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和效果分析

徐金芝

关键词:原发性, 高血压, 护理措施, 临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录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在心率、有效率、满意度以及血压上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心率和血压稳定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在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满意度上,实验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护理疗效明显,可观的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价值.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四平市血液出入库数据简析

    目的 对四平市血液采集和供应数据进行分析,为科学制定采血方案及相关辅助工作提供依据,预防血液频繁紧缺或过量报废.方法 汇总四平市中心血站2017年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入库数据,通过数据对比,总结分析四平市血液采集情况和需求情况.结果 四平市2017年约有1.4万人献血,其中A型27.13%、B型32.3%、O型29.8%、AB型10.76%,四平市献血者与本市人口的血型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四平市2017年基本没有出现血液浪费或个别血液类别紧缺的现象.结论 应从三个方面全面深入开展献血相关的辅助工作:(1)全面记录献血者信息并深入挖掘信息;(2)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和健康引导,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广度和深度;(3)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引入综合护理,将精细化管理深入到采血工作全过程.

    作者:窦思奇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则临床疗效,也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作者:杨光颖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术与经伤椎固定术的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接受经伤椎固定术患者43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间范围内患有同样的骨折类型的接受跨伤椎固定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行不同的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可有研究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患者的脊柱功能评分指标(JOA),及患者疼痛指标(VAS)可见两组数据都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六个月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椎体压缩率、椎体高度丢失情况、Cobb角的丢失情况及后凸Cobb角情况,可见研究组每组数据都显示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接受跨伤椎固定术对比接受经伤椎固定术虽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及脊柱功能指标,但是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各项指标的恢复,并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应该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冉博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ICU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过程中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张慧颿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脑卒中常规诊治.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添加百忧解.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以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神经功能康复、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及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突出,能够显著优化患者的心理情绪,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李洁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45.11±10.77)min、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11.65±2.81)周、住院时间(8.53±2.11)d、开始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5.47±1.96)周,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17.45±5.31)mL,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疗效确切.

    作者:薛虎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3D-TOF MRA和CTA诊断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3D-TOF MRA和CTA对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经磁共振检查发现的未破裂动脉瘤病例,以DSA为金标准,将MRA和CTA两种检查方法及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MRA发现动脉瘤准确率为95.23%(20/21),CTA发现动脉瘤准确率为85.71%(18/21).结论 3D-TOF MRA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用于无症状动脉瘤的筛查及随访复查.

    作者:付晓琴;刘芸;薛建建;高娜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胃镜室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胃镜室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查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7年1月~12月)和对照组(2016年1月~12月),各580例,观察组对胃镜室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胃镜检查合格率、年度感染事件发生率、内镜消毒基本情况.结果 观察组内腔检查合格率98.97%、表面消毒合格率99.14%、年度感染事件发生率1.03%、内镜消毒基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86.21%、84.48%、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胃镜消毒质量,增加胃镜内腔、表面消毒合格率,降低胃镜室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朱丹卉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PBL教学法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提高呼吸内科人才的培养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方法 选取我院临床医学2014级200名学生,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对比两组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结果 观察组学生在学生学习的成绩,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具有可行性.

    作者:陈磊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西药房管理中循证医学原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西药房管理中循证医学原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药房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房管理方式,选择2017年1月~2017年6月药房为观察组,采用循证医学原理管理方式,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质量管理考核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药房采用循证医学原理管理方式后患者满意度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药房管理考核评分为(93.8±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2.4±4.9)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西药房管理中采用循证医学原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保障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西药房管理服务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荣新;罗丹;马京艳;崔春梅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眼科小儿全麻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眼科小儿全麻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12月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儿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94例,进而对两组患儿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91.21±5.6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82.25±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眼科手术患儿使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护理,对于患儿不良心理问题的改善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赵书萍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92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机械通气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我科危重型手足口病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特征、病原学及其救治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7年12月我科住院危重型手足口病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不同病情分为三组进行治疗,其中2008年4月~2010年危重型11例作为A组;2011年~2013年危重型47例作为B组;2014年~2017年34例作为C组.结果 92例患儿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A组11例中肺出血死亡4例,5例呼吸、循环衰竭治愈,2例肺出血好转出院;B组46例中肺出血死亡11例,6例肺出血治愈.2例呼吸、循环衰竭患儿中1例出现抽风、1例治疗6天,撤机后轻度昏迷,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7例呼吸、循环衰竭治愈;C组35例死亡5例,3例为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2例为呼吸、循环衰竭,5例肺出血治愈,25例呼吸、循环衰竭治愈.7例双下肢瘫痪好转出院,其中6例随访治疗1月内瘫痪完全恢复;1例出院1周瘫痪有所好转,后失访.结论 小儿感染EV71,发病年龄小,进展快,临床要引起重视.危重型HFMD出现呼吸衰竭、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脑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危重型早期识别及治疗至关重要.在HFMD的诊治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危重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时给予抢救治疗.第2期HFMD应该住院治疗,给予脱水降颅压、短期应用激素、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一般能治愈.HFMD病情从第2期发展到第3期多在1天以内,当病情进入第3期时,应争分夺秒就地积极进行救治.第3期发展到第4期有时仅为数小时,更需要积极采取救治措施,及时干预处理,避免错过佳的抢救时机.早期诊断、治疗HFMD危重型病例显得非常重要.重视及尽早诊断危重型HFMD,及时治疗、控制高血压可明显减少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机械通气的应用,是大限度降低危重型HFMD病死率及致率的关键.

    作者:罗云娇;杜曾庆;甘泉;杜丽江;刘阳;马薇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探讨细节护理在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在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4月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员5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观察体检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体检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健康体检人员细节护理,能减少体检时间,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作者:沈建兰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的效果及预后观察

    目的 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面罩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呼吸困难和发绀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结果 观察组呼吸困难和发绀消失时间分别为(1.52±0.63)d和(1.37±0.49)d,均少于对照组的(2.36±0.78)d和(2.15±0.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呼吸频率、PO2和PCO2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气血分析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疗效理想,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气血分析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超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月1月进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选择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150例.两组患者都使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吸氧、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使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每天服用次数分别是三次和一次,一次均为25 mg.治疗时间为三个月,将两组的实际治疗效果在三个月之后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以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26.00%.而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个月后,在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上,观察和对照组分别是92.00%和72.00%,说明观察组的治疗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明确,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可以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奥斯曼江·阿西木;阿同古丽·买提奴尔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价值体会

    目的 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早产儿胎粪排空时间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胎粪排空时间、达足量喂养所需时间以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以改善早产儿的胃肠道功能,值得应用于推广.

    作者:张素芬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循证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其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6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5年12月11日~2018年2月20日)为研究对象,遵循平均、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予以观察组循证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生理功能、心理状况及社会关系分别为(82.54±3.29)分、(84.37±4.13)分、(80.85±5.42)分、(81.56±4.90)分,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概率(3.235)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实施循证护理,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究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8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分析脑外伤昏迷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60例,未发生肺部感染120例.使用情况、GCS评分≤4分、气管切开、机械通气、ICU住院时间≥7天、胃管留置、合并基础疾病是肺部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脑外伤昏迷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临床应根据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干预,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芸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护理1、2两组,各41例,护理1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护理2组采用常规护理.探讨实施不同护理对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护理1组护理满意度(97.56%)显著比护理2组(82.9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实施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时,能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舒适的护理措施,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高英英 刊期: 2018年第68期

  • 针灸中药联合治疗促进动静脉瘘创面愈合一例

    目前诊断动静脉瘘患者,多数都依照西医诊疗计划进行,一般不会再找中医治疗了,现有使用中医药针灸治疗的报道鲜见.本例患者因病变部位在肢体,且血糖异常,介入治疗未能彻底封堵,迁延已久,前臂及手部临床症状渐重,有幸接诊,使用中医诊治思路,运用中药口服,针灸施治,创面及手指部分功能恢复,在此分享,以供探讨.

    作者:杨煜钧;王晓雪 刊期: 2018年第68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