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尾侧型同源盒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儿中的表达与意义

张园;徐学聚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儿童, 尾侧型同源盒基因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尾侧型同源盒基因CDX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半定量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0例AL以及13例对照组CDX2的表达.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CDX2 mRNA表达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P<0.05).AML患儿的CDX2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X2对于儿童AL的病情监测、化疗疗效判定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ALL诊断及预后的指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延长呼气法呼气末CO2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采用延长呼气法测定呼气5s末CO2分压(PETCO2),探讨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49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主流法和旁流法测定PETCO2,同时检测PaCO2.结果:主流式检测组25例受试者,年龄(67.0±9.2)岁,PETCO2 (51.3±11.7) mmHg,PaCO2(53.6±12.8)mmHg,两者显著相关(r=0.897,P<0.05).旁流式检测组24例,年龄(67.5±9.9)岁,PETCO2(44.8±10.1)mmHg,PaCO2(41.7±8.2)mmHg,两者显著相关(r=0.855,P<0.05).结论:COPD患者中,主流式和旁流式延长呼气法测定PETCO2均可较好预测PaCO2,可无创评估COPD患者的PaCO2动态变化.

    作者:江婷;郑则广;陈荣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

    目的:对早期肺癌使用全胸腔镜实施肺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全部患者临床均诊断为早期肺癌,其中VATS组80例患者实施全胸腔镜切除肺叶手术,OT组62例患者实施传统的开胸切除肺叶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患者手术后实施引流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的评分都低于OT组患者.结论:临床诊断为早期肺癌的患者实施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后,临床的恢复情况好于实施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王建;王远东;邵中夫;陈永东;徐刚;郭康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预测子痫前期的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生儿健康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因此,可靠的早期诊断及预测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PE,及时干预,改善母儿预后.本文就有可能独立预测与诊断PE的相关生化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刘贞兰;刘学银;金立军;刘皇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肺栓塞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肺栓塞(APE)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24h内并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的APE住院患者,根据2008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新指南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比较不同组间H-FABP阳性率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危险APE组H-FABP阳性率不同,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需用生强心药物维持、低血压、溶栓治疗及住院死亡率)的比例不同(P< 0.01);(2)H-FABP阳性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H-FABP阳性与不良事件明显相关.结论:H-FABP对急性肺栓塞不良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阮丽波;陈军;师红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咳嗽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慢性咳嗽患者,按照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根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后予以相应治疗.病因诊断不能实施时,根据病情及可能诊断予以经验性治疗.结果:98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单病因92例(93.9%),双病因6例(6.1%),病因比例依次是咳嗽变异型哮喘(CVA)56.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16.3%,感冒后咳嗽(PIC) 6.7%,慢性咽炎4.8%,ACEI诱发的咳嗽3.8%,PNDS 2.9%,AC 2.9%,慢性支气管炎2.9%,其他原因2.9%,EB 0%.所有患者经病因治疗或经验性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或痊愈.结论:本研究显示CVA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亭;袁菲;段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培美曲塞二钠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68例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二钠+卡铂(PC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PC方案治疗,用药1周期评价毒性,2周期后评价疗效.记录疾病进展时间与生存时间,统计中位生存时间与总生存.结果:全组68例患者中,CR 2例,PR25例,SD29例,PD12例,ORR (CR+PR)39.7%(27/68);DCR82.4% (56/68).PFS为7.7月,OS为10.8月,1年生存率42.3%,PS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S相对危险度(RR)为0.350,P=0.023.生存质量(QOL)改善者有32例(47.1%),QOL稳定者30例(44.1%).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G3/4级毒性与化疗药物有关,主要有疲乏11.8%(8/8)、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8.9%(6/68)、血小板下降7.4%(5/68).结论:PC方案可以改善和稳定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老年患者同样可以从该方案受益.PS是影响晚期肺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李宝秀;曹小飞;毛海波;关明媚;刘国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胎儿生长受限与成年后卵巢储备功能的研究进展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是常见的一种危害胎儿生存质量的妊娠并发症,其发病率为3%~10%,我国发病率平均6%.FGR不仅影响胎儿的发育,也影响儿童期及青春期的体能与智能发育.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研究证实:FGR儿出生后易发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1-3],也就是干扰胎儿-母体内环境导致的暂时性产前生长受限,将在后代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产生永久的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程序化概念[4].

    作者:马春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分为未干预组和干预组,未干预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对静脉炎发生影响.结果:干预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未干预组(P< 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找出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玉芳;何丽;钟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且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相关,迫切需要有效的根除方案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含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为国内外共识意见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1],然而,其根除率已逐年下降,在某些地区甚至低于70%,远低于感染性疾病80%的起始治愈率[2].MaastrichtⅣ指出标准三联根除率降低的原因为:低依从性、高胃酸、高细菌载量、细菌类型[1],另外,宿主基因多态性亦为影响根除率的因素,如CYP2C19、多耐药基因(MDR1)和白介素-1β等.本文就Hp对抗生素耐药、宿主基因多态性及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洪军波;刘东升;汪安江;吕农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应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冷光源蓝光灯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冷光源蓝光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蓝光灯治疗,疗程4~5d.且于治疗前、治疗后第48小时及第96小时检测血清胆红素.观察光疗的副作用,并进行细心护理.结果:冷光源蓝光灯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光疗副作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冷光源蓝光灯治疗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副作用少,同时可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丽清;江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高频CDFI在武警战士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超声在武警战士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高频CDFI检查因军事训练所致软组织损伤的武警战士352例,并作出超声诊断及临床随访.结果:352例战士中经高频CDFI检查发现皮下软组织挫伤162例,肌肉挫伤37例,肌肉间血肿5例,膝关节髌上囊积液46例,腘窝滑囊积液32例,跟腱断裂2例,跟腱损伤31例,韧带损伤26例,异物7例,外周血管损伤4例.结论:高频CDFI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软组织损伤后水肿情况、肌肉受损程度,血肿部位、大小、深度,肌腱是否断裂,有无异物存在等,并可评价临床治疗疗效及观察随访,应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邓劲松;曾广绥;张春丽;王洁;陈庆康;邓素雅;石挥扬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人工流产后即服优思明妇女60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 200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立即口服优思明者为观察组600例,连续口服3个周期;术后未服优思明者为对照组60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口服同类、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紊乱、重复流产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平均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失调、重复流产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口服优思明可减少阴道流血时间,降低人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重复流产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梅;胡莉琴;曾丽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76例稳定期COPD患者(A组),分为肌肉萎缩组(A1)和无肌肉萎缩组(A2).对照组(B组)为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检测各组受试者无脂肪组织重指数(FFMI),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检测受试者肺功能.分析FFMI与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1)A组与B组相比,FFMI、瘦素、FVC、FEV1、MVV、MIP及MEP水平低下,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A2组及B组相比,A1组瘦素、FEV1、MVV及MIP水平低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受试者FFMI与FEV1、MVV、MIP及瘦素呈正相关,与IL-6及TNF-α呈负相关,与FVC及MEP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PD患者肌肉萎缩与系统性炎症水平及呼吸肌力相关;肌肉萎缩可能是COPD患者发生肺泡低通气和CO2潴留的重要原因.

    作者:徐卫华;王建军;吕群;冯哲敏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PI3K p85α蛋白表达缺失对SW480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的表达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PI3K p85α干扰载体并转染SW480细胞,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黏附实验,明确PI3K p85α表达变化对大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愈合能力下降;Transwell实验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黏附实验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黏附能力降低.结论:PI3K p85α蛋白表达缺失可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株SW480侵袭及转移能力,PI3K p85α可能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孙嫣;郭升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表型研究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表型.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RM患者、正常早孕(NEP)和正常非孕妇女(NNP)外周血T细胞(CD3+、CD4+、CD8+T细胞、CD3+HLA-DR+、CD4+HLA-DR+、CD8+HLA-DR+、CD4+/CD8+比值水平)、NK细胞(CD3-CD56+、CD56ddimCD16+、CD56brightCD 16-、CD56+CD69+)和Treg细胞(CD4+CD25+CD127dim)表型.结果:URM组CD3+HLA-DR+、CD8+ HLA-DR+T淋巴细胞均较NEP组明显增加(P<0.05),而CD4+T细胞较NNP组升高(P<0.05).NEP组CD8+T细胞较NNP组显著增加(P<0.05),三组间CD3+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URM组外周血CD3-CD56+、CD56dimCD 16+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NEP组,而CD56brighttCD16-NK细胞比例较NEP组和NNP组均降低(P<0.05).URM组和NNP组CD4+CD25+CD 127dimTreg比例较NEP组均减少(P<0.05).结论:URM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活化、CD56dimCD16+NK细胞增多和Treg细胞减少可能是其致病的免疫基础.

    作者:赵花;韦相才;秦卫兵;苗竹林;杨宁;王一峰;崔蓉;王永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术后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以术后胃动力紊乱、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1].以往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PGS的报道较多,但非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有关报道相对较少.本研究选取我院行腹部非胃十二指肠手术术后发生PGS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与同期未发生PGS的患者作对照,讨论与PGS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

    作者:杨东东;武雪亮;何琨;周海丰;王立坤;陶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疾病在男性患者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50岁以上老年男性,前列腺 增 生 (beningn prostatic hyper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使超声对BPH的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本文就我院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BPH的住院病例进行讨论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提高BPH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鸿雁;姚刚亮;袁泽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防治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感染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并评价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防治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感染的疗效,为昏迷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昏迷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48例)和肠外营养组(48例).早期肠内营养组24 h内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早期肠外营养通过深静脉导管静脉滴注,1周后逐渐过度至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清晨胃液pH值及消化道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情况,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清晨胃液pH值在治疗第1天无明显差异;第4天及第7天,早期肠内营养组高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早期肠内营养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早期肠内营养组感染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升高昏迷患者胃液pH值,有效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

    作者:马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受试者按标准分为通气组、非通气组及对照组.入组后行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D-乳酸、DAO、PCT水平并分析.结果:血清D-乳酸、DAO、PCT、APACHEⅡ水平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非通气组低于通气组但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清D-乳酸、DAO与PCT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且病情越重肠黏膜损害越重.

    作者:温燕;李小美;李家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115463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的疾病[1].可导致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我国一般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为3.2%[2],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3],为了解杭州地区医院就诊患者HCV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间来本院就诊的115 463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抗HCV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珍;杨金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