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近期喹诺酮使用对前列腺穿刺后感染的影响

刘坤;孟峻嵩;徐宗源;傅广波;庄海军

关键词:前列腺穿刺活检, 危险因素, 喹诺酮类耐药
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预防感染措施对术后急性感染发生的影响,探讨目前预防感染措施的可能的不足之处.方法:对2009-2012年间在泌尿外科门诊及住院男性患者,共236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调查他们近期喹诺酮类使用史,糖尿病史、慢性便秘史、术前是否灌肠、术后急性感染发生率,对术后发生感染者的血、尿样本进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近期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患者较近期未使用者在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更容易发生急性感染(P=0.017),对喹诺酮类耐药的比例较高、糖尿病史、慢性便秘史、是否灌肠、先前穿刺史对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发生急性感染无明显影响.结论:近期喹诺酮类使用史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目前前列腺穿刺预防使用抗生素方案可能需要改进.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唐氏综合征母体血清补体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补体系统与唐氏综合征(DS)的相关性.方法:联合采用蛋白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分析,对6例孕DS母体和6例正常母体血清中补体相关的差异蛋白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采用蛋白组学技术共在DS母体血清中鉴定5种补体成分:CFB、C4A、CFH、CFHR1和CFHR;5种补体差异蛋白中,4种在母体血清中显著增高(CFB、C4A、CFH、CFHR1),仅CFHR2含量降低;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与补体与血凝通路显著富集,这些差异蛋白质与免疫应答补体替代途径显著相关(P=9.7E-10).结论:补体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其中CFB可能起到关键的作用.这些补体成分是否能作为产前筛查的实验室指标需要大量的临床验证.

    作者:王新红;虞斌;王秋伟;张玢;史烨;黄瑞萍;邵世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好型肌病1例

    患者女,26岁,2011年5月16日就诊入院.主诉为渐进性双下肢无力8年.患者于18岁后逐渐出现跑步不如先前,比同龄人差,行走、普通农业劳动、肢体力量无明显变化.自20岁起,开始自觉上楼梯及下蹲起立动作费力,走平坦道路正常,双上肢无异常.24岁妊娠期开始发现明显双下肢无力,登楼梯及下蹲起立困难,并发现双下肢肌肉萎缩,远端明显,进行性加重,并伴有走路姿势改变,呈摇摆步态.患者18岁前发育及日常活动与同龄人无明显差异.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也无其他肌无力或肌萎缩患者.

    作者:郑麒;陈芳;李希芝;王媛;葛汝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MELAS综合征分了诊断研究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MELAS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来自4个家庭的MELAS患者及其母系亲属共10份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 (mtDNA)A3243G、T3271C、A8344G点突变,并对突变阳性的患者进行尿液、毛囊、唾液等不同组织突变mtDNA的定量.结果:在4例MELAS患者外周血细胞中均检测到A3243G点突变,未检测到T3271C和A8344G突变.只有1例患者的母亲及同胞有相同突变,另外3例患者的母亲及同胞均未检测到此突变.mtDNA的突变负荷尿液均高于血细胞,毛囊和唾液与血细胞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mtDNA A3243G突变在本组MELAS综合征中的发生率较高;在不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此突变,且尿液比血细胞的突变负荷高,故尿液A3243G突变检测可作为MELAS的筛查方法;国外报道多为母系遗传,而该研究病例以散发的居多,推测是由于新生突变所致.

    作者:周君霞;逯军;张淑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研究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致死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目前DMD在治疗上仍然无突破.干细胞可替代局部受损的骨骼肌细胞,改善dystrophin的表达,促进肌肉的再生.中医药综合治疗可延缓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且中医药对干细胞治疗有促进和保护作用.两者可成为该病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笔者在临床应用研究中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DMD的疗效,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本研究纳入的DMD患者19例,均为男性,就诊年龄7~20岁,病程3~15年.

    作者:卢爱丽;王国征;代喜平;冯梅;高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腰麻后严重心脏抑制处理1例

    患者,女,30岁,身高155 cm,体重40 kg.诊断混合痔人院,拟在腰麻下行痔上黏膜吻合术(PPH).患者既往体健,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血常规凝血及肝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入手术室监测基本生命体征,BP 120/70mmHg,五导联ECG正常,HR 86次/min,SPO298%.用20G留置针开放上肢外周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常规消毒侧身于L2~3间隙腰麻穿刺顺利,脑脊液回流通畅,5 s内向头侧注入0.5%的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5 mL(布比卡因7.5 mg+ 20%葡萄糖0.5 mL),即刻改平卧位,约5 min针刺测麻醉平面T8.主刀医生要求俯卧剪刀位手术,麻醉医生与护士协助将患者翻为俯卧位,并摇手术床至臀高头低足低位(俯卧剪刀位).约1 min患者打哈欠,手动测无创BP 80/40 mmHg.患者仍不断打哈欠,嗜睡,面色转白.

    作者:师小伟;刁枢;刘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ADMA水平变化及厄贝沙坦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治疗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8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146例)和厄贝沙坦治疗组(143例),予以药物干预1年,观察血浆ADMA水平与血压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脑卒中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下降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氨氯地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 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低于氨氯地平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降低血浆ADMA水平可能是其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有益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东骊;张曹进;符永恒;陈富荣;莫与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7.3mm空心螺丝钉后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损伤22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含有骶髂关节脱位骨折的22例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后路手术治疗分析,探讨应用7.3 mm空心螺丝钉特点.方法:对22例的骶髂关节脱位骨折患者进行后路手术治疗,分选择闭合或切开复位,在C臂X线机透视下攻入1~2枚直径7.3 mm的60 ~ 75 mm空心松质骨拉力螺丝钉.结果:术后随访6 ~ 36个月,术后2~4周患者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拍片检查对比提示:骶髂关节脱位及周围骨折术后位置无位移,根据Matte标准评定:本组优17例,良好4例,可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优16例.良好3例,优良率86.3%.结论:经后入路手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骨折可有良好的治疗疗效,但需要对其的选择要根据损伤的解剖部位及类型、移位的方向程度、术前的复位程度,对术中复位的难易程度因素综合考虑来确定.

    作者:樊晓海;甄平;薛云;周顺刚;厉孟;邓晓文;李旭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已成为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1],但有其自身的缺点,本研究分析了自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脾切除责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大网膜填胸包肾术及同期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金柱;蔡卫华;胡进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胃窦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miR-21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胃窦溃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与miR-21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以2011年1-8月入住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区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为“胃窦溃疡”及“慢性浅表性胃窦炎”各120例.同时,留取胃窦病变黏膜组织及病变周围正常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组织miR-21表达水平.术后,各患者均进行13C呼气试验,明确是否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胃窦溃疡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80.83%,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组的56.67%(P=0.000);胃窦溃疡组的胃黏膜病变组织miR-21表达水平较周围正常组织高(P=0.000),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组的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miR-2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在胃窦溃疡组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与未感染者相比,其溃疡组织miR-2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21高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胃窦溃疡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李立平;梁晓峰;吴炜景;赵亚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与临床客观指标的关系

    目的:分析糖尿病(DM)患者生命质量(QOL)与临床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糖尿病患者QOL测定量表QLICD-DM (V1.0)正式版,调查糖尿病患者159例,分析患者一般情况、临床客观指标与QOL得分的关系.结果:生理功能领域得分的影响指标有球蛋白、血红蛋白和尿液免疫球蛋白G;心理功能领域得分的影响指标有嗜碱性粒细胞、尿胆原和尿液白蛋白;社会功能领域得分的影响指标有钾和谷氨酰胺转肽酶;特异模块领域得分的影响指标有AST/ALT;量表总分的影响指标有嗜碱性粒细胞和尿胆原.结论:临床客观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QOL得分情况.

    作者:张晴晴;罗娜;万崇华;李红;左帆;李晓梅;张晓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免疫缺陷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败血症9例

    目的:探讨血液科免疫力低下患者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1年以来血液病合并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败血症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使用广谱B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史,89%的患者有静脉置管史,该菌对多数抗茵药物耐药,但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较为敏感,经验性治疗有效率低(33.3%),针对性治疗后可提高有效率(77.7%),但是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治疗结果并非完全一致.结论:缩短中性粒细胞缺乏及静脉置管的时间,有可能减少嗜麦芽寡养单胞茵败血症的发生,针对性治疗可适当提高其治疗有效率,经验性联合用药也可以发挥抗药疗效.

    作者:周兰兰;孟凡义;王治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应用于2型糖尿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使用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血糖监测结果,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S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熊婧;臧晓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体质指数与COPD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36例COPD患者中符合条件的1051例.死亡时间通过查询死亡登记处和民政部门确定,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获得.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全死因死亡率与BMI等因素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共有158例(15.0%)患者死亡,其年龄较大,病程较长,GOLD分级较高,BMI和FEV1较低,有合并症的患者较多,行长期家庭氧疗者较少.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后,超重患者的死亡率较体重过低者降低了43%.生存分析证实超重组的患者生存率高,体重过低组的生存率低.结论:BMI对于评估COPD患者,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葛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裕固族和汉族人群龋病易感性与CA-Ⅵ基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碳酸酐酶-VI基因多态性与裕固族汉族人群龋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样DNA 355份,核酸质谱技术直接检测3个位点的基因型,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CA-VI基因rs2274333基因型频率在汉族高龋组和低龋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基因型在低龋组中显著高于高龋组,人群患高龋风险降低约2.4倍;未发现裕固族中基因型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A-VI基因rs2274333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龋病易感性有关.

    作者:宋容;胡晓潘;雷燕;周建业;余占海;李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9例行Dixon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24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23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4%(23/249);术后AL的发生与体重指数、术前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远切缘距肛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23例AL漏患者中有21例行非手术治疗,2例患者则行一期横结肠造瘘、局部冲洗引流及二期复瘘术,均痊愈.结论:患者术前的自身因素以及术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可能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关因素并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任磊;周业江;刘春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微创腰麻穿刺用于外阴白色病变聚焦超声治疗非住院观察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我院自2011年将微创腰麻穿刺用于外阴白色病变非住院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腰麻下行外阴白色病变聚焦超声治疗的患者400例,年龄(46±5)岁,身高(164.3±6.3)cm,体重(68.7±12.3)kg,ASA Ⅰ或Ⅱ级,无椎管内麻醉禁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A组(微创组)用21G注射针引导下行腰椎穿刺,B组(对照组)用16G硬膜外针引导下行腰椎穿刺.

    作者:田静茹;郭素兵;张梅;李茂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疗后皮肤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实体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还对周围健康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凡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几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同部位和器官的纤维化疾病,皮肤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放疗的敏感性通常会成为常见受累部位,因此皮肤纤维化是放射治疗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临床表现为皮肤外形的改变(干燥,鱼鳞状),皮肤弹性消失与皮肤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2].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的生存质量[3].

    作者:贾谊君;吴克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与氧自由基表达及临床价值探讨

    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由MP感染引起肺炎称为MPP.近年来,MPP有上升趋势,冬春两季常有小规模流行[1].其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治疗手段相对单一,若病情延误、治疗不及时常常会引起多系统肺外并发症.目前,抗氧自由基治疗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取得一定疗效,是否可以在MPP治疗中沿用这一思路临床报道较少,本文就MPP患儿hs-CRP和氧自由基表达关系作一探讨,以其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作者:杨楠;刘力铭;郭晓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 tromethamine)属于异丁芬酸类,是临床上可供注射的非甾类抗炎药,它的镇痛作用强,抗炎作用稍弱,适用于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而且没有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我们研究设计将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无痛人流手术,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玲;李淑丽;纪春梅;孙德海;姜长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视神经脊髓炎的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在视神经脊髓炎(NMO)和复发性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r-LET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NMO和15例r-LETM住院患者进行V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NMO组:与正常组P100比较,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潜伏期异常率高于波幅异常率.r-LETM组:与正常组P100比较,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波幅显著降低(P<0.05);波幅异常率高于潜伏期异常率.两疾病组P100比较,NMO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波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MO的VEP特点为潜伏期延长为主,伴或不伴波幅下降,严重时波形消失.VEP能够检出r-LETM的亚临床视神经病灶,有助于对NMO的早期诊断.

    作者:邓田;谢炳玓;姚源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