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刘炯焕

关键词:血液检验, 标本, 误差, 对策
摘要:目的 对血液检验标本中存在的误差原因分析,并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塔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进行血液检验的标本中样本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误差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其防范对策.结果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检测者身体影响、血液前饮食不当、运动干扰、采集血液问题、用药干扰等等.针对这些原因,则可以对标本采集实施针对性处理,从而显著提升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结论 在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首先在采集阶段就要强化采血管理,并在运送及检测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以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大化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提高检验准确度,为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护理干预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慢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42%、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能明显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亚楠;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及分析

    目的 研究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小儿消化不良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人性化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就两组患儿患儿焦虑情绪、住院时间和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人性化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性化组患儿患儿焦虑情绪、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消化不良给予人性化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和家长满意度,减轻患儿不良情绪,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刘寒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进展研究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后的缺血区域内又继发性的出血,这种梗死后的出血除了原有的临床症状外,再无其他明显的症状.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MRI以及CT广泛应用于临床,有关出血性脑梗死的报道也在不断的增多,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归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关注药物代谢相关的心血管用药安全

    目的 对于药物代谢相关的心血管用药安全进行关注.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患者280例,对其用药安全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对相关的不规范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对与药物代谢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及方案.结果 所参与的280例患者中,发生不规范的存在15项,其中药物代谢的因素有3项,占比20%,此外还有护理因素、医院因素等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结论 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用药反应,其中的不规范因素来源于患者的自身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以及医院的因素.对心血管用药安全多加关注,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洁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执业医师考试改革对未来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

    2010年08月14日卫生部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师资格三段式考试制度正式提上日程,这说明我国的执业医师考试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本文从阐述我国执业医师考试改革前和改革后的相应变化,对医学院校为适应改革应该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

    作者:王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0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除药物治疗外,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2个月后,实验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社会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可提升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王兆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和分析中医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54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29%、8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率,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作者:王磊;冯亚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采购成本有效控制在医疗设备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采购成本有效控制在医疗设备中的探讨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够让整体的设备管理体系得到相应的优化,还能让医疗成本得到全面性的降低.本文主要针对采购成本有效控制在医疗设备的探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作者:马思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的患者死亡.在临床中具有出血量大、出血急、发病迅速等特点,患者在急性出血后往往会发生休克的情况.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与介入治疗等.护理方法包括常规护理以及针对性护理.本文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视角,分析其临床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骨科康复护理中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骨科康复护理中路径式功能锻炼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参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行路径式功能锻炼,对两组康复情况进行评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康复护理中应用路径式功能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选择和积极推广.

    作者:卢薇;李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规范化与长期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伤口感染的效果对比

    目的 讨论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对患者术后伤口感染情况的效果表现.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2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将其分为1组900例和2组1200例,1组是正常使用抗生素,就是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尽量少使用抗生素,只是在手术前的麻醉的时候使用少量的抗生素,在术后只是在36 h之内使用;2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除了1组必要的一些技术外,手术前一天内使用抗生素,然后术后使用36 h以上的抗生素,直到患者的体温下降到正常的体温,对比两组术后伤口感染率.结果 这两个小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数量分别是6例和9例,两个小组之间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前和手术后长期使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伤口的感染率.

    作者:范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亢性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甲亢性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柳州市中医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甲亢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8例作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4例,对照组服用甲巯咪唑联合钙尔奇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阿仑膦酸钠,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骨密度水平是(1.64±0.05)g/cm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水平是(1.09±0.09)g/cm2,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8.7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00%,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性骨质疏松症阿仑膦酸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高,可有效增加患者骨密度,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

    作者:李震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甲状腺癌患者采取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方式来进行诊断,并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血流丰富程度、动脉收缩峰值、阻力指数以及相关的二维超声特征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在运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方式,其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符率为83.3%,其观察组的血流丰富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收多峰值、阻力指数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其二维超声特征相较于对照组也明显清晰了许多.结论 运用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方式,在进行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时有着良好的临床功效,并能够将甲状腺癌患者与甲状腺瘤患者进行明显区分,因此该诊断方式值得临床借鉴以及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陈淑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蒙医灸疗治疗失眠症研究进展

    蒙医灸疗治疗失眠症安全有效,本文从蒙医灸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优势、临床中应用及作用机理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帮助失眠症患者认识和了解灸疗法,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

    作者:苏日古嘎;乎宝力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谈如何提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水平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医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之一,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课程、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以学生为主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能力,开展交际讨论性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多元化教学方法和育人相结合;巧妙运用多媒体,突破重点和难点等方面有效提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水平进行深入探讨,提出了自己看法,对教学进行了探索.

    作者:樊丽军;杨蕴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性医院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

    目的 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出院患者1000例,将其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绘制成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51.2%,其中预防性使用31.3%,联合使用率55.6%,用药频率高的是头孢类,其次为青霉素类.患者抗菌药物的费用占总药物费用的25%,新型抗菌药物花费较高.存在问题: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遴选不合理.结论 研究发现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在我国处于中间水平,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是医护人员工作的重点.

    作者:徐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采用治疗性沟通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采用治疗性沟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沟通方式,观察组给予治疗性沟通的方式,观察两种沟通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采用治疗性沟通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艳;薛建光;李俊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联合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与抗生素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确诊的慢性胃炎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全组87例慢性胃炎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可分组即观察组47例(奥美拉唑结合克拉霉素治疗)和常规组40例(奥美拉唑医治),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6%较参照组的70.0%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相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胃炎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观患者临床表现,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及.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86例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集中配制抗肿瘤药物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审核拒绝信息、沟通记录单,整理出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问题医嘱86例:包括溶媒选择不当42例、药物的浓度过大19例、溶媒量偏大13例、其他7例等.结论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主要为溶媒选择错误及溶媒量的不适宜,与临床医师沟通后及时修改,对不合理用药进行了有效干预.

    作者:李向真;余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 对血液检验标本中存在的误差原因分析,并探讨其防范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塔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进行血液检验的标本中样本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检验标本存在的误差进行总结分析,并探讨其防范对策.结果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检测者身体影响、血液前饮食不当、运动干扰、采集血液问题、用药干扰等等.针对这些原因,则可以对标本采集实施针对性处理,从而显著提升血液标本检验质量.结论 在血液标本检验过程中,首先在采集阶段就要强化采血管理,并在运送及检测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以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大化减少血液检验标本误差,提高检验准确度,为患者临床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刘炯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