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动态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阚艳敏;王艺桦;孙玉伟;刘洋;李建;张莹;刘水澎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每搏输出量, 血流动力学, 超声, 容量反应性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4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47例次.均进行超声检查,在试验前、后分别获得每搏量(SV)、下腔静脉扩张指数(△IVC1).同时记录临床各项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VP)等.按SV的变化(△SV)分为有反应(R)组和无反应(NR)组,R组25例次,NR组22例次.比较两组以及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S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定各项指标评价容量反应性的佳阈值.结果 (1)R组试验前各指标值均高于NR组;(2)试验前△IVC1与△SV呈显著相关,△CVP与△SV不相关;(3)经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VC1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界值为≥17.5%,且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而△CVP不能准确预测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结论 超声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动态的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临床进行补液治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对中老年患者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对比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中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在45~60岁的中年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600例,随机分为D、E、F三组,每组200例,A组和D组患者全麻以单纯静脉丙泊酚维持,B组和E组患者以单纯静脉依托咪酯维持,C组和F组以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维持,所有入选对象均于手术前1d,术后1、3、7d、1个月、1年做MMSE测试,记录分值.结果 六组患者术前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3d,B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C组(P<0.05),E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高于D组、F组(P<0.05);术后7d,A组、B组、D组、E组患者的MMSE评分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依托咪酯相比较,丙泊酚以及丙泊酚+七氟醚静脉麻醉均会增加中老年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障碍,对远期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影响,依托咪酯对中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作者:蔡立松;王蕊;郭平选;韩庆波;席文娟;王太;张辉;刘冰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FUCA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标本中FUC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技术对7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的FUC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进行预后分析,Cox回归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FUCA1在肝癌组织学标本中较癌旁组织呈低表达,肝癌组织中FUCA1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指出:肝细胞肝癌中FUCA1高表达组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预后分析发现:FUCA1表达量、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以及TNM分期为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FUC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降低,与肝癌的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呈负相关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FUCA1表达与肝癌预后联系紧密.

    作者:李林株;郭灵敏;杜佩铭;黄尚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血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

    经血源性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stem cells,MenSC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来源于经血的成体干细胞,目前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内成体干细胞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MenSCs的增殖能力、分离纯化、分化潜能、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以期为推进MenSCs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何琳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儿童全麻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右关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儿童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年龄4~6岁行门诊肠镜检查的患儿根据右美托咪定剂量不同随机分为四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8 μg/kg(PD1)组、1.0 μg/kg(PD2)组、1.2 μg/kg(PD3)组和丙泊酚(PNS)组.各组右美托咪定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L后于15 min输注完毕,PNS组予15 mL生理盐水输注.随后行丙泊酚靶控输注,达到效应室浓度后开始手术.记录手术及复苏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手术、苏醒及离开麻醉复苏室的时间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 与PNS组相比,PD3组在术中HR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各组患儿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PD2、PD3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但PD3组患儿苏醒和离开复苏室时间延长(P<0.05).结论 1.0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门诊学龄前儿童肠镜检查安全有效,苏醒平稳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作者:叶玉萍;刘涌;李水英;刘国栋;时文俊;周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收录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4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IR分为IR组(n=67)和非IR组(n=82).所有入组患者统计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和肥胖指数(BAI),并检测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总睾酮(TST)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 IR组高血压患者血清TST (nmol/L)(11.4±2.8 vs.14.6±1.9,P<0.05)和FAI(15.6±2.6 vs.22.5±4.2,P<0.05)明显低于非IR组高血压患者TST正常亚组患者HOMA-IR水平低于TST降低亚组患者(P<0.05),而TST和FAI水平明显高于TST降低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TST和FAI与HOMA-IR的相关性分别为-0.598和-0.523.结论 男性高血压患者TST下降幅度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陈正方;宋歌;刘蕾;黄庆;裴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缺血后适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血小板功能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旨在分析远端缺血后适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对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71例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观察组给予远端缺血后适应;分别于PCI术前、干预即刻、PCI术后24 h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活化的Ⅱb/Ⅲa(PAC-1)百分率,采用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随访6.0个月,比较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24 h的CD62P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PAC-1百分率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端缺血后适应可以降低AMI患者急诊PCI治疗的近期MACE发生率,可能与改善血小板CD62P的活化程度有关.

    作者:吴方辉;刘金来;张江武;谢志辉;许云耀;侯冬子;黄世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鸡尾酒关节周围注射对TKA患者围术期hs-cTnⅠ及儿茶酚胺的影响

    目的 探讨鸡尾酒疗法关节周围注射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术期高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Ⅰ)及儿茶酚胺变化的影响.方法 筛选从2014-2017年行择期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术后镇痛用单次鸡尾酒关节周围注射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B组采用鸡尾酒疗法关节周围连续注射联合PCIA,C组用PCIA.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静止状态和康复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在术前及术后检测患者血浆hs-cTn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 A、B组术后VAS评分、血浆hs-cTnⅠ、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比C组低,B组术后24、48 h均比A组稍有所降低.结论 鸡尾酒关节周围注射用TKA围术期的患者,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hs-cTnⅠ及儿茶酚胺分泌.连续泵注给药较单次给药能更好地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早期膝关节活动,改善短期预后.

    作者:施志波;许福生;王少平;游仁芳;李炯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调节性T细胞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乙肝感染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在不同病程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 对142例HBV感染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静脉血IDO mRNA、调节性T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进行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IDO mRNA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组(HCC)、急性乙型肝炎组(AHB)、慢性乙型肝炎组(CHB)、肝硬化组(LC)、对照组.LC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组、AHB组、LC组、CHB组和对照组.除CHB组外,各组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HC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F=10.764,P=0.002).ALT检测,总体组间比较,除LC组外,各组ALT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eg细胞、ALT、IDO mRNA相关性分析显示ALT活性与IDO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96,P=0.026),Treg细胞与IDO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 HBV感染者IDO表达明显增强,与Treg细胞正相关,即IDO高表达伴随着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增高,共同影响HBV的免疫耐受.

    作者:杨峻;王前;石青峰;苗海霞;吕仁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手术的150例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组1为对照组,不给予TXA;组2切口内局部应用TXA;组3术前30 min静滴TXA,同时切口内局部应用TXA.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2与组3术中失血量、术后24、48 h的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小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TXA能显著降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作者:张培楠;杨新明;贾永利;张振梁;孟宪勇;庞永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因HLA-DR13、CW1及A24表达、BCP突变与HBV感染者性别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宿主基因HLA-DR13、CW1、A24表达、BCP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2例临床确诊已感染HBV的患者及133例感染HBV后自动清除者血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血液中白细胞HLA-DR13、CW1及A24基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测序法检测样本BCP变异,并分析相关因素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的差异表达.结果 4组结果:HLA-DR13定量结果以男性感染组低,与其他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A24和HLA-CW1定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以男性感染组与自动清除组(男、女)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P测序结果:男性感染组双突变比率与女性感染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DR13基因与A24及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 HLA-DR13含量与清除乙肝病毒的宿主性别相关,感染HBV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清除病毒.

    作者:杨小蓉;秦建川;冯致婷;黄演婷;王卫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前后固定与后前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评价二种复位、固定方式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对74例三踝骨折患者(均伴中大块后踝骨折)进行研究.随机分两组:一组,间接复位、经皮从前向后固定(前后固定组,37例);另一组,通过后外侧入路直接复位、从后向前固定(后前固定组,37例).终6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前后固定组34例,后前固定组组35例.分别统计骨折类型、活动度和并发症等.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12.6个月(8.5 ~ 24个月).踝关节X线评估显示,后前固定组患者的复位质量明显优于前后固定组,两组患者分别有65.7%和38.2%完成优秀复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前后固定组背屈平均限制(5.91±0.67°)略低于后前固定组(6.47±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8.7%,有5例深静脉血栓,前后固定组3例,后前固定组2例;后前固定组中有1例浅表伤口感染,用抗生素和局部伤口换药治愈,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结论 后踝骨折在从后向前固定中能直视下复位,达到更好的复位和固定;间接复位,从前往后固定有更好的功能结果趋势.

    作者:李远辉;蒋煜文;曾浪清;林志荣;向阳;符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腰椎管内外痛风石1例

    患者男,肥胖(BMI 32.7 kg/m2),56岁,因“腰部疼痛1个月余,加重伴左下肢疼痛、无力3d”入院.查体:神清,痛苦面容,腰部左侧压痛(+),L2-4棘突叩痛(+),放射痛明显,从左大腿后外侧到足跟.双下肢皮肤深浅感觉正常,右下肢肌力Ⅴ级,左下肢肌力Ⅱ级.身体多关节皮下可见大小不等痛风结节.双足第一跖趾关节肿胀,压痛(+).既往史:痛风病史8年,未系统治疗.糖尿病史5年,降糖药物控制欠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

    作者:韩飞;杜建洋;杨见林;常盼盼;李毅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节律基因Cli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联.方法 通过收集心内科确诊的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并采集体检科确诊的78例汉族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基因分型(SnapShot)检测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2758860和rs228970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利用慢病毒干扰技术沉默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血栓素(Tm)mRNA的表达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干扰前后小鼠血浆中PAI-1和TM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lif基因rs2289709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rs6275886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毒敲低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明显导致Pai-1和Tm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同时导致其血浆中PAI-1和TM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节律基因Clifrs2289709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关联.慢病毒敲低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可引起其血浆中PAI-1和TM水平降低,导致血液易凝血而形成血栓.

    作者:陈晨;江舟;程敏;曹丽萍;周刚;王正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实时剪切弹性波成像对不同原因兔脂肪肝肝脏硬度的评价

    目的 采用实时剪切弹性波成像检测高脂及酒精喂养的兔肝脏的弹性(硬度),并与病理对照,探讨不同原因导致的脂肪肝形成过程中肝脏硬度的发展趋势.方法 6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单纯性脂肪肝组及酒精性脂肪组.分别于不同时期行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观察.测量兔肝脏弹性模量值(大值、平均值及小值).20周后处死动物,将病理结果与弹性模量值进行比较,得出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弹性模量值参考范围.结果 单纯性脂肪肝组及酒精性脂肪肝组弹性模量值平均值均高于正常组(P<0.01);且酒精性脂肪肝组弹性模量平均值高于单纯性脂肪肝组(P<0.01).酒精性脂肪肝组与单纯性脂肪肝组弹性模量平均值随病程增加(P<0.01).S1~S4期弹性模量平均值诊断界值分别为:7.15、12.05、13.80、18.15 kPa.ROC曲线显示诊断肝硬化各期(S1、S2、S3、S4)的曲线面积分别为:0.957、1.000、0.991、0.997.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手段,能较客观反映肝脏硬度,检测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纤维化发展的进程.

    作者:汤跃跃;周虹;张勇;李云燕;徐丽荣;陆永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黄曲霉毒素B1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作用

    目的 探索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黄曲霉毒素B1(AFB1)致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FB1组、EGCG低剂量干预组、EGCG高剂量干预组以及EGCG组,每组10只.EGCG低剂量干预组灌胃25 mg/kg EGCG,EGCG高剂量干预组及EGCG组灌胃100 mg/kgEGCG,空白组及AFB1组则灌胃等量双蒸水,每天1次,连续5d.AFB1组、EGCG低剂量干预组、EGCG高剂量干预组于第6天单剂量腹腔注射AFB12mg/kg,空白组及EGCG组则予以等量双蒸水腹腔注射,染毒后各组大鼠继续以EGCG或双蒸水继续灌胃.第8天,所有大鼠称量体质量后静脉取血及组织收集,测定脏器指数、生化肝功能、抗氧化能力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FB1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二醛(MDA)水平和肝、脾、肾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其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总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AFB1组比较,EGCG低高剂量干预组可不同程度降低AFB1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中ALT、AST、TBIL、DBIL、ALP、MDA水平及肝、肾指数(P<0.05),提高肝组织CAT、GSH、SOD水平(P<0.05).病理切片观察表明EGCG对AFB1所致急性肝损伤病理特征起到了明显保护作用.结论 EGCG能有效干预AFB1对大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赵静芳;邓志杰;肖德强;黄丰;高伟;张勇胜;潘剑;邓祥发;鲁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辅助生殖技术后复合妊娠49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复合妊娠(HP)的临床特点,探讨减胎术与腹腔镜手术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49例辅助生殖技术后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复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以减胎术和腹腔镜手术分组比较两组术后活产率及流产率.结果 (1)46.9%患者有输卵管手术史,26例无输卵管手术史的患者中,69.2%有输卵管结构或功能障碍;(2)第一次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复合妊娠的漏诊率达20.2%;(3)B超引导下减胎组的活产率为87.5%,高于腹腔镜手术组(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减胎术并发症发生率高(25%).结论 B超引导下减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活产率高达87.5%,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5%).

    作者:徐俊翠;刘明星;龚景进;欧妙娴;黄晓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感染途径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自然病程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不同感染途径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统称为进展肝炎组(DH组),其余为慢性肝炎组(H组).结果 (1)共收集CHC患者198例,其中输血感染115例,非输血感染83例.(2)2003年前以输血感染为主,2003年后以非输血感染为主.(3)共124例测基因分型,1b型66例(53.2%),3b型15例(12.1%),6a型16例(12.9%),3a型11例(8.9%),1a型10例(8.1%),2a型4例(3.2%),6a或6b型2例(1.6%).输血感染以1b型为主,非输血感染以3b、6a为主.(4)病程进展:感染到首次诊断CHC的时间为(17.36±7.46)年.输血、非输血感染到确诊CHC的时间为(18.90±7.49)年、(14.00±6.2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输血感染病程特点:感染进展至肝硬化时间平均(18.77±5.29)年,至肝癌平均(20.00±1.63)年.慢性肝炎组与进展肝炎组的TBIL、DBIL、IBIL、ALB、GLO、A/G、TBA、ALP、PA、CHE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2003年前输血感染为主,2003年后以静脉药瘾、性接触感染途径为主.输血感染基因型以1b型为主,非输血感染3b、6a为主.CHC进展为肝硬化的平均时间为18年,至肝癌的平均时间约为20年,疾病进展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明显.

    作者:周奕;苏明华;江建宁;陈旭;韦智;伍菲菲;刘志红;滕春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动态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42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容量负荷试验47例次.均进行超声检查,在试验前、后分别获得每搏量(SV)、下腔静脉扩张指数(△IVC1).同时记录临床各项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VP)等.按SV的变化(△SV)分为有反应(R)组和无反应(NR)组,R组25例次,NR组22例次.比较两组以及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SV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定各项指标评价容量反应性的佳阈值.结果 (1)R组试验前各指标值均高于NR组;(2)试验前△IVC1与△SV呈显著相关,△CVP与△SV不相关;(3)经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IVC1对预测容量反应性的界值为≥17.5%,且有较高的特异度及敏感度,而△CVP不能准确预测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结论 超声监测技术能够实时动态的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临床进行补液治疗.

    作者:阚艳敏;王艺桦;孙玉伟;刘洋;李建;张莹;刘水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与否成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应用于临床治疗轻至重度且伴有QRS波增宽心力衰竭已超过20余年,可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发病率及死亡率.CRT的应答包括临床指标的改善以及患者症状和改善,然而仍然有20%~40%的患者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导致CRT不应答的因素是多元的,本文将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嘉南;刘中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微小RNA-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758-3p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和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细胞中的表达.脂质体转染miR-NC(对照组)或miR-758-3p(实验组)至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758-3p和靶基因的靶向关系.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IM44基因及下游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MTT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miR-758-3p对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iR-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呈现低表达(P<0.01).TRIM44为miR-758-3p的直接靶基因(P<0.01).转染miR-758-3p后的TSCCA中,TRIM44基因表达降低(P<0.05),细胞周期进展被抑制(P<0.01),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0.01).结论 miRNA-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通过靶向干扰TRIM44基因的表达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王瑾;张梅君;李云峰;廖立凡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