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霆耀;凌雅萍
目的 研究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小儿疝气患者4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也比对照组的要少,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小儿疝气的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预后,值得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马天林;马惠荣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144例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痰热清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实践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优势,不良反应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段思蒙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分析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CBL教学法)在消化系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64名本科临床专业学生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采取CBL教学模式.采用本次研究特制问卷表和试卷评价两种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考试发现,观察组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病历书写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L教学模式在消化系疾病临床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提高学生的病历书写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芳;何家赓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国内知网、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和万网中索取资料,纳入中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对比单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根据Cochrane协作网质量评价标准提取资料,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局指标为客观疗效有效率、生存质量、皮疹和腹泻毒副反应.结果 终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96患者,中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组350例,单纯分子靶向药物组346例.11项试验显示客观疗效有效率、8项试验显示生活质量改善、11项试验显示皮疹发生情况、9项试验显示腹泻出现情况,均显示中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组好于单纯分子靶向药物对照组.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漏斗图提示纳入评价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的可能.结论 中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单纯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显示出疗效更优的趋势,可提高客观疗效有效率、改善生存质量,减少皮疹、腹泻不良反应.
作者:翁霆耀;凌雅萍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对医院宫腔镜下困难趋缓手术配合的情况进行总结以及分析.方法 在去年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名,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然后对患者在接受治疗手术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并发症,和相应的病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在观察期内,发现完成手术的患者IUD都是一次性取出,没有引起并发症.结论 进行困难取环手术的过程中使用宫腔技术,能够将困难取环的难度降到一定程度,同时手术所造成的创伤性也很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相应的护理手段也大大降低了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广的前景.
作者:张学梅 刊期: 2018年第45期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主动脉、下肢动脉等血管.根据流行病学统计的结果,在2010年世界范围内PAD病历多达2亿.近十年,发展中国家PAD发病率升高幅度高达28%,发达国家PAD发病率上升幅度高达13%.外周动脉疾病主要危害在于增加心脑血管事件,是导致中老年人群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外周动脉疾病的治疗目的在于预防心血管事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保留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目前治疗PAD的主要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的应用,血管腔内治疗在PAD的治疗中疗效明确.本研究主要对规范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血管腔内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俊华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对体检中高脂血症人群的影响效果.方法 共选择2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时间2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于促进体检中高脂血症人群患者血脂水平的下降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崔华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与胸部X线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共53例,均行胸部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多层螺旋CT阳性诊断数为50例,胸部X线阳性诊断数为41例,两种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态学特点比较,CT检查在肿块征、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及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洞征等方面均明显优于胸部X线检查(P<0.05).结论 在诊断周围型肺癌方面,与X线检查相比,多层螺旋CT阳性诊断优势更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安平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化痰宣肺降逆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化痰宣肺降逆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功能指标和治疗有效率.结果 (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氧分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痰宣肺降逆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威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在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的效果分析,以期找到佳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中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筛选,选择9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实验前,采用数字发生器随机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n=45)进行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进行治疗,对照组(n=45)患者进行单一的盐酸米诺环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案下,患者的治疗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及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对比,其中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下,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治愈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单一的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下的情况,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不良反应,数据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单一的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下的评分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痤疮患者在果酸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下的效果明显,患者治疗后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改善.
作者:田雅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在临床上,研究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取黄葵胶囊+厄贝沙坦的方案进行治疗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例数合计为86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6.5.1日到2017.5.1日,将其依据信封随机原则分2组,43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厄贝沙坦为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黄葵胶囊(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血浆白蛋白.结果 观察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在治疗后,其上述3项指标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使用厄贝沙坦的基础上,针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再联合实施黄葵胶囊的方案治疗,其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潘金林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分析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阴道口闭合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盆底诊治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阴道口闭合不全患者共9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分组方式分入常规组和刺激组中,各组45例,常规组患者按常规方式实施凯格尔训练,刺激组患者接受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刺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常规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78%,刺激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电神经肌肉刺激治疗阴道口闭合不全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缩减患者阴道口间距,促进患者阴道口闭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娟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妊高症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取,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43%,与对照组的87.34%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24h平均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尚莉莉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我市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的干预效果.方法 从我市城乡居民中随机选择各150名居民,在健康素养干预前后,分别对其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两组居民得分均显著提升,城市居民在基本健康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均显著优于乡镇居民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素干预养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但是,仍然没有取得理想的干预效果,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干预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乡镇、农村居民.
作者:赵春燕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分析在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 我院药剂科于2017年1月在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随机择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年我院收治患者70例和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患者70例,对PDCA循环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治疗用抗菌药物病原菌微生物送检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抗菌药物精细化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和安全,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作者:崔钰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应用在女性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51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剂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子,A、B、C三组各17例,A组应用剂量为0.5μg/kg,B组应用剂量为1.0μg/kg,C组应用剂量为1.5μg/kg,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与C组,A、C两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为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手术中出血量(25.9±9.3 ml)显著高于B组与C组,住院时间与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1.0μg/kg剂量的瑞芬太尼应用在女性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肛周脓肿患者中运用手术引流以及马应龙痔疮栓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病例数共计为84例.通过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手术引流治疗,观察组则是接受手术引流以及马应龙痔疮栓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肛周脓肿患者运用手术引流联合马应龙痔疮栓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治疗有效率更高.
作者:李浩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讨腹腔镜在胃肠急腹症诊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8例胃肠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手术治疗,微创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98例患者经腹腔镜检查后都被明确诊断为患有胃肠急腹症,确诊率为100%;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可准确诊断急腹症,与常规开腹治疗相比安全性更高、创伤更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梁锋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研究分析婴幼儿胸部正中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从我院收治且接受胸部正中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婴幼儿中选择1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胸部正中切口和胸部正中小切口两种手术方法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手术后体外循环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但观察组手术伤口长度比对照组更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婴幼儿胸部正中小切口手术,能够将心脏组织全部暴露,从而对病理位置和具体病变情况全面了解,伤口较小,有利于术后康复,在手术安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优势明显,更容易被患儿家属接受,值得进一步应用.
作者:张文君 刊期: 2018年第45期
目的 探析降钙素原在恶性血液病发热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均伴发发热症状,应用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进行早期诊断,对比两种实验室检查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降钙素原的阳性检出率97.50%高于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88.75%,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降钙素原与恶性血液病发热患者的感染程度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败血症特异性高,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有效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迺光 刊期: 2018年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