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嘉馨;金炳植
目的 探讨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8年1月我院心内科病房收治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对疾病进行判断之后,在患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输送胺碘酮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之后,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5例,总的治疗有效率为94.6%.在上述使用胺碘酮治疗的37例患者当中,没有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病例.讨论 使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的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使用.
作者:刘泓江 刊期: 2018年第54期
对于临床治疗技术的研究不断进步,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医治效果,减少患者死亡的发生.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患者患有高血压、肺炎以及输液过多、过快等都能够造成急性左心衰的发生.一般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出汗、强迫坐位等,并且并且发展的十分迅速,如果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将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而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症护理效果能够影响到患者的治疗质量.因此为了证明急性左心衰患者的急症护理效果,结合某医院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希望能够帮助左心衰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田萌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分析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成无坏疽性胆囊炎组和坏疽性胆囊炎组,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糖尿病、体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AST、AKP、ALT、TBIL、等14个因素与坏疽性胆囊炎的关联性.结果 215例病例中有32例是坏疽性胆囊炎,占14.88%;单因素分析得出性别、年龄、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计数、TBIL、ALT为坏疽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糖尿病是坏疽性胆囊炎的独立因素.结论 性别、年龄、白细胞计数、糖尿病是坏疽性胆囊炎主要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病死率发病率.
作者:艾春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分析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本药房记录的有效病例2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1月为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的分界点,实施前1400例,实施后1400例,比较实施前后用药合理率、药品供应满足率、处方审核时间、排药时间和给药时间.结果 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实施后,用药的合理率、药品供应满足率、处方审核时间、排药时间和给药时间都显著优于实施前.结论 全程信息化药房管理的实施可以规范用药的准确率,保障用药安全性,提高药学工作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戈晓芹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究对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护理的体会.方法 选取2018年1月~3月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9.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2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6.19%,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急症手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能够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国素梅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总结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中的作用,以便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2月来我院体检的慢性老年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健康管理干预后,对接受为期一年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后社区慢性老年患者的行为改变,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对健康管理前后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治疗前后实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建议社区采用健康管理的方法福老年人慢性病的患者进行干预.
作者:黄蔚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试分析对接受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施以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分别施以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将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实施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尿管结石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采取舒适护理,更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程楠;丁冠英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ND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对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SD成年大鼠90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只,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移植GND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C组移植神经干细胞,观察移植效果.结果 B组、C组大鼠脑损伤面积、mNSS评分均低于A组,且B组第1周脑损伤面积,第2、3周mNSS评分低于C组;B组缺血区域神经干细胞数量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大鼠利用GNDF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时,能够减轻神经损伤程度.
作者:吴中华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为了对医院儿科护理人员岗位任职能力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全面化发展,方法 在构建过程中采用查阅文献、板结构式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一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AHP分析法确定,然后通过专家评价分配法对其进行三级指标权重分配.结果 在儿科护理人员岗位的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当中,需要有四项一级指标,分别是专业知识,能力,技术以及综合素质.二级指标需要有40项,三级指标有40项.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所建立的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当中各级指标当中,专家的意见比较集中,权重分配效果良好,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之后可以在儿科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工作当中进行应用.
作者:薛菲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对采用优化的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经由120急救车接收送至我院进行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优化前的院前急救措施进行急救,研究组采用优化的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对两组患者的呼救到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记录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无论是呼救到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还是病死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院前急救网络系统可以减少严重创伤患者的呼救到达时间和院前急救时间,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郎雪梅 刊期: 2018年第54期
本位主要简述前列地尔对治疗急慢性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等三类不同患者的疗效,说明前列地尔不但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和其他药物配合使用,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其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李会梅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预防及护理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对应护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行有效的早期预防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借鉴与应用.
作者:冷小扬;胡锁秀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不同的治疗时机进行微创手术对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时机将其分为早期组72例与延期组61例.早期组患者的治疗在发病后8?h内进行,延期组患者的治疗在发病后8~24?h内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 早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81.94%,延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50.82%;早期组患者的预后满意度达79.17%,延期组患者的预后满意度达6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进行微创手术的疗效和预后更佳.
作者:高兴达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潘生丁预防小鼠减压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雄性小白鼠100只构建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分为用潘生丁组和对照组.将两组小白鼠进行增压和快速减压处理,建立减压病模型,观察小鼠体征并采集减压前后血样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用药组小鼠减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更低,且用药组小鼠循环血小板计数减少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潘生丁在减少动物减压型气泡和抑制血小板凝聚方面有一定作用,为预防人体减压病药物的研制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能否用于临床还需要今后的研究进行论证.
作者:王瑞;王丽华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究细致护理应用于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且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细致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实施细致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银凤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究水质检验数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误差原因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以提升水质检验准确率.方法 研究针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水质检验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造成数据误差的原因,并以此为据制定误差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明确原因和控制措施的实施,水质检验数据准确性显著提升.结论 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水质检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水质检验数据存在误差不可避免,但是可以进行有效控制,做好误差控制,才能有效提升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对于人们用水安全有积极影响.
作者:张中惠 刊期: 2018年第54期
随着我国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慢性心血管衰竭患者的病情很容易出现反复,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且这种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工作,从而防止这项疾病的进一步扩散,达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而目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帮助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提升恢复的速度,从而在长期的治疗中保护患者的健康安全.因此,本文通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保证在护理过程中达到患者的满意.
作者:李红艳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分析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强化对风险因素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2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亚飞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的短期预后造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G、TC、HDL-C、LDL-C、AST以及ALT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DL-C与TG变化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ST、ALT、TC以及LDL-C与治疗前相比下降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以及随访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无患者死亡.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STEMUI患者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患者降脂效果不造成影响,但能有效减少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不同剂量对用药安全性不具备影响,对患者预后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陈帅 刊期: 2018年第54期
目的 探讨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院前急救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普通组与质量组,各50例,对其进行比较(质量组是经过了我院急救规范化培训成立的小组).结果 经对我院分配的普通组与质量组进行比较得知,质量组的急救质量明显高于普通组的急救质量,且以急救患者对急救质量的满意度而言,质量组也是远远超过普通组的满意程度.结论 在医院的急救工作中,只有在院前加强了急救规范化的培训,才可以进一步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院内急救的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有所保障.
作者:郝建涛 刊期: 2018年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