股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对下肢康复训练模式进行识别.结果 利用肌电信号的平均绝对值、方差和功率谱比值进行特征值的提取,可以用肌电信号的特征值作为输出建立表面肌电信号与下肢残肢康复动作之间的关系.结论 该方法利用肌电信号可以完成对下肢残肢康复动作的识别,可作为进一步探索下肢残肢康复训练系统的训练方案的依据.

    作者:王喜太;王强;张晓玉;李立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与纤维蛋白胶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体内成骨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纤维蛋白胶(FS)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与各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骨折后体内成骨的效果.方法 20只日本大耳白兔行桡骨中段骨缺损造模.取第2代B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别将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A组)、成骨诱导的BMSCs(B组)、BMSCs(C组)、生理盐水(E组)经皮注入兔桡骨中段骨缺损处,FS复合BMP-2于造模手术中植入(D组).通过组织学、放射学、生物力学方法在不同时相比较骨缺损区修复情况.结果 A组在12周内骨缺损区新生骨的数量和质量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均优于B组(P<0.01)和C组(P<0.01),E组骨缺损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填充.结论 BMSCs联合成骨诱导后的BMSCs、FS复合BMP-2均具有理想的体内成骨能力;BMSCs与成骨诱导后的BMSCs联合移植可能存在协同效应,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骨组织工程.

    作者:常玉立;孙天胜;刘智;叶超群;余兆仲;张志成;任大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Charcot-Marie-Tooth病1X型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在Charcot-Marie-Tooth病(CMT)中,1X型发病率居于第2位,它由GJB1基因突变致Connexin32蛋白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细胞间通道缺陷导致发病.文章综述了CMT1X的典型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进展,总结了CMT发病机制的研究.

    作者:乔晓会;李越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

    目的 探讨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的临床、电生理以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3例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图结果以及神经和肌肉的病理改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进行了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7~10 d,患者均出现了四肢肌肉力弱及腱反射低下,14 d后出现四肢肌肉萎缩者2例.肌电图结果示四肢多条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减慢,部分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下降.神经活检可见有髓神经纤维减少和轴索再生现象;肌肉活检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及肌病样改变.结论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是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常见的并发症,电生理和神经肌肉病理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预防本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姚生;冯立群;戚晓昆;雷霞;袁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胆固醇喂养ApoE基因缺陷小鼠的心脏改变

    目的 动态观察高胆固醇喂养的不同周龄ApoE基因缺陷小鼠心脏形态学以及心肌胶原的变化.方法 以24、32周和40周龄ApoE基因缺陷鼠(n=6/组)为研究对象,相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常规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改变,KS4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之比(PVCA),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 40周龄ApoE-/-小鼠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侧壁、左心室后壁较24周龄ApoE-/-小鼠增厚(P<0.05);24、32和40周龄AtmE-/-小鼠随着周龄增加心肌胶原含量随之增加(P<0.05),Ⅰ型胶原逐渐增多.结论 高胆固醇喂养的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着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脏增大,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

    作者:秦彦文;叶平;王绿娅;杨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相关神经肌肉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他汀类药物相关神经肌肉病已引起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本文对他汀类药物相关神经肌肉病的发病率、发病机制、易感因素、管理措施等几个方面给予综述.

    作者:于瑾;马维娅;白皛;吴士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髋臼周围肿瘤切除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方法 选择健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6具,按照En-necking对骨盆肿瘤Ⅱ型切除标准行髋臼周围切除,采用双排腓骨移植附加钢板(Plates)、椎弓根棒(PR组)、侧棒(LR)、骶髂棒(SIR)4种内固定重建骨盆环;模拟双足站立位,施加0~500 N垂直分级载荷,CCD采集骨盆图像.基于Image J软件采用数字标记点质心跟踪法对重建后的骨盆进行检测,并与正常骨盆相同载荷下位移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双足站立位,垂直载荷下4种重建工况骨盆以健侧股骨头为支点在冠状面向患侧产生线性下移及旋转运动.500 N载荷下,LR及Plates重建骨盆S1椎体垂直位移及冠状面上的旋转角度没有发生突变,其冠状面旋转及轴向稳定与完整骨盆没有明显差异;而SIR重建骨盆的稳定性及对称性严重破坏.结论 生理载荷下,髋臼周围肿瘤切除后腓骨移植Plates及LR重建具有与完整骨盆近似的轴向及旋转稳定力学性能.

    作者:游木荣;俞光荣;贾永伟;荆志振;李兵;陈博;丁祖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