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种药物不同输液浓度中不溶性微粒测定分析

尹业东;王安发;颜江河

关键词:药物配置, 输液浓度, 光阻法, 不溶性微粒
摘要:目的 测定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联邦他唑仙)、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蔗糖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注射用盐酸川芎嗪配置成不同浓度输液后不溶性微粒数量.方法 按说明书用法用量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PIVAS百级层流台中配置成50 ml,100 ml,250 ml成品输液,光阻法检测不溶性微粒数量.结果 联邦他唑仙在250 mL溶媒中≥10 um,8750个,≥25 um,375个;银杏达莫注射液(杏丁)在50 mL溶媒中≥10 um,18885个,≥25 um,135个;蔗糖铁注射液在250 mL溶媒中≥10 um,11175个,≥25 um,100个;泮托拉唑在50 mL、100 mL、250 mL溶媒中微粒变化不明显.结论 改变溶媒量会使部分成品输液不溶性微粒发生变化,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操作,合理使用输液,建议加强用药监管,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2015年6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4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别行枕下正中入路和旁正中入路显微血肿清除术及侧脑室钻孔引流术.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34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良好率为79.4%,不良率为11.8%,病死率为8.82%,且手术预后与GCS昏迷评分、血肿量、血肿部位、手术时机等因素呈正相关.结论 对于符合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尽早行显微血肿清除手术是提高良好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蒋逢春;寇烤;陈永军;孙晓虎;郎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分析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接受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 .结果本组94例患者,手术病理诊断,59个良性结节,42例恶性结节.二维超声诊断,45个良性结节,31个恶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7个良性结节,32个恶性结节.联合诊断,55个良性结节,39个恶性结节.经比较,联合诊断的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联合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相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财务分析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不但能够提升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而且有助于推进医院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本文将探讨在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实施财务分析的目的 、内容、方法 、作用,以体现其重要性.

    作者:吕志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价

    目的 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以及价值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未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52例护理人员纳入到对照组中,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52例护理人员纳入到研究组中,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药物外漏、贵重医疗设备受损、手术物品准备不完善、急救箱药品不全、漏签医嘱以及手术室机械设备不符发生率要比对照组低出许多,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 将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之中,不仅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同时也能够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精细化护理

    目的 探讨对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尿道下裂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25例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的过程中加以精细化的护理,在患儿手术结束以后,由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半年的随访,统计出护理治疗的效果.结果 25例患儿中有21例患儿已经彻底恢复,2例患儿术后出现尿瘘,1例患儿出现尿道狭窄,1例患儿出现尿道憩室,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意外拔管,治愈率达到84.00%.结论 对围手术期留置导尿管的尿道下裂患儿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精细化护理的方式有着极佳的效果,可以降低患儿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同时还可以缓解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的痛苦,加快患儿的恢复时间,因此此种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刘慧馨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手术压疮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通过对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200例手术患者术后回访跟踪,对患者的年龄段、BMI指数、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体位5个因素与术中压疮发生概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越大发生术中压疮的几率越大,全麻相比椎管内麻醉和局麻发生术中压疮的几率大,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手术时间长、仰卧位是容易发生术中压疮的高危因素,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马娟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我院从2014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实验组采用枸地氯雷他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治疗28d.然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 通过治疗,实验组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用西替利嗪治疗的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实验组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用西替利嗪治疗的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可知,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疗效明显,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改善患者的健康治疗,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陶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 分析和探究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方法 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了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结果 在室温和低温条件下,与0.5 h相比,2 h和5 h的检验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指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同时抗凝剂比例越高,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水平越低,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需要对血液样本的存放温度、时间和抗凝剂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血液细胞检验质量,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及康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朱佩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咳喘宁胶囊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 评估咳喘宁胶囊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93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应用单纯孟鲁斯特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咳喘宁胶囊联合孟鲁斯特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血清IL-8和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较低,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应用咳喘宁胶囊联合孟鲁斯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双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突破

    院感管理工作一直是基层医院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大家眼里,工作比较滞后,拖医疗工作的后腿.然而,尽管我院是一所二级医院,经过院感科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制定一系列的对策如开发领导、培训职工、完善制度规范、学会借力督查考核,真正做到质量持续改进,将感控工作落于实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作者:杨素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小儿免疫性疾病的新诊断标准和治疗研究进展

    社会的发展进步使得人们对于人口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类免疫性疾病的防范措施和治疗手段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李月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结核丸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结核丸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选取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结核丸进行治疗.于治疗6个月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 强化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咳嗽、盗汗、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痰抗酸杆菌涂片阴性与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阴性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X光检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5%与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口服结核丸并未改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 结核丸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确切,与多种药物能够发生协同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肺结核的中成药.

    作者:李凌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酒精性消化溃疡经不同药物(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 研究对比酒精性消化溃疡经不同药物(兰索拉唑、奥美拉唑)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随机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酒精性消化溃疡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16.6%,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酒精性消化溃疡患者采用兰索拉唑治疗的效果优于奥美拉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宋铭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螺内酯对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高血糖的影响

    目的 评价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高血糖的患病情况及其螺内酯治疗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43例IHA患者的血压、血、尿醛固酮、并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G,AUCI),将所得结果 与53例原发性高血压(EH)及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对IHA患者行螺内酯治疗,治疗后再次随访激素及糖代谢相关测值,与治疗前结果比较.结果糖代谢相关测值比较,IHA患者AUCG、AUCI等指标呈不同程度地升高;伴高血糖的IHA患者较不伴高血糖的患者血、尿醛固酮升高;IHA患者治疗后血压下降,血钾升高,AUCG下降.结论 螺内酯可有效纠正患者的高血压、低血钾,并改善患者高血糖的患病情况.

    作者:陈井霞;成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对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对采用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医院2016年收治的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此50例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综合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护理有效率较高,与对照组的差异非常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结论 在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治疗质量,还可以促进患者痊愈,提高满意度,可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谢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脑血栓患者康复过程中优质服务的施行意义探究

    目的 研究脑血栓患者康复过程中优质服务的施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6年1月~2016年12月34例脑血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康复过程中进行常规服务,优质服务组康复过程中进行优质服务.就两组患者脑血栓疾病认知、康复依从性和脑血栓康复效果、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和自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优质服务组脑血栓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之前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和自理情况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优质服务组护理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和自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服务组患者脑血栓疾病认知、康复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康复过程中优质服务的施行意义在于可提升患者脑血栓认知,提升依从性,更好改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和提升自理能力.

    作者:刘美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2015年上半年(1~6月)未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就诊的患者共80例为未实施组,以2015年下半年实施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之后的84例患者为实施组,比较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整体质量评价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着显著效果,能降低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恒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血站采血工作中细节管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站采血工作中细节管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血站献血的5225例献血人员中抽取4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3例,观察组在采血工作中实施细节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采血管理,对比两组满意情况、采血质量合格情况及差错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采血质量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错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血站采血工作中实施细节管理可有效提高采血工作质量及献血人员的满意度,降低差错发生率,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迟爱娟;慕岩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

    目的 探索分析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1例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55例)、存活组(36例),同时取我院体检的42例正常对照组患者.对3组患者均动态监测降钙素原.结果 3组患者初始PCT值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1).PCT预测病死率的灵敏度为0.66,特异度为0.7.死亡组患者初始PCT与住院时间存在负相关,治疗后,PCT值下降≥80%这生存率越高.结论 通过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对判断细菌性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常显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可必特+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无创通气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Ⅱ型)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可必特+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无创通气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Ⅱ型)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近3年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Ⅱ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可必特+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无创通气治疗,对比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无创通气使用对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Ⅱ型)疗效肯定,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唐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