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
目的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探讨中医针灸与推拿联合的方法所能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92例患者进行研究,选取年份,2017年1月~2018年8月.按照其采取的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人数均等的分组,即常规治疗组(n=46)和联合治疗组(n=46).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实施动脉型颈椎病的红外线热疗方法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的手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对比可见,联合治疗方法应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在临床效果的对比中,具备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同时应用中医针灸和推拿的治疗方法,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中有更显著的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潘超安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通畅气道、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止咳以及强心利尿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静滴和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0%)明显好于对照组(70%),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aCO2明显下降,PaO2明显升高,全血黏度明显降低.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血液高黏状态和心肺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包兵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情境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的实习生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实习带教模式,观察组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实习效果.结果 对照组实习理论考核成绩为(78.42±4.86),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为(81.59±3.28);观察组实习理论考核成绩为(89.65±5.30),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为(92.15±2.61),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实习生加强对病例的分析,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嵇慧;周林玲;俞岚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次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018年本院工作的53例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纳入对象,随机的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27例,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26例,则给予分层次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评分.结果 两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管理前无显著差异(P>0.05),管理后,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给予分层次管理效果显著,既能有效提高操作技能,又能提高护理理论知识.
作者:冬吉玛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效果,并评价该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晚期结肠癌患者,18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OLF组),18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XELOX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XELOX组总有效率(RR)为88.89%,较高于OLF组72.22%(P<0.05);两组患者卡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晚期结肠癌患者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疗效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庄毅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突发性气胸诊断中,应用肺部超声和临床评估对病情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40例突发性气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肺部超声和胸部X线两种方法进行诊断,并统计不同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肺部超声对突发性气胸的诊断准确率为95.0%,常规胸部X线为97.5%,两组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肺部超声对新生儿突发性气胸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郑双;乔彦霞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均值、红细胞数(RBC)及血清铁蛋白(SF)的变化和贫血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以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第8周后,治疗组的Hb、RBC及S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较对照组的61%更高(P<0.05);治疗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对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具有显著意义,可改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竟 刊期: 2018年第92期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8月期间的58名实习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29名实习护士为对照组,对该组护士采用传统教学,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29名实习护士作为观察组,对该组护士采用循证护理+PBL教学,比较分析两组护士考核结果及操作水平.通过观察组护士考核结果评分及操作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分析循证护理结合PBL教学模式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陈小艳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QC活动在降低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QC活动小组,按照QC活动步骤,利用管理工具,对乳腺癌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堵管问题进行要因分析和对策拟定及实施,将改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患者植入静脉输液港堵管率由改善前20%降为6.7%,静脉输液港堵管率下降明显.(P≤0.001).结论 开展QC活动对降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堵管率有较好效果,同时提高了护理团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团队凝聚力,也提高了运用工具管理的能力.
作者:张容;陶静;周永红;王兰兰;李迅;冯澜;郑绿锐;常玲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分析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1例在我院接受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治的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检查.结果 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式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与低场磁共振MRCP技术联合检查能够使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有助于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作者:聂佳嘉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68例2015年9月~2018年9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保守治疗,消融组则采取电生理检查+导管射频消融根治术治疗.比较对照组、消融组效果;心动过速有无发作及发作频数;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率;并发症.结果 消融组效果更优、心动过速基本根治,心律失常复发率低;无严重并发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消融组并发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无明显手术并发症,P>0.05.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效果理想.
作者:蔡剑锋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社区医疗机构接收的学龄前儿童100例,在随机数字表法下将100例儿童均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不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视力情况及保健行为.结果 观察组视力下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儿童用眼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眼保健操时间、户外活动时间比对照组显著更长(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学龄前儿童视力保健行为的依从性,保障视力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刘婷婷;苏兴栋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血糖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危重症患者96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增加血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ICU停留时间为(10.36±4.18)d,感染率为6.25%;对照组ICU停留时间为(17.25±5.63)d,感染率为22.92%.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血糖管理有助于促进危重症患者的恢复,降低患者感染风险,临床应加以推广.
作者:俞岚;嵇慧;周林玲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临床药学在干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感染科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86例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43例进行常规用药宣教,研究组43例则进行临床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结果 研究组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临床药学干预,能够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蒋静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观察调经保坤丸加味治疗育龄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80名患者都符合国家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断标准.运用调经保坤丸加香附、玫瑰花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80例功血中,治愈51例,占63.75%;显效15例,占18.75%;有效7例,占8.75%,无效7例,占8.75%,总有效率91.25%.结论 调经保坤丸加味治疗育龄期功血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何太洪;吴昭君;唐桂英;罗献英;杨清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检查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对其进行检测,观察并比较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指标.结果 HBeAg阳性组患者血清内的HBVDNA含量对数值(7.0±1.8)拷贝/ml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4.9±1.1)拷贝/ml,差异明显(t=6.31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可将HBVDNA作为诊断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重要指标,尤其应加强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的检测.
作者:宋璐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对比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一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为观察组,一组采用氨茶碱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暂停发生率为16%(4例),症状消失时间为(11.4±1.6)d,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例),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6例),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洪杰旋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建立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含量的方法.方法 取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约1.0 g,精密称定,加中性乙醇-水(60:40)50 ml溶解后,使用0.1 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为滴定液,滴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分子中的甲磺酸基团,通过电位法指示滴定终点,从而计算出本品的含量.结果 甲磺酸达比加群酯取样量在0.5g~1.5g的范围内,取样量和消耗滴定液体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0).结论 此法操作步骤简单,测试时间短并相对减少了可能的误差,适用于测定甲磺酸达比加群酯的含量.
作者:管岚;花传政;蔡学艳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评价应用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依据外科手术技术的不同,分为甲状腺内镜手术患者(内镜组)40例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40例,比较其临床资料、手术指标、术后不良症状发生率及术后康复情况,进而评价不同技术的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疗效.结果 内镜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康复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 应用内镜手术技术可缩短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时间,降低损伤喉返神经的风险,降低手术难度和手术压力,降低患者的外科治疗风险,从而大大提高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
作者:丛坤 刊期: 2018年第92期
目的 旨在观察CT增强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将我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2400例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为两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1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为59例,对照组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为367例,因此对比而言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主要原因与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患者自身血管较差以及高团注速度等原因密切相关.结论 对于进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相关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度以及降低对比剂外渗效果显著.
作者:蒋菊花 刊期: 2018年第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