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宝;李浪;贺文慨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是指双心室心脏中,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由于管腔闭塞或中断导致血流中断,同时合并有室间隔缺损的一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来源于固有肺动脉、动脉导管或者大的体肺动脉侧支血管(MAPCAs),或者兼有之,容易合并固有肺动脉发育不良,手术难度大,结局多变,特别是MAPCAs的处理非常棘手.本组总结了19例PA-VSD合并MAPCAs病例,探讨手术策略,手术方法以及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王轲;杨斌;周志明;陈建超;陈红领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胃食管连接处收缩积分降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无效食管运动.另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个体间的食管动力障碍特点也有着微妙的区别.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是目前一种直接和精确的监测方法.当前,外科手术是解决这一问题可靠的方式,内镜技术有望代替外科手术.
作者:李玉芳;乔大伟;肖云;吴克艳;卜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治疗前后抑郁症状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0例围绝经期有抑郁症的妇女文拉法辛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分及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与40例围绝经期健康妇女比较.结果 治疗组抑郁症状有改善(P < 0.01);BDNF水平有升高(P < 0.01);有效组妇女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均比无效组高(P < 0.01),有效组治疗前后BDNF水平有上升(P < 0.01).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BDNF水平提高的同时,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效果好差与BDNF水平相关.
作者:杨和增;单菲;李敏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为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15年1-12月在宁夏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案信息,了解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 739例患者中,慢性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4.6%,发生频率排名前5依次为大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程(OR=1.004,95% CI:1.002~1.006)和职业(以工人为对照,农民OR=3.122,95% CI:1.420~6.861;无职业人员OR=2.771,95% CI:1.389~5.527)是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高,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故应加强对可控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整体生存质量.
作者:贾绍静;米光丽;郑栋莲;李宝玲;丁丽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异丙酚对肺癌癌细胞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肺癌癌细胞体外培养,分为实验对照组、L组、M组、H组.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癌细胞的光密度值,同时沉默MMP-2基因,观察各组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Transwell侵袭试验分析各组癌细胞侵袭抑制率的改变及沉默MMP-2后各组差异;Western blot及Q-PCR检测四组细胞MMP-2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 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H组癌细胞活力低(P<0.05);沉默MMP-2基因后,异丙酚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加强(P<0.05);异丙酚处理后的肺癌癌细胞侵袭抑制率较高(P<0.05),且沉默MMP-2基因后其抑制率有所上升;Western blot及Q-PCR实验结果显示:H组细胞MMP-2含量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抑制肺癌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相关,具有潜在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张永强;刘俊;陈胜阳;刘国泽;田建民;岳修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在脑干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评判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年收治的脑干损伤患者45例(损伤组)及10例健康正常人群(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测其脑干部位NAA/Cr、NAA/Cho和Cho/Cr值,结合临床伤情(GC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损伤组NAA/Cho和NAA/Cr值降低,Cho/Cr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情越严重,NAA峰下降、Cho峰上升,NAA/Cho比值下降趋势越明显.预后良好组NAA/Cho、NAA/Cr和Cho/Cr值接近对照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A/Cr、NAA/Cho、Cho/Cr值变化同脑干损伤患者GOS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磁共振波谱分析能测定脑干损伤患者的生化代谢情况,在评估脑干损伤伤情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和平;陈新生;施正生;查正江;王俊;赵鹏;陈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MEWS评分、血糖值评分及两评分结合预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预后的能力,以探索出适合的评估工具.方法 选取住院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从患者入院时作为观察起点,分别进行MEWS评分、血糖值评分、MEWS结合血糖值评分,以出院时的预后为观察指标,通过ROC曲线比较三种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准确度.结果 以死亡为预测指标时,MEWS评分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0.875,佳截断值为>4分,敏感度为78.43%,特异度为85.60%,阳性预测值为43.01%,阴性预测值为96.63%;血糖值评分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0.681,佳截断值为2分,敏感度为50.98%,特异度为85.33%,阳性预测值为73.4%,阴性预测值为67.5%;两评分结合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0.982,佳截断值为>7分,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95.65%,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9.15%.结论 两评分结合预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预后的分辨度高于单纯MEWS评分与血糖值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燕;孟凡杰;段玉龙;蒋旭伟;陈民;都玉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拟通过临床对照研究,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全麻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60例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L组(n=30)和C组(n=30).全麻气管插管后设置呼吸参数,其中L组以6~8 mL/kg设置潮气量,PEEP 5 cmH2O,间断肺复张;C组以8~10 mL/kg设置潮气量.分别在插管前、通气后1 h、通气后2 h、术后24 h采集动脉血气,术中记录PETCO2、气道压;记录手术时间、消融时间、透视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记录术者满意度.术后随访患者肺部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消融时间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PCs发生情况及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适合应用于全麻房颤射频消融术中通气管理.
作者:谢沙;栾永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外磁场引导下磁性纳米载mNGF微粒修复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效果.方法 以PLGA为包覆材料,制备载Fe3O4和mNGF纳米微粒悬浮液,进行表征.建立大鼠左侧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分成3组,A、B组每周尾静脉注射1次磁性纳米NGF微粒悬浮液,A组左下肢外磁场引导2 h,B组不施加外磁场;C组每周仅尾静脉注射同含量的NGF溶液.模型建立2个月测定坐骨神经指数(SFI),行左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小腿三头肌湿重比,坐骨神经切片HE染色观察.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SFI、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湿重比均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的SFI、神经传导速度、肌肉湿重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A组的再生神经的排列及密度均好于B组和C组.结论 外磁场引导下磁性纳米载NGF微粒能够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
作者:李立军;海米提·阿布都艾尼;宗强;王帅;王亮;倪东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复合昂丹司琼对女性患者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15例行常规甲状腺手术的女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5例:A组,全麻诱导后用5 mL 0.5%利多卡因行右侧SGB;B组,麻醉诱导后用5 mL 0.9%氯化钠行右侧SGB;C组不做任何阻滞.手术结束前30 min均给予昂丹司琼4 mg.观察并记录术后24 h内三组患者PONV发生率,并记录术后2 h(T1)、4 h(T2)、6 h(T3)、24 h(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术后恶心呕吐用口头评定量表采(verbal rating scale,VRS)评价并记录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程度及不适感等.结果 在术后24 h内A组恶心呕吐发生3例(7.5%)显著低于B组7例(17.5%),C组8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T1、T2、T3、T4时间点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侧SGB复合昂丹司琼可有效降低甲状腺手术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吴笑敏;杨建平;陈军;王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Embase、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公开发表的关于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由多名评价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纳入6篇文献,共351例患者.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对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VAS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两组手术方式在末次随访Cobb角(P=0.69)、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P=0.46)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Wiltse入路较后正中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腰背痛发生率低等优点,且能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维持伤椎前缘高度,认为Wiltse入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
作者:张树文;李忠伟;陆帅;徐小雄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组(DS组)和对照组(S组).两组术后均采用PCIA,DS组:右美托咪定2.0 μg/kg+舒芬太尼1.5 μg/kg+昂丹司琼8 mg;S组:舒芬太尼2.0 μg/kg+昂丹司琼8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参数设置:负荷剂量2 mL,维持速率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术后2、6、12、24、36、48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静息(VASR)和咳嗽(VASC)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DS组患者各时点MAP、HR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24 h VASR、VASC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后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同时减少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
作者:张隆盛;张欢楷;林耿彬;杨铎;黄熙扬;黄志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体表神经调控(TEA)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容受(GA)、胃电图的影响,探讨TEA对FD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入组FD患者106例,均符合RomeIII FD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TEA组53例和假-TEA组53例.10例健康对照.所有受试者均测试胃容受.TEA组刺激足三里(ST36)和内关穴(PC6),假-TEA组刺激位置位于ST36外侧10 ~ 15 cm及远离PC615 ~ 20 cm的部位,且不在任何经络上.刺激参数同TEA组.采用双盲交叉方法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容受、胃电图和临床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1)正常对照组GA(725 ± 46)mL,FD患者GA(539 ± 36)mL (P<0.001).(2)治疗前FD症状积分24.5 ± 2.9,TEA组治疗后症状积分11.9 ± 2.1(P<0.001).TEA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假-TEA组(P<0.001).(3)TEA组餐后的正常慢波百分比(68.2 ± 3.1)%和空腹正常慢波百分比(70.9 ±2.4)%,与治疗前基线比较以及与假-T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TEA组餐后主功率值(46.23 ± 4.03)db和空腹主功率(35.35 ± 1.53)db与治疗前基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TE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1)FD患者的胃容受性下降,存在内脏高敏感,TEA可以改善FD患者的GA,降低内脏高敏感.(2)TEA可以提高FD患者的正常慢波百分比,提高餐后主功率,促进胃动力.
作者:汤净;陈军;谭安萍;谭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是指患者在张口位及闭口位时关节盘均位于髁状突横嵴前方.临床表现为张口受限和疼痛.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大部分都是单纯关节盘前移位,很少伴有器质性改变.因此及时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恢复正常的盘-髁关系,避免慢性化发展十分重要.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主要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但采取单纯的手法复位、再定位咬合板或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我科在治疗时采取先向患侧关节上腔注射透明质酸钠,然后采取常规手法复位,复位后即刻戴上再定位咬合板.这种保守综合序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邓力;张清彬;张颖;何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NLRP3炎症小体因其具有调节免疫和抗微生物等作用而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在多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NLRP3炎症小体激活途径和调控机制,归纳总结了NLRP3炎症小体在几种常见眼科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回顾了与其相关的治疗方法,从而提出结论NLRP3可能成为眼科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作者:杨延婷;赵越;吴丽洁;张霁;张丹;吴丹艳;马晓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初步了解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尿潴留患者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类型为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16年1-12月于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脑卒中后并发尿潴留患者72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尿潴留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结合饮水计划干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留置导尿,两组患者除干预因素外皆进行脑卒中常规治疗和同质性护理.主要结局指标是平衡膀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残余尿量、尿路感染、镜下血尿.结果 基线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过程中,试验组有2人中途退出研究.基于意向性分析(ITT分析):平衡膀胱:试验组平衡膀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组内比较残余尿量均大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基线处两组患者残余尿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试验组降幅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路感染:试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方案集分析(PP分析):镜下血尿:试验组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导尿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降低膀胱残余尿量.与常规留置导尿相比,间歇性导尿能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和可能对降低镜下血尿发生率有影响.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间歇性导尿会增加照顾者负担压力.
作者:黄厚强;郭声敏;王玉珏;杨文爽;郑思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iR-155在PM2.5染毒大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M2.5一次染毒组(P1)、PM2.5三次染毒组(P3)、盐水对照染毒组(N)、空白对照组(O).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RT-PCR检测各组肺组织miR-155的表达,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IL-6、IL-1β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miR-155与TNF-α、IL-6、IL-1β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PM2.5染毒大鼠血清中的炎性因子TNF-α、IL-6、IL-1β较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表达增加,且其表达量随着染毒次数及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病理可观察到随着PM2.5的染毒增加,肺组织的炎性损伤作用增强.肺组织中miR-155的表达量也随着PM2.5的染毒增加而增加,且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其与血清中炎性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PM2.5染毒大鼠肺部会对其产生炎性损伤作用,且损伤作用随着染毒次数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强,miR-155表达与大鼠炎性损伤作用存在正向相关性.所以,miR-155可能参与PM2.5致大鼠肺部炎性损伤作用.
作者:李男;王士娜;赵龙;毛明清;宋楠;李云霞;加慧;夏书月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分析UCH37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UCH37的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UCH37的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UCH37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CCK-8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CH37对HeLa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UCH3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及淋巴转移情况呈正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沉默HeLa细胞中UCH37表达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结论 UCH3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升高,可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可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分子治疗潜在靶点.
作者:杨雪梅;傅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HAX-1作为一种目前新发现的多功能细胞调节蛋白质,可以和细胞中多种相关蛋白密切结合,在细胞代谢进程中发挥抗细胞凋亡、增强细胞移行增殖以及维持钙稳态、进行基因转录后调控等作用.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HAX-1生物学特性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HAX-1在心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英兰;吴世政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观察胆汁性状及引流管冲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331例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留置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冲洗组及未冲洗组,记录术后胆汁性状、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 33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其中冲洗组189例、未冲洗组142例.两组术后第1天与第3天相比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胆汁性状正常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引流管堵塞率、脱出率及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内镜置入一体式胰胆引流管术后可以通过胆汁性状反映胆系感染、出血以及引流管堵塞、脱出的情况,采取引流管冲洗有助于控制胆系感染及出血,降低术后引流管堵塞及脱出率.
作者:高秀珍;王生;张诚;李立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