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问题

聂秀红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营养, 评估, 治疗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并与有害气体颗粒与气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COPD作为一种常见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的第4大主要原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运动心肺功能试验(CPE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评价中的作用及与静态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6例稳定期COPD患者、30例正常对照进行踏车下的负荷递增的运动心肺功能和静态肺功能检查.结果 COPD组大耗氧量(VO2max)、无氧阈(AT)、大通气量(Vemax)、通气储备(B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做功(Wmax)、氧脉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组VO2max、AT、Vemax、BR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值流量(PEF)呈正相关(P<0.05),与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无相关(P0.05).结论 运动心肺功能参数与静态肺功能参数呈相关关系,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可用于COPD患者早期的临床评价.

    作者:肖汉;聂秀红;任魁;韩砚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Tarlov评分法、免疫组化方法对各组动物后肢神经功能及脊髓组织NF-kB表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提高(P<0.01),NF-κB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 EPO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脊髓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kB表达有关.

    作者:杜巍;梁丽珍;周巧玲;黄秋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探索针对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中医教学策略

    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中医教学实践具有自身的特性.本文从教学实践过程的体会出发,论述在实施中医教学中应重视中医医案的应用,注重从感性知识到理论讲解的过渡,并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以提高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中医教学效果.

    作者:魏鹏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针灸推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直到今天,中医药仍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发挥作用.特别是针灸推拿学,由于其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疗效直观确切,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显示了在治病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1],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作者:徐基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肺功能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不完全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T肺功能成像通过研究肺脏放射学与病理学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肺气肿早期和定量诊断、形态学的功能定量评价更具有优势.

    作者:赵红梅;聂秀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影响广东省育龄残疾妇女生殖健康因素调查

    目的 探讨影响广东省育龄残疾妇女生殖健康的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 和结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380份.46.54%否认患过生殖道感染;38.70%曾接受过全面体检;63.17%采取避孕措施;29.70%有过避孕失败;50.24%能说出3种避孕方法;37.39%能说出艾滋病的3种感染途径.生殖健康与年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居住地、婚姻、受教育程度、就业、经济状况等有关.

    作者:何小英;唐立新;邓爱玲;何波;杨秋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结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分为针刺组和PNF结合针刺组各30例.两组均治疗20 d.采用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PNF结合针刺组Portmann简易评分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 PNF对较难治疗的顽固性而瘫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志琴;孙宏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种疲劳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疲劳状况的综合评价

    目的 比较疲劳严重度量表(FSS)、个人强度目录(CIS)和疲劳影响量表(FIS)各自的侧重点.方法 同时应用3种量表对21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3种量表在FSS总分、CIS和FIS子量表分数水平混合,采用莫克量表分析及信度、效度分析.结果 和结论混合条目的新量表可以成立而基本可信的(H0.5).共提取到3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7.504%,信度分别为0.8097、0.7094、0.8019.三种量表各有侧重,FSS侧重于评价卒中患者疲劳状况,CIS更适于评价疲劳对患者认知的影响,而FIS能更好地反映疲劳对患者实现社会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春薇;刘占东;张拥波;李继梅;王得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汉语失读症机制研究进展

    西方国家对于失读症机制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拼音文字的基础上.汉字是象形表意性文字,具有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形音义特征.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发展,学者根据汉字的自身特点,对汉语失读症患者进行检查,揭示了汉字失读不同于拼音文字的特殊表现,进而对汉语失读症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将对近年来汉语失读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指出汉字形音义的独特性决定了汉语失读症的不同表现和机制.

    作者:罗薇;李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运动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评价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困难感觉(ADL/BS)的影响.方法 对40例临床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8周平板运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测量、运动心肺运动负荷评价、ADL/BS评价、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患者运动训练后ADL/BS评分与训练前相比,各层次ADL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以高级的ADL为著(P<0.01),呼吸困难感觉有明显改善(P<0.01).运动训练前后综合ADL变化与生活质量的变化显著相关(r=0.455,P<0.01),呼吸困难评分与生活质量的变化负相关(r=0.412,P<0.05).结论 运动疗法能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各层次ADL,并改善日常活动中的呼吸困难感觉,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焱;孟申;赵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应重视肺的康复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呼吸器官具有很大的代偿功能,而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症状,就意味着代偿潜力的彻底枯竭,肺功能已无恢复或挽回的余地.这种无所作为的错误认识使临床医师对肺康复失去信心,导致肺康复较之其他专业,如外科术后、心脏康复等,处于被忽视和停滞不前的落后状态.

    作者:俞森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并与有害气体颗粒与气体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COPD作为一种常见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的第4大主要原因.

    作者:聂秀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2005级护理本科国际交流方向,58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2006级护理本科国际交流方向,54人)采用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比较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课堂测验成绩、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案例分析评分、问卷调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作者:陈才;洪芳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家庭氧疗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期家庭氧疗的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4例患者分成家庭氧疗干预组和无氧疗对照组各22例,对两组1年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同时对干预组干预前后的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1年后生活质量总评分(49.56±0.78),较对照组(54.22±1.12)有明显改善(P<0.01);干预组干预前后坚持吸氧人数、吸氧方法依从性均有改善(P<0.05).结论 家庭氧疗护理干预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建红;陈满燕;吴丽君;章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温泉水疗对改善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肌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经过温泉水疗结合康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将25例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疗法基础上加温泉水疗.治疗前,后进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分法(MAS)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泉水疗能有效改善胸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肌痉挛.

    作者:张志杰;刘春龙;冯亚男;刘佳;王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康复医学脊髓损伤专业研究生临床思维的培养

    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必要性已经成为共识,而目前国内康复医师和各类康复治疗专业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1989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作为成立早、规模大的康复教育培训基地经过20年的发展,对如何培养高质量正规的康复医学人才及其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张凤仁提出应根据所培养医学生的不同层次及专业方向制定具有特色的康复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内容[1].

    作者:白金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底节性失语的表现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基底节性失语的言语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法对6例左侧基底节损伤所致的失语症进行评价,采用失语症的刺激疗法结合日常生活交流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6例患者口语命名或动作描述均有困难.通过言语治疗,全部患者的听、说、读的能力均有较明显改善.2例书写改善比较明显.结论 基底节失语应进行命名和动作描述训练,采用刺激疗法结合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法进行言语治疗有效.

    作者:陆静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国内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康复的研究现状

    本文介绍了小儿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原因、特征、检查与评价、康复训练、康复效果.

    作者:李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的随访研究

    目的 随访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n=31)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定期予以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5天和第90天时由专门医生进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和6 min步行试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SF-36量表除躯体疼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6 min步行试验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有助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马跃文;马庆平;杜宝琮;张玉海;谷天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麻痹的康复疗效

    目的 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臂丛神经麻痹20例(康复组),采用神经肌肉康复仪刺激受累肌肉,并随访观察18~58个月.与单纯神经松解术组17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康复组肩、肘关节评分均明显优于单纯神经松解术组(P<0.01).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及运动疗法是臂丛神经麻痹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天裕;王兴林;索伟;韩焕萍;郎森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