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流产后即服优思明妇女600例临床观察

李梅;胡莉琴;曾丽英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后, 优思明, 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1 200例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术后立即口服优思明者为观察组600例,连续口服3个周期;术后未服优思明者为对照组60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口服同类、同剂量的抗生素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紊乱、重复流产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阴道流血平均时间、宫内残留、颈管粘连、盆腔感染、月经失调、重复流产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后即口服优思明可减少阴道流血时间,降低人流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重复流产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PROM患儿50例为观察组,无PROM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新生儿生后24h内外周血血清MIF水平.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ROM组新生儿MI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OM新生儿MIF表达增高,在PROM新生儿肺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VILI)细胞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TV组,潮气量8 mL/kg),机械通气肺损伤组(HV组,潮气量40 mL/kg),NS398预处理组(HV+ NS398组).NS398预处理组于机械通气前1h腹腔注射COX-2抑制剂NS398 8 mg/kg,其余两组于机械通气前1h经腹腔注射等体积10%DMSO.于机械通气4h时处死大鼠,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6、MDA及SOD浓度;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TV组相比,HV组BALF中TNF-α、IL-6、MDA浓度增加,SOD浓度降低(P<0.05),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与HV组相比,HV+ NS398组BALF中TNF-α、IL-8、MDA浓度降低,SOD浓度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环氧化酶-2抑制剂改善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可能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单鸳露;金立达;王良荣;周俊辉;林丽娜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婴幼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

    目的:动态观察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分别收集记录在出生6、12、24个月所进行的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资料,并对其屈光状态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儿尤其ROP组早产儿的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早产儿近视、中度散光的发生与是否患ROP有明确相关性.早产儿近视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明确相关性,出生体重≤1.5 kg的早产儿更易发生近视.结论:ROP和低出生体重都将引起近视发生率增高,二者对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存在长期的显著影响.

    作者:杨小红;郭瑞;尹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本文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的16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164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低分子肝素组、前列地尔组,观察急性胰腺炎疗效.结果:联合组轻症、重症患者腹痛持续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前列地尔组(P<0.05);治疗效果比较:轻症联合组疗效高于低分子肝素组和前列地尔组(P<0.05),重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轻症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加快恢复时间,缩短病程,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新方法.

    作者:林少斌;陈钦明;江岳珊;王少荣;方壮盛;巫旭珍;陈文炯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微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配药内差干预中的实践

    目的:对本药房门诊处方调配内差实施干预后的成果进行调研,以验证新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针对我院门诊配药内差的主要类型,通过门诊全员参与的“品管圈”活动的论证分析,有目的地在药房内实行新的系统的微观管理模式,然后用平行的方法进行现场抽样调研,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2010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总配药处方量增长了27%,但内差的发生率从0.75%下降到0.21%,各种类型和不同时间段的配药差错率均有一定的下降.结论:处方调配的准确率明显上升,说明新的微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继续推广实施.

    作者:许惠英;赖伟华;曾颖;朱红球;许百虹;陈美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毛脉酸模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毛脉酸模提取物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以S180肉瘤、H22肝癌及L1210白血病作为实验瘤株,观察毛脉酸模5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于小鼠S180、H22细胞株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对于L1210细胞株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生命延长率的影响.结果:毛脉酸模5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于小鼠S180、H22细胞株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的抑瘤作用均大于30%,对于L1210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均在50%以下.结论:毛脉酸模50%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能明显抑制S180实体瘤和H22实体瘤的生长,但是毛脉酸模50%乙醇提物和水提取物对于L1210小鼠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振月;唐先明;康毅华;赵海鹏;王宗权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改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9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改良MVD治疗96例TN的影像学特征,责任血管与显微操作技术及随访.按起病时年龄分A组≥60岁45例,B组< 60岁51例.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有效缓解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B两组患者术中责任血管均有6种类型.A组责任血管远离三叉神经出脑干区域(root entry/exit zone,REZ),B组与之相反;A、B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随访各有2例复发.结论:部分病例术前采用高分辨率的3T MRI可精确了解责任血管与神经之间的解剖关系,判断压迫的程度.改良MVD术后年轻和老年TN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程解剖探查三叉神经,识别和妥善处理责任血管,Teflon片全程包裹,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减少术后复发及并发症.

    作者:朱蔚林;漆松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分析.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使用静脉留置针的50例患者分为未干预组和干预组,未干预组的患者不进行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对静脉炎发生影响.结果:干预组静脉留置时间明显高于未干预组(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低于未干预组(P< 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找出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影响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张玉芳;何丽;钟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准确地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esat-6基因设计引物,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胸腔积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临床检测.结果:60例临床样本检测结果表明,常规胸腔积液沉淀抗酸染色和胸膜活检、PCR法、LAMP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8.3%、58.3%、61.7%,而且LAMP法较PCR法更为敏感.结论:LAMP法检测胸腔积液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等优点,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诊断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刘云;徐晶;谢燊;肖碧仁;黄胜和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受试者按标准分为通气组、非通气组及对照组.入组后行APACHEⅡ评分,检测血清D-乳酸、DAO、PCT水平并分析.结果:血清D-乳酸、DAO、PCT、APACHEⅡ水平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非通气组低于通气组但高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清D-乳酸、DAO与PCT均呈正相关.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且病情越重肠黏膜损害越重.

    作者:温燕;李小美;李家树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pylori,Hp)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密切相关,且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相关,迫切需要有效的根除方案以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含质子泵抑制剂(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为国内外共识意见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1],然而,其根除率已逐年下降,在某些地区甚至低于70%,远低于感染性疾病80%的起始治愈率[2].MaastrichtⅣ指出标准三联根除率降低的原因为:低依从性、高胃酸、高细菌载量、细菌类型[1],另外,宿主基因多态性亦为影响根除率的因素,如CYP2C19、多耐药基因(MDR1)和白介素-1β等.本文就Hp对抗生素耐药、宿主基因多态性及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洪军波;刘东升;汪安江;吕农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辨证健康指导在外感咳嗽临床路径中的应用

    目的:对外感咳嗽患者进行辨证健康指导,观察其对患者的咳嗽症状记分以及住院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94例符合标准的外感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97例,干预组在辨证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健康指导,常规组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一般护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健康指导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以提高外感咳嗽的疗效,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郭佳莹;徐燕;欧秀娟;周美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克罗米芬联合HMG促排卵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7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IVF周期中应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与新鲜移植周期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中心使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周期70例和黄体中期长方案行新鲜胚胎移植周期86例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流产率等.结果:70例全胚冷冻后行FET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与86例新鲜胚胎种植后的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HMG组的Gn天数、Gn总量均明显低于长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长方案相比,应用CC+HMG促排卵后全胚冷冻再行解冻胚胎移植并不降低胚胎种植率和妊娠率,且使用Gn量少,OHSS风险低.

    作者:张帆;韦继红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快速整体内收前牙对术区骨质愈合的影响

    目的:用光镜结合荧光显微镜观察牙槽外科辅助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犬术区骨质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牙槽外科辅助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beagle犬动物模型后,于上颌磨牙颊侧造成5mm× 10mm×3mm的骨质缺损区作为对照组.加力内收前牙并分别于加力停止并固定1、14、28 d后随机处死3只试验犬,应用四环素荧光标记法制备标本观察.结果:加力停止后颊腭侧骨质愈合良好,但腭侧骨质愈合速度较颊侧慢.结论:牙槽外科辅助正畸快速整体内收上颌前牙的实验方法对上颌前牙腭侧术区骨质愈合影响不明显.

    作者:刘楚峰;曹阳;李琳;徐平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PI3K p85α蛋白表达缺失对SW480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

    目的:探讨RNA干扰靶向抑制PI3K p85α的表达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方法:构建慢病毒PI3K p85α干扰载体并转染SW480细胞,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及黏附实验,明确PI3K p85α表达变化对大肠癌细胞侵袭及转移的影响.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愈合能力下降;Transwell实验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黏附实验显示低表达PI3K p85α的大肠癌细胞黏附能力降低.结论:PI3K p85α蛋白表达缺失可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株SW480侵袭及转移能力,PI3K p85α可能成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孙嫣;郭升超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的诊治体会

    乙状结肠自发性破裂很少见,但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老年人越来越多,发病率不断提高,本文就2006年3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1例,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33~85岁,平均71.2岁,就诊时间7~96h,既往有便秘史多年18例,此次入院前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的15例,临床表现:便时或便后突发出现腹部疼痛,呈持续性,向全腹扩散,疼痛部位:其中全腹14例,脐周疼痛为主的2例,左下腹疼痛的4例,右上腹疼痛为主的1例.

    作者:钟隆柱;王芝钧;赵荣;刘鸿亚;李为杞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慢性咳嗽9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慢性咳嗽患者,按照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根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明确病因后予以相应治疗.病因诊断不能实施时,根据病情及可能诊断予以经验性治疗.结果:98例慢性咳嗽患者中单病因92例(93.9%),双病因6例(6.1%),病因比例依次是咳嗽变异型哮喘(CVA)56.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16.3%,感冒后咳嗽(PIC) 6.7%,慢性咽炎4.8%,ACEI诱发的咳嗽3.8%,PNDS 2.9%,AC 2.9%,慢性支气管炎2.9%,其他原因2.9%,EB 0%.所有患者经病因治疗或经验性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或痊愈.结论:本研究显示CVA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的诊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高亭;袁菲;段凤英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自体骨椎间融合器(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自体骨cage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36例,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时的JOA评分和椎间隙高度,术后6个月及1年时椎间植骨融合率和改良Macnab疗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较术前、术后1年较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均较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也有明显恢复;术后6个月及1年时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52%和86%,优良率分别为72%和88%,无感染及植骨松动的情况,硬脊膜囊损伤者2例,予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自体骨cage在后路腰椎间植骨融合手术中的早期疗效较满意,其融合率高、方便可行.

    作者:李健;石林毅;黄景祥;张亮;陈宝娟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17例

    目的:总结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的疗效、经验.方法:整理、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食管造影或胃镜确诊的17例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17例患者在确诊后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和对症处理,待病情稳定后,在胃镜直视下行食管覆膜支架植入术.结果:17例患者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放置位置合适;术中无严重并发症;置入支架后胸水明显减少,患者恢复顺利.结论: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胃胸内吻合口瘘,封堵瘘口疗效确切,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是治疗食管瘘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风标;邹志强;袁耒;隋刚;许世宁;卢兆桐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预测子痫前期的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生儿健康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安全的治疗措施.因此,可靠的早期诊断及预测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PE,及时干预,改善母儿预后.本文就有可能独立预测与诊断PE的相关生化指标作一综述.

    作者:刘贞兰;刘学银;金立军;刘皇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