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焕嘉;莫沁杏;陈玉柳;刘芸
本文将综述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现状及社会心理学影响因素,内分泌治疗的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乳腺癌患者的社会心理学因素与内分泌治疗的依从性的关系,为今后制定我国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徐蕾;金锋;刘诗盈;王爱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DNMT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生存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以102例接受初级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NMT1的表达,以DNMT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其强度表示DNMT1的表达程度,以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DNMT1的表达程度与调整相关协变量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宫颈组织及癌旁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DNMT1的表达明显升高,DNMT1阳性细胞比例升高,DNMT1强度评分升高,并与生存率差异显着相关(P=0.0411).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DNMET1的表达较高,其高表达与宫颈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作者:罗舒;陈非;郭黔;文庆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系统评价卡培他滨(CA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3期)、CBM、CNKI、万方等数据库;搜集CAP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12月1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偏倚风险,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个研究1317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分析结果显示:CAP联合化疗方案的中位生存期[HR=0.86,95%CI(0.77~0.96),P=0.006]、疾病无进展生存期[HR=0.83,95%CI(0.75~0.91),P=0.0002]明显长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OR=1.82,95%CI(1.34~2.46),P=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1年生存率方面CAP联合化疗方案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毒副作用方面,CAP联合化疗方案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口腔炎及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P联合化疗方案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期及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但会导致部分毒副反应增加,且1年以后的远期生存无明显改善.
作者:郑家雷;苏方;方向;汪子书;郑荣生;孙国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其特征性的融合基因为BCR/ABL基因,目前的靶向代表药物是伊马替尼.不同的转录本类型与伊马替尼的疗效关系如下:表达P210蛋白激酶的BCR/ABL转录本类型有e14a2和e13a2,二者与伊马替尼的疗效的比较一直存在争议;表达P190蛋白激酶的BCR/ABL转录本类型为e1a2,大多数的报道表明其对伊马替尼的反应差,但也有少数患者对伊马替尼反应较好;表达P230蛋白激酶的BCR/ABL转录本类型为e19a2,其对伊马替尼反应较好,但也有报道提示较差的疗效;其他还有一些稀有转录本类型,如e13a3、e14a3、e1a3、e2a2、e6a2,它们对伊马替尼的疗效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CML不同BCR/ABL转录本类型与伊马替尼疗效间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艳;熊辉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NK细胞对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从新生儿胎盘中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鉴检测HLA-G的表达,将鉴定后的细胞与NK92mi混合培养4 h,检测各组细胞的溶解率.结果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CD45、CD34和HLA-DR呈阴性表达,CD29、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PEGFP-N1-HLA-G转染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NK92mi混合培养4 h,转染PEGFP-N1-HLA-G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溶解率为(51.22±3.87)%,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
作者:崔桂玉;白剑;苗兰英;林大勇;刘鸿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总结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腰大池引流脑脊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GC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1 d(P<0.05),术后14 d实验组的GCS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CRP水平分别为(19.63±5.99)ng/L和(30.58±6.00)ng/L,都明显低于术前1 d的(76.84±7.11)ng/L和(77.00±8.12)ng/L(P<0.05),术后14 d实验组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围手术期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7%,对照组为32.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观察组的Hunt-Hess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曹卓;郑秉杰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清窍胶囊对分泌性中耳炎HIF-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本院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收治80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组1给予头孢克洛胶囊;组2采用口服清窍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电测听、声阻抗测试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ELISA法检测清窍胶囊治疗前后病人中耳积液中HIF-1a、VEGF的表达水平的浓度并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同时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头孢克洛胶囊)和治疗组(清窍胶囊),均采用卵清蛋白致敏作用建立小鼠分泌性中耳炎的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用ELISA法检测小鼠中耳积液中低氧诱导因子-1(HIF-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适量的头孢克洛胶囊和清窍胶囊治疗,安慰剂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小鼠中耳积液中HIF-1a、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组2在电测听和声阻抗检测结果方面均优于组1(P<0.05);组2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组1(P<0.05).3组小鼠造模后中耳积液中HIF-1a、VEGF的表达水平的浓度明显高于造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后,3组小鼠上述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以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且组1和组2在治疗前后上述因子的水平变化同小鼠试验结果一致.结论 清窍胶囊可能通过影响HIF-VEGF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且临床疗效优于头孢克洛胶囊,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钟伦坤;周兴玮;何娴;朱佳丽;黄秀丽;何腾;孙永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对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IL-10、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ICA组.造模成功后BMSCs组和BMSCs+ICA组关节腔内分别注射BMSCs和BMSCs+ICA;空白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组治疗前关节液中IL-1、TNF-α、MMP-3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与模型组相比,BMSCs及BMSCs+ICA组关节液中IL-1、TNF-α、MMP-3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且BMSCs+ICA组改善幅度优于BMSCs组.结论 淫羊藿苷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育液关节腔注射能降低兔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MMP-3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
作者:秦丰伟;黄荷;焦锋;唐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采取将同时注射法(即注射18F-FDG后即静脉注射呋噻米的方法 )与常规分次注射法(即先静脉注射18F-FDG 1.5 h后再静脉注射呋噻米)进行对照,探究两种方法PET/CT对泌尿系统及盆腔病变显示的影响,总结出达到佳诊断效能的呋噻米注射方法.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行呋噻米介入的PET/CT全身显像的患者,依据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泌尿系统及盆腔病灶图像上的差异,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两组方法对病变促排有效率均为100%;为达到诊断目的,同时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进行常规、双时项、三时项显像者分别占59.4%、37.5%、3.1%和0、92.1%、7.9%;同时注射组和分次注射组患者平均检查总时长分别为2.8和4.6 h.两组患者膀胱及周围组织病灶(包括子宫及附件、直肠、输尿管)SUVmax与尿液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静脉注射的方法较常规分次注射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简化检查的流程,减少机位占用、患者检查以及工作人员受放射性照射时间,减少患者CT辐射剂量.18F-FDG与呋噻米同时注射的方法比常规分次注射法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和用更大病例样本的验证.
作者:李林娟;尹吉林;赵菁;周文彬;王瑞敏;全江涛;张俊;王欣璐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隐匿阴茎(concealed penis)是一种阴茎体因缺乏恰当的皮肤鞘而埋藏于周围皮肤组织下方,致使外观上阴茎体只有很少一部分可见的解剖异常[1].在青少年阴茎畸形中的发病率为0.68%,仅次于包茎和包皮过长[2].随着年龄增长,会严重影响阴茎发育,并会出现包皮龟头炎、排尿困难、尿路感染、心理障碍等并发症,常可引起家长及患儿的焦虑,因此需行手术矫治[3].目前国内外隐匿阴茎治疗的手术方法 众多,但是对于小儿隐匿阴茎的治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手术视野限制、包皮皮肤不足、包皮皮瓣转移修补后皮瓣坏死可能或术后美观不足.是否有足够的皮肤来覆盖补充其阴茎腹侧皮肤缺损的手术方式,直接影响隐匿阴茎术后的功能和美观[4].我院采用改良Borselino术[5]治疗小儿隐匿阴茎患儿105例,取得了满意的外观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永志;项超美;郑茜茜;朱鹏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院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就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并接受PPCI治疗的500例STEMI患者.根据是否绕行急诊,分为绕行组(n=378)和非绕行组(12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门球时间(D-to-B)及<90 min达标率、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S-to-B)、院内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史、Killip分级、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to-FMC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7±167.0)min vs.(177.8±233.3)min,P=0.273].绕行组患者D-to-B时间显著低于非绕行组[(48.5±19.7)min vs.(86.2±61.9)min,P<0.001],D-to-B达标率显著高于非绕行组(95%vs.73.8%,P<0.001).绕行组患者S-to-B时间明显低于非绕行组[(326.3±274.1)min vs.(461.5±351.2)min,P<0.001],病死率亦显著低于非绕行组(1.6%vs.5.7%,P=0.029).结论 胸痛中心实行绕行急诊机制可以显著缩短行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D-to-B时间,提高D-to-B达标率,并缩短患者的S-to-B时间(总缺血时间),降低院内病死率.胸痛中心未来的建设应该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大众对急性胸痛的警觉意识、鼓励大众发病后尽早就诊,缩短S-to-FMC时间;同时对于诊断明确的STEMI患者,应当尽可能实行绕行急诊科,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孔冉冉;向定成;易绍东;宋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到2017年5月于ICU科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患者静脉血样,80例患者中37例脓毒症患者,43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其中休克患者有11例).收集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进行检测;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4+/CD8+T细胞的比值进行检测,并按照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进一步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23例,采集血标本(统计存活21 d内),存活组57例,对患者存活与死亡患者中的血清HMGB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者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严重其HMGBl水平也随之升高,脓毒症患者HMGB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IL-2的表达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脓毒症患者死亡组血清HMGB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脓毒症病人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异常与病人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具有直接关系,脓毒症病人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的提升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明显的影响.
作者:安曙光;覃炳军;卢广轩;范彦琦;贾伯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Force CT及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婴幼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和优缺点.方法 对50例经纤支镜确诊的婴幼儿(年龄≤3岁)气道非金属异物的CT扫描数据进行各种后处理重建: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小密度投影(Min IP)、容积重组透明法(VR)、仿真内镜(CTVE),观察各重建技术对显示非金属气道异物、气道狭窄以及肺部并发症的优缺点.结果 MPR联合CPR可清晰显示异物和任何气道狭窄,Min IP显示支气管树连续性好,但过估气道狭窄程度,VR三维立体感强,但对小气道异物显示效果差,CTVE可反复操作,可透过异物观察支气管远端情况,其息肉透镜有助于鉴别异物和息肉,但无法明确气道外病变.结论 Force CT超快速、低剂量的扫描方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诊断婴幼儿气道非金属异物的准确性高,各后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
作者:李栋学;王玉权;王荣品;唐雷;蔡登华;曾宪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亚低温的应用从初的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到心肺脑复苏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方式,已有实验及临床数据支持亚低温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急性呼吸窘迫、有效提高患者氧合、降低病死率.主要机制与改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及糖正负平衡、降低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表达、调控细胞凋亡等有关.亚低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此外,亚低温的运用也会引起并发症产生.
作者:马兰兰;汤展宏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胸外烧伤科收治的144例Ⅱ度的烧/烫伤儿童,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2例,随访观察2周~2个月.观察组采用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对照组单用聚维酮碘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过敏发热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及瘢痕情况,将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比较,治疗7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14天观察组VAS评分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瘢痕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过敏反应情况(局部瘙痒、红肿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维酮碘乳膏联合可见光治疗小儿烧/烫伤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尽快减少疼痛,减少瘢痕,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费用低廉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陈天庆;梁国仲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检测Lnc-ATB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探索潜在机制.方法 利用QPCR检测Lnc-ATB在宫颈癌细胞及正常宫颈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Lnc-ATB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nc-ATB是否可结合miR-433,利用QPCR检测Lnc-ATB与miR-433之间的调控关系.结果 QPCR结果显示Lnc-ATB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内皮细胞,沉默宫颈癌细胞Lnc-ATB的表达后,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受到抑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Lnc-ATB可吸附结合miR-433.QPCR实验结果显示沉默宫颈癌细胞Lnc-ATB的表达可促进miR-433的表达.结论 Lnc-ATB在宫颈癌细胞中异常高表达,可通过吸附miR-433促进宫颈癌细胞侵袭及转移.
作者:李柏森;文敏;易红梅;姜鹤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马鞭草苷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重塑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Con)组、模型(Mod)组、马鞭草苷低(VL)、中(VM)、高(VH)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建立哮喘模型,各组大鼠于致敏次日开始灌胃相应药物,末次激发2 h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IL-4、IL-5、TNF-α水平,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Western blot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Mod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数、IL-4、IL-5、TNF-α水平增高,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增加,β-catenin表达升高,GSK-3β表达减少(P<0.05);与Mod组相比,VM、VH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数、IL-4、IL-5、TNF-α水平降低,支气管壁厚度、平滑肌厚度减小,β-catenin表达减少,GSK-3β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鞭草苷对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朱颖涛;郭燕;乔岩岩;韩江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检测Smac/DIABLO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荧光定量PCR检测Smac/DIABLO在子宫内膜癌、非典型增生内膜和正常内膜中的不同表达,分析其与内膜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在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上调Smac/DIABLO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7,9表达.结果 Smac/DIABLO在子宫内膜癌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其表达与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过表达Smac/DIABLO后通路相关蛋白Caspase-3,7,9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P<0.05).结论 Smac/DIABLO表达与内膜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肌层浸润深度相关,推测其通过线粒体和死亡受体介导的两条凋亡通路发挥作用.
作者:王晓华;张玉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加强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在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术前心肺功能正常,无声音嘶哑,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双腔气管插管组(D组)和加强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组(S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观察插管成功率及平均插管时间,插管前(T0)、人工气胸后30 min(T1)、1 h(T2)、1.5 h(T3)及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4)、1 h(T5)血气分析(pH、PET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术中单肺通气呼气道峰压(Ppeak),胸腔操作时术者满意度评分,随访术后声嘶和呛咳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胸腔注气前后HR、MA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和D组pH值在T1、T2、T3时点与T0(7.39±0.03/7.41±0.04)比较降低,但T5时点恢复至正常水平,S组和D组PETCO2值在T1、T2、T3时点较T0(40.88±4.45/39.89±3.10)时点升高,但两组之间在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期间Ppeak值S组(27.33±1.75)低于D组(32.73±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者满意度评分S组(8.40±1.12)高于D组(5.93±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术后声嘶及呛咳例数少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插管时间S组(43.13±6.19)短于D组(69.53±7.80),插管成功比例S组(30/30)高于D组(2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型单腔气管插管联合CO2人工气胸用于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循环、呼吸系统稳定,插管简单成功率高,且在术野暴露、减少术后声嘶、呛咳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李伟靖;仝彤;王勇;郝晓光;邢玉英;徐红萌 刊期: 2018年第17期
微波消融治疗肿瘤是指用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来杀灭肿瘤的治疗方法.微波消融适用于多种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受血流影响小、消融范围广、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微波消融不仅是一种简单通过热效应杀灭肿瘤的手段,其产生的免疫效应在杀灭肿瘤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微波消融引起的不同类型的免疫效应,并展望微波消融联合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玲玲;林泽枫;张余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