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Met siRNA对U87-EGFRvⅢ胶质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石玉生;谭燕;伍锡栋;张兴梅

关键词:siRNA, c-met,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Ⅲ型突变体
摘要:目的:合成针对c-Met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对U87-EGFRv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胶质瘤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合成的c-Met siRNA入U87-EGFRvⅢ细胞,未转染组为对照组,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c-Me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TT和AnnexinV-FITC/PI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c-Met siRNA明显抑制c-Met表达(P< 0.05);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P<0.05).同时,c-Met siRNA单独或协同EGFRvⅢsiRNA可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P<0.05).结论:c-Met siRNA可抑制U87-EGFRvⅢ胶质瘤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为研究c-Met基因在胶质瘤中的作用及其靶向联合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迟断脐与快速断脐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延迟断脐组和快速断脐组,延迟断脐组180 s以上断脐,快速断脐组10s以内断脐.对两组新生儿的经皮胆红素、产后第3天胆红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无显著差异(P>0.05);延迟断脐组新生儿第3天HCT、Hb平均水平均较快速断脐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延迟断脐不增加新生儿黄疸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

    作者:沈军;沈尧娟;生启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

    随着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技术逐渐发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趋于微创化.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我科通常采用先ERCP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部分病例,结石嵌顿于胆囊管,处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遗漏结石或损伤肝胆管等严重的并发症[1].但我们均予以有效处理,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现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管结石嵌顿合并胆总管结石39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18例,女21例.年龄28 ~ 73岁,平均45岁.术前B超、上腹部CT、MRCP、ERCP等检查提示胆囊管结石29例,余均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均有胆囊炎急性发作病史.合并胰腺炎5例.合并Mirizzi综合征3例,其中2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

    作者:李振宇;季一鸣;徐文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TP方案联合同步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紫杉醇+顺铂方案(TP)同步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不能手术的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60例,随机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同步组)与序贯放化疗组(序贯组)各30例,化疗方案均采用紫杉醇+顺铂,放疗均采用常规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治疗计划,近期有效率同步组为66.7%,序贯组为70.0%(P=0.78).第1、2、3年生存率同步组为64.3%、43.3%、28.1%,序贯组为52.0%、25.2%、20.1%,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8个月和11.5个月.结论:同步组与序贯组在治疗不能手术的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者近期疗效相似,1、2、3年生存率同步组优于序贯组,两组在化疗及急性放射毒副反应均可以耐受.

    作者:杨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苯并芘对人角质形成细胞Caspase-14和Filaggrin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苯并芘(BaP)对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中的Caspase-14和Filaggri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与BaP所致的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HaCaT;噻唑蓝法(MTT)检测BaP对HaCaT增殖活性的影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浓度的BaP对HaCaT中Caspase-14和Filaggrin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BaP对HaCaT细胞体外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增加对细胞的抑制更为明显,且存在量效关系;BaP对Caspase-14和Filaggrin mRNA表达起到明显的上调作用,成浓度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aP可以引起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

    作者:张芳芳;车雅敏;刘原君;王晶晶;刘全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胱抑素C对儿童过敏性紫癜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坏死性血管炎之一,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严重的并发症是紫癜性肾炎,也是影响其预后的决定因素,以往根据尿常规及肾功能BUN、Cr指标来确定肾损害,不利于早期诊断.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8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通过测定血清中胱抑素C(CysC)的浓度,并同时测定血清中BUN、Cr,进行比较,以探讨CysC的变化对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住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患儿86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诊断标准.其中单纯过敏性紫癜41例,男23例,女18例,入院后多次常规及尿沉渣均正常;合并紫癜性肾炎45例,男21例,女24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标准,其中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18例,血尿及蛋白尿19例,肾病综合征型7例.正常对照组为正常体检儿童50例,男27例,女23例.

    作者:赵巍;黄伟萍;谢丽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床边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床边检测NT-proBNP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行床边NT-proBNP检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LVEF及诊断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79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42例,NT-proBNP平均值分别为(5 720.41±2 912.15) pg/mL、(818.88±851.65)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T-proBNP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AUCROC为0.952±0.018 (95%CI 0.918 ~ 0.987),截点值为l 776.0 pg/mL,敏感性为91.1%,特异性为90.5%.结论:床边检测NT-proBNP对急性心源性呼吸困难诊断敏感性强、特异性高,可作为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作者:胡北;叶珩;孙诚;何楷然;曾红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282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出现医院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以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性别比、住院时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mini评分、合并基础疾病以及年龄等均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mini评分、体力状况评分、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时间、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是导致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ini评分、体力状况评分、侵入性操作以及住院时间、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在治疗中应当对相关因素进行积极处理,以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岳成松;陈贝克;刘蕴佳;彭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卵泡发育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卵泡发育障碍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常见类型之一,是指下丘脑一垂体—卵巢轴(HPOA)及卵巢的旁/自分泌功能失常,致使卵泡不发育、发育停滞、闭锁、未成熟卵泡排卵等,从而导致不孕症的发生.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女性生育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近年来对卵泡发育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1 卵泡的生长发育1.1西医认识女性在性成熟期每月发育一批卵泡,其中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的卵泡在发育不同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而自行退化,称为卵泡闭锁.卵泡生长过程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和排卵前卵泡4阶段[1].

    作者:徐颖;许小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益肾化湿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疗效及血浆生长抑素(SS)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慢性肾衰竭旱、中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肾化湿颗粒治疗,疗程均30d.结果:(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治疗组肾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组治疗后血浆SS的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肾化湿颗粒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消化道症状,并有效降低血浆SS、改善患者肾功能,这可能是其有效改善消化道症状的部分机制.

    作者:张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相关信号通路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原发性肝癌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全球癌性死亡中重要的一个因素.目前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对症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随着相关信号转导机制研究的发展,靶向疗法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本文总结了涉及HCC主要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对应靶向治疗药物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并述及其局限性,以期促进其临床应用.1 EGF/EGFR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又称ErbB-1,是ERB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RTKs)家族,有胞外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及胞内区,其中胞内区具酪氨酸激酶活性.与配体结合后,EGFR形成同二聚体或异二聚体,磷酸化并激活下游多种信号如PI3K/Akt/mTOR、Ras/RM/MEK/ERK.EGFR的配体包括表皮生长因子(EGF),TGF-α,双向调节素(AREG),肝素结合的EGF(HB-EGF)等[1].HCC发病中EGFR研究相对较多:(1)EGFR在HCC中高表达,且这种高表达与晚期阶段并发症,细胞增殖水平及肿瘤分化水平有关[2];(2)EGFR通路的激活可作为HCC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因素[3];(3)EGFR在HCC的发展中作用重要.研究证实肝硬化患者血、组织中EGFR水平较高时,更易发展为HCC,且发展速度加快[4].其中,EGFR高水平与EGF基因单核苷酸多聚化,5'端非翻译区核苷酸转化有关.这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导致转录子半衰期延长,进而使肝EGF水平升高[5].因此,EGFR信号通路可成为HCC治疗的潜在靶标.

    作者:刘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炎症因子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早期肠黏膜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制备ANP大鼠模型,检测假手术组和造模后6、12、24 h大鼠血清TNF-α、IL-6,血清D-乳酸、小肠组织病理学、肠黏膜含水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NF-α、IL-6与血清D-乳酸、小肠组织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模型组造模后,随造模时间的延长,血清TNF-α[6 h:(155.56±12.83)ng/L、12 h:(311.81±14.12) ng/L、24 h:(276.79±11.72) ng/L],血清IL-6[6 h:(183.03-8.56)ng/L、12h:(358.64±11.43) ng/L、24 h:(383.42±20.32)ng/L],血清D-乳酸[6h:(3.30±0.12) μg/mL、12 h:(9.19±0.54) μg/mL、24 h:(16.02±0.82)μg/mL],小肠组织学评分[6h:(1.17±0.23)分、12h:(3.33-0.19)分、24h:(6.61±0.24)分]均升高,各时点与同时点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6与血清D-乳酸、小肠组织学评分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 0.01).结论:ANP大鼠早期存在肠黏膜屏障损伤,并且与血清TNF-α、IL-6水平升高有关.

    作者:夏亮;余邦威;苏宏领;李婷婷;陈江;吕农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miRNA检测及初步分析

    目的:分析AD患者特异性微小RNA(mniRNA)表达谱,为深入研究miRNA与AD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以及寻找新的AD分子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利用miRNA芯片就10例AD患者和认知正常老年人脑脊液的miRNA表达谱进行检测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Real-Time PCR验证miRNA芯片检测结果.结果:miRNA芯片检测发现,在AD患者和认知正常老年人脑脊液中共有128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63个上调,下调65个.另外,应用Real-Time PCR对miR-125b和miR-132这2个上调miRNA进行了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AD患者脑脊液具有特异性的miRNA表达谱,提示可能在嘣RNA表达环节找到新的AD分子标志物.

    作者:胡国艳;李萍;何柯新;徐鹏;罗新妮;钟笑梅;侯乐;宁玉萍;刘学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对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DS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12 h(T2)、24 h(T3)、48 h(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o时比较,T1~ T4时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两组患者NK细胞水平低于麻醉前(P<0.05).两组各时点CD8+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相比,DS组在术后24 h 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48 h DS组NK细胞水平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S组仍处于较低水平(P< 0.05).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靳红绪;李凤丹;张同军;孙学飞;王忠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胎头深定剖宫产两种取胎方法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头深入盆且固定时(简称胎头深定)剖宫产的两种取胎方法,指导临床选用一种更合理安全的取胎方法,从而使胎头深定剖宫产对母儿的危害降到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胎头深定剖宫产的孕妇45例,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剖宫产术中用牵引胎足臀位取胎法(观察组),一组剖宫产术中取胎用阴道上推胎头头位取出法(对照组),对两种不同取胎方法进行临床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子宫切口裂伤、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产褥病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损伤、窒息、胎儿娩出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胎头深定时剖宫产选用牵引胎足臀位取胎法相对较安全,在我们临床可以选用.

    作者:赵婉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东病区神经内科于2009年1月至201 1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其中合并肺部感染有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肺部感染与既往病史、吸烟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侵入性操作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饮水呛咳(OR=8.646,P<0.01)及意识障碍(OR=4.249,P< 0.05),既往病史、吸烟史、吞咽困难、侵入性操作与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感染后痰培养以革兰氏阳性茵为主.结论:对于存在饮水呛咳和(或)意识障碍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及早预防肺部感染.

    作者:徐书雯;罗姝旖;王宝萍;杨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差异蛋白Cadherin-1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adherin-1蛋白在慢性心衰患者尿液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45例慢性心衰患者和21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尿液进行差异蛋白筛选,比较Cadherin-1蛋白的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其进行可靠性验证,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尿液中Cadherin-1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 0.000 1),合并肾功能损害时其含量显著升高(P=0.000 3).结论:检测尿液蛋白Cadhefin-1的水平可对诊断和监测慢性心衰有一定价值.

    作者:侯丽娜;陈平安;苏亮;许顶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小儿回肠重复畸形27例误诊分析

    小肠重复畸形指在小肠近系膜侧出现的管状或圆形空肠器官,可发生在小肠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回肠发生多[1],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本院1986年4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小肠重复畸形患儿117例,其中27例为在外院按回肠穿孔治疗行修补术后转入,本文即对此27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外院诊断为回肠穿孔,第一次均按回肠穿孔治疗,行穿孔修补术,术后出现肠梗阻14例,腹部包块5例,血便4例,腹膜炎4例,转入我院,行再次手术探查发现均合并有回肠重复畸形,术后均经病理确诊.男19例,女8例.1~3岁16例,4~7岁7例,8~17岁4例.

    作者:曹振杰;吴学军;黄华;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风湿性心脏病致急性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例

    患者女,42岁,2012年5月3日下午3时许突感呼吸困难、心慌、胸闷,送医院途中死亡.尸表检验:尸长162.0 cm,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斑浅淡,指压不褪色.头颈部、躯干部及四肢未检见明显外伤,颅骨、胸骨、肋骨及四肢长骨未触及骨擦感.口唇部皮肤发绀,双手十指甲床及双足十趾甲床青紫.余未见异常.解剖检验:双肺淤血、水肿.心脏大小为11.5 cm×10.0 cm×6.5 cm,重330.0 g,心包完整,心包腔内检见1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心脏背面左、右心交界处心外膜下检见三个斑点状出血.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开口面积约1.5 cm×1.3 cm.左心室壁厚1.3 cm,右心室壁厚0.4 cm,室间隔厚1.3 cm,各部心肌肉眼未检见梗死、出血等异常.左、右冠状动脉开口直径均为0.3 cm,各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未检见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等异常.余无特殊.

    作者:汪瑞林;左毅能;李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

    目的:探索经不同方式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BMSC)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P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并诱使其向肝细胞样细胞分化;通过CCL4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内、肝内、及腹腔注射等移植方式.通过组织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比较不同移植方式对肝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结果:MSCs经诱导后不表达肝细胞标记物,而表达α-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及生化分析表明经静脉途径比其他途径更有利于挽救肝衰竭.结论:MSCs移植能抵抗肝脏纤维化,静脉移植方式是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张雯;陈香宇;何巧玉;王闪;李春燕;段芳龄;黄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已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术后分别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和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多项指标.结果: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FTS新理念治疗方法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明显降低,而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FTS新理念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秋文;章育盛;张高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