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晞;柳维义;陈耀棠;黎冰梅;于晓君;曹兵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自身免疫病,腺体外可出现肺间质、肝脏、血液系统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治疗主要是改善症状,合并内脏损害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但疗效欠佳[1].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很强的抗炎、抑制免疫和组织损伤修复能力.近期逐渐有MSCs治疗pSS的报道,现将MSCs在pSS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苏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评估其对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拟行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并终获得病理结果的32例(34个)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表现.结果:32例患者共34个甲状腺实性结节(22个良性结节,12个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呈不均匀增强者中良性结节2个,恶性结节9个;呈均匀增强者中良性结节3个,恶性结节2个;呈环状增强者中良性结节17个,恶性结节1个;无结节呈现无增强.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多为环状增强,恶性结节表现多为不均匀性增强;上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带来帮助.
作者:袁冰;谭莹;黄小平;丁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小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4例老年慢性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26例和标准剂量组28例,小剂量组给予利妥昔单抗100 mg静注,每周1次,共用4周.标准剂量组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静注,每周1次,共用4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PLT)和CD19+淋巴细胞数的区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PLT均显著上升,CD19+淋巴细胞数下降(P=0.001),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小剂量与标准剂量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73.1%vs 75.0%,P=0.872),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与标准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难治性ITP均有较好效果,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可以作为老年慢性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郭素丽;陈娜飞;魏秋平;陈铁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TEN基因ⅣS4(rs3830675)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人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31例样本进行PTEN基因ⅣS4多态性分析,其中脂代谢紊乱患者208例(脂代谢紊乱组),对照样本223例(对照组).结果: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在对照组和脂代谢紊乱组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9).ⅣS4基因型+/+相对于基因型-/-和-/+以及等位基因+相对于等位基因-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68 (95%CI:1.135~2.753,P=0.011)和1.480(95%CI:1.135~1.929,P=0.004).另外,与基因型-/-和-/+比较,基因型+/+的平均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增加(t=-2.349,P=0.020),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显著增高(t=-2.767,P=0.006),其他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是川南地区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的关系可能与TC和LDL-C相关.
作者:唐小平;周莹;赵春妮;万沁;陈枫;赖小宇;周海燕;陈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比较直肠癌术前放疗计划中6、10及15 MV-X射线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8例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在医科达计划系统中分别采用6、10及15 MV-X射线予相同的3个野形成3个放疗计划,比较3个计划的靶区剂量学特点以及小肠、膀胱、股骨头等正常组织的平均受照剂量及体积.结果:6、10及15 MV-X射线均能满足计划要求,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指数、均匀性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组织中除股骨头中15 MV的V30明显小于6 MV的V30(P <0.05)外,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6、10及15MV-X射线均能满足计划要求,考虑到放射防护因素,尽量不使用15 MV-X射线.
作者:张红丹;曾子君;潘燚;梁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评价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的血红蛋白A2(HbA2)在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截断值,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评估.方法:采用同步盲法对参加地贫筛查的患者进行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检测HbA2,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其中基因诊断确诊β地贫携带者383例,正常基因型的健康成人462例,并以基因分析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诊断β地贫的HbA2截断值.结果: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的HbA2截断值≥3.5%,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4%,阳性似然比0.74,阴性似然比0.32,漏检率6%.以基因结果为金标准,HbA2受试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结论:ROC曲线下覆盖的面积可以看出,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HbA2的截断值为≥3.5%.
作者:冯桂玲;林桢;林敏;邓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治疗效果满意,且降低了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了健康知识掌握水平,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秀珍;陈梦丽;陈少华;陈红云;王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患者女,34岁,因双眼出现视力减退,左眼视物变形,视物变小1个月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力减退,左侧较右侧明显,视物不清,偶有闪光感,渐进性加重,左眼出现视物变形,视物变小.体格检查:T 36.5℃,P84次/min,R 20次/min,BP 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语明,自动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未见皮疹及出血点,皮肤弹性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李延龙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核酸扩增技术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武器,其中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已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技术操作复杂,对实验室人员、仪器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无法在基层和现场工作中灵活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日本学者Notomi等[1]于2000年发明的核酸扩增技术,与PCR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对仪器和样本质量要求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现场工作使用.本文主要针对LAMP在现场工作中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新的技术改进进行归纳和展望.
作者:钟田雨;胡蓉;江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化的影响.方法:TAT-N24作用于HL60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分化指标CD11b及CD14,并观察HL60细胞经TAT-N24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及BrdU/PI双掺入法测定DNA的合成.结果:HL60细胞在TAT-N24处理后,CD11b和CD14表达增高,且增高的趋势呈现TAT-N24浓度依赖性,同时形态学观察呈分化趋势,而且TAT-N24可以协同全反式维甲酸,增强其促进分化的作用.与此同时,BrdU/PI双掺入法显示TAT-N24使HL60细胞的增殖发生抑制.结论: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可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分化,抑制其增殖,联合应用TAT-N24和全反式维甲酸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TAT-N24有望被开发为有效的白血病分化治疗药物.
作者:杨熹;王桂华;曹小年;李国东;傅寅佳;胡俊波;邓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32例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0%~6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0~ 3.5 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 12次;肿瘤直径<3cm,单次周边剂量3.5~4.0 Gy,1次/d,5次/周,治疗次数为8~ 10次.PTV周边照射总剂量为31.5 ~ 45 Gy.化学治疗:吉西他滨1 000 mg/m2静滴d1、8.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3周/周期,共4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化疗,有效率为38.4%(12/32),中位生存期为12.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6%.主要毒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血液学毒性和肝功能损害等,大多可耐受.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同步吉西他滨治疗初治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疗效较好且安全,毒副反应能够耐受.
作者:吴俊兰;卢斌;陈坚;邱书珺;徐周敏;高巍然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人博卡病毒 (hBoV)感染肺炎患儿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25-OH-VD)、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对住院肺炎患儿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包括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病毒抗原,痰细菌培养,应用实时PCR检测hBoV DNA,同时采用逆转录PCR检测人偏肺病毒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支原体DNA,明确hBoV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部分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25-OH-VD水平的测定.并以3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hBoV感染肺炎患儿外周血CD3+T细胞、CD4+T细胞、NK细胞及25-OH-VD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CD8+T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仿(P>0.05),但CD19+B细胞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hBoV感染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hBoV感染肺炎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
作者:万凤国;邵雪军;季正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探讨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前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方法:采用具有图像引导系统的医科达(Elekta) Synergy数字加速器的机载KV-CBCT系统,对30例带乳腺托架和30例不带乳腺托架的乳腺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治疗前摆位验证.把CBCT重建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计算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利用六维床在线自动校准上述误差.然后进行第2次CBCT扫描、重建、配准,得到校准后的误差.结果:带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在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分别为(0.32±0.05)、(0.38±0.04)、(0.33±0.05)cm;不带乳腺托架在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6±0.06)、(0.45±0.08)、(0.45±0.07)cm;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的总误差分别为(0.68±0.04)cm和(0.83±0.09)cm.但两者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经校准后两者的误差都有显著减少.结论: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摆位误差没有显著差异.利用CBCT在治疗前进行误差校准,可以明显缩小摆位误差,提高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精度,从而实现精确放疗.
作者:阎华伟;金献测;周永强;易金玲;吴志勤;谢聪颖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的21例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0~15 mg联合环孢素A 3~5 mg/(kg·d),分2次服用,泼尼松≤1 mg/(kg·d),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补体C3和抗ds-DNA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内,34%的患者起效,第3个月末时,有效率达71%,在研究6个月时,6例患者获完全缓解,1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有效率达81%.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消失.2例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的患者出现了病情波动.结论: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快速且有效,不良反应小.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时,可出现狼疮肾炎的病情复发.
作者:张科;邱茜;廖兢业;梁柳琴;何春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持续静脉泵注10 min;C组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随后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3 ~4μg/mL持续输注和瑞芬太尼0.15 μg/(kg·min),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和离室时,C组患者HR高于D组(P<0.05);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和拔管时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0.5 μg/kg右美托咪定不延长苏醒时间,但可减少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恢复质量.
作者:钟敏;钟德勇;熊昕;肖建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miR-335表达失调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的生物学影响.方法:通过载体构建、细胞转染及筛选、荧光定量PCR验证等实验方法构建miR-335过表达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荧光定量PCR验证,CCK8法检测miR-335过表达细胞株及miR-335阴性表达细胞株的生长趋势.结果:成功构建miR-335过表达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miR-335在过表达细胞株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细胞株(P=0.001),同时过表达细胞株的生长速度也显著慢于阴性表达细胞株(P< 0.01).结论:miR-335过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在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中扮演候选抑癌基因的角色.
作者:熊思维;伏雯;钟唯德;江福能;黄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轻微脑缺血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改变,评估PWI对该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轻微脑缺血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PWI检查、后处理和分析采集图像.结果:42例中6例(14.3%)PWI正常,36例(85.7%) PWI异常.PWI异常组的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图均异常.MTr和TTP延长32例中局部脑血流量和局部脑血容量减少14例.PWI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匹配34例(80.9%),不匹配8例(19.1%).对头颅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进行x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对于轻微脑缺血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头颅PWI检查能提高脑血流灌注异常的检出,敏感性高于DWI;结合增强MRA扫描有助于责任血管的确定.
作者:陈松;梁治平;徐武华;周洁;钟敏之;曾旭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对比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疗效并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255例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的手术和麻醉时间、手术费用、切口长度和瘢痕程度、术中误损伤、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后瘢痕、手术费用、术中误损伤、术后各种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者术中可以发现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术后无异时性疝发生.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具有切口小、瘢痕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综合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传统手术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董泾青;刘茂玲;罗伟观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影像(VH-IVUS)特点.方法:入选69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及VH-IVUS检查,分为UA组(35例)和SA组(34例).分别对UA组共51处、SA组46处病变进行VH-IVUS影像定量分析:小管腔直径(MLD)、小管腔面积(MLA)、坏死核心(NC)、纤维脂质成分(FF)、纤维成分(FI)、钙化部分(DC)、外弹力膜面积(EEM)、血管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PB)及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发生率.结果:UA组斑块病变成分中NC、PB、RI及TCFA发生率与S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斑块成分中NC面积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r=0.562,P< 0.01),PB与EEM正相关(r=0.509,P<0.01),总样本中PB与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425,P< 0.01).结论:相比SA,UA患者NC、PB、RI及TCFA发生率明显增加,UA组中NC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B与EEM正相关,总样本中PB与RI正相关.
作者:罗德谋;谭虹;陈竹君;杨峻青;董豪坚;付明;周典华;余丹青;周颖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否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预后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方法:选取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分为PPI组及对照组.测定2组基线以及1个月后hs-CRP浓度,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随访1年,观察2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损伤事件有无差异.结果:2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差异(1.02%vs 0.97%,P=0.966).应用PPI能显著减少消化道损伤(HR=0.230;95% CI0.053 ~ 0.990).2组基线hs-CRP浓度无统计学差异,1个月后PPI组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结论:应用PPI不增加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但能显著减少消化道损伤,且降低患者hs-CRP浓度.
作者:李靖;宋书江;许金鹏;赵兴洲;孙学江;王乐丰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