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稚雅
目的 探讨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选取四川省肿瘤医院2015年8~2016年12月100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对患者使用阿昔替尼、厄洛替尼、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等4种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终产生的不良反应与ADR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应用得出,阿昔替尼、厄洛替尼、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26.7%,8.8%,14.3%.其中使用阿昔替尼主要会产生腹泻、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使用厄洛替尼主要会皮疹和甲沟炎等不良反应,使用利妥昔单抗主要会产生过敏和感染等不良反应,使用曲妥珠单抗也会产生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靶向抗肿瘤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持续关注恶性肿瘤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对其中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以保障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提高终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魏国芯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混合痔患者手术治疗期间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随机将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混合痔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各42例.对两组混合痔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不良情绪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改善程度比较,观察组较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在混合痔手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小容;陈红梅;郭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存在于眼科护理工作中的相关护理缺陷,并分析主要的防范要点.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眼科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要点.观察护理对策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护理对策实施前护理满意度(80.2±3.8)分相比,护理对策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2.5±1.5)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及时采取有效防范要点应对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护理缺陷,可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应当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作者:王长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水质快速检测法和国标法在水质检测中的应用,以寻找更优的水质检测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个体水样本48份,将其中的10份个体水样混合,形成合成水样.再分别用国标法以及水质快速检测法对合成水样和个体水样进行检测,后分析二者的检测效果,得出结论.结果 对合成水样检测结果:用国标法检测的结果显示偏差低于9%,用水质快速检测法检测的结果显示偏差高于9%.对个体水样的检测结果:NH3、N3检测的相标准偏差为13.5%,国标法与快速检测法的平均偏差为11%;总铁的相标准偏差为22.6%,国标法与快速检测法的平均偏差为21.3%.结论 在对个体水样的检测中,国标法的精准度较水质快速检测法高,但后者更高效方便.在对合成水样的检测中,快速检测法的偏差高于国标法.因此在检测的过程中,可用水质快速检测法进行初步检查,而后采取更加精确的检测方法.
作者:刘冬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洛赛克对由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我院进行由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慢性胃炎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雷尼替丁以及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甲硝唑、洛赛克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 采用洛赛克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进行由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采用洛赛克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用药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张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对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实施围期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就诊的肠梗阻患者40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0例.其中对实验组患者行围期手术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70%,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行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患者实施围期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值得推广价值.
作者:王连存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创复康喷剂对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bFGF和TGF-β1的影响,探讨创复康喷剂对于创伤修复的价值.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观察组,每组18只.在造模后,空白组使用生理盐水喷洒创面,而观察组采用创复康喷剂喷洒创面.使用免疫组化法对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bFGF和TGF-β1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观察组的肉芽组织中的bFGF和TGF-β1水平明显的高于空白组,其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复康喷剂可有效的提升bFGF和TGF-β1水平,进而促进创伤的尽快恢复.
作者:李辉;蔺洁;何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法从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急救措施与护理配合方法.结果 50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经过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与护理配合后,均有效止血,并康复出院.结论 急救措施与护理配合能够帮助产后大出血患者及时止血,效果显著.
作者:覃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建立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将本院于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300例糖尿病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临床护理方案的不同分别分为两组进行差异性护理(参照组:常规护理;鏊别组:医护一体化健康管理).而后对比分析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在上述系列相关指标中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鉴别组优于参照组,P<0.05).其中,两组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93.33%(鉴别组)和85.33%(参照组).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为糖尿病患者建立并实施医护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其对疾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同时亦有利于稳定其血糖水平,值得借鉴.
作者:宋丹;赵发韵;刘慧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宫腔镜、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子宫动脉检塞联合云南白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血β-HCG值恢复时间(2.5±2.3)周;平均月经恢复正常时间(4.4±1.2)周;平均住院时间(5.1±1.7)d.结论 对于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应用宫腔镜、子宫动脉栓塞联合云南白药治疗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住院时间短、成功率高等,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陈海艳;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伴绝经膏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价值,为相关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12月收治住院治疗的66例妇科肿瘤伴绝经骨质疏松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分为现察组、参照组.同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择33例作为此次实验的对照组.观察组33例患者接受产常规护理加行心理护理干预,参照组3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实验对象、对照组血清骨钙素(BGP)、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KP)、尿钙(Ca)以及观察组、参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组间AKP、BGP、BMD相同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Ca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另外,组间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乏力、恶心呕吐、食欲降低、便秘、腹泻、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观察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补充钙剂、维生素等,加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促进治疗预后,具有实施价值.
作者:白美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150例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注射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观察.结果 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极佳,能有效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的次数以及发作持续的时间,该方法具有临床治疗意义,值得被广泛应用.
作者:徐丽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与西比灵联合用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我科诊治的208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110例治疗组患者应用硫酸镁与西比灵联合治疗,9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654-2片、阿司匹林及泰必利治疗,治疗一年后电话回访或随访所有患者,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110例治疗组患者52例(47.28%)显效,50例(45.45%)有效,8例(7.27%)无效,总有效率达92.7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81.63%,两组疗效差异显著(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硫酸镁与西比灵联合治疗偏头痛,两者可产生协同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头痛及伴随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良好疗效,值得临床相关人员参考和应用.
作者:徐静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学教学领域也不例外,在皮肤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在文本和图表、图片和视频、见习过程中以及促进课堂讨论四个皮肤病教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瞿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对比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从我院患者中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9月腹腔镜手术患者,共抽取取126人,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施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各个阶段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每个时刻的心率差异比较小,并且平均每一时刻的动脉压高于对照组,然而在清醒时长以及定向力回复到原来状态的时长上,对照组比实验组长.这种差异符合统计学范畴(P<0.05).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运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小,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是一种对患者伤害较小的麻醉手段,在临床医学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待于开发应用.
作者:文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分析红芪总黄酮对人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影响.方法 使用红芪总黄酮对HL-60细胞进行干预,用流式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用荧光PCR技术检测CD11b以及C-fos表达.结果:HL-60细胞使用浓度为60,80以及100 mg/L的红芪总黄酮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细胞功能、表面标记检测明显上升.P<0.05.使用不同浓度的红芪总黄酮干预后,HL-60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以及G2/M期.存在量效依赖关系,与之相对应的S期细胞减少,但促细胞凋亡作用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组之间的C-fos表达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红芪总黄酮促进HL-60细胞机制可能为调控增殖分化有关基因表达,减少DNA合成以及转录,降低S期间细胞数量,加长细胞倍增时间,继而实现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分化作用.
作者:邓婉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深入探讨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除萎缩性阴道炎之外并无肝胆肾脏以及血液疾病等病史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采取雌激素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单纯给予甲硝唑治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进行单纯甲硝唑药物治疗患者显效人数为:10例;有效人数为:7例;无效人数为9例,治疗有效率率为:65.38%,实验组进行雌激素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患者显效人数为:16例;有效人数为:7例;无效人数为:3例,治疗有效率率为:88.46%,明显可见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萎缩性阴道炎的治疗中,可采取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辛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磁共振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痰病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增强磁共振检查,对患者病灶形态边缘等形态学进行观察,以此来分析磁共振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154例乳腺疾病患者当中,有78例患者确诊为乳腺癌.高场磁共振检出率为65.38%;而B超联合钼靶X线检出率为51.28%,两种检查方式比较高场磁共振检出率明显的高于B超联合钼靶X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头振诊断乳腺疾病有着十分显著的价值,能够尽早的发现患者内部较小的肿瘤,大程度提升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对于乳腺疾病患者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高建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究分析保温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低温和寒颤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保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中体温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小,患者寒颤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保温护理干预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中运用,患者的体温下降幅度小,患者在手术中的寒颤次数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罗竹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PCT与NSE及CRP检测在颅内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颅内感染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血清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采用抗生素对颅内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比较两组血清PCT、NSE及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PCT、NSE 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血清PCT、NSE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PCT、NSE及CRP检测有助于对颅内感染患者的诊断,且对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双琴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