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与胃镜检查在诊断食管裂孔疝中的临床价值比较

潘泓多;孙红梅;刘成义;武金宝;孟宪梅

关键词: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胃镜, 食管裂孔疝, 诊断
摘要:由于高分辨率食管测压与胃镜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上存在不一致性,通过收集本院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食管裂孔疝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

    目的 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 在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展开本次研究,选择对应时间段内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0例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另外30例应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模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急救效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抢救时间均快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在无差异的基础上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燕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塞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分析组50例行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就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分析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Fugl-Meyer、ADL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对脑梗塞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医护一体化查房在规避ICU护理风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医护一体化查房在规避ICU护理风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ICU患者,根据抽签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查房制度,实验组采用医护一体化查房制度,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护理质量指标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4.44%)低于参照组(17.78%),组间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医护一体化查房用于ICU护理中,可以提升护理质量,规避风险,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吴金毅;龚海霞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64排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目的 对64排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临床对所有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扫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标准,对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全部存在血管病变.其中,64排螺旋ct进行不同程度冠脉狭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9%、95.7%、100.0%、100.0%,与冠脉造影检查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进行不同程度冠脉狭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影响较小.

    作者:林静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FOCUS--PDCA管理模式在控制脑卒中患者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FOCUS--PDCA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坠积性肺炎管理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神经内科入住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实施FOCUS--PDCA管理模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住院时间,护士护理综合能力,病人满意度,实施前后的肺炎发生率.结果 运用FOCUS--PDCA管理模式后干预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士综合能力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FOCUS--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护理综合能力.

    作者:朱华清;李娟;张敬;张力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对腹股沟疝患者治疗时,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中选择5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开放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疝修补术);分别治疗后观察其效果并实施对比.结果 观察组出血少、手术用时短且恢复快,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6.0%低于对照组的44.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腔镜疝修补治疗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郑红丽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观察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用药与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是66.69%,相较于对照组的62.96%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41%,相较于对照组的33.33%低,P均<0.05.结论 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接受单药恩替卡韦治疗的HBV-DNA转阴率比阿德福韦酯联用拉米夫定高,且使用安全性更高.

    作者:高玉文;张伟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药艾条灸加化疗与单纯化疗在防治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生活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药艾条灸联合化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8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段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化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药艾条灸,对比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9.3%,生活质量评分为(191.7±3.5)分,与观察组的7.3%和(227.8±3.5)分相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肿瘤患者化疗联合药艾条灸方案,可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刘颖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搜集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1例,其中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疗效90.32%高于对照组64.52%,(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48.39%,(P<0.05).结论 介入治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从卫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血糖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血糖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法对本社区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随访管理,病例数40例)、观察组(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病例数40例).对比2组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社区宣教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作者:蔡萍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安全护理的研究进展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近几年老年期痴呆患者的安全护理相关文献,为老年期痴呆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运用文献定量定性的方法280篇文献进行评阅和系统分析.结果 我国老年期痴呆患者的护理大都重在生理安全方面,而心理安全相对较少.结论 在关注老年期痴呆患者生理安全护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痴呆患者的心理安全.

    作者:范琴燕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及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各症状积分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溃疡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P<0.05.结论 针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利于改善其各种症状,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宏伟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一例右位心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一例右位心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并对置管前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从而确保置管过程顺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运用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为右位心患者行PICC置管,操作前充分了解右心房和上腔静脉的解剖关系.该右位心患者,其心房、心室和大血管的位置宛如正常心脏的镜中象,称为镜象右位心,应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左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的长度作为导管置入深度.结果 通过对该右位心患者的全面评估,成功置入PICC导管,定位准确.结论 PICC置管是作为进行长期输液的主要方法,因带管时间长、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右位心患者属于罕见案例,经过充分的评估和分析也能顺利、安全的置入,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巧凤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槐杞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目的 探讨槐杞黄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7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45例/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槐杞黄药物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儿在介入不同治疗方法后,予以槐杞黄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患儿的IgA、IgG、IgM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治疗期间联合槐杞黄药物治疗,改善患儿各项指标,降低了患儿发病次数,提升了治疗效果.

    作者:柳岩;刘书辰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56例的中医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56例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饮食调护、情志护理、穴位按摩、耳穴压豆等中医护理.结果 持续护理2周后,仅2例未愈,痊愈率71.43%,总好转率96.43%.结论 中医护理用于脾胃虚寒证胃脘痛患者,效果显著.

    作者:唐甜甜;房巍巍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内痔注射法和PPH手术治疗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否不同.此次研究通过对临床痔疮患者的治疗前、后的情况对照分析,进行客观评价聚桂醇注射疗法的确切临床疗效.方法 Ⅲ期内痔患者60例,半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聚桂醇注射)30例,对照组(采用PPH手术)30例;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并记录术后的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 硬化剂组治愈14例,占46.7%;显效7例,占23.3%;有效6例,占20%;手术组治愈17例,占56.7%,显效6例,占20%;有效4例,占13.3%;两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患者便血复发、肿物脱出、感染、硬结、直肠狭窄、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组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发生率高于硬化剂组(P<0.05).结论 肛门镜下聚桂醇注射治疗Ⅲ期内痔与PPH手术疗效基本相同,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花费少、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鑫垚;黄桂林;马辉;侯吉学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准确率对比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应用肝脏MRI技术与肝脏增强CT技术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随机选取47例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肝癌诊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MRI扫描以及肝脏增强CT扫描,对比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肝癌诊断准确率为97.87%,增强CT诊断准确率为82.98%,MRI肝癌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增强CT,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脏MRI技术肝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增强CT技术,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采取针对性病情干预措施.

    作者:王平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产科导乐陪伴分娩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中实施运用导乐陪伴分娩对于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效果探究.方法 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实施运用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观察研究产科护理中实施运用导乐陪伴分娩对于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结论 产科护理中实施运用导乐陪伴分娩对于产妇分娩降低手术产率,产后并发症,改善了分娩结局,值得推广.

    作者:张淑洁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依据外科手术技术的不同,分为甲状腺内镜手术患者(内镜组)40例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40例,比较其临床资料、手术指标、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而评价不同技术的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结果 内镜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康复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应用内镜手术技术可缩短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时间,降低损伤喉返神经的风险,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压力,降低患者的外科治疗风险,从而大大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丛坤 刊期: 2018年第92期

  • 探讨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预防术后肠胃返流的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胃部疾病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胃大部切除手术,观察组采用改良胃大部切除手术.结果 观察组术后胃肠引流量为(119.20±32.25)ml,为照组为(426.28±63.25)ml,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反流率为3.23%,对照组为19.35%,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对照组为25.81%,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改良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越,患者术后的反流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波 刊期: 2018年第9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